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15周年】雾尽风暖,樱花将灿------日本赏樱游记
1 1 发布于 2020-03-28 11:48:42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前言


        白驹过隙,一转眼汽车之家15岁了,想想自己和汽车之家的相遇也有四年的时间。这其中的点点滴滴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之中。有说不完的话,只能用这个帖子来表达我对汽车之家的热爱和祝福。

正文



春之三月
是樱花绽放的日子
然而
无论是日本,武汉,还是韩国大邱
这些著名的赏樱胜地
我们今年都去不了了
今晚
我带聚聚们去看日本的樱花季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雾尽风暖,樱花将灿


三月开始,日本各地的樱花,开始陆续盛放。

那年清明时节,第一次去日本,从大阪到京都,一路向北,小津、福井、加贺、大野、金泽,途中所见,正好是樱花满放之时。

去时樱花灿若云霞,两三天之后的归途,一场风雨,花落如雪,顷刻间便满树凋零,确实能让人顿感生命之无常,韶华之易逝,顿生凄寂之感。

这一路,虽然匆匆忙忙,却也对日本社会得以有粗浅的观察。

先和大家一起看看日本的樱花文化。

福井足羽川,河边数公里的樱花道。

在日本,无论城市乡村、寺庙街巷、河谷深山,樱花是被最广泛种植的花卉。
经过日本园艺师数百年的漫长培植,日本共有超过340种不同种类的樱花,从每年1月中旬偏于深红的“寒绯樱”一直到5月下旬开放的“Chishima”,樱花在春天的绽放,最长只有两周时间就飘落,每年都给人们强烈印象,形成了日本人对春天的季节感的重要风景。

京都银阁寺的哲学小道,是京都著名的赏樱地点。

在日本,如果提到花,默认说的就是樱花。

每当三月至四月樱花盛开时,日本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樱花祭”,观赏樱花在日本又叫“花见”。这个称谓,听起来很像是佛教禅宗里“花开见佛”的缩写。

京都银阁寺,夜樱。

每当“花见”时期,日本人便会约好亲朋好友,到公园,到河边,围坐在樱花树下,取出便当,饮着清酒,享受着聚会时光,这是他们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刻。

福井,足羽川。

河边,樱花树下的午餐,日本的寿司料理、刺身,价格并不贵,比中国的要便宜,大概就是盒饭价,而且新鲜和美味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赏樱所饮清酒,一般为生酿酒,需要冷藏保存,当月喝完,价格也很公道,三升的一大瓶,一百多块钱人民币。

京都,河边夕阳里的染井吉野樱。

东京樱花,又名染井吉野,培育于江户时代末期,是日本最普遍和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单瓣樱花品种。

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由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当初,赏樱只在权贵间盛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成为传统的民间风俗。明治时代以后,樱花遍植四岛。这时,对所有的阶层来说,“花”都是指樱花了。

京都的夜樱。

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七日之樱”之称。满开只有一日,开时相偎,簇拥而来,谢时同去,一时纷纷,齐开齐落,似云水流逝。

京都,哲学小道,夕照里的樱花小鸟。

樱花的气质,多愁善感、毫不留情、哀婉、凄美、残酷,组合起来就是我们有点难以理解的日本人的“物哀”。

日本人观花,是在落花一瞬中感悟人生无常,正是这种无常感,打开了“物哀”之眼,也是日本民族精神之根源。

京都,樱花林间的和服女孩。

日本人赏樱时,凭吊、叹息、悲泣、激动、欣喜等等,便如日本的西行法师所吟: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于释迦涅槃望月日。

落樱之美,诱人祈望向死,这种“物哀”之叹,从此绑定了日本人的一生。日本本土文化,也因樱花而开始自立。

京都,哲学小道,夜樱。

在日本人看来,瞬间是一种时间的残缺美,在这瞬间的残美中截取人生的意义,以获得对终极死亡的自由,才是一场永恒的“物哀”。

金泽浅野川,樱花雪。

在风中,樱花花瓣一齐飘落,被称为“花吹雪”,作为花见的绝美环节,而受到最多的赞赏。

京都高台寺,日本茶道圣地。

樱花花期之短,正如人生的短暂,追求在短暂的生命中达到像樱花一样的灿烂,就死也无怨,这是日本人最认同的精神境界。

京都银阁寺,黄昏的樱花。

樱花常常在叶子萌发前开放,“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开花了”,在日本自古以来就被认为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

福井,佐桂枝乃神社,花吹雪。

樱花绽放时,用尽所有力量,也让人感觉到生命力的顽强,而从绽放到飘散的推移,又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复得。绽放后义无反顾果断飘散的姿态,被认为是樱花最美的地方。

福井,足羽川樱花道,骑车下课的中学生。

日本的赏樱季节,东京、大阪、京都等地的赏樱胜地,总是人山人海。
其实,日本的樱花种得漫山遍野,每个地方都很多,到稍偏僻的中小城市去,更有清净的赏樱意味。

福井,足羽神社,370年树龄的垂枝樱。

福井,足羽神社,飘落水中的花瓣。

樱花的花瓣,飘落水中会慢慢变成半透明,如同昆虫的羽翼。最后则完全融化于水,了无踪迹。

福井,足羽川,雨中凋零的樱花。

“花吹雪”通常是樱花盛放期间,一夜的风雨之后,天气放晴晒干花瓣,大风吹起松脱的花瓣,而形成纷落如雪的壮观景象。

大津,琵琶湖边的步道,被雨水冲刷的花瓣

金泽,东茶屋町,宇多须神社的风吹落英。

日本的神社和寺院通常遍植樱花,樱花与佛教诸行无常的思想最为契合。墓地通常也会种植樱花,日本的民谣里,“死也要死在樱花树下,死后尸身落满樱花”的歌词十分著名。

京都,雨中的高台寺。

福井,雨中的夜樱,已经接近残落。

京都高台寺,被暴雨冲刷下台阶的落英。

雨中的樱花,更有一种无常的凄美之感。

福井,去神社祭祀的一家人。

福井,足羽川,台阶上的落花。

越前大野城,夕阳里的天空之城

从大阪京都一路往北,到了福井、大野一带,已经完全没有了中国游客,连日本本地游客也稀少起来,大野古城漫山遍野的樱花海,空寂得没有任何声音。

相对于河边的著名赏樱圣地,热闹非凡的赏樱人群,这里山野中的樱花林,更感高洁宁静。

越前大野城,夕阳即将隐没,是一个完美满放的黄昏。

越前大野城,夕阳里的樱花,静谧得能听到花瓣飘落的声音。

越前大野城的夕阳满山。

越前大野城,山下就是安静的大野街市。

越前大野城,夜樱。

在日本,晚间赏樱被称为夜樱,也是看樱花才有的独特习惯。花开时节,当地人会在樱花下点燃灯笼,很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味。

在灯光下,樱花看起来更为洁白宁静,随风微微晃动,如同飘荡的飞雪。

樱花树下,繁灯点点的大野城。

大野,小巷深处的满放樱花。

樱花纵然美丽,也不过是花之一种。
如今,中国也有很多地方遍植樱花,增进旅游。
然而,在日本赏樱,终究感受是很不同的。数百年的老树婆娑,开出漫天的花海,张扬在每条大街小巷、河边院落,时时可见,而且是独此一品,别无杂花。
日本人对樱花,已经不再是单纯是一种美丽的植物,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
生当盛放,死当璀璨,这是日本之美,也是日本之冷。


日本的食物,以料理为主,一顿饭精致而品种繁多,感觉吃了好多品种,其实没吃多少东西,是减肥者的福音。
日本有强大的便利店文化,而且物价并不贵,消费水平感觉也只是略高于北上广而已。很多日本本土产品比国内购买便宜,而且商品的质量几乎都很好,难怪会有这么中国人要去日本买买买。



京都,银阁寺。

要理解日本的审美,有一个名词不可错过——“侘寂”。“寂”源自日本佛教,然而日本禅宗,和中国禅宗的顿悟、道教的清净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侘寂(Wabi-sabi)描述的是一种不完善、不圆满、不恒久之美,包涵极简、质朴、安静、素雅、淡然等意境,是一个只能意会的名词。

比如日本著名的“枯山水”园林,以岩石、白沙、苔藓为素材,体现“寂”和“幽玄”的意趣,而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京都,银阁寺。

日本的庭院里,代表刹那与悠久的青苔,渗透着“寂之所生”的美学意念,所以日本园林,非常喜欢使用青苔表达意境。

日本著名的哲学摄影师杉本博司,写过一本《直到长出青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日本美学意味。他拍的海景系列,空无一物,也是这种哲学思辨的折射。

京都,高台寺,茶道。

日本茶道并不是单纯的饮茶,说实在的,茶道里用茶粉泡出的浓茶,口感苦涩,香气稀薄,说不上好喝。
茶道更多是一种参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行为,规矩戒律甚多,通过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谛”,种种繁琐操作,以达到内心修炼的目的。

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

日本的花道,据说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在不着痕迹中,传达“素”之花的极致姿态。庶几近于中国佛教里的“一花一世界”。通过普通一花一叶,传递出寂对生命的启示。

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作茶会时,以朝颜花(牵牛花)为观念,然后他连夜将所有的朝颜花拔去摘尽,只留一朵在茶室,以求侘寂之意。

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

“简到极致,但保留韵味,干净纯洁而富有生命力。”这是日本美学的终极追求,也渗透在当代日本各种设计之中。

寂的残缺之意,也可以延伸到人生必死的命运,寂的意念之下,便应当追求极致灿烂的消逝。

这种对死亡的特别态度,衍生出日本的“武士道”,也体现在切腹全节、侵华时期的残暴行为等等之上。

京都,银阁寺。

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未曾有过激烈的断代,就连二战战败后的美国占领军时期,也未曾中断过传统的脉络。

如今,就算日本寻常人家,也可以看到侘寂美学的影响,书道、花道、茶道等种种传统,在当今日本依然大为流行。

大野,善道寺,寺子屋。

日本的佛寺,与世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设在寺庙里的寺子屋,就像我们幼儿园和学前教育。

大野善道寺,寺子屋,学习种花的小女孩。

寺子屋的主讲教师都是僧侣,他们通过阅读课及户外活动,比如种植、耕作等种种,倡导感受自然的佛法意义,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生命之爱。

大野善道寺,铭牌墙下玩耍的男孩。

日本脱亚入欧后,引入大量西方文化,对整个日本社会面貌的改变也很大。但日本人的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在这场西化运动中丢去多少,大部分的传统文化仍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野,托儿所的小朋友,拉着绳子上的手环排队散步。

日本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和牢不可破的婚姻观念,加上现代社会的沉重竞争压力,导致了日本的少子化。日本的人口在逐步递减,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京都的饭店,为顾客服务换鞋的员工。

在如今,许多老人家都在继续工作,只要身体允许,他们会一直工作下去,没有明确的退休概念。这是因为日本社会的日益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也与日本人追求终身极致的工作精神有关。

福井,小池先生的背影。

日本之行,大巴车司机小池先生,已经79岁,依旧精神奕奕,满脸微笑谦和,不让我们来搬行李,独自把十几个大行李箱搬上搬下,这种敬业让人触动。

先生不会用电子导航仪,一路举着大张的地图纸做导航。

日本少字派书道,手岛有卿《崩坏》。

日本书道,从遵循中国唐风,到发展出独特的和样书法,渐渐与中国书法分道扬镳。
近代发展出的少字派书法,既带着寂的美学,又有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画幅巨大,挂在简洁的当代建筑里十分协调。这种风格的流行,反过来又影响中国书坛,中国书法家模仿者日众。

日本少字派书道,井上有一《佛》。

少字派书法,往往以字义为创造依据,后期又发展出纯水墨抽象的现代派,更像西方的抽象主义表现手法。

日本少字派书道,井上有一《心》。

在日本,书道人口所占比例远超中国,从小学生开始,到很大比例的成年人,特别是家庭妇女(日本妇女一般不出外工作,靠丈夫在外打拼养家,但会掌握家庭财政大权),有极大部分日常进行书道学习。

京都,雨中等红灯的僧人。

日本的禅学,相比中国更为入世,佛教的文化与审美,在日本大街小巷,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得到。

越前大野,神社。


佛教盛行之外,日本的神社文化也相当发达,无论城市乡村,神社都随处可见,常是闹市区里最安静的所在。日本神社大概跟中国的城隍土地庙差不多,每逢节庆也会有各种盛大的“祭”。

福井,神社。

每逢新年、节分、日本儿童节等节日,日本人都会到神社参拜祈福。

根据日本传统,结婚的新人必须在神社里举行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后也会被带到神社去祈福。

近江,八幡神社,结婚的新人。

日本的传统结婚礼服,以黑白为美,寓意纯洁吉祥。

近江,八幡神社。

神社与佛寺,都会遍植樱花与枫树,每当春来秋去,景致寂美。

一般人家则很少在庭院种植樱花,樱花的快速消逝寓意,被认为不利于家族传承。

福井神社,竹林下的木铭牌。

京都,街景。

在日本,由于地震频发,除了东京大阪等超大城市,建筑多数低矮,传统瓦屋造型房子常见。

由于日本崇尚侘寂的美学,房屋都色彩沉静,街景多数是灰灰的。

越前,山景。

去过日本的人,都有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这里太干净,太整洁了!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街上几乎没有垃圾桶,但是也没有一点垃圾。

这种洁净,与日本的国民性有关,自古日本就是一个追求干净的民族,日本人外出时,都习惯自行把垃圾带回家,在街上扔垃圾被认为是耻辱的事情。

大野,街景。

对于在中国偶尔也会乱扔垃圾的我来说,日本没有垃圾箱,真的很不习惯,一两天之后,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往这么干净的地方扔垃圾了。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习惯的。

大野,街景。

日本人对于干净整洁,人人都是处女座,几乎达到强迫症的地步。

每户人家,门口的小花园总是盛开鲜花,一尘不染,后来才知道,他们种花的时候,每天都要细心清掉每一片残花败叶,如果有空的话,他们会认真地,用清水清洗每一片叶子。

高速公路休息站,公共厕所里的花道。

日本的洗手间,也都是洁净无比,就连乡下的公共厕所,也跟五星级宾馆一样,设施完备贴心,毫无异味。

福井,深夜的居酒屋。

居酒屋的厨师,总将一个毛巾绑在头上,刚开始看见觉得奇怪,打听之后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额头上的汗水滴入食物中。

福井,中田先生做酱油的小店,家族经营了150年。

在日本,经营了几百年的小店或小作坊,随处可见,作为家族产业,一代接一代,竭尽全力做好一瓶酱油,或者一个便当,是很普遍的事,这也是日本最被称道的“工匠精神”。

无论是跨国大公司,还是一个小店,在最细微之处,做到最极致,便可安身立命,这也是日本产品品质好的根源。

加贺片山津温泉,日式睡房。

日本的家居布置,也追求极简而人性化的布置,干净得一尘不染。

各种用品很贴心,连一次性牙刷的手柄,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到了房间,服务员会估算客人到达的时间,先烧好开水。

到达或离开酒店时,相关的服务人员都会恭立于门口鞠躬迎送。

日本海鲜夜市的小鲜肉。

日本的礼貌周到,周到的服务,标志性的笑容,是日本的面子。

而日本的里子,则是不管你做什么,都别麻烦到别人,这是人际关系的铁则。

无论是吃饭还是住宿,临走时,都要把残局整理干净,为服务人员收拾提供方便,是日本的惯例,这点让我初到日本时,非常非常不习惯。

就连电视里,罪犯都要向公众鞠躬道歉,说:很抱歉给大家添加麻烦了~

大阪,心斋桥商业区。

和中国一样,日本大部分地区的年轻人,都到了大城市里工作打拼,小城市和乡村,安静得没几个人,只能偶尔看到一个老人家拄着拐杖在慢慢踱步。

乡村空心化问题,感觉在日本也相当严重。

加贺,深夜街头。

日本的夜生活,在大城市当然很发达,但在普通城市,深夜街头几乎无人,只剩下一项夜生活,就是——居酒屋。

深夜的城市街头,不止一次见到喝醉酒的男人,跌跌撞撞地摔倒在街头。

福井,深夜的街头。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下班后的日本男人们都不太愿意回家,同事们西装革履地去居酒屋,醉醺醺兴高采烈地走在街头,是最常见的场景。

日本太太们,温顺体贴之余,也会给丈夫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近年,人畜无害的“食草男”成为日本男人的新潮流。

福井,深夜的街头,易装的男人。

日本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来自家族、群体、社会的强大压力,压迫得每个人个性湮灭,必须循规蹈矩。人性反弹之下的日本人,会做出种种怪癖的行动,街头奇形怪状的人非常多。

不过所有的奇形怪状,都得服从一个原则:绝对不能打扰别人。

福井深夜,酒后观赏樱花的西装大叔。

大野,空落无人的七间朝市。

朝市,就是我们日常买菜的早市,本来以为会热闹非凡,结果空落落的,只有两个老婆婆在摆红薯。

日本的空心化,比想象中还要严重。日本60岁以上老人占了四分之一,如果中日必有一战的话,实在想不出日本能派出多少人来打仗。

福井,足羽川,放学的中学生。

福井,足羽川,照相的一家人。

加贺,深夜街头的公共泡脚温泉。

在日本见到的年轻人,总是感觉很单纯、温顺,交流起来很畅顺,不过英文貌似比我还差,逼得我只能反复使用刚学会的日语三大名句。

当然这只是表面观感,不知实际是怎样。

那个泡脚的温泉水温67℃,好烫!

高速公路休息站,应有尽有的超市。

由于人力的缺乏,日本诞生了强大的便利店文化和自动售卖机文化,现在的自动机器人产业也是非常的发达。

自动售卖机在任何一个街角都有,而且都能正常使用。

福井,七十一便利店。

日本的便利店,货物齐全,吃的用的新鲜又丰富,可以完全满足日常的大部分需求。

二十四小时都亮着灯的便利店,或许是孤寂的都市年轻人,最大的心灵慰藉吧。

加贺,深夜的街心公园。

深夜无人的日本街头,只有一两个居酒屋里喝得烂醉的人踉跄而过,虽然灯光通明,也能体验到日本的寂与物哀的意境。

大津琵琶湖,和式早饭。

日本的饮食,也有寂和物哀文化的影响,比如最高级的怀石料理,就追求能体现时间流逝的食材,吃的都是一点点,品种很多,却不会增肥。

一个普通早餐,也显得精致丰富,然而其实是节制清淡的低热量食物,所以日本人很少有胖子。

大野,午饭的便当。

高速公路休息站,雨中的樱花小路。

福井,雨中的街头。

加贺,春天的日本海,海的对面是朝鲜。

日本的俳句诗人,形容春天的日本海,说是温柔得如同情人的眼波。

在沿海高速公路上远眺,日本海无边无际的淡蓝,轻波细浪,竟然也会有一种春天的寂然之感。

结语


一次短短的旅行,无法准确定义。

但陌生遥远的地方,要自己去到,而不是靠想象,才会得知真实。

  • 摄影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