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eovippp 于 2010-09-30 19:26 发表在 1507 楼
其实一开始挺愿意看楼主的这篇游记,觉得非常有意思,写的也很详细,但真的越看感觉越累,心里背了好大的*。我也在一直试图去理解楼主对待朋友的心情,可当这种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故事的主旨,让我感觉真的挺累。我没有说楼主不好的意思,只是真心的感觉对于我来说,这样贯穿…
风雨与阳光,都是美好的,但通常人们只喜欢阳光,而讨厌风雨,比如你现在看帖时觉得累,可能就是这种感觉。
其实,风雨跟阳光一样美好,只不过你没有细细地品味罢了。再进一步说,没有风雨,阳光就显得稀松平常了,平常的会如空气一样,这就象没有白天,哪来的黑夜一样。
更多的,就不解释了,因为文字是在自然面前是苍白的。可能是出于此因,释迦牟尼在传法时言:“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为文字,常常会让人误解,心法,才是最重要的。
若你能接受风雨、欣赏苦难时,天下事就无所不能了,那是一种境界,一种纯美的境界,世界就还原给你了(是你主宰世界,而不是世界左右你)。
朋友,试着用心去理解。
原帖由 leovippp 于 2010-09-30 19:26 发表在 1507 楼
其实一开始挺愿意看楼主的这篇游记,觉得非常有意思,写的也很详细,但真的越看感觉越累,心里背了好大的*。我也在一直试图去理解楼主对待朋友的心情,可当这种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故事的主旨,让我感觉真的挺累。我没有说楼主不好的意思,只是真心的感觉对于我来说,这样贯穿…
个人观点: 我认为楼主的帖子不仅仅是一篇游记而已, 我认为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纪实文学作品, 以自驾游为主线, 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展开: 一方面是三人团与当地的人、物、事、景等等的互动,另一方面是三人之间的互动。 楼主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中,介绍了沿途的观与感; 而三人之间的互动,也不是简单地说明自驾游选择怎样的旅伴, 我更是看到有很多做人做朋友的道理在其中。。。很多人去了西藏之后,对人生都会有新的感悟,以楼主的认真态度、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感悟一定更深。。。对楼主的文字读得稍微仔细点,而不是太走马观花的话,你就会体到。
这就是我们绕道所走过的线路图(红线部分)。
这应该是当天下午开拍的第一张照片了,照片记录时间是:15:12
送完警察后,我们沿路返回,返回的路上,我们看到有一辆当地的车,非常熟练地沿着刚才我们走过的小道,穿梭般地急驶着,一看就知道司机是非常熟悉线路的。我们决定:跟着这小子!
时间不长,我们来到了这座大桥,这是座斜拉桥,看看桥上的标记:限载4T,放心了。待前面的车驶过以后,大马稳稳地踩着桥上的木板,跨过了江(在先前看帖子时,就知道这是雅砻江,它发源于青海)。桥上那辆即将要过完桥的车,就是先前提到的那辆车。
在江的南岸,大马就是在这样的砂石路面驰骋的。
佛塔、经幡在沿途中常能见到,这应该是藏区的一大特色吧。
青稞熟了,藏民们开始收割。与内地不同的是,人家在地里支起了太阳伞,这样便于休息,同时也体现一种美。
这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藏宅,窗台上摆放的鲜花,让我再次感受到藏族同胞的心灵之美。藏族同胞之所以这么爱美、对色彩有着特别的灵感,这源于佛文化的渗涌。佛教是讲究仁爱慈悲,反对贪嗔仇杀,这思想里哪一点不渗透着美!
走过这片农田、村落以后,一条极好的柏油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路的二侧是挺拔的白杨,可以说绿树成荫,就差百鸟歌唱了。十多分钟后,遇岔路,往右拐是桥,如果直行,路有点窄,感觉不太像正式路段。先前我们跟着的那辆越野车,是直行上了小道了。
桥边岔路口的村标(拍照时间15:38)。村标左边的蓝色牌上写着:
桥名:雅砻江大桥
建设竣工时间:1970年9月
设计标准限载吨位:汽13吨、拖60吨
结构使用状态:危桥
按朋友的记忆,好像警察跟他说过还要过一个桥,于是我们的车子右拐了。
拐过去后,感觉有些不对劲,怎么是往东走,是往回开的方向。后来我下车打听情况,方知“开过了”,应该不上桥,应该在岔路口时直行。
再上车时,方向盘就是在本人控制下了。因为考虑朋友开车时间不短了(从早上近8点出来,到我第二次接过方向盘,现在算算他开车也有6个多小时了,也接近上次本人连开7个半小时的纪录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句话,网友们从这里应该能感知一、二了),应该让他“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这是“一休”爱说的话)。
方向盘一上手,我这一口气就越过川西第一险——雀尔山山口(海拔
车行约1个小时左右,在我们的面前突然出现了雪山,这可是我们这次出行以来第一次见到雪山啊!没说的,停车拍照。
孩子这时似乎已摆脱了“高反”,首先抄起了5D2,下车就拍,那动作比我快。
孩子下车后先拍雪山、牦牛。看这小伙子激动的,连鞋都没穿好,就举起了相机。
这就是孩子刚才拍的照片。
孩子注意上这棵高原小草了。注意孩子穿的衣服,因为一小时以后,情况变化了。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