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造车“第三条路线”的江淮汽车在商用车合资领域即将迎来大动作。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与北美商用车及发动机生产巨头纳威司达公司(Navistar)将在中国市场联合出击,与江淮汽车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建立将依托江淮汽车的现有生产基地,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则主要以现金加技术的形式入股。
知情人士透露,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与江淮汽车的此次合作主要集中在中重型卡车和发动机领域。此外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还会同时在中国建立与合资公司相配套的重型车研发中心和柴油机研发中心。“目前合作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仅剩下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行磋商。合资公司有望于9月份正式成立。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不排除在其他领域进行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上述知情人士称。
中国商用车前景成合作主要原因
也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这两个名字稍显陌生。但在世界商用车领域,这两家公司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卡特彼勒公司总部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主要从事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生产,美国本土有30家工厂,在全球设有29个分支公司。2008 年,在全球市场皆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情况下,卡特彼勒的销售额和收入仍达到 513.24 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和采矿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燃气轮机制造商。
而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版壹分纸币上那辆卡车的原型就是纳威司达公司的产品,也就是曾经二战时支援盟军辗转苏联而后来成为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纳威司达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1年,如今纳威司达已成为北美最大的中型马力柴油发动机及6-8级商用卡车和客车生产商。
2009年4月6日,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签署了一份协议,合作生产用于在北美市场销售的卡特彼勒重型工程卡车,并建立一个双方各持一半股份的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在北美以外的地区拓展全球商用卡车业务,初期侧重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等国家。
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量国的中国市场显然成了两巨头联手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蒸蒸日上成为了吸引两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而纳威司达发动机集团总裁杰克?艾伦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曾称中国市场在迅速发展,尤其是市场的增长速度对纳威司达很有吸引力。因此,纳威司达的下一步重点就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搅乱中国重卡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依维柯、德国曼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资合作,在商用车领域,一场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协力厮杀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而在不久的将来,这场混战中将加入新的竞争对手。
“目前,一汽重卡是跟通用合作,上汽与依维柯合作,东风与日产合作,中国重汽与跟曼公司合作,陕重汽跟康明斯合作,福田与奔驰合作,大的卡车生产企业已经与跨国公司站好了队。“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而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眼中,作为新面孔出现的卡特彼勒、纳威司达和江淮的合资公司,其合作模式显然更值得期待。“在重卡领域,上下游产业的利润要远大于生产重型卡车本身。卡特彼勒的专长就在于丰富的上装产品。因此卡特彼勒、纳威司达与江淮的合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两大巨头的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使其更为灵活的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该专家认为,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双方合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对中国重卡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能够牵手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对于江淮汽车来说,显然也意义非凡。“与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的合作,将提升江淮汽车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未来的研发能力。其对江淮的意义甚至要大于与奇瑞的重组预期。”江淮汽车的一位高层如此评价此次合作的前景。而业内人士分析,在获得卡特彼勒和纳威司达的资金与技术之后,江淮随后进行区域重组的话语权也将大大增强。
合作前景扑朔迷离
事实上,这已不是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第一次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早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江淮和韩国现代就确立了合作关系。作为江淮汽车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其几大产品,如客车、重卡和瑞风商务车等均来自韩国现代。但由于江淮对自主造车“第三条路线”的坚持和进入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以及江淮与韩国现代之间长达11年的技术合作在2007年宣告完结。
而且,在商用车领域,也存在着不少合作伙伴之间由于合作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分崩离析的例子。
有分析师认为,这次与江淮合作的两大巨头实力要远超现代,因此江淮会采取更加低调务实的姿态。但是,但合作能否成功,仍需要双方在创新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共同探索一个真正能够符合用户需求并且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