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郎爸亲子环中国行第八季,重庆,贵州,广西
1 323 发布于 2019-06-29 22:06:2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论坛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郎爸带娃亲子环中国行第八季已经圆满收官。新的旅行带来了新的收获,在旅行路上与家人一起去探索,去验证,陪伴娃们成长是一件很伟大的事。第八季的旅行路上,我们一起见证了很多。
   在重庆涪陵探寻水下的千年历史,也在涪陵白涛镇感受816地下核工程,一起走过了中国的白酒金三角,也寻找过苗衣背后的历史,领略了大数据的前瞻,感受了猴耳天坑的极限穿越,参观了不太壮观的黄果树,探访了独特的长角苗寨,见识到了“天眼”的视角,走进了“穴居人”的家乡,聆听了侗族大歌的天籁,品尝了广西的特色米粉,跟着赶海人的脚步感受了渔民生活,见识了壮族的悠久历史。路上遇见了太多太多,接下来边上图边说说旅行路上的事吧!
     第八季的第一站我们抵达了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或许提起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表示陌生,不过我要说三峡大坝应该会有一些人想起这个地方。其实这个博物馆的成立很偶然,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出现也不会有它的存在。因为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这里的一切都会被淹没在水下,国家为了保留这里的文物,特此修建了全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博物馆的水下部分将近40米深,坐着电梯下去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唐代流传下来的水下瑰宝,同时还可以佩戴VR游览,感觉就好像在水中身临其境一般,非常值得一去。

孩子很专心的听着讲解员的叙述,原来在水下还有着如此的文化底蕴。



当现代化的VR与历史碰撞到了一起,蹭出了神奇的火花。



见证水下的白鹤梁历史文物。



告别了白鹤梁,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816地下核工程,位于涪陵白涛镇。说真的,这次在重庆去了很多地方,感觉重庆真的非常适合旅行,因为值得玩的地方太多,不愧是现在的网红城市。同时816地下核工程是目前唯一揭秘的核工程,据说当时建造它的目的是用核反应产生的热来发电,整个工程非常坚固。可以承受100万当量的氢弹以及1000万吨导弹的直接攻击,绝对算是堡垒中的战斗机。游览的同时给娃们讲解了一下核反应的原理以及相关常识,两个小家伙听得津津有味。









离开了816地下核工程,我们又抵达了中国的白酒金三角。由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和怀仁的茅台这三个地区在地图上构成了中国白酒的金三角。
郎叔对白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的深入,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对酒文化的接触比较少。不过这次在泸州老窖,亲眼看到了“国窖1573”中的国窖,还目睹了工人正在酿酒的全部过程,对整个工序有个直观的理解,还顺便品尝了一小盅,浓香型的老窖的确香气浓郁。
不过要说能够代表中国的白酒还得是茅台,无论是招待外宾,还是在海外的销量,茅台都当属第一。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茅台就没有品尝环节了毕竟太贵,另外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茅台不仅生产酱香型白酒,而且还出产葡萄酒。
至于宜宾的五粮液,因为没有对外开放的展示空间便没有去。



空气中都弥漫着酒糟的味道,酿酒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文化。



古墓里面出土的古酒,据说这是还原之后的样子,原来的酒已经成膏状。


茅台的葡萄酒有人品尝过么?

品尝了一小杯,友情提示饮酒后请勿驾车。

离开白酒金三角后我们踏入贵阳的地界,在贵阳一个不起眼的老旧苗衣苗饰私人博物馆,见识到了苗衣的图案。真的是堪称华夏古老历史的“无字天书”,据说在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在争夺中原的战争中失败了,不得已才会率领余下的族人来到了瘴气丛生,毒虫遍布的罕至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上古时期的中原华夏文明,在苗族得以某些符号的形式言传至今。





娃对墙上的衣服很感兴趣,或许从前只是在电视中看过类似的东西。


放大后的效果,锡绣真的有点厉害。


对这个手镯印象很深刻,估计喜欢盗墓小说的都知道蛇眉铜鱼的来历,这个是不是有些神似!

随后在贵阳又带着孩子们去了大数据展示中心,大数据这三个字对于现代人来讲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大数据这三个字,而陌生的是我们却很少能够接触到这个领域的东西。
在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我们看到了大数据在贵阳市政、医疗、农业、民政、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不过孩子对于大数据是什么完全没概念,于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理解这个新生代的词汇,我用警察叔叔如何使用大数据抓坏人这样的话题来给娃开题,再引导到其他应用上,只要让他大致有个感受,明白大数据是什么就已足够。
展示中心不大,但来参观学习的团体倒是很多,我们前一拨就是全国人大的团。普通社会人员来这里是没有讲解的,家长自己最好有些相关知识为好。


展示中心的门口的建筑很有时代感。





清一色的数据对于孩子来讲真的等于无字天书,所以要转化成孩子能听懂的话术说给他们听。



在距离贵州80公里外有一个县城叫做开阳,而开阳有处景点叫做猴耳天坑,是一种喀斯特漏斗和地下洞穴。坑深280米,坑口350米,带娃体验了云中漫步和洞穴探险。所谓的云中漫步,就是在200米高空岩壁上沿壁攀附环行并通过天桥穿越坑口。洞穴探险,则是在洞穴中的高空岩壁上攀附前行穿越出来,个人觉得这个更酷,因洞穴中少光、洞壁滴水光滑、怪石嶙峋,且高度也不低。
完成两个项目后,乘舟通过暗河进入又一洞穴,可欣赏各种钟乳石地貌,并最终走出天坑。喜多开始有些害怕,完成后就觉得挺刺激没过瘾,还想再来。贵州这边天坑多,得天独厚的条件真的是非常适合从事极限岩壁运动。


有恐高症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略过这段,我当时从这个角度看下去的时候,也有点点害怕。

挑战自己才算能突破极限。



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往下走,过程非常紧张。


景色真的没得挑,山清水秀空气特别好。

贵州的非遗文化很浓厚,各种非遗的形态和历史文化都有丰富的展现。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很多传承人都去外地开会了,许多东西不能近距离去感受。只剩蜡染可以体验,孩子选择了一个凤凰方巾,看起来挺帅气的。
其实蜡染是用蜡刀蘸溶蜡涂于图案之上,放于蓝靛水中浸染,然后再用碱水去蜡,晾干,就可得到有些自然龟裂冰纹效果的蜡染布作品,别管结果怎么样,让孩子了解染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动手参与到染布的环节中,看到他专注的样子我很欣慰。




展示一下染布的成果。

随后的一站来到了夜郎谷,这个地方听起来并不是很耳熟。其实夜郎谷之所以低调,跟其主人宋培伦有关。宋培伦已有70多岁,自称夜郎谷的谷主。早年在大学里任职,也在美国游历多年,后来厌倦城市生活,人生半载时回到贵阳古夜郎的斗篷山下。耗尽一生积蓄,从一砖一瓦开始,用20年时间,亲手打造了一个300亩的石头堡垒式艺术王国,展现了一名艺术家对古夜郎的全部想象。如果不是无人问津的多年后,在网络上的突然爆火,这里恐怕已经难以维持。
如今名气越来越大,游人如织,但宋老师却免费将古堡中的空间给一些非遗业者创业,真心要给宋老师的这个举动点赞。缘分很奇妙,买门票时我曾问工作人员,“能见到老爷子吗?” “不一定,看你们缘分吧,他下午有时会出来散步”。本没抱着能见到的打算,却恰好在小憩喝茶的地方,巧遇宋老师和茶舍的人交谈,这个茶社同时就是宋老师支持的一位苗绣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我们和老爷子介绍了一下自己,合个影。茶社的人知道我们的经历后,也很赞赏,相谈甚欢,给我们介绍了蜡染颜料来源等,还送了我们苗绣作品和应季的樱桃。没有期待,却收获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历。



相信这里的照片不少人都已经在网络上看见了相关的图片,无论是设计还是态度都非常值得学习。





偶遇宋老师,我们一起的合影。

在贵州地界如果一定要说个知名的景区,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黄果树瀑布”。不过我们去的是赶上了缺水期,黄果树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声势不如之前去的镜泊湖。四百多的门票,娃看瀑布五分钟,实在是提不起他的兴趣反而观察蚂蚁围猎蚯蚓半小时,再次说明带娃就是不能去纯看风景的地方。
为了找回些心理平衡,给娃讲了瀑布这一现象中的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等blabla,又带娃钻了水帘洞,有西游记的背景,他终于又兴奋地关注了瀑布十分钟。出来后直接放弃去另外两个瀑布点,陪娃继续看蚂蚁……总而言之以后选择景点,不光要考虑它的名气,同时也得看时节是否合适。就像壶口瀑布一样,如果赶上缺水期同样感受不到黄河的咆哮。



水流缓了一些,气势相对弱了点,比期望中的小了很多。




随着水雾的飘起,出现了一道彩虹,可惜没有拍出来效果。


孩子还是对蚂蚁以及蚯蚓更有兴趣一些。

告别了黄果树瀑布,我们又来了在贵州六枝长角苗寨。在这个苗族分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女性的头饰独特,在牛角头饰上再缠绕以头发(如今都是假发),形状巨大。我们到了村子小看了下博物馆,再去村子里转了转,看到很多小朋友,不过没见到穿民族服饰带头角套的人,这时遇到一老妇,打了招呼聊了几句,和对方叹说憾未见到长角这一独特装扮,没想到对方说自己就是长角苗非遗传承人,可以打扮给我们看,还表演了三眼箫和古歌,边表演还边嘱咐我,“你好好录下来,会唱古歌的很少了”。就这样,不仅看到了独特的长角苗,而且自己还穿上了,难忘。


非常淳朴的孩子们。



给娃装扮上了苗族少年的衣服。




现在的古歌真的很少有人会唱了,等有时间我把阿婆唱的视频整体发出来。


继续赶路抵达了贵州平塘,因为有天眼(FAST)在,如今已是建设一新的天文小镇,有水准很高的天文体验馆和其他游客配套措施,带娃去可先在馆里了解相关知识、模拟观测体验、观看全景屏幕和球形屏幕电影,然后再乘车去FAST实地观看。
站到巨大的“大锅”面前,也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不过因为方圆几十里是不允许有任何电子设备干扰的,所以所有游客的电子设备都不允许带入景区,安检非常严格,我们没有手机可以拍照,只能在观景台顶付费拍了一张胶片照片。同时也给娃讲了讲国家正在建设的其他巨型科研基础设施如“天球”、大型电子对撞机等。






我们以天眼为背景的一张合影,很荣幸能够亲眼看到这个宇宙级的望远镜。

提起苗寨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我们一路在贵州已经拜访了很多苗寨。可抵达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之后真的被它的名头给吓了一条,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不过这里已经过度商业化,和全国其他那些流量古镇相比无非就是有些苗族特色而已。如果想感受原始、质朴的生活化的苗寨,这里绝不是选项。各种表演非常专业,但就是让你有种看晚会的感觉。不过对于小朋友来说,看个新奇和热闹,哪有我们这些成人心中的那些碎碎念,有的玩就好。就像之前去乌镇或者其他古镇一样,太过纯粹的东西已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过度的商业化。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古寨的建筑看起来非常有特点。







孩子很好奇,头上戴了那么多金属会不会重。


很多人都说贵州的苗寨去一个就差不多了,其他的苗寨也是大同小异,就好似苏州的园林一样,基本上风格都差不多。可我们离开了西江千户苗寨,又去了附近的郎德上寨感觉真的不同,相比要原生态的多了。
当表演开始后,你会发现,刚才村脚的老妇、遛弯的阿公、卖货的小伙子、开店的姑娘、玩耍的男孩,可能都出现在表演的队伍里。表演不完美不花哨也不专业,但却更真实,有种原生的魅力。表演结束后,人群一哄而散,又各自回到他们的生活中,从喧闹瞬间恢复到平静,仿佛就像刚刚做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琐事一般,没有半点涟漪,只剩下生活本身。
我喜欢这样的自然不矫作,俩娃也和村里娃娃很快玩到了一起,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好,特别的纯粹,我喜欢你所以想跟你一起玩,完全不会掺杂其他的东西,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孩子们嬉戏,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

把车停在了寨门口的停车位上,一马当先借着古寨为背景先给QX60拍一张照片留念,一路上有它保驾护航可谓是省心加安心,表现一直很稳定。


 拿起乐器就能吹,放下乐器就是一个普通的苗族老人,放下乐器该干嘛干嘛,这才是原生态的东西。






很喜欢这种少数民族的风俗,喜欢用唱歌以及跳舞来表达高兴的心情。

当然现在在贵州的大山里还有一部分人住在山洞里,也就是传说中的穴居人,说到穴居人估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原始人。其实在贵州安顺有个寨子叫做中洞苗寨,还有正如其名寨子位于一座山山腰的洞穴里,去到寨子需要自驾深入丛山中,再从山脚步行50分钟爬上去。
寨子里现有十几户人家不到百人,过着贫穷、简单却也平和的日子。他们的祖先最早因躲避战乱而迁徙至这座山的下洞,六十年前又搬到山腰的中洞。政府为了让他们搬出来,在洞外建了些房子,但习惯了穴居的老一代村民们大都不愿搬出,年轻人不多大都出去打工了,小孩子也都在山下的小学寄宿上学。
十多年前,在一位美国人的捐助下,洞内已通上了电,但电器很少,且没有一家开灯。我们进去的一户人家中,小孩子在漆黑的屋里看着一个似乎是早期形态的电视。做饭也大都使用土灶。虽在山洞里,也有养猪狗鸡牛羊,以及鸟,很多家户外都挂着鸟笼,这是苗族的传统。
和我们去过的每个苗寨相同的是,洞穴里竟然也有一个篮球场,虽是土地,但雨淋不到也挺好。我们和苗民们聊了一阵,买了两块“浇浇水能开花”的粗糙石头,和一袋酸的倒牙的野枇杷,半自助地煮了几碗肉沫面饱腹后,离开了这最后的穴居部落。不知道若有机会再来时,洞寨还会在否?


纯天然的山洞看着特别有巍峨感,在大山的庇护下感觉很安心。

洞里的篮球场非常不错,不必担心日晒雨淋。






 如今这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留下的大多数都是老人,不知道传说中的“穴居人”还能坚持多久。

贵州的寨子真的数不过来,我们沿途去的景点基本上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寨子。继续赶路抵达了岜沙苗寨传说是蚩尤第三子的后裔,因男人尚武持火枪的传统(公安部门准许),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进入寨子,随处可见持枪的男子,以及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女人孩童。从进寨后的鸣枪欢迎开始,不断转场,有芦笙舞、婚俗互动、锦鸡舞、镰刀剃头等代表性民俗表演。尤其是镰刀剃头很有特点,表演结束后我们专门找了负责剃头的巫师,给喜多也剃了一次“户棍”,娃刚开始有些害怕抗拒,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剃了下来,这种经历相信他应该很难忘吧!


男孩天生喜欢枪炮,尤其是看见了真家伙,尽管是个土枪可依然还是爱不释手。






让孩子感受了一下寨子里孩子的剃头是什么样子,说实话开始我有点担心,毕竟这么大的一把刀。

估计会有不少人纳闷,印象中的少数民族应该是喜欢唱歌跳舞的民族,为什么我前面都没有细说,其实就是留着给侗族大歌。要问侗族大歌哪家强,贵州从江找小黄。小黄不是人,而是小黄侗寨。
小黄侗歌有多强?国际上获奖,春节晚会上场,各种国家对外演出都有他们的好嗓。寨里有句俗语,“饭养胃,歌养心”,全寨不到1000人有20多个歌队,小孩刚断奶就开始哼歌,我们去时当晚表演的主持人才六岁。
好了,不吹不捧,客观讲,小黄侗寨没有别的好看,来这边就是晚上听侗族大歌,阿卡贝拉式的人声非常入耳。篝火晚会不是每天都有,但我们碰上了,感觉非常的幸运。扯着娃的手跳舞的侗寨小姑娘非常喜欢俩宝,晚上还专门到我们在寨里的住处来看他们。这个小姑娘是侗族大戏《珠郎娘美》的演员,不久前还到北京演出过,两个孩子也很喜欢她,亲热地咧,约好北京再见。


估计不少人都在电视中看过这个背景,曾经上过不少节目。


男女老少都可以站出来唱,或许这就是民族传承下来的习俗。




他们合影相约在北京再聚。

开着QX60在小黄侗寨门口拍照留念,离开小黄侗寨之后我还特意下载了侗族大歌,用车内的音响来听,感觉就跟现场听起来一样效果非常赞。


告别了侗族大歌之乡,我们朝着荔波大小七孔进发。结果赶上了山里下雾,直接开启雾灯一路有惊无险。顺利抵达目的之后感觉还可以,这里称得上是贵州的流量景区,还好没赶在五一。有点类似九寨沟,不过相比较,风格偏小家碧玉,小七孔卧龙潭的幽碧潭水和瀑布令人非常惊艳,宛如仙境,大七孔无甚寥寥可以不看。美景面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看图就好



景色真的美,山水一色看着特别养眼。

抛开落差不谈,单纯从水流已经风景来讲这里要比黄果树瀑布更有看点。





在贵州看到最美的景色,真的没办法用语言去形容。

告别贵州踏上了到广西的地界,如果用一种食物来代表广西我觉得是米粉。在南宁的米粉博物馆,你能看到螺蛳粉、桂林米粉、老友粉、生榨粉、猪脚粉等几十种广西米粉,以及米粉的工艺流程和文化起源等。最有意思的是,看完馆还可自己动手体验一次卷粉的制作,浸泡、磨米、出浆、蒸熟、包馅、卷皮、伴料后,就可享用美味了。吃着自己做的米粉,真香!


米粉的起源,在国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研究一种食物到追溯到起源,不得不承认广西人对米粉的热爱真的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


亲手参与制作米粉,感受制作的过程。





尽管做出来的肠粉很厚,可自己动手制作的食物总会让人觉得有种别样的味道。

继续南下来到了北海,把车停到了客栈门口。大多人过来都是去享受阳光沙滩美景,十里银滩的美誉已经飘到了全国。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赶海更有趣。我们住在位于乡下的龙宫客栈,真正的面朝大海,出门就是可以赶海的滩涂,也不缺白沙滩、红树林、火山礁。

早上,在前台小姐姐的带领下,去落潮后的海滩寻觅各种有趣的生物,挖沙虫和螺、捉螃蟹、拾泥龟,还捡到了鲎、水母,以及渔民电虾后的漏网之虾,孩子们简直玩疯了,眼看潮水又涨上来了都不愿走。收获一大堆,都成了晚餐上的加菜
第二天我们再次出现在了海边来的比前一天早,但渔民们早已深入到目光所及的尽头,禁渔期不能出海,他们大多只能去海岸深处赶海,挖些海螺、沙虫,电些海虾等。我们带娃在火山礁的海泡里找些小螃蟹、跳跳鱼、海螺等,仍然十分欢乐。临近中午,大批的渔民开始返回,有上百之众。纷纷将海货带到类似前台小姐姐家的收货点,称重卖钱,小姐姐的妹妹负责算钱付钱给渔民,她家收了后便集中运到镇里更大的收货商。
到了晚上,这些新鲜的海货应该就已出现在了附近城市吃货的饭桌上。海里的鱼不能捕,但盐田里也是有鱼,我们拿了捞网去寻寻觅觅一番,无奈鱼儿动作太过敏捷,实在难有收获,后来一位旁观的渔民老伯或许看娃们有些沮丧,便回家拿了渔网,捞上来一些小鱼送给了孩子们,真的非常感谢老伯。



我们在海边发现了一条鲎,如今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我们拍个照之后直接放生了。



孩子们特别热衷于收获,尤其是找到一波的时候,兴奋度堪比看足球时候喜欢球队进球一般。




这是我们第一天的收获,比预想的多了很多。



第二天继续赶海,我们抵达的时候看着远处渔民已经陆续挑着收获往回走了。






好心老伯送我们的小鱼,让孩子们避免了失落,给这个有爱心的老伯点赞。

抵达一个地区肯定要带着孩子去地区所在的博物馆参观一番,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也我们旅行的初衷。北海合浦是三大海洋珍珠之一的中国南珠的产地,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珠市。南珠博物馆和贝雕博物馆,虽然很小也带有商业色彩,但是看过还是有不少收获,对珍珠的历史文化、特点属性、养殖工艺、贝雕工艺、名珠名雕,以及如何分辨真假珍珠都有了不少了解。宝妈长期用珍珠粉敷面,也恰好可以补点货。





亲手参与到珍珠饰品的制作。





沿途遇见的火龙果园,刚好借着机会下车给孩子们科普一下火龙果的养成,之前他们一直以为火龙果是长在树上的。

传说中的最美公路合那高速,景色真的非常好。

如果说能够代表贵州的是苗族,那么从能够代表广西的肯定是壮族。黑衣壮族的一个非常小的分支,在服饰上以黑色为美。我们车行至广西那坡,黑衣壮的主要聚居地,得以有所了解。寨子本是一个景区,但因为之前的老板已经退出,又没有新的人接手,所以现在已经荒废,旧的民居也没剩多少了。我们和村民聊了聊,得以亲身体验了一下黑衣壮的服饰,感觉和马来的某些服饰很像,穿起来挺有派头。





我们爷三个的合影,壮族衣服很有特点。





到了这里也算是结束了我们第八季的自驾之旅,一路从重庆到贵州再到广西感受了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也品尝到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与孩子一起见证的美好时光。郎叔环中国亲子游依然在继续,希望在未来的路上,能有更多热爱生活,热爱旅行的朋友加入进来,让我们一起为生活赋能。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17
前往
/17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