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2014款 宝石青外 黄棕内 520i 旅行车 看图说话全纪录
1 1267 发布于 2014-02-27 11:58:5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刊登在2014年03月12日论坛日报点击查看更多日报


3月13日打开论坛,竟然发现自己的帖子被刊登在论坛日报,很开心。我会继续努力。


写此贴的目的,只是希望与更多的朋友交流,让朋友们认识旅行车,热爱旅行车,亲近大自然。

 

所有的照片与文字排序按照:文字在上图片在下 。为了方便阅读,我将主要标题标示为蓝色文字说明重点词句标示为红色,一张图片可能同时会有多个展示内容,为了精简帖子的长度,以先后顺序出现,尽量不重复说明。车辆的部分使用感受体会分布图片的文字说明中,不一一单列出来了。





                                    

                                        是我,BMW 2014款520i旅行车耀世登场!



摄影器材:SONY NEX-5N+18-55OS+配套闪光灯,佳能5D+24-70L,爱疯4闪光灯补光,全程手持拍摄。由于拍摄场地、器材和个人技术所限,照片如有不满,敬请谅解。

拍摄环境:大量照片拍摄于日光灯照明的昏暗地下停车场。个别照片为外景。

修图软件:Lightroom 5,WINDOWS 7画图程序。地下停车场日光灯、汽车内室白炽灯、爱疯4闪光灯组合,不同色温的灯光效果,给拍摄后期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偶有偏色敬请理解。

 

一、购车篇

       对于买车,我有自己的看法:买预算内你能买的起的最好品牌的最高级别车,哪怕它是乞丐版,只要基本配置符合你的要求,就OK了,其他看不见的地方,肯定远好于同一品牌低一级别高配车。我目标很明确,50万左右落地,轿车,安全、舒适、大气就行。这次主要考察了市面上的BBA的C级车和雷克萨斯GS,最终买宝马520i旅行车纯属偶然。奔驰E、奥迪A6L、A7主要是看网上的评测和评论,奔驰E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加之车价经常性大跳水,其二手车保值性面临考验。A6L官车气息太浓厚,前脸过于厚重,加之之前已经开过两代A6,换换口味吧。期间去了一趟奥迪4S问了问A7的情况,年前现车少,现货颜色偏女性化,否决。之后重点考察宝马5系,开始打算买520i,可是只有白色,太嗲,偶镇不住,黑色又卖了,年前到不了车,哎,这时候开始纠结。然后考虑525Li豪华或风尚,配置高,黑色也有,但是我不喜欢又长又空的后排,坐后面除了发呆只能发呆,再说这个型号用家乡话说来就是:“我25。”过年买这型号,别人问起来,我如何作答,不吉利。对不住各位525的买家,这真是我否决525的原因。530预算超了些,列为备选,3.0L6动力和油耗心里有数,可是4S的530不是外观就是内饰颜色不喜欢,有个别颜色看上眼的,配置又不是自己想要加的那些,此刻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选什么选什么?!每晚都泡论坛看,上各品牌官网查。期间还去看过雷克萨斯GS,期待能有惊喜。去看的GS250(又是250),哎,先不去管了。动力配置我都没去关心,就是价格最让我纠结,优惠完比525还贵一截。之后的两周也是最纠结的时候,纠结得头发掉了一坨坨。撇去轿车,开始考虑SUV,奥迪Q5、VOLVO XC60和宝马X3。奥迪Q5车型大气,不过内部空间一般,另外传说的烧机油让我犹豫。改款XC60车头太柔,缺少阳刚之气,不过内饰无毒还是很吸引我的。X3 20i全进口,价格偏高,没办法,国内都这样,配置还可以,加上有四驱,如果实在不行就干脆X3吧。可SUV真的开腻了,每次自驾游都是开SUV,每次都是几千公里上万公里的开,每天都开到吐血、累到趴下才休息,实在不想再买了 。偶然一天晚上,看到路口有辆5系旅行车在等红灯,貌似黑色(也可能帝王蓝),既然想换换口味,何不买个旅行车开开,去4S一查,正好有台宝石青外黄棕内的现车,还是新款的520i旅行车,开心,颜色正是喜欢的,动力也满意,配置比起当年我的那辆乞丐版120i好千百倍,OK,就她了。第二天,非常认真的和经理谈了半天价格,最终优惠在年底这个啥都涨价的大环境来说很好,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是非常棒,所以毫不犹豫订下,2万订金出手,然后等余款全部到账就提她回来。


二、提车篇

       南京,某4S店,经过一番折腾后,13年最后一天订好车,14年1月24日提车。提车前夜很开心,但还没到失眠的程度。早晨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晃到4S,使自己的心情可以尽量平复,不因大喜而忘记很多关键细节。

1、一走进4S,远远就看见销售在擦车,亲自拿车擦得干干净净,油光蹭亮的。销售看到我照相,远远的不好意思过来。



2、看到爱车,忍不住先掏出手机给她臭美几张。

图①:尾部,近45°拍摄。

图②:前部,近45°拍摄。天气好,阳光足,宝石青显得格外靓丽。

当天付完全款,办好通行全国的临时牌照就提车回家了。过年回家以及南下广东都没拍照片,就一笔略过了。


三、上牌篇

       年前买车的人多,交购置税的大厅满满当当,前一天下午等了100多号人,眼看喊号就要到我了,搜遍全身发现身份证没带,我那个晕啊,郁郁而回。第二天起床,发现外面银装素裹,依然还在下着鹅毛大雪,在路上,我战战兢兢开着宝马,深怕一个不小心。九点到大厅,里面空当当,还没有上班的氛围,或许因为大雪,办事员三三两两才到岗办公。我是第六个交税,一共3.9万多的税,加保险1.49万,总共购车花费49万几千元,正好预算内,圆满完成购车大计。

1、漫天飞舞的大雪,让我当天去上牌打起了退堂鼓。


2、大约花费十分钟交完税,然后马不停蹄直奔车管所上牌。拜漫天大雪所致,车管所上牌车辆明显减少,通过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导,当天下午终于顺利上好牌照。

 

上牌步骤(限南京,步骤凭事后记忆,大厅服务台有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热心指导,所以上牌颇为顺利):

(1)、新车交完购置税取得完税证明方能去上牌。进口车需去指定车管所或代办点上牌。外地户口需提供暂住证。

(2)、在新车上牌大厅服务台领取相关表格,填写车主及车辆相关信息。

(3)、根据服务台工作人员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具体按照要求来就好,4S给的和交强险副本原件等所有材料都带上,有备无患,不说的就不要提供),还需关单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大厅有免费复印服务。

(4)、整理好资料,先去大厅审验窗口电脑审验。

(5)、审验出单完毕,带着资料,开车去进行新车环保、照相和查验。注意,查验需要提供照相步骤的照片,如果没有不予查验,所以照相阶段需要等照片出来才能去查验。查验前请拓好码,因为4S已给我拓好,省却了这个步骤。

(6)、以上步骤完毕,又回到大厅。将上述各步骤新增加的材料和手头原有的材料交由服务台工作人员装订,送至窗口进行档案录入,等待电脑打印选号二维码单据。

(7)、带着选号单去选号,我车牌是20选1,可以当场拿到车牌上牌。在选号机上扫描二维码,在弹出的的20个号码中,选择你最看好的,有时间限制,如全部不满意,不确定是否可以取消不选,请事前自行咨询工作人员。注意手指不要在选号机屏幕上拖曳,以免误点其他号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8)、选号完毕,去窗口缴费,125元,然后带着出具的单据,去上牌。

(9)、上牌照又是一笔花费,主要是牌照框和螺母,不锈钢螺母一套20元,很多人都选。牌照框一套60元,我选的全黑框,质量还不错。再买个灭火器,以防万一,100元。

(10)、上完牌照需要在上牌处照相,如遇中午休息照相人员不在,下午一定要来补。照完相工作人员会给予一张单据,凭此单去缴费大厅的窗口领取行驶证和登记证。

(11)、进口车说需要等待3个工作日后才能领取到证件,我等了5天去的,在缴费大厅窗口顺利拿到证件,取证随到随拿,不需取号排队。

以上花费共计125+20+60+100=305元,交税上牌一天完成。以后大家买完车,试着自己去上牌,能省下不少银子。



三、外观内饰篇

        经过一个月,5000多公里的折腾,我对于这款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在此通过大量图片与大家共分享。

一)、灯光系统。灯光是全车精华所在,车好不好看,首先看大灯造型是否有神。

1、前部灯光,正统的车灯造型,没有过于霸气,也没有过于锋利,中庸却又不失高雅,与5系行政级别风格很搭。请看官忽略满是泥水的大灯,刚刚从外面大雨回来,为了赶作业,还没去洗车,我承认我错了。

(1)、前大灯。整体式样,从右到左,从下到上,分别是转向灯天使眼远近光氙气玻璃罩子LED灯眉。图中下部可以看到前大灯清洗装置盖板


(2)、灯具商标。清晰的HELLA 海拉商标位于灯具右下角。


(3)、大灯转向灯。新款为人诟病的缩水,由13款蜂窝式LED缩水成14款单个普通灯泡,好在我并不在意这些。



(4)、天使眼。BMW灵魂所在,很多改灯族争相模仿的对象,这是开启的效果,谁说只有奥迪才会玩灯,BMW大灯亮起的效果也不赖。



(5)、可发光LED灯眉。该灯眉无法单独开启,需与其他灯光一起开启,不过拍摄中,一个很偶然情况,我发现可以在不挡住天使眼的状态下,单独拍摄下灯眉。至于为什么,请自己用手机对着天使眼拍摄就知道了。图中亮点为雨水。



(6)、近光灯。图示为开启状态



(7)、新款LED雾灯。整体色温偏白,雾天效果感觉不如普通灯泡给力,但是补光范围大,照射强度高。
       

2、侧面转向灯

(1)、侧面转向灯。该灯由翼子板镀铬件处上移外后视镜上。



(2)、侧面转向灯打开效果。亮度高,警示效果明显。


       

3、尾部灯光,很多人说5系旅行车版本的尾灯和3系的一样,乍一看真有几分相似,我自己对比过,细节处还是有些许差别的。后面会有对比。

(1)、尾灯。内部中间贯穿式双光条,和5系三厢版三光条不同。外框线条不同,整体造型比三厢版略扁。开启后效果比2013款的尾灯通透明亮很多,对后部车辆警示效果更好。



(2)、后雾灯开启后在墙壁的投影。投影是一个大大的十字,这是很多人都不会注意的细节。


       

 4、内部照明系统

(1)、中控仪表台照明效果。整体采用橘黄色底色照明,数字易识别,氛围温馨,亮度不刺眼。



(2)、脚部照明。图为驾驶员一侧,副驾驶一侧同样,不再累述。在此,我们还可以看见脚部空调出风口,还有此侧特有的散热风扇刷隐藏的数据接口、外表朴素的刹车、油门、休息踏板



(3)、手套箱照明灯。手套箱内部植绒,左上部有CD碟机安装预留孔,右侧盖板内部有玄机,先卖个关子,后面见分晓。



(4)、仪表盘照明。注意转速表右下角瞬时油耗刻度,我已刷隐藏改为0-30,并非原厂的0-20,需要说明,即使外部灯光打开,右下部小液晶所显示字,在外部亮度足够时,它显示为白色;只有当外部亮度不足,才变成和仪表盘一样的橘黄色。BMW细节处做的很到位,车门未关闭等提示图标,是以旅行车式样给出,并非套用三厢版式样。



(5)、中控台顶部照明灯。一个长条大灯,由总开关开启,另外两侧小圆形照射灯,单独开启。还有两个红色微型镭射灯光投射至中控台,方便驾驶员上车驾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遮阳板手动防眩目后视镜(底部旋钮既是防眩目开关,也是警报器指示器)灯光开关天窗控制按钮



(6)、前车门照地灯。郁闷的是,该车后车门下部竟然没有灯,太抠门。中国向来都是后排乘客为尊,难道BMW只重视前排乘客,就不担心后排乘客下车踩狗屎???



(7)、后排顶部照明灯。它位于后车门两侧上部,因全景天窗所致,车灯布局与5系三厢版不同矩形大灯随前部总开关一起开启,圆形照射灯旁边按钮单独开启。



(8)、后备厢照明灯。它们分别位于车辆D柱两侧下方



(9)、
后备厢尾门照明灯。通过一个灯泡,一块两种不同颜色的塑料,巧妙地实现了警示、照明效果。



(二)、外观式样

1、前脸。典型的宝马风格,双肾进气格栅,单边10格辐条,较2013款更加放大突出车头双肾格栅,车灯顶部线条向格栅处外延,底部雾灯改变,雾灯处镀铬件式样改变。发动机盖还是采用一如既往的线条设计

(1):前脸。大气典雅,应该算C级车里面成功的设计。

 (2)、引擎盖。充满肌肉感,线条丰富。


(3)、前部雾灯镀铬件。和13款整体造型不同,由13款的一字型改为L字形。也和14款525等高配不同,上部镀铬件没有延伸到雾灯边角,只有一半效果。



2、车身侧面

(1)、侧面整体造型。C柱之前与5系三厢版相同,没有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C柱之后是旅行车版特别之处高出的后备厢并没有让车身比例失调,相反处理得非常饱满大气,并且前后比例完美。近5米长的车身不与其他车对比,感受不出来。车顶部银色行李架侧窗包裹的镀铬饰条遥相呼应。鲨鱼鳍天线造型美观,也是识别BMW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我选择了前浅后深的F1膜(4S店购车强制,膜实为上海产),前侧窗为浅绿色(晚上行驶影响很小),后窗为深褐色(极好的满足了后排乘客隐私和隔热的需要),模仿BMW高配车型隐私玻璃效果,配合黑色车身,自我感觉良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牌当天下大雪的缘故,工作人员没有对于我这贴膜的车上牌提出异议。


(2)、后视镜。两面外后视镜都是手动折叠自动加热无防眩目双曲面(黑色虚线分割)

(3)、翼子板镀铬件。因为转向灯的上移,所以现在这块镀铬件就显得空荡荡的,仅起装饰作用。

(4)、轮毂。低配的8J*17轮毂,与三厢版520一致,并没有特别之处。



  (5)、轮胎。5系低配款轮胎,宝马偏好使用防爆胎倍耐力P7225/55/17 97Y,对于一部又大又重的C级车而言,这个规格勉强及格。如果你要改装车辆,轮毂与轮胎是你首先要下手的地方。



(6)、刹车。刹车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刹车用的是TRW,力度还不错,并且似乎前刹比国产520Li车型略大些。



(7)、前悬挂。鉴于照相机镜头太大,此处空间昏暗,利用爱疯4补光,才勉强拍摄到些许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整体做工还是不错的,就是沙石太多。。。



(8)、后悬挂。以为后轮同样位置能拍到点啥,拍完后,及其失望,发现此处给挡板遮得严严实实。

图①:挡板拿侧面遮得严严实实。


图②:我只能另辟蹊径,伸到底盘下拍摄。这是空气悬挂?


图③:网上截取的我车子的后悬挂空气弹簧和减震支柱示意图。空气弹簧只是起到稳定后部底盘高度的作用,提高重载情况下车辆通过性,对于减震的辅助,效果微乎其微,或者因为我没有详细对比过三厢版。

减震支柱


空气弹簧




(9)、油箱盖。传统的油箱盖样式,只要轻轻一就打开了,车内无单独解锁装置中控锁联动。推荐95号无铅汽油,可以加90-98号无铅汽油或者E10乙醇汽油



(10)、车顶行李箱支架纵杆银色铝合金样式,中央密闭款式,厚实,一体成型,中间无接缝。

       

3、尾部

(1)、尾部整体造型。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尾灯3系的不同之处,3系灯具内侧的线条更加圆润,5系则是直的斜下去,并且灯具造型似乎更加大。玻璃可以单独开启,全系标配的双排气管,还是很厚道。高位刹车灯醒目。反光板上移至与尾箱盖底缘平齐之处牌照框造型与5系三厢版差异灯具造型差异之前已述说过,不再累述。



(2)、后雨刮器带后窗解锁装置后雨刮片包裹在塑料外壳中,中间下部凸起里面为后窗解锁装置,轻轻一按后窗玻璃就快速弹起,请注意安全。



(3)、倒车影像和牌照灯。与520三厢版不同的是,旅行车多了原厂倒车影像,这个设备极大方便了日常使用,即使对于我这样开了十年车车的熟手来说,一旦用了,就喜欢上它,并且极大依赖它。牌照灯采用LED照明,双侧白光。



(4)、
排气管出口。厚道的双排气管。里面发黑不严重,说明当地汽油品质还行。


      

4、车身底盘。对于底盘构造我一窍不通,不敢胡说,就知道杂志吹嘘的BMW底盘防护到位悬挂铝合金用料多构造复杂簧下质量轻操控灵活。这也是支持我选择同价位内最高级别车型的最大原因。我连续多图,各位直接看图吧。

(1)、发动机仓下护板。金属材料,遮的严严实实,想拍点啥都拍不到。



(2)、前轮车底下方。依然给护板遮得严严实实,防护非常到位。我们可以看到金灿灿的排气管


(3)、车身中央底盘下方。依然是金灿灿的排气管底盘防护部件,隔热部件。



(4)、后车轮前部下方。位于中央偏后部位,后排座椅下方附近,有加强链接部件



(5)、车尾底盘下方。为了补强C柱下后座与尾箱间的物理结构,多了一些加强部件悬挂也与三厢版有差异。同时可以看到悬挂组件大量采用铝合金材料


(6)悬挂组图。没有升降机,只能趴在地下拍了,姿势很不雅,草草拍了几张。

图①:后悬挂1。


图②:后悬挂2。

图③:后悬挂3。



(三)、内部装备。

 1、发动机仓内部发动机仓内部的发动机,是多拉快跑的动力来源,各种辅助器件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

(1)、发动机仓全貌。布局整齐不凌乱。双肾进气孔后的格栅可以根据温度和车速自动启闭


(2)、发动机N20B20B发动机,11:1压缩比,运转声音不算好听,急加速时有点散,但没有早期BMW增压发动机那种怠速时,哒哒哒的让人心生烦躁的声音。交车时,发动机上没有黏贴任何型号标签


(3)、发动机盖。厚实的发动机盖板,采用大面积隔音棉双锁扣锁具,锁闭时需要注意两边是否同时锁定牢靠



(4)、发电机。日本DENSO发电机,MIJ产地。所以大家不要争论德国还是日本车好,现在部件都全球采购,就是德国进口的BMW,也有中国造的部件,不信?后面会见分晓。



(5)、发动机仓隔热墙。2.0T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一点不比大排量的差,怠速运转一会儿,机仓内就发烫。需要提醒的是,夏天使用,如需开启发动机仓盖板,一定要特别注意,谨防开启扳手附近金属片烫手。



(6)、发动机底部。从发动机和隔热墙之间的空隙看下去,只能看到这样的构件。这是发动机支架?



(7)、发动机盖板液压挺杆。每侧一枝,和金属构件一起支撑起整片发动机盖板。



(8)、发动机盖板锁扣。不要小看这个锁扣,为了防止盖板高速行驶时意外打开,锁扣务必可靠牢固。我是亲眼看过高架上,有车发生过发动机仓的盖板因为外部风大,意外掀开的突发情况。



(9)、发动机盖板锁扣小液压挺杆。或许,5系的高价,体现在这些容易被普通消费者忽视的细节处。


(10)、发动机仓内各种管子。各种液体、气体流来流去,只为一个目的,确保发动机运转正常。



(11)、发动机油底壳部件



(12)、发动机空滤盒。空滤保养需要拆顶部横杆,每次保养时不是非常方便。


(13)、前部防撞杆纵梁。很努力想拍前防撞杆,可是无奈机仓里错综复杂,空间太小,相机无法伸的太里面。



(14)、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德国CONTINENTAL马牌。


(15)、发动机仓上部排水口。利于外部雨水排出,发动机仓内圈橡胶垫,将其与发动机仓内部隔绝。


(16)、前挡风玻璃喷水口。喷水口位于发动机盖板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下端,一共3只,水成雾状喷出。


(17)、氙气大灯安定器。经过事后偶然看到,确实是AL的。



2、内室装备。因为内室大部分与5系三厢版是相同的,只有稍许不同点,之前无数朋友已经不厌其烦的介绍过,所以内室的图片主要以细节图为主,重点介绍与三厢版的不同之处。需要整体效果的请自行去官网欣赏。另外前文已经叙述过灯光系统,所以在此就略过不谈。

(1)、前门铰链。德系车标准样式,没有突破,也没有不足。中间铰链上原始涂有黄色油脂,用于润滑,切勿擦去,以免后期转动门框时会发出响声。

图①:前门铰链。

图②:前门中央连杆上的黄色油脂。


(2)、方向柱左下方储物盒。储物盒空间不大,放放证件、票据、小破窗器还是可以的。



(3)、手套箱内部玄机。掀开之前说到的右下部盖板,发现里面全是保险丝 继电器电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按喇叭时,手套箱里会发出噶及噶及的声音。



(4)、后备箱开启开关和发动机盖板打开开关。貌似都是惬意的一键开启。O(∩_∩)O哈哈~


(5)、前门门槛踏板塑料壳镶嵌部分金属材料,带BMW字样


(6)、中控显示屏。小屏,两边镶嵌金属饰条,没有NBT大屏帅气,不过实用性不减。无导航和互联驾驶


(7)、倒车影像显示。可以显示实时尾部影像,也可以单独显示雷达测距模拟图。自带行驶方向线障碍物距离提示亮度对比度可调整

图①:实时显示尾部图像,与R档联动,也可由中央扶手附近的倒车影像开关打开。

图②:雷达倒车模拟图。大家可以看到,车型图片是旅行车的样式,没有直接套用三厢版的。



(8)、汽车点火和自动启停开关无匙启动,带一键自动启停,可以手动关闭、开启


(9)、中控台音响和空调面板单碟CD,有碟片时显示灯光效果。音响面板1-8按键触摸可在屏幕显示存储的收音机频率。空调面板为自动空调双区温度控制,与520三厢版的区别为旅行车带座椅加热,加热速度非常快。


(10)、中央扶手前部控制区。该区集成大家最喜爱的ZF8速电子换挡杆,触感出色,换挡行程短,轻轻用力,即可完成档位切换,淡定而从容。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档位具有智能保护措施,在一些情况下可触发自我保护,请大家检查是否有引起其自我保护的不当驾驶行为。有图①实例参考。屏幕功能操控按钮,经过数代车型不断进化,现在已经非常好使。驾驶模式选择按钮,ECO PRO-->COMFORT--->SPORT。DSC开关倒车影像开关电子刹车按钮(上拨锁定,下按解锁。行驶中上拨,和拉手刹效果一样,行驶中如无紧急情况,切勿使用)AUTO-HOLD按钮(坡道起步神器,不论后面怎么催,我就是轻轻地走起)杯托,内部卡扣不像之前为可拆卸的,新款为固定不动样式,有橡胶包裹,这样零钱放里面拾取方便。点烟器烟灰缸

①:实例。如果车门未关严实,你就准备挂上档位前行,这时你踩下油门,车子刚刚起步前行一点点,电子档位立马跳回P档,并且仪表盘出现“请防止车辆滑动”提示,强大的制动力度,会让你觉得恶心犯呕。各位知晓即可,切勿模仿,由此对车辆、人身造成的损伤,请自行负责。


(11)、运动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盘。这是与520不同之处。这个方向盘比起520三厢版的大粑粑脸式样更精致美观,上部凸起让手感更出色,高速巡航把控更牢靠。


(12)、前排副驾驶安全气囊开关。ON--OFF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不懂得翻字典去吧。



(13)、前排座椅调节按钮。和520三厢版一样,无腰靠调节,只能上下前后左右调节,不过好在座椅还算厚实,长途驾驶,腰部并无太大不妥。



(14)、全车丝绒脚垫。什么叫丝绒脚垫,我不知道;具体何种材料制作,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一踩上去就一个脚印,不过脚感还不错,就是不耐脏,需要经常打理。



(15)、车门锁具。最基本最普通的车门锁具,不带自吸功能。


(16)、车型标签。位于副驾驶车门框处。520i 5G11(改款型号)。发动机:N20B20B。制造年月:2013年9月。最大总质量:2370KG。制造厂:丁格芬,德国。最大净功率:135KW。乘坐人数:5人。车辆识别号:隐去。颜色代码:475/9,这是旅行车宝石青外黄棕内的代码。



(17)、前排座椅头枕和天窗隔板。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前排座椅头枕调节装置都位于左侧。同时我们注意到,BMW的天窗隔板硬质不透光,不像奥迪一样为软质半透明材料。BMW隔板采用两块拼接而成,在炎热的夏天,可以更好隔绝烈日,保护车内成员。


(18)、仪表盘。略显老旧的仪表盘样式,在仪表中央右下部为液晶显示,显示效果还算不错,之前在灯光篇中,我们已经见识了,各种数字的识别度非常好。从左到右依次为:油量表(0代表空,1代表满),时速表(km/h)转速表(千转/分钟)油温表(温度计和油壶组合而成的标识,代表油温表,不是水温表,摄氏度)。



(19)、方向柱左侧拨杆。方向柱左侧拨杆主要包含车辆数据显示按钮(BC,往箭头方向短暂按下)、转向灯拨杆(下左上右)、停车灯拨杆远近光切换拨杆

       说到灯光使用,现在城市道路上真的非常糟糕,30%左右的车辆,在幽暗的隧道、桥梁下面不主动开启灯光,甚至有朋友夜晚行车居然不开启大灯,有路灯照明的路面或许尚能看到,但是如果你突然冲入漆黑一片的环境,岂不是自作孽不可活!!!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千万不要再拿日间行车灯作为夜晚行车灯光使用,那个只有前面的一点微弱灯光亮起,不足以与近光灯相媲美,并且车尾部依然漆黑一片,被追尾你要付全责。



(20)、转向柱右侧拨杆。右侧拨杆主要包括:自动雨刷开关(往转向柱方向按下,绿色指示灯亮起代表开启)、雨刷刮水频率调节钮(下慢上快)、前后玻璃喷水开关(往驾驶员方向拨,启动前挡风玻璃喷水,灯光开启时,可以启动大灯喷水开启;往挡风玻璃方向开启,启动后窗玻璃喷水,三厢版无后窗喷水)。



(21)、转向柱电动调节按钮。此按钮位于转向柱左侧拨杆下方,驾驶员根据自身体型调节适合的方向盘位置。


(22)、中央扶手。这是打开的状态,里面给我搞的脏乱差,对不住各位。内部空间尚可,我主要放票据和记事本,自带USBAUX-IN接口。开启按钮为爱疯手机旁的银色方形按钮,可用机械钥匙上锁



(23)、前车门。前车门重量比国产车型似乎略轻,不知道是不是对比感受出错。车门四周的橡胶密封圈隔音到位。

图①:前车门外侧,看上去后厚重,其实重量还算轻的,关起来也不费劲。


图②:前门下部胶条。防水防脏。



(24)、前后门板。因为该车属于5系低配车型,整车没有氛围灯,饰条下预留了安装位,可以后期加装。


(25)、后排出风口。无后排空调控制面板,中间空间可以放下一部手机,里面为橡胶防滑材料。


(26)、后排座椅。可以按2:1:2比例放倒,这也是与三厢版不同之处。

图①:从前排往后看后排座椅。

图②:后排座椅部分放倒的情形。极大扩展了后排空间。

图③:后排座椅全部放倒时的样子。去掉后尾箱盖板支柱,大伙可以在里面XXOO自由活动了。

图④:从车尾往前看,后椅背放倒还是略抬起一定角度,起到缓冲货物前冲的作用。

图⑤:从侧面看放倒的后椅背。我们可以观察到,椅背两侧包边材料使用的是织物,而不是真皮,两侧中部都安装有巨大的锁扣。



(27)、后排座椅安全座椅插口。座椅底部安全座椅插扣单独用盖板独立出来,里面空间大,手指好操作,安全座椅锁具连接方便,这是与5系三厢版不同之处。三厢版隐藏在皮椅椅面与椅背的缝隙中,无单独盖板隔开,安装用ISOFIX装置固定的安全座椅时,就显得非常麻烦。同时我对比过低级别3系Li车型,它的后排中央安全带的链接方式非常古怪,多出一个大大的锁扣位于椅面之上,这让乘坐于后排左侧的乘客背部会非常不舒服。

图①:安排合理的儿童座椅插口,以及安全带和锁扣。

图②:安全带锁扣隐藏的很好,安全带服帖的紧靠在椅背上,基本不会太影响两侧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图③:后座两侧安全带。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带下面的塑料件有个豁口,用手触摸边缘,发现有些毛糙,害怕长期使用会造成安全带内侧磨损,所以我用绝缘胶布将豁口封死。注意胶布的选择, 不要选择太黏容易掉黑色脏物的胶布,以免天热内室气温高,胶面易融化,弄藏安全带和衣服。



(28)、后排中央扶手。很简单的样式,没有高配车型复杂的操控按钮集成,宽大,搁两只成人的胳膊没问题。

图①:后排中央扶手。

图②:扶手集成储物盒以及两个杯架。


(29)、前排座椅背部。前排座椅背部,腿部两侧凹入,带真皮档案袋



(30)、后座椅椅背。从椅背可以看出,它可以2:1:2放倒。


(31)、后门槛护板。依然是硬塑料加少量金属件成,无BMW标识



(32)、椅背放倒按钮和提示装置。将手伸入黑色框内挤压按钮弹出如图红色提示装置,这样就可以轻松放倒后排

座椅。后排座椅只能按比例或者整体往车头方向放倒,无法往车尾方向放倒,也无法前后移动


(33)、后备厢盖板。打开后备厢尾门或者尾窗,盖板可以自动抬起一定角度,秘诀就在于D柱两侧的滑动装置。

图①:打开尾门,盖板自动升起。

图②:盖板的自动升降,在于这个装置的帮忙。


(34)、后备厢防护网。原厂自带防护网,避免后备箱物品伤及乘客。防护网上方为一根粗壮的钢筋两端翘起,将翘起部位顶部插入车顶上方的固定装置固定

图①:防护网固定完毕,升起。

图②:车顶上方的固定结构。可以看到里面有个小凸起,依靠防护网固定钢筋的自身重力固定住防护网。


图③:安装好的固定杆应该是这样的。


(35)、后备厢盖板及行李网支架零件号。没有找到这个支架的品牌和产地。支架非常沉重,女士如需卸下支架,最好烦请男士代劳,以免砸伤自身或者车辆。



(36)、后备厢盖板及行李网支架锁定装置

图①:支架后窗固定座,两侧都有。

图②:支架后窗解锁按钮,人站立车尾,面朝车头,它位于你的右手侧,只有该侧才有,轻松按下即解锁支架。

图③:按下图②解锁按钮后,轻轻挪动支架,两侧出现红色提示标识,顺着轨道单侧滑出即可取下放稳,切勿同时滑出,否则可能因车尾宽度受限,出现取不出来的尴尬。


(37)、后排安全气帘。前排的忘记拍了,前排位于A柱后排位于C柱。原装进口欧美系汽车在安全配置上,还是非常到位的,不因为低配车型,而在基本的安全配置上加以区分。


(38)、后备厢小窗出风口。避免小窗玻璃内部残留水汽。

(39)、后备箱盖板及行李网支架安装到后椅背。

图①:支架背面的金属板,将此金属板上部尖端先行平行推入图②插槽中。

图②:将图①金属板按照箭头指示方向插入,插入时会有咔擦咔擦的声音,不要担心,一定要固定牢靠

图③:固定完毕后,从后车门侧面看进去。此时防护网是冲车头方向,而盖板则是冲车顶方向,不要以为这样搞反了,不是这样你的安装才出问题了。

图④:从前排往后看。

图⑤:升起防护网,全部安装过程完毕,整体效果如图。拆卸时按照逆序操作即可。



(40)、后备厢及其隐藏储物空间

图①:后备厢两侧都有这样的盖板和拉手。有黄白贴纸的拉手是从后面放倒后排座椅用的,黑色拉手的隔板可以打开,两边储物空间内设备略有不同,见后图。


图②:位于后备厢右侧的12V电源,可以给车载冰箱等野营设备供电。


图③:右侧盖板内的电器设备绿色拉手油箱盖板手动解锁开关。

图④:右侧储物空间内储物格可以放下一个灭火器,一个车载充气泵,以及一瓶玻璃水用于填充多余空间,以便稳妥的固定住灭火器。

图⑤:右侧储物空间内绿色拉手旁边的棉质盖板下,隐藏着很多保险丝继电器电线。我目前就发现手套箱和后备厢右侧储物空间这两个地方有大批此类设备。

图⑥:右侧储物空间内的BOSCH设备,这是车尾功能模块,方格内相关信息已被我抹除。

图⑦:右侧储物空间内,BMW还是认真的做了很多隔音措施,包括可以看到填充的白色厚厚隔音棉。我摸了下,和家里的丝绵被材料差不多,很柔软,手感不错。

图⑧:左侧储物空间。我们可以看到里面依然有很多电线管道,因为本车带有倒车影像,所以还有影像处理单元。另外自带功放支架,为以后升级哈曼省下一些银子,忽略其中的车载电源转换器,自备。

图⑨:BMW对左侧空间内也做了很多隔音措施,我们看到有厚厚的大面积灰色泡沫。

图⑩:左右侧储物空间盖板。我们不难发现,就连盖板上,也安装了足足1-2厘米厚的隔音棉

图?:后备厢底部隐藏储物空间,真的很能装,各位看看我装了多少东西,从此我再也不用在后备厢放几个大箱子专门来装这些东西了。

图?:后备厢底部隐藏空间盖板液压挺杆。有了它,我们不必用自己的脑袋顶着盖板拿取物品。

图?:后椅背后面两侧有两个盖板,掀开盖板是两个金属支架,其中右侧的用于安装LATCH装置安全座椅的后部绑带,左侧与后备箱另外三个金属支架,一同用于固定行李防护网(需另购)。


(41)、后备厢尾门。因为旅行车造型所致,尾门与三厢版不同,厚重的尾门有一键开启和关闭,非常方便。

图①:后备厢尾门最高开启高度,可以五档调节,一般最高或者低一档较为常用,再低就容易撞头了。我是着着实实给撞过,那效果刚刚的,瞬间眼泪都出来了。

图②:后备厢尾门粗壮的支柱。两边共同支撑起整个尾门。


图③:我们可以看见,尾门上有两个旋钮,打开后有玄机哦,图④见分晓。

图④:上图说到两个旋钮后面的玄机,现在就为大家来展示。拧开旋钮,你能看到如下场景。哈哈,急救包三角架,与三厢版安放位置也不同吧。拧开盖板旋钮时,请用另一只手托住盖板,谨防盖板突然落下,砸伤头部。

图⑤:急救包和三角架特写。希望这两样永远不要用到,所以我也就没拆开仔细看了。

图⑥:厚厚的五彩斑斓的隔音棉,盖板看不见的地方内部也安装了很多。


(42)、可单独开启的尾窗。类似SUV的风格,但是我很少用。这也是与5系三厢版不同之处。

图①:宽大的玻璃,带电加热丝。

图②:尾窗锁扣

图③:尾窗锁具。关闭尾窗最后阶段务必用力盖紧,否则会出现锁车后起初以为关好,过一会儿自己弹开的尴尬局面。


(43)、全景天窗。我承认,让我更加坚定购买此车的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那无比通透敞亮的大天窗。之前开过的车,一个个都没这装备,有次朋友炫耀他车子那大大的全景天窗时,当时我那个羡慕啊。现在我也有了,我得意的笑。冬天太阳好的时候打开,前后排晒得暖洋洋的,舒服死了。

图①:前部窗沿起始于中控台上方。

图②:后部窗沿截止于后排乘客头部位置。

图③:全景天窗盖板,前面一块移动至后面一块下部,很好的隐藏了起来。同时前面玻璃从后面玻璃下方滑进。最大打开空间如图,还是比较可观的。后部玻璃无法打开。自带幽绿色光泽的玻璃,防晒效果明显。

图④:前部弹起的防虫网,防止行驶中打开天窗,虫子大量飘入车内。

图⑤:从外部可以看出,即使天窗全部打开,也不会破坏车的整体流线型。


(44)、大家或许发现,我说了很多设备,唯独缺音响设备。是的,对于一款50万元落地的C级别轿车来说,全车就4个中音,2个低音的配置,很难让买家满意,虽然我经常用来听广播,但还是无法通过我木耳的检测。

图①:前门中音喇叭(两只)

图②:前排座椅下方低音喇叭(两只)。另外底部出风口才是真正出冷暖风的地方,中央扶手后出风口是自然风。

图③:后备厢顶部中音喇叭(两只)。



四、内外空间展示。

(一)、前排空间。模特身高170CM,调整到合适位置,头部空间如图,一拳正好。


(二)、后排空间。我们在保持前排空间不动的情况下,来看后排空间的水准。

1、后排头部空间。白色纸盒的高度在一拳半左右。



2、后排腿部空间后排腿部空间为一瓶脉动的长度,问我有多长, 我会告诉你去超市买一瓶不就知道了。



(三)、底盘高度。底盘高度理论上比国产长轴5系矮一只铅笔宽度,实际也没太大差距。

1、前车头部位底盘高度。目测该处是全车最低的地方,更有挡泥板阻挡,这边通过如无问题,后续就不用担心。如果你执意问我有多高,我还是建议你去超市买瓶美汁源480ML的果汁,然后对照图片测量。



2、尾部底盘高度。从对比可清楚看出。一瓶美汁源还要高出一点。


五、车辆缺陷。

       (一)、大灯缺陷。遭遇和大伙一样的---大灯进雾气。在温差大的环境中进出,非常容易出现,雨天行驶、洗车时不进水汽。为此,我特意跑到4S找售后了解情况,4S解释因为车灯总成下部有散热孔所致。我个人觉得这是个技术缺陷,别的品牌车灯很多不也是氙气大灯,怎么就能处理好散热和密封的问题。期待有一天可以大面积召回吧彻底解决。





(二)、前大灯清洗装置盖片极轻微位移。

        前大灯清洗装置盖片容易出现升出喷水后收回,盖板对不太齐的情况,会有1-2毫米的轻微位移,造成盖板边缘有一点点突出,需要下车后手动触碰下才能完全收回吻合,可能我太挑剔了,不知道是不是盖板安装调整上的问题。


(三)、烧机油现象。

       先给出结论:暂时没有烧机油现象出现。别人都传直喷涡轮发动机烧机油严重,并且貌似奥迪用户很多都有这样的抱怨,我现在7000多公里,机油依然位于MAX线处,没有丝毫减少,期待这样的好状况可以延续。




六、使用感受。

       1、动力。2T低功率,推动一款重量近1.9吨的C级旅行车,可以想象,激情不足,但也不是跑不动。如果你不需要在路上经常疯狂的秒杀谁,那么你无需频繁强制KICKDOWN或者深油门。起步需要踩深点,以使转速尽快上来后,超个车什么的还是不费力,当然如果碰到超车时不怕死和你拼速度,还是悠着点让别人先行吧。

      2、做工用料。BMW做工用料并不差,符合该级别的水准,不过比起日系豪车而言,在一眼可见到的细节之处还需要加强。比如方向盘缝线,感觉就和自己回家手缝的一般,收尾处线条凌乱,线结高低不平,没有体现出德系车工业水准的严谨与高超;又比如脚部出风口里面的泡沫垫子,切口高低不整齐,内部没有做固定。车内主要部位使用了软塑料和真皮,支撑部位使用硬塑料。中控台部件消光措施较好,除了中控台中置音箱盖板反光略显明显外,其他部位在前挡和侧挡上没有刺眼的反光,对于日常驾驶影响很小。真皮座椅软硬适中,14款虽然在腰靠、头枕做了简配,但这些部位硬度合适,对人体的包裹支撑不错,一天长途驾驶,不会腰酸背疼。隔音措施很棒,在门板周边的胶条、门板内的隔音板、发动机盖的隔音棉、底盘的隔音措施等等共同作用下,很好隔绝了日常驾驶中的很多噪音。机械做工方面,和前面图文介绍的一样,符合该级别车型,符合它的价位,特别是悬挂,大家可以回去对比自己的车车,看看5系这个级别是否和低级别的有所不同。

      3、乘员安全性。德系车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安全,我不是说其他车不好。越大越贵的车,理论上安全性能越好,因为能做的安全措施到位,碰撞缓冲空间也大。520i旅行车采用前部双安全气囊,双前侧安全气囊,头部前后安全气帘,前部带限位器安全带,后部三点式安全带,对于一辆50万落地的车而言,不过不失,没有特别出彩之处,采用的一些基础却有效的防护措施。车体内外部金属件、前后保险杠以及良好的车身结构设计,也为行车安全贡献的自己的力量。需要注意,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也不是百分百安全,自身安全驾驶最重要!

      4、油耗油耗整体而言不错,旅行车比三厢版略重,略微多费油也在情理之中。过年南下广深旅行最后到家显示总平均油耗8.4L/100KM,车辆近乎满载情况,3个成年人,1个小孩加儿童座椅,后备箱行李堆至顶部。目前整箱油最好成绩1030公里,高速路,使用ECO PRO,人工控制,限速100,貌似转速控制在1200-2000之间某个区域最省油,但是过低的转速,又会造成档位的频繁加减档变化,目前正在一步步试验。城市拥堵环境下,平均油耗10以上,具体数字没有得出,经常市区短途驾驶的可能会达到13-15。现在总平均油耗在8.8L/100KM,鉴于本车长途跑的多,油耗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5、驾驶感受。在车内驾驶,车身看起来并不显大,和D级车给人庞大臃肿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她更趋向B级车给人的感受---紧凑而又灵敏。油门踏板重,没有比较不会发现,现在跑高速反而更喜欢用之前被我鄙视无数次的定速巡航了,就为图个脚下轻松舒服。刹车灵敏,踩多深就有多大力道,急刹车建议迅速踩到底,缓踩渐进刹车辅助介入不及时。转动方向盘需要更大的力道,即所谓的重手,即使带有助力,它也真的很重,一只手想玩的漂亮不容易,开长途下来,最累的还是两只胳膊,一直抬着开不说,还要比别的车多使劲。在国内限速范围内行驶,车头能够准确按照方向盘的意图行驶,车尾可以很好地跟上车头的节奏,几乎不需要额外再进行多余修正。紧急避让还是体现出悬挂偏舒适的一面,车身左右摇摆明显,但是还在方向盘旋转的节奏上,没有出现侧滑甩尾等失控趋势。SPORT模式换挡有强烈顿挫感,提速比COMFORT快一些,但是依旧感觉不够刺激,没有V8大排量那么让人热血沸腾。车内发动机声音听起来很轻柔,与车外实际感受明显不同,没有让人随着转速升高而亢奋的感觉。限于车型外观偏大,城市超车略显不灵活,路上经常给两厢小车秒,O(∩_∩)O哈哈~,我承认我技术烂。。。

      6、驾驶模式的选择。ECO-PRO,配合发动机启停,城市环境下用,还是比较省油,不过提速感明显不足,无论如何深踩,感觉和小排量自吸一样,速度晃晃悠悠的上来,一深踩,系统还有警告,高速国道超车有点悬。COMFORT模式,即标准的行车模式,车辆一发动就是此模式,动力响应迅捷,油耗适中,适合外出旅行跑高速国道使用。此模式,比ECO-PRO油耗没有明显的增加,如果你自认为你的驾驶技术,无法在高速上很好地控制ECO-PRO的正常行驶和自动滑行间的切换时机,那还是推荐COMFORT模式。SPORT模式,难得用,在路上很少有和别车竞速的激情,除非开始感觉犯困,偶尔刺激下。

      7、轮胎。面对这么大的车子,显然225的轮胎只能算合格,雨天需保持好安全距离和车速,急刹时末端带着啸叫。较厚的胎壁加强了车辆的载重,同时因为胎壁略厚,反倒舒适度稍好。胎噪不明显。按说明要求控制好胎压,则减震软硬合适,没有颠得屁股难受。


 帅哥带帽出镜,感谢各位观赏。




祝各位看官2014年好事成双!!!红红火火!!!


 

本次作业到此完毕!

                                               

最后编辑于2014-10-22 10:58:0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64
前往
/64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