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中国自主品牌车的人都是傻x,了解海马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1 1 发布于 2016-11-19 16:08:27 取消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这是一个很忧伤的故事。
虽然大家都在信誓旦旦地说支持中国自主品牌,但到了自己真正要买车的时候,更多人却选择了合资车或进口车。甚至有人说,买中国自主品牌车的人都是傻X?
和朋友们聊天时经常会提到汽车,聊多了后发现很多朋友对国产车和自主车有一定的误解: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国产车就是指中国自主品牌车,如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江淮、中华等等。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和朋友们和自聊天时经常会提到汽车,聊多了后发现很多朋友对国产车主车有一定的误解: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国产车就是指中国自主品牌车,如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江淮、中华等等。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
我们先听听死活不买自主车的人是怎么说的?



去相亲,女生看到我开的是自主车,对我各种轻视,然后,就没没有然后了。。。。
@令狐不冲只睡觉

那车开了没多久,除了喇叭不响到处响!
@无双

买完车之后就后悔了,车里味道特别大,带孩子都不敢开车。展厅里的车放时间久了没啥味,但新车真心是太坑了。
@阿姨莲

每次看到有人开陆风X7就觉得别扭,真不能想象,买这车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就没有心理压力?
@佚名

内饰做工太糙了。
@李晓帥

停好车了,车窗玻璃却升不起来了,各种汗和无语。
@请叫我沈万三

同学聚会,别人大都开奔驰宝马,最差也是个大众,我开着自己的小车去,各种没面子,郁闷...
@ 风吹南瓜西瓜热
……

综合前面几位车主的说法,他们之所以不选自主车,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买自主车没面子。在国人的普遍意识中,自主车要比合资车、进口车低一档。
二、自主车小毛病多。由于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车辆出现的小问题比较多,比如不明所以的异响,车窗玻璃无法正常升降等等。
三、做工、品质欠佳。自主车的内饰材质相对较差,也较为粗糙,要么塑料感巨强,要么有很强烈的异味。
四、外观抄袭其他品牌,买了丢人。这个就不多说了吧,你懂的。

但随着自主车企们持续努力,它们生产的一些车辆也具备了足以媲美合资车的好品质,比如...还是大家文末留言补充吧。现在唯一欠缺的,貌似便是品牌力。而自主车的长期不靠谱,让人们很难一下子转变观念。
不过虽然人们大都不想买中国自主品牌车,但其整体销量还算不错,占到了国产乘用车40%左右的份额。而且在经历了2014年的市场份额大滑坡之后,又开始逐步回升。
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SUV。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家家都有多款SUV,而且不少车企的SUV车型甚至占到了其总销量的50%以上。

之所以人们会为之买单,原因也很简单——便宜。而且,中国人也的确更懂中国人。它们的外观设计普遍都较为霸气、漂亮、时尚、动感,很符合国人的审美;它们的尺寸一般都比较大,看起来更加有气魄,有面子,很符合国人的心理预期;它们的配置不管是否好用,都是异常丰富,能满足人们爱占便宜的特殊心理。
不过,我们也一定要看到一个趋势,那便是合资品牌的下探。不管是价格还是渠道,目前合资品牌都在往自主品牌深耕的领域逼近。如果在正面战场进行强有力的竞争,也成为自主品牌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其实买什么车不重要,自己喜欢,觉得买着值就好!


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一汽与海马的豪门恩怨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到家喻户晓的厂商,海马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和努力就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从2000年仅3000多辆的年销量到2002年的近3万辆,海马产品销量翻了近十番,至2005年时,海马的年销量已经突破7。8万辆。
就海马而言,从规模和产销绝对数量上均不显优势,但这没有阻碍海马高速发展的脚步,面对国内新生力量的逐步壮大和国外汽车巨头“入侵”的境况,海马在积极布防的同时主动出击,全面加强自身的攻势。福美来、普利马持续热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连续几年增长幅度超过市场的平均增长率,日渐成为车市的中坚力量。

然而,进入2006年的海马销售情况却比较沉闷,仅靠福美来和普力马这相对不算新的两个车型来和其他品牌的各路新老车型较量显得有点势单力薄。特别是,日本马自达先后将旗下马自达6和马自达3注入一汽轿车以及长安集团,而海马拥有的依然只是普利马和福美来两款已投产多年的陈旧车型,虽然月均销量仍可以维持在5000辆以上,但竞争力日益下滑。
近期来,业界盛传马自达品牌正在从海马汽车剥离,马自达品牌今后将全归一汽所有。而一汽马自达高层也一再强调,今后所有马自达品牌产品的销售都要归属一汽的网络,这对于正在申请马自达中国From EMKT。com。cn生产后续车型许可的海马汽车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一汽与海马的多年宿怨是否激情重燃?没有了马自达品牌支持的海马能走多远?海马又能否走出自主品牌之路?

——题记
和国内所有自主品牌相比,海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前辈,这个前辈生产轿车的历史有多早?恐怕要超过很多国人的想象。

一直热销的海马福美来将在年内换上海马汽车的标志继续生产。这个消息近期在业界广为盛传。一汽马自达内部员工也证实,马自达品牌正在从海马汽车剥离,今后所有马自达品牌产品的销售都要归属一汽的网络。对此,海马汽车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海马汽车正在和马自达中国进行协商,马自达品牌是否还会留在海马汽车预计会在5月份得出结果。一场因为马自达品牌而产生的豪门恩怨再度迸发

1988年,海马正式成立,不久推出了第一款旅行轿车海马929,1994年海马开始生产马自达经典产品,老款323,但是海马这时遇到了奇瑞一样的难题,就是没有乘用车牌照,虽然海马有能力、有技术、生产的轿车质量还不错,但是没有轿车牌照,一切都是零。海马生产的轿车只能在偷偷在岛内销售,而无法正式上市。

困局一直持续,后来海马毫无办法,1997年以资产划拨的形式挂靠在一汽的旗下,才算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但是虽然挂着一汽的名头,一汽却既没有投入资金,也没有投入技术,更没有投入管理。而除了一纸牌照,一汽也确实没有任何可以给予海马的东西,因为一汽自己的品牌都做得那么烂,又拿什么给海马?

所以一切只能依靠海马自己去打拼,而日方马自达给予了最大的技术支持,帮助海马走上了振兴之路。(在此感谢一下马自达,马自达确实给了海马很多东西,不像大众,连一个狗屁都不给一汽。)

海马的“独立运动”
海马与一汽、马自达的关系渊源久长,1992年,日本马自达与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合作成立了海马;1997年,海南汽车厂又并入了一汽集团,马自达也就与一汽集团间接搭上了边。从此,海马、一汽、马自达陷入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之中。
可以说,一汽集团与马自达的合作应属“无心插柳”之举,但马自达品牌到后来却是偏向一汽而抛弃海马,海马与一汽的恩怨与马自达有着莫大的联系,但真正使得双方交恶的源头,则是缘于海马的“独立运动”,而海马要独立又缘于1997年一汽兼并海南汽车厂时的行政干预。

1997年11月,一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经过协商签订了《关于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组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马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国有资本占51%,海南汽车国有资本占49%,新公司由一汽控股,作为一汽在华南的重要生产基地纳入一汽统一规划。
虽然通过政府撮合,海马通过一汽而获得了生产许可,但此兼并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方式完成,海马方面对此无偿划拨一直颇有微词。事实上,一汽也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控制海南汽车制造厂。海南汽车制造厂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独立经营意识非常强烈,而且,当时的海南汽车厂拥有在行业中一流的美国福特汽车菲律宾公司提供的冲压厂和装配厂的全套设备,设计生产能力为整车5万辆,与安徽奇瑞和上汽合作相似,海马与一汽合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产品上“户口”,解决当时海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进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
这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弊病就逐渐显现出来,有关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各种不和谐声音也逐渐传了出来。特别是随着一汽大众价格体系的调整和海马产销量的扩大,一汽与海马在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已不容回避。业内人士称,尽管海马在极力避开一汽,但是随着海马效益的提升,与一汽的制衡无非就是两个,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并重组,类似于风神汽车,成为一汽在华南的生产基地,另一个便是独立。

开始的几年,海马走得确实比较艰难,连续几款产品都不被认可,基本还是吃此前市场的老本,但是即便如此,海马在不断摸索之中不断成长,逐渐消化了马自达遗留的资产,并且初步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最近几年推出的海马骑士和新型轿车M3已经开始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是M3这款车型2003年,海马的销量达到5。5万辆,从2001年的1。2万辆到5。5万辆,海马只用了3年时间。迅速成长起来的海马让一汽感到了威胁,也开始让一汽刮目相看。有评论指出,由于政府牵头所带来的松散组合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海马开始财大气粗,完全能够立足于国内轿车市场的因素,注定了海马的“独立运动”。
但海马的算盘并未如意,2003年初,为牵制海马,一汽经过一番周旋,让日本马自达将原本属于海马的M6车型放到了长春。“M6移师长春”一事,让海马感到了压力。而就在今年3月底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又把新马自达3瓜分了,马自达将新马自达3的生产放在了重庆长安福特,销售留在了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这对一直渴望新车型的海马而言,无疑是又一记棒喝。

事实上,心存异议的海马一度想通过借壳上市来达到独立的目的,但一汽方面当然不希望海马独立。对于有官办色彩的海马,一汽实质上并没有从海马的项目得到多少利益,这让一汽很恼火。之后,一汽想整体收编海马,但却遭到了海南省政府和海口市的拒绝,双方关系紧张。

时至今日,能否以“自主品牌”为基点“走自己的路”已经成为海马一个现实的命题。但对于海马而言,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却是海马在对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话语权的丧失和自主能力的羸弱。这是一个悖论。
马自达撤离的第二年,海马集团就抛开一汽,特别成立了海马郑州基地,而这个基地将是没有一汽的纯粹海马自己的底盘,担心刺激一汽,海马先期的产品将是微车为主,但是以海马的非凡决心和魄力,我更愿意相信,早晚有一天,是海马自己,而非一汽海马成为自主品牌崛起的一个典型。
满心委屈的海马是否真心归服与之有多年恩怨的一汽呢?如果不是一厢情愿的话,海马是否有实力来搞自主品牌,搞自主品牌后又有多大的腾挪空间呢?
回首海马走过的道路,我们发现,这是一条真正的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先期,海马没有技术没有产品,选择和马自达合资,合资几年,便从合资伙伴那里学习到了一切,现在拥有了完全的自主开发能力,再也不受到合资伙伴的掣肘,从外资的小伙伴,一跃而起成为自主品牌的新锐力量。和海马相比,一汽、东风、上海、北汽、广汽这些企业都是不够格的,他们坐拥比海马优厚百倍的条件,和外资合资几十年,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开发能力,实在是无法给国人交代。
其实,在当下的中国,制造受市场欢迎的汽车并非无迹可寻。

只要做到四点即可:

1.漂亮的外观,但是不要总山寨。

2.稳定的质量,减少小毛病。

3.合适的价格,不一定多么便宜,但是绝对不能太贵,性价比要高。

4.完善到位的售后服务。

只要做到这四点,想卖不出去也难,至于技术先进与否,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并非致命,看看捷达、桑塔纳和朗逸的畅销就知道了。


我衷心希望海马能成长起来早日成功。

最后编辑于2016-11-19 17:03:18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