热门
【渔夫出品】在雨中登临南岳祝融峰
1 49 发布于 2015-10-01 23:41:0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火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为人祝寿,人们常说“寿比南山”,诸多史料证明了南山与南岳衡山的关系:题刻于祝融峰会仙桥侧有“南山一境”石刻,款署“甲寅东巴郡汪言臣、王三畏同游此”;题刻于福严寺堂联二进石柱上“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清代智犁和尚在《重修广济寺记》中曰:“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称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宋代潇湘子偶吟曰:“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
    作为衡阳人,不能不熟悉南岳衡山。第一次登临南岳祝融峰,应该是在我18岁那年。转瞬间,30余年过去,期间曾经有两次再登祝融峰,但都是陪父母去的。其实,去南岳的次数多了,难免会感觉乏味。然而,即使我去过这么多次,南岳所有的景点,却从来没有一一光临过。就像佛家所说的“随缘”,以后也许还会再去的......
                                                  (图片全部是卡片机拍的,轻点拍砖)

每次去南岳,你会感觉,时间在流逝,南岳的风貌却并不见得在停留。就像人的观念也会随着时间多少有所改变。

我第一次去南岳,应该是在80年代初。那时候,能出去旅游的人并不多。当然,也是因为我家离南岳还近。几个年轻伙伴说走就走,借别人一个用黑白胶卷的相机,匆匆就踏上去南岳的路,也不管回来时能冲洗出多少合格的相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观念的改变,南岳,也会在你察觉不到中慢慢有些改变,就像南岳大庙门前这条小河的水,由清澈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浑浊,又在你不知不觉中由浑浊变得清澈......


当年去南岳的,登临祝融峰大多是旅游的人,烧香的并不多。到了90年代,去南岳烧香的人才开始慢慢增多的

南岳衡山,不像其他大多数名山,要吗是佛教,要吗是道教。这里,你可以看到佛教与道教共占一山。所以,大庙的东侧是8所道观,而西侧是佛教的8所寺庙。

看到这些古建筑,你会有什么感觉?据说,南岳大庙的维修,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懂得它的建筑结构的,能顺利拆下来再顺利的装上去的人不多了。钢筋水泥替代不了古人的智慧,也替代不了砖木结构的精巧

时间的流逝,一些古老的技术也在慢慢的失传......


几乎每个游客都会在兽头门环上摸几下,以至于它被摸得油光发亮,也不知道还能被摸多少年......


包括这个铜松鹤。人们一边虔诚的来这里祈求,也一边无所顾忌的来索取,是要沾沾铜臭?抑或是想沾一沾它的灵气?还是有其他的......

总之,我现在觉得,大多数寺庙已今非昔比,渐渐的也变得世俗,变得矛盾,变得滑稽,变得商业......


也许你看过军乐团在表演的时候边演边走阵势,烧香的边唱佛偈边走阵式的,似乎是难得一见的。这些大妈们似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了,一边唱一边拜一边换队形变换阵势可见功夫深厚


中国的儒家思想,造就了中国文化。虚荣无处不在,处处都想争个“天下第一”,就连寺庙也整出一个“天下第一鼓”......

庙前的铜狮子,也许还是那样不曾有什么改变。其实,它也不会改变,只是看它的人的观念已经悄然改变.....

虽然天气不是很理想,但临近中秋,大庙前还是那样人山人海

许多香客,虔诚的跪倒在香炉前,对着香炉长拜。我突然觉得有些纳闷,他们是不是明白了来这里朝拜的南岳圣帝的位置?抑或是菩萨是坐在香炉里的?


无法想象,在过去,没有现代的大型器械,怎么造就这样“高大上”的宏伟建筑,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却无法复原过去的建筑.....


很佩服那些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踏遍大好河山。曾经几次想参加户外的活动,想看看自己也是否有那种耐力和体力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登临绝顶莫辞劳



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无处不在的影响着人们。其实,在我看来,道教跟儒教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佛教,在某些层面来说,只是借用了其文字而已。但在国内,佛教似乎更受到人们的推崇,可见国人崇洋媚外的历史由来已久......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习惯上似乎中国汉字就是归儒教“所有”,由于汉字在其他宗教里,也不可避免的会用到,需要靠儒教的文字传输嘛,儒教便被认为是儒释道三教之首。

释,是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于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推崇,佛教,这个“舶来品”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其风头远远盖过本土的道教。


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儒教的活动场所,是“祠”与“庙”,
释教的活动场所是“寺”(和尚)与“庵”(尼姑)
道教的活动场所是“观”与“宫”、“洞”


历史上虽然有主张“三教合一”的,但暗地里仍然是谁也不服谁的。三教合一的主张,最早似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种思路与概念是哪个教派先提出来的,已无从考究。我猜想,这个概念应该是来自儒教或者道教。儒教一向“托大”,道教干不过佛教,自从有了外来的“佛教”,本土的教派就没怎么旺盛过,于是出此下策,搞个“三教堂”。我不懂儒释道,这是我的瞎猜想

“学会感恩”,典型的现代作品,也在“与时俱进”啊

就连核心景区内,也建起了“茶庄”,可惜,现在生意并不怎么样。看规模,应该有过辉煌,是现在风声紧了?



徒步在这样的古道上的人,都会有我这么多的想法吗?也许有过,也许不曾有。你的经历,你的心境,你的状态时刻影响着你


五岳殿,据说是五岳中唯一一处供奉着五岳圣帝的寺庙。





蒙蒙细雨中,已经徒步至了“湘南寺”。我虽来过南岳多次,但从来没有在雨中登过南岳。这种感觉,到让我觉得有些轻松。想想晴天登山有多难受,这时会觉得就更舒服。


拍摄这样的花草,不用特意去给她洒水,只可惜,这是卡片即拍的。单反背着都不敢拿出来了,上次在石牛寨受潮后,好不容易才搞定那个总是跳出来的乱码。


来过南岳这么多次,从没有去过“藏经殿”,这次也放弃了。以后的看“缘分”啦,也许这是再来一次南岳的一个理由。

去年春节,为了雪景,徒步到了这个位置。现在,在雨中,再次来到这里。跟那次一样,看不清周围的景色。离顶峰还有3.5公里,只是上次在这里就返回了,因为风雪中比风雨中徒步登山更艰难


越往上走,雨雾越大。这就是“像雾像雨又像风”?


不知什么时候,登登山的路边,有了这些建筑设施。虽然为游人提供了一些方便,但却破坏了景色,充满了商业味道

我这是真的“一头雾水”,你可明白?





祝融峰近在咫尺,还有最后几百米。



依然是细雨蒙蒙,能拍出什么感觉?
这样证明自己“到此一游”总比到处刻上“到此一游”好吧

祝融峰的最高点“望月台”被铁将军把住了。但我也想俗气的留个“到此一游”才行,那就这里吧,不要钱的



吐槽:太阳泉,山顶一处难得的千年泉眼,被一个大水池封住了。这也罢了,泉眼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我原本想用矿泉水瓶在这里打上一瓶水,只得扫兴而归。

污水滋润了路边的野花,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只是觉得它很漂亮


下山途中,还是雨蒙蒙











据说,原来是允许自驾游把车开到山上“祖师殿”个位置的,后来,由于被某公司承包了,只能坐景区的中巴上去。(景区的旅游专车都比较黑,要价太高。比如南岳,即使车开到祝融峰也才15公里,票价是45元。比如武隆景区的内部所谓环保大巴,行驶里程也差不多就20公里,车票却要价45圆)于是我车停在南岳镇的大街边,徒步上山,坐车下山的。这应该是我比较少有的帖子里没给H6露脸的一次。

最后编辑于2015-10-03 03:36:46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