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走近哈尔滨
1 3 发布于 2017-10-22 10:15:2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我算不上是个专业行者,却总扮演着匆匆过客的角色,十一后的第一天被公派到与俄罗斯相邻的某单位出差,三小时的空中飞行,第一站降落在了哈尔滨,
   这座城市并不耳疏,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有种“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的感觉,清晨的太阳第一个在这座城市里升起,隐约有一丝淡淡的欧洲风韵,烙着清晰的欧洲文化印痕,那些散落着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是战争时期遗落的“足印”,他的秋是细腻的,桦的枝干呈现出石灰一样耀眼的、纯粹的、无所顾忌的白。

订下酒店,除去一路的风尘,小息之后的我开始和往常一样,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2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896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为古河道,全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建筑铁路材料的马车在地上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街的雏形,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块。当时街面的宽度为10沙绳(俄度量单位:1沙绳=2.134米),也就是今天中央大街的宽度为21.34米。方块石路的设计宽度为10.8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现在马迭尔宾馆还仍然在卖这种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很罕见,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文献来至于碑文及网络,在此鸣谢





   岁月如痕,往事沧桑,漫步在崎岖不平充满历史痕迹的街道上,每一步好似翻开的传奇,拨弃万事那些不堪历史的回忆,眼前这些精美古老的西洋建筑,独特的文化氛围,带来的却是美好的视觉享受。

 圣、索菲亚教堂
   我是个无神论者,谈不上宗教信仰,第一次的机遇相拥,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既熟、悉又陌生,行走在充满欧洲风情的城市里,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绰约的秋风轻轻滑过脸颊,我独自游目骋观,慵懒地行走,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在思绪中臆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让记忆抚摸时光深处的沉疴,抬头望去,街口远处探出一座美丽的拜占庭式建筑,这就是传说百年的圣、索菲亚教堂,整座红砖砌成的外墙被历史的风尘洗刷,呈现古铜色,尖利地突兀破云,白鸽遨游,划破了天空,高高耸立的十字架庄严肃穆,仿佛要穿透苍穹一窥天堂的神秘。






   购票后,由正门缓缓步入教堂,迎面而来便是一幅眼熟的油画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赝品),我不知他是否与教堂同日而生,读不懂的意欲包围着脑海,悬挂在此有何意欲,这幅作品的主题是耶稣正在宣读他的信徒中有一个人出卖了他,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反应,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欧式建筑的教堂,也算是第一次登堂入室,将眼光离开画面,环顾四周,那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圆形的拱窗和圆角的砖砌尽显当年的雍容华贵,文雅精巧中不乏舒适,安静、祥和,墙体上、彩绘被岁月凿刻已遗失当年的辉煌。












   “十字架早已迷失在都市的深处,百年教堂成了一布旧书,影子随阳光移动,缄默在自己的温度里,远离伤痛和野蛮,记载心灵的宗教,钟声成为老去的天堂,供南来北往的人们瞻仰和冥思苦想,紧闭的大门,消失的祈祷,唱诗的人早已逝去,天空有着推不掉的干净,端起相机,定格季节的变化,在想象中,揭开神秘的面纱,让外来者,冻红脸颊,在心中竖起一座信仰的纪念塔”。走出教堂,这座充满神秘的建筑依然矗立,环顾四周,景未变,人未散,带着记忆中那不变的容颜,我已远去。

最后编辑于2017-10-22 10:17:07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