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回家
春节是家的节日,是每个小家,每个大家,每个家族,所有中国家庭共同的节日。回家过春节,对我们一家来说,永远是每一个年末不变的话题!
我是一个生活在山东的湖北人。父亲是老铁道兵,1969年当兵入伍,
1982年达到随军标准后,我和母亲告别了家乡的亲友由湖北迁至山东。由此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候鸟般的生活。
第一部分:儿时的春节就像是长征
从小就在感受着出门的艰辛,小时候对乘坐火车回家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车皮,要坐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才能见到爷爷、奶奶,好像从来就没有买到过座号,从来就不知道火车上还有卧铺。
出门前,爸爸总会换上便装,大了才知道,穿着军装和老百姓一起抢座位有悖军人的道德底线。像开闸放水一样冲出检票口的时候,每次都因为我的小腿比不过大人的步伐而使全家的队伍落在后面,爸爸很老成的带着我们从整列火车的最前面或者最后面挤上车,按惯例,最前面或者最后面的车厢应该是拥挤度相对最轻的。因为我是个孩子,车上的乘客大多也很宽容,同情地打开车窗让爸爸把我塞进车厢,随后再把妈妈和行李依次塞进去。
挤上了火车,爸爸总会在车厢连接处找个小空挡,用背包带打好的行李纸箱当凳子,让我乖乖坐在上面,还警示我千万不要将手和脚伸入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现在好像得了后遗症一样,每次坐火车走过车厢连接处的时候都会在脑海里形成爸爸告诫我的场景)。安顿好我和行李以后,爸爸、妈妈开始逐个座号地询问有座位的乘客,只要发现有在最近车站下车的,就和人家约定,到站后将座位让给我们。运气好的时候,能赶上到郑州、许昌下车的;运气不好的时候,最近的也到信阳、孝感了。但不管运气好坏,爸爸总是在拥挤的人群中站在我的身边,为我遮挡着人流的压力。儿时的记忆是仰视,那时的爸爸是那么高大和强壮,没有座位的人总是多数,车上的人们就是站着也要回家,因为都有回家的牵挂。
因为假期的原因,回家过节的时间很短,期间还要像旅行团一样不停歇地走亲访友,刚喝完这家的汤,又抓起那家的筷子。和堂兄表弟们刚刚甩掉羞涩,就又要挥手告别了。
那时的春节,除了路上的艰辛以外,也印象繁多,有自裁红纸挥洒春联的畅快,有将鞭炮插在新鲜牛粪上点燃的顽皮……,最为深刻的还是从爷爷手中接过崭新的十元钱的欣喜。
第二部分:没有春运的春节
沐浴着时光的我,渐渐长大,拥有了自己的家;父母亲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镌刻上了满脸皱纹,染上了满头白发。儿子已经满口山东方言,偶尔还会仿效爷爷口音,用蹩脚的湖北话和爷爷搭腔。
因为家庭膨胀和时间的原因,一家人开始慢慢地习惯在异地过年,山东已经成了我们的家。我们可以用北方的江米滚一趟家乡的糯米圆子,用黄河水喂养的草鱼腌制上一回腊货,用山东的莲藕煨一次湖北的排骨藕汤。
小家的日子也有小家风味,虽然缺失了和大家庭的面对面交流与团聚。家里也形成了习惯,每年的除夕夜都要照上一张全家福,年后再挑出一张洗出来,家里的墙上现在已经挂了好几张全家福了。几年来,一张张全家福告诉我们:这个家,由人少到人多,由我们的青春面容到父母的日渐苍老,变化的是成长和日趋衰老,不变的是永远的家,永远的牵挂。
说明:历年的全家福
这是爸妈的结婚照,在很有名气的中国照相馆拍的。这张照片拍下不久,唐山大地震发生了……,爸爸随及就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抗震前线。
(父亲和战友们在京山铁路上架起了舟桥,打通了铁路运输线)
08年我带着老婆孩子去了趟北京,在王府井看到了中国照相馆,当时就很有和老婆孩子一起照个全家福的冲动。结果人家说当时不能出片,也不给邮寄,留下了个遗憾。
上小学时,爷爷来信说想孙子了,让我们三口照个全家福寄回去。
爸爸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我和妈妈去县城照相馆拍下了这张全家福: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了一张:
初一上午,早早的开门迎宾,同事、同学、朋友间相互串门拜年后,一家人走出家门,趁高速公路免费,直接驱车来到了泉城广场:
广场上依然是游人如织,零下九度的低温挡不住人们过节的喜庆心情。在泉标的西侧,正在举办着民俗游园活动,可是因为是露天的,生怕小外甥女冻着,我们简单的逛了逛银座地下商场,就踏入了返程。
岳父是家里的长子兼独子,每到过年,都义不容辞地担当着家里招待客人的重任,从初二开始到初六去接他们回来,每天都要忙活做饭。今天来了两桌人,岳父岳母张罗了两桌菜,真是辛苦了:
孩子们是顾不上吃什么了,草草的往嘴里扒拉两口,就在院子里玩去了:
初四就好像是法定的同学聚会日一样,老婆和我的同学聚会全部都定在了初四,席间不少同学也像我们两口子一样,到处打“游击”式的奔走于一家家饭店,在各自的初中、高中同学之间游荡,都生怕错过了一年甚至是几年难得见上一次的同学:
特别是“北漂”的同学,酒后愉悦的面孔中袒露出内心的艰辛。欢乐的场景中,最好的安慰也只能是举起酒杯了。
喝了酒是不能开车了,这不要紧,一桌人有身份证的都有驾驶证了。没有喝酒的老婆熟练地坐上了驾驶座,大家都上车以后,老婆在饭店停车场内调头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穿高跟鞋的原因,刹车没有控制好,车子对着饭店停车场的墙撞了过去*&*%&%……¥……**……*%&
一下午的时间,匆匆走完了三家老亲戚,算是了却了岳父的一点心愿。要是在过去,岳父得自己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四处辗转,赶到吃饭的时候,亲戚家盛情难却,还要喝上几杯,醉醺醺地借着月光骑回来。
虽然父母在山东创建了自己的小家,但是仍然没有忘记湖北老家的亲人。春节期间一票难求,拖家带口的庞大队伍想要成行确实很不现实,所以,家里都是趁着“十一”长假期间往家赶的。
07年买车后,经过两年的人车磨合,于09年和11年的国庆期间分别实现了自驾鲁鄂行。整个回家路线全程高速:从京福高速转济广高速,后进入日东高速,快到菏泽时转日南高速,出山东境内后在进入兰南高速,在许昌南部进入京珠高速,直接南下,经豫鄂收费站进入湖北,经大悟、孝感、武汉北,到蔡甸口下高速。单程共887公里。09年国庆期间,油价是六块的时候,往返油费和高速费用共计1200元左右,11年国庆期间,油价是六块两毛六,往返油费和高速费用将近1600元。
第一次自驾回家
同时,还经常到服务区停滞,让孩子下车走动走动,晚上十点钟到家。威志的性能确实不错,稍不留神油门就踩过了,很容易就把车速拉到了140,但是毕竟是低档车,自重较轻,高速行驶飘的很,需要紧紧的把住方向盘,长时间驾车很累。
在服务区,老婆在车前照了张相,儿子恰好站在一旁,挡住了车牌子,正好不用PS了:
晚上9:07分到蔡甸出口了,兴奋地赶紧掏出相机留下这一宝贵的瞬间,黑暗中能模糊看到收费站上面“蔡甸”两个字!
回到老家后,就把车停到了大伯和叔叔家的门口,儿子表现很兴奋,戴着眼镜在车前照了张相:
小家伙很兴奋的到处留影:
10月8日,姑姑的孩子结婚,我还驾车做了一回婚车去鄂州接了趟亲。
表弟结婚的婚礼现场,父亲代表亲友团致辞:
陪同表弟去接新娘子,我们负责叫开严防死守的门,第一次见到南方疯狂地索要红包的习俗。不过最终还是拿着小额红包,骗开了小孩子们把守的门:
找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家人和九十高龄的奶奶在房前合个影:
奶奶的身体很好,头发中很多开始钻出了黑发,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我们一致认为,奶奶活到一百岁一点问题都没有。2011年回去的时候,爸爸还刻意带上了这张放大的照片,挂在了奶奶卧室旁边。让奶奶能够经常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这家人。
在小姨家,爸爸在池塘边摘了两只尚未完全枯萎的荷叶,给他的孙子做了个荷叶装:
见惯了北方的黄牛,看到南方长着长角的水牛确实有些畏惧,不过还是骑上去了:
和妹妹、妹夫一起K歌:
在表弟婚礼上客串了一把司仪:
10月6号踏入了返程,因为车况、路况都很好,也有了拍照的心情:
老婆还不错,能帮忙开上几个小时:
京珠高速上,鄂豫省界的标志性建筑。记得坐火车的话,京广线上应该经过的隧道好像叫武胜关隧道,俗称鸡公山隧道:
进入山东了,一个家越来越近了,一个家越来越远了……
第五部分:后记
今年过年没有回老家,但是不回去不代表不想家。在相互拜年的电话里,大家用热情淳朴的乡音传递着祝福和期待。祝福我们的家人都平平安安,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昌盛。期待着国家富裕了,两地间的高速连成直线,动车组和高铁能直接拉通山东和湖北,我们的小家和大家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了……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亲友、同学、同事、朋友、网友们,祝大家新春快乐!
祝论坛里的车友们车行天下,路路平安!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