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标杆——香港试驾Tesla Model S
1 273 发布于 2013-02-18 19:56:52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大年初六的香港并没有Tesla的故乡加利福尼亚长年阳光灿烂,但座落在港岛西区的数码港大厦却和加州硅谷的科技派建筑有那么一些的相似,Tesla香港区的试驾活动便是在这里,我和爱人早早的来到了这里,在酒店大堂有两位热情而又专业的Tesla的工作人员,在简要的介绍完Model S的特性后,工作人员检查了我们两人的身份证和驾照,试驾就此开始。

步入停车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白外黑内的ModelS



21寸轮胎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台是最高功率85KW Performance版本的,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Model S分为四个版本,分别是40KW60KW85KW85KW Performance,售价从60到100万不等,免首次登记税(香港政府为限制新车数量,对新车征的一种税,

- 最初的$150,000应课税价值40%
- 其次的$150,00075%
- 其次的$200,000100%
- 剩余的应课税价值(即$500,000以上的余额)115%

)因此没有首次登记税在香港来说比较吸引。而电动车每年的牌费只要827港币,同等级别4.5排量以上汽油车每年牌费要一万多港币。与功率对应的满电里程分别为260km370km480km096km加速对应的分别是6.5s5.9s5.6sPerformance版本4.4s,根据测试环境的不同,成绩也会相应的变化,但这些数据绝对不会受到国内外油品差异的影响。最近在Dragtime上,Model S PerformanceDodge Viper SRT10的测试中就跑出了0-60 mph (0-96 km/h) 3.9 s的成绩,四分之一英里的成绩是12.731s,尾速110.84 mph (178.38 km/h)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4MzM4OTY0.html

工作人员先是向我们介绍了Model S的外观以及行李箱,由于没有引擎,Model S的前后都是行李箱,前行李箱的容积很可观,足够容纳一个人,后行李箱更加巨大,由于是掀背设计,后行李箱的上下距离很大,如果有很多旅行箱,竖着摆放便可以了,尾门有自动开启和闭合功能,很方便,好玩的是后排还可以加装两个儿童安全座椅,使载客数量从五人上升到七人,但貌似很多人都会担心儿童坐在车尾的安全问题。驱动Model S的电机放置在后部,后轮驱动,后置后驱的车型,前后重量比50/50。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备胎,工作人员介绍说有原厂repair kit卖,比较给力的是,Tesla最新出台了一个保障计划,具体内容可参见Tesla官网,大致内容是在保养期间,Tesla会把一辆最新款最高配置的Model S或者Roster开到你家楼下,然后在保养期间你就开这辆车,而且只要是非人为的电池故障,Tesla都可以帮你换。这比起本来就有的八年无限公里保养更具有吸引力。

前脸
前行李箱



后行李箱,空间非常可观,可以见到热情的工作人员在伸手演示行李箱深度

Model S如何充电?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用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Tesla也公开了Model S对应的发电油耗数据,显示其基础型号的发电油耗仅为2.64L/100km。之前有很多评论说Model S适合在美国开,在中国除非你有别墅或者私家停车场,不然根本没法充电,就这个问题我专门咨询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说现时Model S有三种方法充电,一个就是普通的电源插口充电,无论是110v还是240v,只要插上充电器就可以充电,这种充电的速度较慢,但是很方便,基本上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插座就可以用,从没电到充满要30个小时,大家可能会觉得30个小时很久,但试想,我们大多数人开车每天不会超过100公里,尤其是在平时上班的时候,因此如果你的车是满电,开一天后电池只用了五分之一(这里指的是85KW的车型),晚上把充电器一插,第二天清早就又充满了,而且原厂还配NEMA 14-50的220V插口,10个小时就充满了,Single ChargerTwin Chargers两种增压器,连接以后可以将充电时间缩短到10小时和5小时,后来我还听一位车主说,即便不用增加器,换上NEMA 14-50的220V插口,10个小时就充满了,如果你只跑了100多公里,那一两个小时就充满了。而且只要你在香港购买Tesla,他们公司都会上门与业主立案法团达成协议并在车库安装充电桩,不得不说这个服务很人性化,而且使得充电变得很简便。

普通插口充电线,置于后行李箱

第二种充电是墙充,这是可以装在家庭墙壁或者停车场的一种快充,五小时就能基本充满电,这种充电器需要专业人士安装,不过安装条件非常低,也很简单,只要你告诉Tesla你需要这种充电设备,他们的兄弟公司SolarCity就会联系你的住宅小区的业主立案法团(今后在国内应该也很方便,因为根据南方电网的政策,只要购买电动车,通过很简单的申请,南方电网公司就会上门免费安装充电桩)协调安装事宜,费用也不高。最吸引人的是港府对所有电动车实行免费充电政策,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商场,充电都不用付费。SolarCity在北美的光伏租赁模式也很有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三种充电模式是Supercharger,这种充电模式只有在北美才有,一般设在大型超市和告诉公路上,充电时间短,45分钟左右就可以充百分之八十,这种充电模式是为长途旅行而研发的。也许你会觉得45分钟有点长,但其实仔细想想,在开完Model S的满电里程后,你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上个厕所,半个多小时候后再踏上旅程,防止了疲劳驾驶,有什么不好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未来Tesla进入中国以后,充电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更多的有关充电的信息,可以访问特斯拉官方网站。

后视镜


车钥匙的造型是一个小车,对比起保时捷的小车钥匙较轻,缺乏质感。门把手是隐藏在车体内部的,当你带着钥匙走近时,只要轻轻按下就会自动伸出,这样的设计比较有科技感,而且能降低风阻系数(风阻系数0.24)。

车钥匙



前脸造型非常流线,由于没有了引擎,ModelS不需要风箱、传动轴、三滤、正时皮带或链条等等引擎运行辅件,相应的保养费用也就低了下去,而且没有磨合期,工作人员说保养的内容很简单,主要就是检查电池、轮胎、刹车皮,系统软件升级等,比传统汽车简单快捷。



工作人员还强调了一点,Model S是由七千多颗电池组成的电池板供电,电池采用松下生产的18650电池,大家也许觉得这不就是普通的笔记本电池吗,工作人员说这是松下为Tesla特制的18650NCA动力电池,容量估计在3100mah左右,循环性能相当惊人,容量和直流内阻在1000次充放电后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充电倍率和温度对电池的影响都不大,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85KW版本的电池8年无限公里保养,即便是最低的40KW版本也有41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这无疑是对自身电池的一种信赖的承诺。而8年以后电池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松下已经宣告2013年推出更高容量的18650,容量是4000mah,到时如果TESLA换上这个电池,那续航将提高29%,也就是619km。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量产车至少要2015年才会用上,由于85KWModel S电池是8年无限公里保养,届时很可能在保养期间续航能力还会得到加强。至于松下18650系列的寿命,松下官方承诺充放1500次后还有70%的容量,按照480km的续航来算的话,充电1000次就是48万公里了,1000次后就开始衰减了,但是续航减少不会很多,1500次不说多,就算50万公里,也就是保守来说,即使行使50万公里后,车子的理论续航里程还有 480*70%=336公里,不过这期间电池技术和容量已经达到另一个高度了。所以TESLA给出的8年无限公里电池保养,对厂家来说风险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Tesla还为Model S开发了手机app程序,可以在手机上监视车辆的充电情况,提前控制空调开启和温度,追踪车辆位置,开启车门等功能,非常的人性化。

Tesla app



示宽灯

这几天TeslaCEO和纽约时报记者的争论的主要内容便是电池和续航能力,Tesla老板Elon在反驳纽约时报记者的文章中便把这个电池的特性强调了一遍,说在最热的死亡山谷和明尼苏达的纯冰面路面上都可以正常行驶。个人觉得这场争论为Tesla省了很多广告费,NYT的影响力使得更多人开始了解Tesla,关注电动车。

碳纤尾翼

而电池板的位置很低,为此车营造了一个相当低矮的重心,重心高度为17.5英寸(约为45厘米),这和福特GT的重心一样高,后来的试驾中,这样的低重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由于没有引擎以及排气管和传动轴等辅件,车身刚性很高,这使得过弯能力和安全性都有了一定的加强,尤其是前部的碰撞折叠区,由于没有引擎而增添了更多缓冲距离。电池板在发生强烈碰撞发生时可以自动断电,而且所处位置所产生的刚性能够给驾驶舱更多的保护。在最近北美发生的一起Model S和本田相撞的事故中,Model S的表现就非常好,本田车的车身严重损毁,车上两名乘客死亡,而Tesla上的乘客只是受了轻伤,具体新闻视频和报道可以在谷歌上搜索:tesla honda accident


电池板(网络图片)

终于坐进了驾驶室,映入眼帘的是全电子仪表盘和17寸的中控屏,这是此车的一大两点,除了双闪灯和副驾储物箱按钮是独立于中控屏外,所有的控制操作都在中控屏上完成,没有复杂的按钮,即便是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很快熟悉操作,控制键在屏幕上很大,响应速度也很快,基本上跟一个大ipad没什么区别。此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Model S没有CD播放器,但是数码播放系统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中控屏的软件会有更新,你只要在网上或者通过电话预约,在有wifi或者3G网络的环境下,系统便会自动更新。

Tesla 17寸中控演示视频:


除了这些,Tesla的中控屏还支持语音输入,进入中国市场后相信还会增加中文语音输入。

下面的视频是美国Model S车主演示语音输入


这里也留下了一个问题,万一系统失灵或是受到病毒入侵呢?到现在为止Model S还没有收到类似报告,国外的Tesla论坛上也没有。而据介绍,中控即便失灵,也不会影响到正常驾驶和安全,也不会影响动力系统。

Model S配备气动悬挂和驾驶模式,较高的悬挂可以增强通过性,而较低的悬挂能增强过弯时的稳定性。驾驶模式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方向盘轻重上,舒适模式下很轻,而运动模式下,不论是高速还是低速,方向盘比较重,增加了操控感之余,单手驾车仍需要些力道才行。

中控和仪表盘,老婆手抖,失焦了,实际感觉非常漂亮



香港是右舵行驶,而我们的试驾车是美版左舵,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批到港的Model S将是SignatureSignature Performance的右舵,全球限量500台,由香港、澳洲和日本三个市场瓜分。我们行驶的路线是香港运输署安排的,距离不长但集合直线弯道上下坡于一身。

香港运输署的车辆行驶许可证



Model S启动起来很方便,只要坐进驾驶舱,踩一下刹车,车子便发动了,没有任何声音,排挡杆是奔驰设计的,操作基本和奔驰一样,挂到D档,踩下电门,还是没有声音,车子便驶出了停车位。香港政府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有“停车熄匙”的规定,全称是《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条例》,规定机动车在60分钟时段内空转不得超过3分钟,这就造成了很多汽车在夏天等红灯的时候要熄火,而Model S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无论是堵车还是在路边等人,都可以放心的开着空调。

行驶在试驾道路上,时速大约60公里,车内还是出奇的安静,听不到发动机转动,齿轮摩擦的声音,我觉得会有相当多的机械痴迷者对Model S提不起兴趣,因为她没有引擎的轰鸣声、没有泄气阀的放气声甚至无点火系统的砰砰声,甚至从改装层面来说也少了很多可选项。但这种安静的感觉确实很好,希望大家以后都去试驾一下。

到了一段无车的直路,工作人员示意可以测试直线加速了,把车停稳,不用调节任何按钮,也不用一脚刹车一脚油门弹射起步,只要把电门踩到尽,会有一种全新的加速感,由于是电机驱动,你不用等待转速上升,任何时候都是最大扭力(600/米),由于没有油路,所以响应速度基本上是0秒,马力随叫随到。加上只有一个档位,所以不存在换挡时的顿挫感,也没有了换挡速度快慢的担忧。亮点是,整个过程没有引擎的咆哮声,很安静的,你已经完成了厂方数据4.4秒内应该做完的事情。隐约能听到一点胎噪声和电机转动声,但很微弱,有一种坐在磁悬浮列车里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当右脚把油门松开时会有前冲感,这就是动能回收系统,利用惯性给汽车回充电力,当然也可以调整到顺畅模式,前冲感就会消失,相应收回的电力也会减少一些。刹车非常灵敏,可惜后面有跟车,没有测试一下100-0。外媒测试的数据非常漂亮,96-0km108ft(约32.9米)


弯路表现最值得称赞,body roll很少,两吨多的大车,开起来相当灵活,实在是不容易,可是由于试驾弯路距离不长,路况稍显复杂,很难把车推到极限,在此不能做出更详细的评价,敬请原谅,但在有限距离中,Model S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未来Tesla进入中国后,各位会有更多的试驾机会去体验。



后排空调出风口

中控屏



细节是Tesla在未来可以上升的一大空间,不过对于一个起步不久的制造商,能做出这样一辆车实属不易,也难怪被Motor Trend评为2013年度汽车。而在Motor Trend年度汽车那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Cars are better today than ever. Quality is up. Power is up.Efficiency is up. Safety is up. Today's cars also are more high-tech than ever.Direct injection, turbocharging, variable camshaft timing, and lightweight materials aren't just for exotic, high-performance cars. What were formerly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re finding their way into the most mainstream,utilitarian vehicles.




以往我们心中的尖端技术,逐渐的普及于我们的生活中,还记得在电影《没完没了》中,傅彪扮演的角色要买二手大奔,其中炫耀给葛优的一个技术便是定速巡航。而如今低至几万的车也有这个功能了。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的车是怎样,未来的交通是怎样。

电动车相对起传统汽车,虽然在可靠性,充电速度,充电便捷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是Model S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电动车已经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汽车持平,甚至超越了传统汽车。大学时代,我曾和几位好友共同探讨过未来交通的发展,电动车技术和政府的政策,如今电动车技术逐渐成熟,我们不如畅想一下未来的交通模式。

在北美,有一家名叫Zipcar的汽车共享公司,靠着手机的app程序,可以定位出离用户最近的Zipcar公司的汽车,你只要拥有信用卡和驾照,在网上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以成为会员,用手机就可以当车钥匙,解锁并使用在你周围的Zipcar公司的车,这种新型租车模式的推广,逐渐降低了汽车保有量,因为客户支付的使用费大大低于打车所需的钱(出租车还要交份钱),而且不用担心汽车的保养问题。汽车保有量的降低的同时,汽车闲置率也降低了。相应的,排放也就降低了,道路使用率也降低了,当然,这里存在着一些理想主义的思维。我们不妨继续理想的说下去。

如果Zipcar公司的车都是电动车,那岂不是排放更少了,也许你会说,即便是电力,因为很多能源是火电厂生产的,也存在排放,而清洁能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风能,太阳能(包括Tesla的兄弟公司,在北美推行光伏租赁模式的SolarCity),以及盖茨正在投资的核能(核聚变),而即便是火电厂产生的能源,驱动一台电动车行驶100km的排放仍然比传统汽车的排放少很多。

Google的无人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超过50万公里,试想如果把电动车,Zipcar,无人驾驶结合。当你需要出门时,用手机寻找离你最近的车辆,并让它提前来到你家门口待命,进入汽车后,只要告诉它你想要去的地点,车辆便会自动驾驶,而在路上,你看不见红灯,因为无人驾驶的电脑程序都会计算出通过路口的时机,而车与车之间也没有间距或者间距很小,因为每个车通过物联网都知道旁边车的下一个动作,由于效率变高,所以路变窄了,停车场也少了,城市可用地还增加了。也许还会有几条自驾车道,留给那些追求驾驶乐趣的车主们,还能看到传统汽车的影子。而当你的车停下来需要充电时,城市各处都能找到无线充电站的影子。

高效率,低排放的愿景就这样诞生了,可是这个愿景离我们是否遥远?电动车的普及,除了政府的政策,自身技术的全面性,用户的支持度之外,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石油供应商是普及过程中的一大阻力,世界五百强的前十名中,有七名是石油供应商,各国政府中党派间关于环保的政策也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如果电动车大卖,人们不再热衷于传统汽车,石油经济链受到震动,反而不利于电动车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Model S的定位是豪华轿车,售价等因素决定其在短时期内受众较窄,大卖之余并不会使得传统汽车以及石油经济链受到震动,不失为明智之举。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车的普及仍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可置疑的是Tesla已经走出了正确而且重要的一步。


在未来,Tesla还将推出续航能力更长,充电更方便,售价更低的平民车。而从现在来看,Model S已经用它的性能征服了很多消费者。一场汽车的革命是否已经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献上国家地理频道超级工厂节目:Tesla Model S,在视频里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Tesla工厂以及Model S。



最后编辑于2013-08-11 03:00:49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14
前往
/14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