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事实证明--详细分析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安全性
1 23 发布于 2009-02-17 23:02:2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近来很多朋友批驳日系车的防撞钢梁的问题,还有视频为证,不想多说什么,让事实验证一下马自达6的安全性,从别的网站看到的,转到这里: 与福特,沃尔沃的多年技术合作,使得马自达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突飞猛进。2003年推出第一代马自达6与被换代的马自达626在美国IIHS NCAP的碰撞测试结果大相径庭,2007年推出的马自达2又在Euro NCAP测试中获得五星评级。与知名度较高的丰田GOA车身,本田ACE车身等车身技术相比,马自达MAIDAS车身并不出名,但是马自达在车身轻量化和碰撞安全的成就并不能令人忽视。 剖析新马自达6 MAIDAS车身结构 与新马自达2和马自达3一样,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设计中应用了MAIDAS方案(Mazda Advanced Impact Distribution and Absorption System 马自达先进碰撞能量分散与吸收方案)。 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所遵循的“碰撞能量分散与吸收”原理一样,马自达MAIDAS方案也是通过车身结构的优化使得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可以沿着预设的方向向车身分散吸收。当车身结构在碰撞时吸收和分散撞击的能量后,从而大幅降低对乘员舱的冲击负荷,同时由超高强度钢板加强的乘员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图1: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设计中应用了MAIDAS方案,通过车身结构的优化使得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可以沿着预设的方向向车身分散吸收。 图2:在发生正面碰撞的应对措施方面,新马自达6的前纵梁更加笔直,并且加大了断面面积,前纵梁采用了98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钢板加强。 在发生正面碰撞的应对措施方面,新马自达6的前纵梁更加笔直,并且加大了断面面积。车身底板增加了六条由超高强度钢制成的分散轨道与确保撞击能量的快速分散与吸收,使得车辆在正面撞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舱的车体变形。同时加大尺寸的副车架也可以在正面撞击发生时一起溃缩变形,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在车门内部,同样由超高强度钢板制成的斜列式防撞钢梁可以有效的抑制车门的变形,在侧面碰撞时防止因车门塌陷而伤害到车内乘员。其中前门采用双斜列式防撞钢梁结构进一步加强。 图3:新马自达6车身底板增加了六条由超高强度钢制成的分散轨道与确保撞击能量的快速分散与吸收,使得车辆在正面撞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舱的车体变形。 图4:在车门内部,同样由超高强度钢板制成的斜列式防撞钢梁可以有效的抑制车门的变形,在侧面碰撞时防止因车门塌陷而伤害到车内乘员。其中前门采用双斜列式防撞钢梁结构。 要达到“吸能&分散”的原则不仅仅需要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在车身结构部件上还需要采用强度更高的高强度钢板来起到抑制变形和传递能量的作用。高强度钢板的大量使用不仅可以降低钢板厚度,减轻重量同时还可以增加车体强度和刚性。因此这已经成为新款车型重要的车身特点。从马自达官方公布的高强度钢板用量分布可以知道在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中,高强度钢使用率大幅提高,并且大量采用了980Mpa以上超高强度钢,整车最高屈服强度钢板等级更是推至1480Mpa。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中使用了590,780,980和1480Mpa级别的高强度钢板和超高强度钢板,其中148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钢板在中级轿车车身结构中还非常少见。[注:钢板屈服强度分类标准:高强度钢HSS(210-550Mpa),超高强度钢UHSS(550Mpa以上)] 图5:从马自达官方公布的高强度钢板用量分布可以知道在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中,高强度钢使用率大幅提高,并且大量采用了980Mpa以上超高强度钢。 图6:新马自达6的车身结构中使用了590,780,980和1480Mpa级别的高强度钢板和超高强度钢板,其中148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钢板在中级轿车车身结构中还非常少见。 从马自达发布的车身结构材质分布图可以看出,新马自达6的前围板,侧围板,A柱,底板加强横梁等关键车身部件均采用980Mpa屈服强度以上的超高强度钢,其中A柱甚至采用了1480Mpa超高强度钢,这一强度级别的材质用于复杂的A柱结构设计中,在众多其他竞争对手中还凤毛麟角。在新马自达6的侧面车身中,对于防止侧面变形至关重要的B柱和侧围板同样采用了1480Mpa级别的热冲压超高强度钢板加强,前纵梁则是采用了98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钢板加强。在车门内部的侧面防撞杆同样采用980Mpa级别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制成。 图7:新马自达6的前围板,侧围板,A柱,底板加强横梁等关键车身部件均采用980Mpa屈服强度以上的超高强度钢。 新增主动式头枕完善车内安全配置 虽然目前新马自达6还没有进行官方的Euro NCAP碰撞测试,但是从厂商模拟Euro NCAP标准的碰撞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新马自达6获得Euro NCAP碰撞测试五星评价志在必得。 图8:与福特,沃尔沃的多年技术合作,使得马自达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突飞猛进。2003年推出第一代马自达6与被换代的马自达626在美国IIHS NCAP的碰撞测试结果大相径庭。 在主动安全装备方面,新马自达6睿翼配置相当丰富,比如ABS、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相当于ESP系统)、TCS发动机牵引力控制系统、EBA电子辅助制动等,高配车型更是配备了带AFS主动转向照明功能的双氙气前大灯。当夜间行车处于转弯处,AFS主动转向照明系统会自动弯道辅助照明灯,扩大行车方向的灯光照射范围,保证行车安全。 被动安全方面,除了由高强度钢板组成的马自达MAIDAS车身结构以外,新马自达6配置有前排双气囊,侧面头部保护气囊,侧面胸部/腰部保护气囊组成的六气囊系统,前排带限力器的预紧式安全带,驾驶座/副驾驶座安全带提示器和后排座椅固定ISOFIX的固定装置等。另外,主动式头枕的加入使得新马自达6在后部追尾事故中可以更好的减轻乘员头颈部撞击伤害。 图9:新马自达6在车身结构设计上加强了针对后部追尾撞击事故的防护,同时主动式头枕的加入使得新马自达6在后部追尾事故中可以更好的减轻乘员头颈部撞击伤害。 图10:除了由高强度钢板组成的马自达MAIDAS车身结构以外,新马自达6配置有前排双气囊,侧面头部保护气囊,侧面胸部/腰部保护气囊组成的六气囊系统。 后部追尾撞击事故是造成颈椎伤害的元凶,而这类事故又时常发生。往往这类撞击速度并不快,但是却对前车车内乘员的颈椎造成严重伤害。当一辆汽车遭到后方车辆的撞击后,前车乘员上半身的激烈运动将会对相对脆弱的颈部造成严重扭伤,产生剧烈的颈部和头部疼痛。而另一方面,普通头枕不能很好缓冲巨大的冲击力也加重了事故对颈椎的伤害。 美国IIHS NCAP碰撞实验组织曾专门对测试车辆进行后部追尾撞击测试,发现不少车型对于这类事故的乘员保护都不能令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沃尔沃于2000年之后全面标配的WHIPS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有效的减小了对头颈的冲击。在沃尔沃WHIPS乘员头颈保护系统的启发下,不少其他汽车公司也相应开发出带头颈保护系统的新型座椅。此次新马自达6新增主动式头枕配置使得车内安全配置更加完善。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