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福:一个企业家是怎么解决社会问题的2
1 0 发布于 2017-01-21 17:16:04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大概是五六年前。日本东京。

王传福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仔细调研这里的轨道交通。他总是跑到最靠近车头的车厢,因为这样最能看清路况。

东京的轨道交通有1300公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地铁有396公里。

为什么地铁比例不高呢?因为地铁好,但也好贵。在中国,大数是:修1公里地铁要8到12亿元,每年维护费要3000万元,以保证地下时刻排水、通气和高等级安全。如果一列地铁运量达不到每天每公里7000人,经济上不划算。全世界的地铁公司,只有中国香港能靠自己赚钱,其票价占总收入的14%,主要靠沿线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

大东京人口为3500万,汽车有800万辆,比北京多300万辆,但并不堵。原因是人们平时坐公交,很多大公司也没有几个停车位,人们周末才开车,而周末没有明显的高峰期。

大多数东京人在大多数时间坐公交,是因为住宅区离公交站点很近,十分方便。同时,公共交通换乘要走一些路,从住宅到站点以及每天换乘来回行走,累积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因为多走路,东京人偏瘦,也长寿。

王传福明白了,东京是“轨道上的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先行,先建轨道、车站,围绕于此再布局社区、商业、写字楼、公园,等等。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京TOD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

中国呢?王传福把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叫“车轮上的城市”、“路上的城市”。汽车如果不限购,每年增长15%,三四线城市现在就是这样的增速,而路的增长每年1%都不到。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化运动,加上消费升级带来的购车潮,城市一定堵,而且会越来越堵,从一二线开始,三四线城市也会慢慢变成堵城。


造“云轨”
王传福是一个企业家。当企业家看到城市治堵的超级难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解决社会问题和创造股东价值结合起来?

王传福想到了一个几十年前就有、但后来被遗忘的办法,就是把地上的路搬到空中,相当于路上做减法,空中做加法,形成立体化交通。他的基本思路是:路是给车修的,轨道交通是给人修的;路越修越多,但车更多,最后越修越堵;而发展空中轨道,从“车轮上的城市”转变为“轨道上的城市”,才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立体化交通解决方案
王传福给比亚迪的空中轨道交通项目取名“云轨”。花了5年时间,斥资50亿,终于研发成功,并在比亚迪厂区先建成样板,实际使用。

“云轨”的好处有哪些呢?

建造成本低:造价为地铁的1/5;

建设周期短:时间为地铁的1/3;

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强,坡长100米、垂直高度可上升10米,同样坡长地铁可上升的垂直高度仅为3米;转弯半径45米,不像地铁要300米才能转得过去;

噪音低,可以从城市建筑群中穿过;

不占用路权:单轨,在城市绿化带上空10-15米的高度修建,不太涉及拆迁;

运能适中:编组灵活,单向运能为每小时1-3万人;

无污染、零排放:行驶靠电。车厢备了电池,刹车的时候能把电回收一部分,假如遇到电网意外断电,可以用电池动力把列车推到站里去,用电池最长能跑10公里。

“云轨”2016年下半年亮相。它适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等线路,可以和地铁、公交巴士等其它交通工具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但是也有人在网上开玩笑:“云轨”是什么鬼?一个民营企业怎么可能做得起来轨道交通?


|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政府,万科、碧桂园、华侨城等开发商也闻风而动。万科和比亚迪结盟,将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工业园区开发等方面深度全面合作。万科的“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与比亚迪的“云轨”愿景高度重合,郁亮说,“轨道+物业”是万科非常看好的解决未来普通人居住、生活、工作的模式。碧桂园去年11月和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轨交建设、轨交沿线和工业园土地开发方面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华侨城与比亚迪的合作模式是轨道加旅游,主要解决游客蜂拥至旅游景区导致的拥堵问题。

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一个超级商机也迸发出来。


“云轨”之前
现在回答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能做轨道交通的问题。

空中单轨电力交通,目前掌握技术的是庞巴迪和日立,以及比亚迪。中车也有能力,但目前主要忙于地铁、高铁。

重庆在长江边有一条跨坐式的空中单轨项目,是日立和中车合资做的。和重庆的车辆比,“云轨”一节车厢重14吨,轻一半;“云轨”采用永磁电机,一个电机不到200公斤,重庆用的是感应电机,大概800公斤;“云轨”是铝车身,重庆的是钢车身;“云轨”车身高约4米,可以做成流线型,重庆的身身高约5米,只能是方型的。


| 比亚迪云轨实车运行
显然,“云轨”的解决方案是轻量化,这样更节约成本。

为什么能做到轻量化?因为比亚迪之前在电动大巴方面有很多投入,形成了很多know-how与核心技术,比亚迪电动大巴就全是铝车身。“云轨”是把电动车技术、电池技术、机械结构技术全部用上去了。之所以花了50亿做“云轨”研发,是因为符合轻量化目标的大部分零部件外边都没有,只能自己来做。

没有比亚迪在电动车、电动大巴方面的探索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云轨”。


比亚迪治污
“云轨”是为了治堵,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是为了治污。

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标,每8个死亡人口中就有1例是由空气污染导致。北京环保局指出:约1/3的PM2.5来自于机动车。


|太原运行的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e6
7年前,比亚迪在深圳提出“公交电动化”时,遭遇过不少质疑声。国外都没干过,你行不行啊?会不会爆炸?两年后的电池寿命会不会有问题?深圳市大力支持比亚迪探索,利用特区先行先试的条件出台了一系列电动车标准和上路的标准。最终,城市公交电动化的方向成了国家的战略。深圳计划在2017年完成整个城市超过1.5万辆电动公交巴士的替换,太原在2016年已经完成了8000多台纯电动出租车的置换,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出租车百分百电动化的城市。


|伦敦街头的比亚迪红色双层电动大巴
今天,比亚迪电动车的销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王传福相信,等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成本再做低一些,比亚迪在私家车领域也会大爆发。


王传福气质
王传福的信心来自于比亚迪差不多2万人的工程师队伍。其中光研究电池的就有1000人,而国外的竞争对手三洋、三星、LG都只有300人。为什么干不过他们?


比亚迪的气质,源于王传福的气质。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七。上初中时父母相继去世,哥哥不得不辍学养家。1983年,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虽然学校离岳麓山很近,但因为穷,他没有去过。自幼养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注定将伴随王传福一生。

1987年,王传福考上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院工作,不久被提拨为研究院的副主任。1995年,王传福辞职创业,他从做投资的亲戚那里筹集了大约250万元,租了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带着20多名员工生产可充电电池。虽然是一个新公司,王传福却喊出了要和索尼和三洋进口电池一争高低的口号。

下海伊始,王传福去国外买设备,想做自主品牌的电池,结果对方不仅不卖给他,还说:“你们中国人做不好电池。”当时出国过海关,工作人员要求查看回程机票,好像中国人就要赖在国外不走似的,很伤自尊心。

当时建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投入。王传福给大家算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他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线进行分解,把大部分环节用人工代替,终于建成了一条以人为主、“人+夹具=机器手”的生产线。“世界电池大王”就是这样起步的。

王传福喜欢泡在实验室,他喜欢“技术工人”的感觉,工程师的感觉,就是一切创新想法都可以实实在在地做出来。


自主研发的“鱼池效应”

|比亚迪美国分公司洛杉矶总部
王传福曾经举例说,如果要开发一辆颠覆性创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需要发动机、电动机、自动变速箱、电池、电机、电控,而将不同零部件供应商们揉在一起,不仅没有标准,没有协议,连合同都没法签,其中困难可想而知。但对比亚迪而言,只需要把六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一起召集来开会即可,“比亚迪员工靠着一种良性永续的协作制度,不谈费用分摊,不谈模具费,不谈赔偿,只管放手去做,最后所有这些由我来买单”,“大家都明白,之所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把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为了在未来,在我们所涉及到的领域,比亚迪能够随时进行高效的创新集成,达到1+1>2,1+1+1>3。”

通过多年积累,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出现了一种“鱼池效应”。很多创意不断迸发并被存蓄在池子中,像养了很多条鱼,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电动车是一条大鱼,“云轨”是一条大鱼,还有的正在养,等适当时候也会捞出来。


比亚迪力量
王传福是中国最著名的创新型实业家之一。

他是一个异常朴素的人,不会打高尔夫球,没有娱乐活动,只要哪天在公司没有接待,就穿比亚迪工作服,上班打卡,去食堂吃工作餐。但对技术,王传福超级狂热,经常在实验室和设计负责人的办公室一呆就是一天。他是一个没有“技术恐惧症”的人,他信赖年轻好学愿意尝试的中国工程师,而不膜拜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

他尊重股东,但并不盲从投资人的声音。2003年当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得知他决定造汽车后,十分不解,质问电话接踵而来,甚至说要抛空比亚迪的股票。几天之内,比亚迪的市值蒸发掉30多亿。但王传福不为所动。他相信技术、创新和比亚迪独特的全覆盖研发模式。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对电动化的聚焦,比亚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绿色公司。在去年底的C40世界市长高峰会上,比亚迪发出“为地球降温1℃”的倡议。王传福说:“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全球主要国家达成的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比亚迪之所以提出为地球降温1℃的倡议,不是无知,也非狂妄,我知道,在未来的数十年,地球升温的趋势不可避免,我今年50岁,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也许不会看到地球降温,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看到,我们的后代可以看到。”

王传福希望在绿色发展的方向上,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贡献力量。

在C40会议上,王传福一天要排十几二十个议程。他是比亚迪最大的营销大使。在国内,如果一天不进技术实验室,王传福会不自在。在国外,如果一天不安排足够的客户见面,王传福也会不自在。不是一天,一年,从1995年创业至今,差不多22年一直如此。

1999年,比亚迪第一个负责在北美市场推销电池的业务员来到洛杉矶,当时只带着300美元零用钱和一包电池。她用了最土的办法做市场,就是按照黄页的电话号码从头往后一个个打电话,刚开始,英语完全不过关,打到一年后,一本黄页打完了,英语已经很流利。


|斯坦福大学运行的比亚迪电动大巴


|Facebook园区运行的比亚迪电动大巴

2016年年底,当我在斯坦福大学、Facebook园区看到比亚迪的电动大巴穿梭往复,当我看到比亚迪在洛杉矶兰卡斯特的工厂里订单做不完,我又一次想到1999年的那个场景。

张謇说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一个人,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从王传福和比亚迪人的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