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千年古村上甘棠-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游记
1 14 发布于 2015-06-28 22:37:3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千年古村上甘棠村位于湖南永州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
村子座东朝西,后靠秀丽的屏峰山,前临清澈的谢沐河,村中名胜古迹繁多。
民居大部分为晚清建筑,考究的中轴对称,大面积的青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缀以门庐、漏窗,上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
远眺龟山、昂山毓秀、古衙遗址、月波雨亭、寿萱凉亭、步瀛古桥、文昌阁、古宅民居称为甘棠八景,整个村子就是一幅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画卷。
早在宋代,当地人就这样描述上甘棠的风景:

“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 
地址:湖南永州江永县夏层铺镇
门票:无
最佳旅游季节:全年




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如画的山水,古色古香的建筑,朴素的村民,走进上甘棠村就宛如步入了世外桃源。
上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现有453户居民,共1865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
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开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该村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仅次于道县乐福堂龙村)。

基本简介
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蛮之地。唐贞观末年(641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梁、濂、白、横、钦、化)之乱旷日持久,未平。
至唐玄宗开元时(720年)钦定周氏如锡、如镝弟兄挂印南征。平定了叛乱以后,周氏弟兄已近年迈,子嗣 24个,其后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
至天宝年间,以宁远县大阳洞为中心,分脉到宁远四宏,道县二宏,恭城二宏,富川一宏,长沙一宏,韶州二宏,回山东青州一宏。
在永明县择地落籍的有十一宏,即今之叠楼、城下、龙门田、周塘、雄川、甘棠、界头、周家邦、三元宫、达滩等村,皆是肥田沃土,粮丰果香之地。
周氏后裔繁衍至今,全县约一万八千人。有史料可考,他们是江永县内屯住的第一批汉人。到了元明之际,一部分杂居到了瑶区,成了瑶人。
***甘棠村有450户,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体现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精华。
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长的谢沐河防洪墙,4座古代六楼,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个世纪的还有七、八座),一座宽畅的祠堂“忠厚词”。
我国农村一般的住房是使用百年左右,因建筑质量和社会原因,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方式,因而民居使用达到300年者,实属弥足珍贵。请有识之士选择考察参观。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
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
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年。
“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苹果。甘棠,甜甜的野苹果。这是从出产苹果的老家山东带来的地名。
又有一说:甘棠,原意为高大的乔木,以后用作官吏政绩的称颂之词。即是说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
甘棠,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碑亭楼阁完好,是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点集中的旅游胜地。
贯穿全村有一条古老的石板路,路两边都建有铺店。
明、清时期,这里这农村集市贸易中民心,至今还有浓厚的商贾气息,昔日酒肆之店迹犹存,游人到此自然会联 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句。
周氏在此定居1240余年,是“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乡,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县令、文林郡、将军等100人。
解放后,又出了工程师、科长、中学校长、教师、医师40多人。旧时官宦除周翰宗军长外,其余官员都有水粉肖像,张挂于忠厚祠内供游人观看。
村人信奉寿龟、神龟,因而有龟山、龟形台地、龟塔、寿龟凉亭等人文古迹、古代建筑

明清建筑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
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
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考古专家称,像上甘棠村这种同时具有建筑、商业、书院、宗教等文化特色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实属奇迹。
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
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师等24方古代石刻,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
这一处由一个家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镌刻下来的专门反映这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它对于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历史、民俗,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步瀛桥
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曰“步瀛桥”,
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历经元、明、清修缮,千百年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桥长27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净高5米。
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
石拱桥是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桥。
此外,还发现了文天祥书法题词“忠孝廉节”,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长沙学宫遗址发掘出四方清嘉庆年间的“忠孝廉节”字体一样,书法风格相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
上甘棠村的发现为文物专家们研究封建社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细胞。
在农耕社会里,血缘村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活圈或文化圈,是保持着社会各项特征的最小的单元。
上甘棠村的发现就为我们提供了从普通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角度研究历史的完整资料。









------路线-------------------





江永五香
香柚:江永香柚,明代引种。其柚不仅果大、皮薄、肉嫩、核少、甜酸适度、营养丰富而且树叶、果皮果肉都浓郁芬香,被誉为“水果之王”。
    果实形似葫芦,成熟后色泽金黄,果底有铜钱般的圆圈印环,俗称“金钱花”,是辨别真假香柚的标志。
香芋:江永香芋球茎圆正,形似槟榔,表皮黄褐色,有暗红色老斑和须毛;
    成熟度高,上部嫩点不含淀粉部分少,横切面有密布的紫色、暗红色丝状纹斑,这是江永特产香芋的标志。
香米:香米又名香稻,西汉时已有种植。三国曹丕曾誉“长沙有好米,…上风吹之,五里闻香”,即指江永县源口香米。
    唐代武则天始列为贡米。香米香味奇特,蒸煮米饭时拌合少许,米饭柔软浓香,清香四溢。

    香米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健胃、清肺等医药功能,被誉为“粮中珍品”。
香姜: 江永产生姜有近千年历史,生姜晶莹如玉,形似手掌,外表浅黄色,嫩芽和茎节部鳞片呈紫红色,娇艳可爱。
    既可鲜食,又可腌制和加工,久腌不变色、不变味,具有发汗、温胃、止呕吐、祛痰、驱风寒、

     解毒杀菌等药用功能。
香菇:内含独特香味,肉质嫩滑,可与鸡、鸭、猪肉等炖汤;可与笋干和肉片清炒,清香入味。
      它含有大量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和维C,香菇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药用价值高,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


一窥千年,古村上甘棠






一窥千年,古村上甘棠
时光流水,逝者如斯。
但如果有一个地方,那里有流淌千年的小河,河上有跨越千年的石桥,桥边有坐落千年的村庄,
村里有千年血脉生生不息的居民,时光是不是在这里小小地打了一个结,让人们可以挽住它的脚步、窥见它的背影、牵住它的衣角?
这个地方,是不是像一颗凝脂的琥珀,轻按下去还有温热的弹性?像一块润洁的玉石,夜里还闪着神秘的光?
江永上甘棠,湖南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居住着涌现过周敦颐、鲁迅、周恩来等伟人的一支周氏家族的后裔,世代繁衍,已历经1200多年。
江永上甘棠,时光醒目地刻在湖湘大地上的标点,将岁月拉得很长,很长。

“召伯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诗经·召南·甘棠》
意思是:青青的杜梨树,请不要去砍伐,召伯曾在树下居住。青青的杜梨树,请不要去折断,召伯曾在树下休息。
青青的杜梨树,请不要去弯曲,召伯曾在这里停歇。





上甘棠村为何叫甘棠?据说是因为他们的祖上是从宁远大阳洞搬来的,大阳洞有一种树叫甘棠,取名甘棠,

是为了不忘祖居之地。
而甘棠树亦大有来历。《诗经》中的《甘棠》一诗,歌颂西周时任西伯的召公受文王之命行政南国、
决民间讼事于甘棠树下的事迹,后人思念召公之德,将爱慕寄托于召公曾休息过的甘棠树,不忍砍伐。
“召伯甘棠”的动人故事由此留传至今。

上甘棠村保存的明代所修《永明周氏族谱》中也以“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自诩,并引以为荣。
以“甘棠”名村,尔雅不凡,一改人们对古荆南“蛮荒”的认识偏见,也印证了召公曾涉足今湖南永州一带,

并将德播于南国、爱结于民心的历史传说。
上甘棠村民为何与出生于湖南道县的周敦颐同宗同祖?
据湖南道县清朝《周氏族谱》、甘棠村的《周氏族谱》所记,

周氏族人自唐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宁远大洞。
曾任唐代高州刺史的周如锡生子18人,哥哥生子6人,都以“弘”字排辈,是周氏家族中有名的“二十四弘”。
周如锡的十五子周弘本的后代于唐太和二年迁居上甘棠,周如锡的长子周弘谦之后则迁道洲。

因此,周敦颐、甘棠周氏都是一个祖先,同是“二十四弘”之后。
“二十四弘”中有18人中过进士,他们的后裔遍布全国,据《周氏族谱》记载,一代文豪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均出自“二十四弘”。
从村尾昂山高处走到村头的月陂亭摩崖石刻,从村后据说是汉武帝时设置的谢沐县衙门旧址走到村前建于宋靖康元年的步瀛桥,倒着看了一回上甘棠。
探寻丰富久远的历史遗迹,漫步错综复杂的小巷街头,置身眼花缭乱的山水美景,差点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处何方。

跨过村外沐水河上的小木桥,一座山势奇俊的石灰岩山矗立眼前。
仰看峭壁上周氏二十一世祖周子昂请人所刻的苍劲雄浑的“昂山”两个大字,细细拨开山脚一口水井边的野草,草里的石碑竟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古碑。
晨曦清露中上甘棠古朴的外景已拨动我们的心弦。
绕过谢水与沐水交汇处沙石裸露的小小三角洲,再慢慢走过那座据说走多少步便能活多少岁,以石榫为墩、石板为梁,始建于汉代的汉石桥,一路绿树婆娑,水声潺潺


古宅声影里的怅然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选址布局十分讲究。
站在上甘棠村后据说是汉武帝所设的谢沐县衙门旧址的一处高地上,放眼眺望,但见滑油山就像一把舒适的太师椅,上甘棠就端坐在它的靠背上。
左右各以将军山、昂山为“青龙”与“白虎”,前有龟山和西山为近案和远案,视野开阔;村前的谢沐河则如同玉带缠绕,蓄势涤污。
一片密密麻麻的青瓦高墙安卧在青山绿水间,正是一片风水佳地。
据有关资料所记,上甘棠村自北边的昂山开始,沿沐河向南布置1.8米宽的主要交通干道,与其垂直布置9条次干道,现还留存7条。
上甘棠周氏共有十族人,称为九家门楼十家厅,每一族沿次干道向后延伸布置住房,与主干道交叉处,建有各族的门楼坊和小型广场。
这里现有453户、1865人,拥有历代古民居200多栋,有坚固整石块砌成的500米长的防洪墙,有4座古香古色的门楼,有跨越400年左右的8座民居,有68座清代古宅民居……
虽然带着一幅草画的地图,但当我们步入上甘棠村,还是像到了一处令人分不清方向的迷魂阵。
在高大的青水墙面矗立两侧的窄小青石板路间左拐右拐,触目是似曾相识的高屋旧居,
只能以门户上隐约还能辨识的“爱敬堂”、“翰里故”、“厚德祥”等宅名来区别。据说村里巷道格局其实是按周敦颐的太极图布置,外人贸然闯进来还真的走不出去。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正房、厢房、楼房,都有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中间天井铺满青石,高大的风火墙上青草萋萋,墙体上“古今风月”的斑驳字体依稀可见。天井旁主楼的大门上雕花窗棂极为讲究,使正屋能充分采光。房屋的地面都支有六七寸高的架子,既解决南方潮湿的问题,又可让屋下通风。
踩着堂屋后陡峭的木楼梯上楼,只觉楼梯嘎吱直响,主人却笑言无妨,秋收时还要挑着百多斤重的谷物上楼存放呢。果然楼上放有几个1米多深的大木仓,并向天井挑出走廊。站在走廊俯看,与楼下天井玩耍的小孩对答呼应,声音在木楼上下颤悠。想象这里当年亲朋满坐,楼上楼下各处声形闪动,小孩子泥鳅般钻来钻去的情形,恍惚挤进了这户人家的往昔片断,悠然亦是怅然。
明代驻粤太守的祖屋居然完好,清代翰林的大宅人丁仍旺,跟随张治忠参加过“重庆谈判”的爱国将领周翰宗将军的故居安然无恙……这座千年的古村落里保存至今的200多栋古建筑,为研读湘南古民居建筑提供了难得的范本。而在这片片房屋中生生灭灭,来来往往的所有悲喜哀乐,聚散离合,本是早已灰飞烟灭,但在这地理位置千年不变,家族血统千年不变的村落里,你分明能感到它们像尘埃一样层层覆盖,填满村落的每个角落与缝隙,也沾满我们的飘飘衣襟。
“忠孝廉节”寓德操
走出上甘棠村南栅门,我们其实也从村尾走到了村头,走到了上甘棠村最主要的出入地,也是上甘棠村极见风格的佳处。
沿那条已有1200多年的青石板路向南,便可见到一块天然石壁上“月陂亭”三个大字。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这也是一个下马亭,据说从前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因上甘棠以前是县城、出过诸多大人物,故能享此官府律例。






上甘棠古村景点介绍
步瀛桥
步瀛三拱古桥残,妙语八仙天意传。千古相承成故典,众期石落出大官。
步瀛桥,又名度仙桥,是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三拱古桥。据史料记载,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几位族长“唱率子侄偕族属辈,共为鸠集裒金几二十万”而修建的。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468年)、明成化四年(1468)及清乾隆年间“重修”或“大修”。现残存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由青石板辅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



































文昌阁
治愚自古建文昌,明智今人办学堂。达德成才凭教化,新颜旧景两昭彰。
进村途径第一站是文昌阁,这座阁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四十八年,至今已几经修葺,楼阁共4层,高16米,宽10.6来,深10.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庵,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由此可以说,这里曾是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和教育中心。


“月陂亭”石壁上现存碑刻有26方,记述村中大事,功德名言,绵延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石刻中有规劝村人要孝敬和睦的碑文,有道学“吟风弄月”典故最早的诗文,铭记周敦颐教诲后世的道学风流。其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平均高达1.8米、宽1.3米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我省发现的最早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手迹。
不少专家据文献分析推测,当年文天祥曾在江永作战,并将上甘棠作为一个御敌要寨设防。了解到上甘棠村与周敦颐的同源关系,便为上甘棠村题此四个大字,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据村里人说,文天祥原来写的字在一幅大布上,一个字就是一块布。因为布快要腐烂了,人们便将其刻于石上,永记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对上甘棠的勉励。
寓德操于景色、讲理学于凡处;耕读为本、修身“内圣”。这座湘南小村经历千年风雨而根脉不断,实在是一卷值得研究的生动人文画册。在如此古雅的儒理风气中潜移默化,今天上甘棠的村民们也自有一番别处少见的平和安然。我们在小村所见的农家少年和他的父亲,村头柳树下洗衣的女人,河边牧牛的老汉,皆令人望之亲切,更恍悟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拖着一道千年的光影。
伍尔芙说:“生活不是一系列对称的车灯,而是一圈光晕,一个半透明的罩子,它包围着我们,从意识开始直到意识终结。”小小的上甘棠,却将生活以自己的方式延续了千年。我们来到村口前芳寺里的小学校,听悠悠的钟声回荡;站在那座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步瀛桥上,看桥下小河淌水,桥边古屋青瓦;身边的一切仿佛都笼罩在一圈半透明的光晕之中,慢慢地洇出一个名字:千年上甘棠。












月坡亭摩崖石刻
月陂亭里话乾坤,峭壁摩崖论古今。斑驳字迹留后世,观今鉴古耳目新。
月陂亭是村南天然石亭,通向两广地的古驿道。古代“粤”与“越”通,广西及古谢沐县辖地,都是百越民族的活动地域。由于地形奇特,依山傍水,与隔河的寺、楼、阁、台相映成景,这个天然石亭自然成为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处,也是村里文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因此,月陂亭便成了镌录名言、记述要事的档案库。现存摩崖碑刻27块,其中唐朝碑刻1块,宋朝刻5块,元明清碑刻20块,无字碑1块,可以说是上甘棠村最富文化内涵文物。
在众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大臣文天样手迹“忠孝廉节”四个字。据史料记载,时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文天祥属下任太守,相处甚笃,“忠孝廉节”四字为文山公亲笔赠与。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佑铭。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今江永)县正堂黄平、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临其手书于石壁上,以传后世。这四字每字宽1米,高1.5米,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可以说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庭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谱。





















寿萱亭
人云忠孝两难全,垂范铭文四德兼。亭建寿萱遵母训,佛言他字孝当先。
寿萱亭,于光绪三十三年,村人周际隆因其曾祖母毛太夫人受到“五品宜人”的封诰而建。
周际隆的的曾祖父周振邦是五品官,其曾祖母素以慈悲为怀,体悯乡亲邻里,而以善言感化乡亲。
她又信佛吃斋,故尊称她为“慈悲佛母”。封建朝代对她的品德给予肯定和表彰,因此受到封诰。“五品宜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五五品官中的“贤内助”。
她实际上是遵从封建道德规范较好的贵妇人。在古代,丈夫的官阶在五品以上,其夫人才能有资格受封为宜人。
这座凉亭为青石结构,宽4米,长10米,高4.7米。亭内有碑刻二合:每合高2米,宽0.7米,厚0.2米,砌在亭内两侧的墙体之中。
亭中有伏流,四周皆垂阴,田园连阡陌,风光醉行人,是旅游歇息的好处所。


 

民居古建

聚村千古不为奇,三纪华居可谓稀。先祖图文昭梓里,炊烟袅袅紧相依。
***甘棠村有450户,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体现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精华。
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长的谢沐河防洪墙,4座古代六楼,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个世纪的还有七、八座),一座宽畅的祠堂“忠厚词”。
我国农村一般的住房是使用百年左右,因建筑质量和社会原因,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方式,因而民居使用达到300年者,实属弥足珍贵。
高大的风火墙,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房屋墙体均用大绵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
并极尽所能地点缀门户庐、漏窗,形成对比强烈、清新明快的格调。
房量四周突起的马头墙,争奇斗异,有一字型、担子型(二担子、三担子)、金字(人字)型等多样变化或组合使用,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搁窗,从而形成各巷道不同的街景。


图片已删除

















上甘棠博物馆
上甘棠博物馆为湖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以“永明有甘棠——走进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为展览名称。
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山环水抱,聚族而居;第二单元为读书入仕,耕耘富家;第三单元为湘桂要道,千年古村。
明代的文昌阁、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宋至元时期的月陂亭碑刻及铁铺、酒肆、豆腐坊等村内文物古迹被一一“搬”进博物馆内,
通过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门票:30元

 









昂山
仰观峻秀映都宠,巍峨壮丽领群山。枞榕四时招鹦鹤,竹篁三径引凤凰。
南宋宝佑年间,上甘棠村出了一个太守,生了一个儿子。老大出生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升官”,便取名“子升”;老二出世时。
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荣昌”,便取名“子昌”;老三出世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富贵轩昂”,便取名“子昂”。
子昂号昂山,从小对山水字画情有独钟,长大后,他见南山村景与众不同,峭壁悬崖上,苍松古榕郁郁葱葱,心神仰慕之致,遂在陡峭之处将其号“昂山”刻上,以让后人保护林木,庇护村荫。“昂山”因此得名。这两个字,每字宽1.5米,高2.5米,笔划刚健、字体浑厚,让人有壮志凌云之感。

龟山
谢沐河边,南山脚下,是一方风水宝地,它引来了神龟和仙人李铁拐。
这只神龟,很早以前生活在江淮一带。它的背脊是圆的,肚皮是方的,隐藏着“天圆地方”的奥秘。传说它是四千年前与舜帝重华是故交。舜帝南巡时,龟留在北方,帮助大禹治水,不能随舜帝南巡。由于龟治水立了大功,玉帝赐给它一万年的寿命。至此,龟成为勇敢和长寿的象征。后来神龟闻讯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悲痛大哭得死去活来。随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又南下沿湘江而上寻夫。神龟也就急忙只身南下到达苍梧之野,找了很久,谁也没有找着。它见此地风水颇佳,便选择了这块雌雄二水合流的南山脚下憩息。这只神龟在这里只打了一个盹,就是800年。不一日,神仙李铁拐来到这里,见神龟还在睡觉,便用手杖敲醒它,它就向前爬了几步不走了,这就是“龟山”。这只神龟成了古谢沐县和后来甘棠人的保护神。这里不少关于神龟的传说和祭祀龟的古建筑。

谢沐河
父河母河交汇而成,谱写出了双胞胎出生率的奇迹。
谢沐河水像一首古朴而浪漫的歌绕村而过,它是由谢水和沐水两条河流交汇而成。谢水被称为雄水,也是父亲河,沐水也称母水,是母亲河。两河的交汇产生了双胞胎出生率高的奇迹。据统计,上甘棠村的双胞胎出生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0倍,因此被众多专家称为“双仔第一河”。

 







 





周边景点
江永在中国的旅游经典中名不见经传,但其特有的“三千文化”:千年古村—上甘棠古村、千古之谜—女书和千家峒自然保护区却开始口碑渐起。
仔细了解之下,不由生出“养在深闺无人识”之叹。要说景色,可能这里拍不出令人惊叹的风光大片,但如画的田园,
充满乡村味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定值得你细细品味;要说名胜,这里至今仍探不明产生年代和何人发明的女书文化,散落在荒野的数千尊石制“小鬼崽”,绝对让你啧啧称奇。

千家峒
千家峒是瑶族盘王故都和祖居地之一,但从元代遭官府血洗之后就不知所终,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江永县发掘考证发现并确认。
该地为丛山环抱之中一串葫芦型盆地,分上、中、下三峒。峒内阡陌纵横,水碧如玉,千山竞秀,万木葱笼。
主要游览地为潇水源头高达100多米的大泊水瀑布(攀山约45分钟可达)和宽达100多米的仙女散花瀑布、潇水桥一带古木岸柳、下峒口穿岩石林石寨。
上峒盆地风光尤佳,由此去仙女散花瀑布亦可作为徒步攀登路线。
门票:60元
交通:可在县城乘坐1路车前往,1路车起点:
收费站--交通局--工商局--司法局--金地广场--妇幼保健站--电力局--汽车总站--伟恒广场--步行街--电信局--中天超市--粮食局--一小路口--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自来水公司--千家峒车站。一般每隔10分钟发车一趟。

江永女书
女书,又称女字,是一种流传在江永县上江圩一带、世界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字,堪称世界文化瑰宝,人类文化奇葩。
江永女书是一种特殊的表音文字,有原创字符700个左右。
与其它古文字相比,有四大独特之处:一是只在妇女之中传承使用,老传少,母传女,世代传袭;
二是记录当地土语并用当地土语读唱;
三是字形奇特,呈长菱形;
四是人死书消,无文物可考。江永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上,其作用为自娱自乐、歌堂对歌、书信往来、宗教祭祀、结拜姊妹、诉写苦情、记传等。
经过多年的考证、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江永女书不仅是人类唯一的性别文字,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世界性古老文字,堪称世界文化瑰宝。
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坐落于“女书复活岛”美称的浦尾岛上,离江永县城15公里。
四面潇水环绕,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里是著名女书自然传人高银仙、胡慈珠、唐宝珍的故居地,是女书流传的核心村落。
建议从上江圩过南头大桥沿西岸小径北行,探寻乡村风情。最后从博物馆通向上江圩北头的新建吊桥返回。
女书生态博物馆门票:40元
开放时间:8:30—17:30
交通:女书博物馆就在江永火车站附近,出站后可乘坐摩的,5分钟即到。




最后编辑于2021-01-14 08:51:42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