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六年来的点点滴滴 一朵美丽的红莲花 第二集陪伴我和家人走向远方
1 10 发布于 2017-12-15 17:21:3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这是第二集,陪伴我和家人走向远方
莲花L3,红色的莲花,六年来,点点滴滴,一场场景象,陪伴着我和家人,人与诗意,走向远方,车如游龙,风景如画。
开着莲花出游,最适合的就是两个人,最多加上三个人行李多的,四个人就有点放不下东西了,五个人是绝对禁止的。所以开着莲花出行,最好还是两三个人。舒适,惬意,悠闲。

第一集,养车和用车篇,讲述了莲花L3使用六年来的心得体会,更多的是六年来莲花的使用感受。
汽车之家帖子链接  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928-69399954-1.html

六年来莲花带着我走过了不少地方,但是也就是我自己出现的十分之一不到。因为我出门时候,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坐火车、客车、飞机,有朋友的时候也是,再有就是朋友开车,不会开莲花了。
开莲花,就是和家人出门的时候,近途,二三百公里,可以一天来回的地方,仅有媳妇孩子,车小,好停车也。当然,二三百公里地方也可以玩两三天来回嘛,哈

下面两张图片之后,便是莲花陪伴着我和家人走过的纪念风雨之路,人文,历史,景色,颇为可观。
路途了了,不过是我走过的旅途的十分之一不到,但是是莲花承载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莲花标志

无牌照片

    白塔寺位于天津蓟县,此寺因塔而成,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白塔结构巧妙,形制精美,为不可多得之宗教艺术精品。
    白塔寺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组彩色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观世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地藏王菩萨和张明父子。九尊塑像或宝相庄严,或谦恭有礼,或慈眉善目,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每逢佛教节日,院内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白塔寺山门


白塔
    塔身有8句谚语,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论--缘起论,佛家称之为法身舍利谒,也称之为佛法。
    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
    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
    白塔历经千余年,饱餐风霜,屡经地震,在1983年维修时,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七十三件,这些物品做工精细,是稀世珍宝。


莲花


    鲁班庙位于天津市蓟州城区中心的鼓楼北侧、蓟州一中西南侧,造型小巧别致、雕梁画栋,这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鲁班已是众多能工巧匠的代表,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化身。
    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八百多平方米。鲁班,即春秋鲁国人公输般,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被民间供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现在鲁班庙内供奉着鲁班及其四位弟子的塑像。

建筑风格采用了一斗三升的建筑形式,表达了工匠们对祖师的尊崇。大殿的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结构,上覆绿色琉璃瓦。
宫制琉璃瓦等级最高,绿色次之。鲁班庙的建造者在"不逾规"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建筑的规格等级,可谓匠心独具。


鲁班庙的内外檐装饰彩绘,均不沥粉贴金,而是以青、绿及墨色勾勒。作品纹路清晰,画风清新。所绘内容以夔龙、锦纹、花鸟等为主,是天津地区明清时期彩绘艺术的代表之作。


大殿使用了铁糙木,这种木材比水重,比铁硬,蓟县本地不出产,应该是皇家用料。

    蓟州文庙始建于唐,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县城鼓楼北大街西侧,南面100米范围内是县政府、县委所在地。是以独乐寺为中心,以武定街为中轴线,与鲁班庙东西相邻的一座古建筑群,占地2000余平方米,其规格属于州级。
    西南500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乐寺,南300米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鼓楼,东50米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鲁班庙。

    整个建筑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分别建有棂星门、登灜桥、泮池、大成门(或成戟门)、东西配殿、东庑、西庑、大成殿等,历代多有修缮,从清康熙至道光五位皇帝,分别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登匾额,鼎盛之极。

    

    蓟县文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前后出廊,用七檩。顶部为硬山筒瓦,台基为条石垒砌。殿前有月台,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台前石阶、甬路与戟门相接。戟门面阔三间,用五檩;顶部硬山,筒瓦;台基石料均为大青石。东、西庑台基与月台平,各五间,硬山合瓦。

文庙建筑整体为四合院布局,至今保存完好。
现存建筑,大成殿前出廊,有月台,台前有古松、古槐、石碑。
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蓟县历史悠久,春秋时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置无终县,北魏属渔阳郡,隋大业3年,为渔阳郡治,末年,改无终为渔阳,唐开元十八年,属蓟州并为州治,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入蓟州。


显佑仿

蓟县古城墙

寺庙即寺、寺院与庙、庙宇的合称。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中国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东汉的白马寺。
在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一座是山西大同的华严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还有一座坐落于天津蓟县。
便是独乐寺。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
    南面檐下正中,悬有"独乐寺"扁额,相传是明代严嵩手笔。山门中间是门道,两厢分别是哼、哈二将塑像,威武雄壮;两边山墙上都有彩画,华而不俗。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正脊两端的鸱吻,鱼尾翅转向内,与明、清寺院建筑的大吻龙尾翻转向外不相同,是我国较早的鸱尾实物。

    主体建筑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阁高23米,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飞檐深远,美丽壮观。
    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二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造型匀称,姿态优美。这也是辽代的原塑。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
    此系明代画师之作,至今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绕像而设,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贯通,容纳像身,像顶覆以斗八藻井,整个内部空间都和佛像紧密结合在一起。

    阁内光线较暗,正面光线较足,像容清晰,背面仅可辨轮廓,从而加强了佛寺的神秘性。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
    梁柱接杆部位因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而使用了24种斗拱。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此阁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并以其建筑手法高超着称。

殿后的韦陀

寺前是乾隆十八年扩建的照壁、东西配殿和东院的行宫,完全是清代模式。

    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
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
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蓟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长城以关城为中心,向泃河两崖延伸,东至半拉缸山,有悬崖为屏;西抵王峁顶山,有峭壁为倚,全段长城建筑在海拔7360米的山脊之上。 

    黄崖关长城黄崖关长城有楼台20座,八卦关城1座,正关楼1座,寨堡1座。黄崖关城建筑特色鲜明,构成了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 。包括城墙和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 。
    南城门楼上镌“黄崖口关”,北城门楼上书“黄崖正关” ,城墙上建有“北极阁”,也叫“玄武庙” 。
    

    山巅之上还筑有一个黑色的圆形石楼,为北齐天保年间所建的北齐敦台。

长城里面看到的垛子眼 是里面的横叉口,插门用的,但是现在也没有门了


非常壮观



黄崖关长城博物馆 里面存放的 明朝的建筑构件和兵器

黄崖关长城博物馆 里的历史照片

    关城内的街道就是著名的“八卦街”,也叫“八卦迷魂阵”,用丁头错位死巷、活巷组合而成,易进而难出。关城之外建有圆状空心敌楼,为著名的凤凰楼。
    黄崖关长城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和长城博物馆、“水关”、“八卦城”石刻碑林等景点在长城全线称绝。

襟带河山
美丽壮阔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清乾隆第一次巡游盘山时赞叹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行宫“静寄山庄”,此后又27次到此巡游。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不复存。

    盘山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有“三盘”、“五峰”、“八石” 之胜,还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筑。 
    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三盘景致各具特色, 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人称“三盘之胜”。
    五峰为挂月峰、紫盖峰、自来峰、九华峰、舞剑峰,与山西五台山相呼应,号称“东五台”。
    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攒簇,引人入胜。悬空石、摇动石、晾甲石、将军石、夹木石、天井石、蛤蟆石、蟒石为“八石”。

京东第一山

田盘奇观

    津门十景之一的"三盘暮雨"即指"盘山"。"三盘"说的是盘山的"三盘胜境","暮雨"指的是傍晚的云气。每当阳春三月,盘山的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东风过岭来,满地翻晴雪",春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如万点花雨。仲夏时节,每薄暮时,雨后初晴,云烟雾霭,浮罩满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故称"三盘暮雨"。
    自古以来,盘山的这一独特景观,就被文人墨客所啧啧称道,并称其为"三盘暮雨"。

    旧名福善寺,又称"天成法界",是盘山游览区的重点景区。
    寺正面为翠屏峰,寺前有两棵银杏树,高 25 米,干围 3.1 米,已有树龄 800 多年。此寺始建不祥,因寺西有普化和尚塔基,普化和尚为唐朝人,故寺疑为唐建。辽、明、清数代都曾扩建重修。

     江山一览阁 位于天成寺内,留有乾隆皇帝亲笔题额"江山一览"。
    阁面涧背岩,上下五楹,雕梁画栋,精巧别致。天成寺背面耸立一峰,名翠屏峰,峰下有古塔辉映,塔前有一香柏,与塔同龄,伴之两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构成一幅天成画卷。


盘山塔林,位于万松寺南侧,由九十九座历代高僧的墓塔组成。石塔呈方形、六角形或覆钵状,有檐的,无檐的,实心的,空心的,均为花岗岩雕凿,极为罕见。主塔普照禅师塔、太平禅师塔,为砖体结构,砖上浮雕图案清晰生动。

     盘山五峰又称五台,紫盖峰为中台,自来峰为北台,九华峰为东台,舞剑峰为西台,先师台为南台。
    自唐朝佛教的兴起,盘山陆续修建了72座寺庙,13座玲珑宝塔。因此,历代帝王将相进山参禅礼佛络绎不绝,成为佛教的圣地。与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东西对应,称"东五台山"。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的"东五台山"就刻翠屏峰上,宿云亭旁边有天津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气象万千"四个大字,为鸡毛隶书。

   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原名李靖庵,因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清初诗人巡抚副都御史宋荦认为"前贤不宜斥呼其名",改称卫公庵。万松寺"青山绿水,萝月松风","庙貌之威赫,佛像之庄严,居然畿东一梵刹也"。普照禅师住持于此,念四字佛,导人为善。寺东有普照禅师塔及普照禅师墓,塔前有二通碑,记载着万松寺的历史环境。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春,康熙皇帝"驾复巡幸,恩赐敕改万松寺"。现今的万松寺虽也古刹钟声,古塔耸立,但并不像它的寺名那样万株松影,万壑松风。万松寺是盘山72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小雨时停时下,淅淅沥沥

突停,景致异常美丽,站在山石之上,背后云雾缭绕

云雾,也是时开时遮,一开,远山可见



    盘山南天门坐落在弥勒峰西,紫盖峰北,挂月峰南。主要有朝天坊、蹬天梯和南天门阁楼等景观。蹬天梯从弥勒峰脚下起步,至日岩和月岩之间,斜长380米,水平投影距离324米,宽3米,相对高差150米。

    起步处设有玉石牌坊,名朝天坊,宽7米,高7.6米,上有麒麟雕像,刀工精细,栩栩如生。

    最上处设有南天门阁楼。此阁楼吸纳了我国北方建筑风格创新而成。玲珑剔透、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屋面,旋式大点金彩绘。上悬有清乾隆皇帝和当代著名书法家所提匾额楹联,正面匾额"南天门"和"千章紫锦"点睛了"雷霆俯视山腰斗,日月横看树林悬"的恢宏景观特色和阁楼的名称。
    穿越此厅,可领略云罩寺、挂月峰、定光佛舍利塔等殊胜景观,给人以登高望险,"宇宙渺无极,吾心与共宽"的特别感受。

远望定光佛舍利塔,在挂月峰顶

这里离峰顶不是很远了

似乎,有日头,还看不到

云海一片

到了山顶,也就是云罩寺下面的素斋馆,住下

看云海

发现了

竟然是云海落日

壮观

    云罩寺,位于主峰挂月峰脚下,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旧名降龙庵,唐太和年间,道宗大师所建,为盘山七十二佛寺中有名的寺庙之一。

    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奉皇藏千叶宝莲佛。明万历年重修,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

    因寺临绝顶,云掩雾罩,得名云罩寺。云罩寺雄居于盘山之巅,久负盛名,堪称盘山众寺之冠,号称"云里梵宫"。

    山巅云起而金碧藏辉,云收则嶙峋耀彩,登临此寺颇有"仰视浮图天近,俯窥下界尘翻"之感。乾隆皇帝称这里是"殊胜"。

盘山日出

清晨 挂月峰顶  日出中的定光佛舍利塔 


云海日出,非常壮观

    云罩寺东行,拾级而上,石磴仅容一人通行,险峻之势,今人悚然,东崖壁上镌"去天尺五"四个大字。再上便是"喘气岩",岩上镌"一览众山小",陈国瑞书。继续上行,即达盘山绝顶-挂月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上锐下削,为盘山之巅,有联曰:"云禅凌空将摘月,仙峰建塔欲钻天"。

远处观望 定光佛舍利塔

云海日出

日出后,不大一会儿,云海也就没有了

登定光佛舍利塔 

从下面看定光佛舍利塔 


定光佛舍利塔 旁的迎客松也是非常奇伟

云峰法界

下山顶,去吃早饭


住宿的宾馆

很漂亮的景色

早上早点非常不错,很美味。六个小菜,普通,吃着非常好了。最好吃的就是这个饼,现做的热乎乎的酥软可口。

宾馆很不错,里面非常暖和。外面冷极了

宾馆房间内悬挂的荷花图

缆车下山,这回没有再走下去;半途中,乘坐奔驰雷霆下山,直至停车场。

在沧州泊头,有一座清真寺,这便是华北最大的清真寺。
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北距沧州市4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出"南皮"口西行5公里。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

    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群。
    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

    泊头清真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
    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
    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59平方米。大殿建筑分前文后武。

    前厦与前殿较高,中殿较低,后窑殿则以六角琐尖顶拔起,使之有所起伏。内部巨柱方梁,落架高大,且木质咬合,悬梁吊柱,雕花刻棱。后窑殿呈方形,墙壁饰有砖雕、花池。
    窑殿上起六角亭子,用木荡成藻井形,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六边扶栏,全部透雕彩画。

    大殿地面为800多块柏木长方板铺就,可容1200多人做礼拜。大殿两廊稍低,并有便门通向外边,节日期间两廊有几百名妇女听阿旬讲"卧尔足"。

    泊莲寺又名泊莲禅寺,位于河北省泊头市肖圈村,建于2005年。
    2005年初,恒诚师父受原肖圈村孟庆良书记及广大佛教信众邀请,经泊头市宗教局批准,在肖圈村拟建泊莲禅寺,法师身负大众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资金最为困乏之时,恒诚师父悲心涌动,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废,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净资,沿途所到感天动地,人们纷纷捐资捐物,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使道场建设度过难关。
    这是我每年正月初五必来的地方。参观,不参拜。

    泊头河北省的鸭梨、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北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供听经闻法的良好修学环境。

    山门前一大碑楼,拾阶而上入山门是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天王殿的两侧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

天王殿的两侧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

整个殿内木雕佛像,非常精致

    天王殿后的中轴处为大雄宝殿及殿前的两石经幢。
中轴处的最后方为藏经楼,及两侧的僧寮,禅堂。

师傅下课了,课后活动

殿前 双龙戏珠丹陛石

殿后,千手千眼观音

大悲楼,毗卢殿

这是我每年正月初五必来的地方。参观而不参拜。

    青县盘古庙风景区位于沧州市青县盘古镇。盘古庙始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相传盘古灵光多次闪耀,金光四射,逐建庙以祀。
    站在山下远望,盘古山似一罗盘,在太阳下闪亮,从山麓到山顶,四栋琉璃大臀依山而建,分为盘古前殿、盘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龙宫、念佛堂等,雕梁画栋,突兀在山顶上,分外耀眼。

开天辟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育世长民,首出万物以为君。

    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重修,1944年被日军炮火摧毁,1983年重建。
   被毁前的盘古庙,状似北京故宫三大殿,石、砖、木结构,黄色琉璃瓦封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二十里外清晰可见。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后建建筑。

 1995年后由三宝弟子彭南和接手开发,建了盘古前殿、盘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龙宫、念佛堂等景点。

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

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盘古坐像,高一丈零八寸(为盘古万八千岁之说),铁质涂金,额角披叶(项叶十片为天干,腰围十二片为地支)手托日月。龙眉虎目,皂白分明,隆准海口,大耳有轮,望之俨然,细瞻,既传开拓者之神威,又现祥慈之淑气。胸阔能容天地,乳丰润育生灵,可谓形神尽善,妙绝尘寰。

   据《皇朝通志》载:康熙三十六年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上注:明铁铸涂金盘古像,为弘治年所造历四百七十年,其形外表丝毫无损,内无半点锈迹。

    前殿为盘古殿亦称大殿,建在青石砌起的高台上,围以汉白玉栏杆,占地一田三分,台阶十八级,为十八层地狱之说,殿高三丈六尺,象征三百六十周天,飞檐椽子一百零八根,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布,从庙的前后左右四方数,每天才椽二十八根。
每根椽头吊铜铃一枚,照工、商、角、征、羽五音而置,有"微风摇铃天动乐"之美誉。殿顶黄瓦有"光洒殿顶地生辉"之称。

    殿顶,四条斜脊置彩龙、凤、狮子、河马等动物,形神各有千秋。四角拱斗悬挑,若雏燕临空,似天宫琼阁坠落凡尘,常呈腾反之势。

    三殿中的配祭安排,融会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又反映了原始的纯真。

    三教殿前,合欢树两株,干粗盈围。花期朵朵朱樱映日,新叶如葱,昼展夜合。殿后悬钟古槐枝繁叶茂。三大殿两侧为参天松柏,参差碑林占据。禅房、经房、库房亦在东侧。


吴桥杂技大世界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内外杂技界公认为中国杂技之乡。
    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大世界占地200公顷,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

    魔术大师们靠灵巧的双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变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人体三分、穿越钢板、倒悬行走、空桶取物、大变活人、龙宫探秘、捆绑逃脱等20多个节目展示了魔术的瑰丽和神奇。

    魔术宫综艺剧场,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术的魔幻魅力。
    更展示着人体,所能发挥出来的技术极限,这就是吴桥杂技大世界。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剽悍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马场上奔驰,
时而马上倒立,时而马上大站、独站双马、倒骑摘花,一个个惊险的动作让您目不暇接,同时还可翻身上马,亲自试骑,体验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觉。


    滑稽动物园以各种动物表演为主,如老虎骑马、非洲狮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钢丝、狼狗认字、猴子骑单车、等动物滑稽表演。
这是猴子表演

    李亮出身于杂技世家,15岁登台,擅长表演"上刀山"等节目,人送绰号"怪腿李"。李印怀与李亮是父子俩,李亮在表演这个节目时,父亲在下擂鼓助阵。

   吴桥,作为我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悠久的杂技历史和精湛的杂技艺术在国内外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摇篮,1954年吴桥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
    江湖大世界!

吹破天:何树森10岁随父学艺,15岁开始练习鼻奏唢呐,人送绰号"吹破天",口中吐烟雾,鼻子还能吹出声乐来,这种鼻口齐用的绝活,极是少见。

    沧州市博物馆,在设计理念上凸显沧州独特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风格的有机统一,建筑造型上体现人文、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融合,古朴、典雅、庄重、灵动,展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突出博物馆收藏、展示、教育和文化交流四大功能。
    在地级市的博物馆中,沧州博物馆是比较不错的了。

    建筑思路上,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与延续城市文脉相融合,覆斗型形体设计,取义于沉积层叠的沧州古城墙,俯瞰沧州大地,象征对地域文化沃土的依托与汲取。
    

同时,博物馆沿袭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九宫格结构形式,并将中间单元取出,形成建筑的中庭和内院,剩下的单元区分成虚实、轻重两种分块相间布置。

下午3点半的杂技表演。
推迟了一次时间

演员表演的不错,很卖力气。


这个表演不错,解绳缚

大运河
穿沧州而过,孕育了悠久的运河文化。

收藏出土陪葬品 杂技俑

汉代画像石,国内山东出土居多


刀剑兵器收藏展示

正定,古称常山郡、真正府,历来为郡、州、路、府的治所。

所以,正定县既建有府文庙,又建有县文庙。

1991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后认为此殿应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其建筑年代之久,价值之高,堪称国内文庙之最。

正定县文庙,尚存照壁、泮桥(已埋地下)、前殿、东庑、西庑和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瓦顶平缓舒展,斗拱简洁奇大,其结构保持着早期建筑的特点,根据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三十年代的调查鉴定,大殿外表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建筑极为相似,应为唐末五代所建。原为寺院至明洪武年间改寺为庙,改佛殿为大成殿。
    可惜,未能进入参观。

正定赵云庙,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

赵云庙气势恢弘,却是新建的。
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
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以碑庭刻石,花草树木点缀其中,由为肃穆典雅。 

    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

    展出之找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
    其余木牛流马,红崖天书等无不与三国故事有关者。

赵云之英明可谓妇孺皆知,子龙故里人士引以为荣,后代先贤奉为神明,建庙祭祀,香火颇盛。

    荣国府,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的,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分府、街两大部分。   荣国府是按照《红楼梦》中所描绘的"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建造的一座封建王宫,占地面积二万二千平方米。

    旷世名著《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根据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需要,一座占地面积为三万七千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一一荣国府在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拔地而起。 

荣国府为清式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各路均为五进四合院,她富丽堂皇,轩昂壮丽,雕梁画栋,建筑雄伟;院内佳木成荫,花草遍地,象征玉堂、富贵、长寿、吉祥的玉兰、海棠、银杏、紫荆等珍奇花木比比皆是,宛如一座小小植物园。

    室内红木透雕落地花罩典雅气派,明清式家具精美华贵,二十三个场景,一百五十多个人物,一千六百多件古玩字画再现"钟鸣鼎食之家"的富丽堂皇。

    荣国府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西路依次是垂花门、穿堂、花厅、贾母正房、凤姐家;中路是府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门、荣禧堂、后围房。
    东路是王夫人院、贾赦院。


后围房内新增设了《红楼梦诗词绘画、刻石展》,邀请了启功、张爱萍、黄琦、欧阳中石共二百余位著名书法家挥毫泼墨。

其中部分为黄华、廖汉生、王首道、王任重等到国家领导人题词。

    府内西侧怡园内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桥迂回山水齐备,婉如一座小巧别致的苏州园林。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府内东南隅,占地960平方米,有房23间。
    运用实物、图片、美术作品等各种陈列手段,描绘 了曹氏家族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探索了《红楼梦》这部宏篇臣著的生活渊源。
充分地展示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曹雪芹塑像
    曹雪芹纪念馆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荣街位于荣国府右侧,是一条仿古味极浓的商业街,共有51家店铺,店前挂着仿清招牌、幌子,如同古市。它是参照乾隆南巡图设计的,房屋错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齐全,再现了康乾盛世景象。

    荣国府落成后,三十六集电视剧《红楼梦》一九八六年在此拍摄了近两个月,两千多个镜头,其中的重场院戏 "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又称“正定大佛寺”。为我国著名佛教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 年)重修后定名为“隆兴寺”。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中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中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寺院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做过大修,但主要梁架仍为原来形制没有改变。
    大门上端的“敕建隆兴寺”和“天王殿”匾额均为康熙皇帝手书。

摩尼殿外雕刻精美的石缸,这是石缸上的石金刚雕像

龙象神威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
    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这是隆兴寺宝藏之一。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戒坛平面为正方形,四角攒尖顶。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
    

    乾隆手书“金绳觉路”原自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中:“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这是隆兴寺宝藏之三。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9年重建。


西面为集庆阁   

    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
    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
    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这是隆兴寺宝藏之五。

白毫相光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
    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堪称海内孤例。这是隆兴寺宝藏之六。


仿清表演

这个是千手千眼观音表演

    龙腾苑位于寺院东北侧,是一处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式园林。占地40余亩,园内古迹荟萃、风景优美。
    龙腾苑内,移建过来保护的石碑,非常多,也有移建过来的古墓。

天王殿传说:

    隆兴寺没有正式的寺门,这和其他寺庙大相径庭。穿过三路单孔桥,其首殿天王殿之门便是庙门,上书康熙真迹:“敕建隆兴寺”。
    隆兴寺无庙门还有一段传说:当年修建隆兴寺时,奉命修建的大臣未交代庙门修在哪儿便急速回朝,监工不敢擅自动工,就快马追去,一直到河南洛阳才追上建寺大臣,问之,大臣匆忙应付说:“就修在这儿吧!”说完就继续仓促上路。监工得令便将庙门修于洛阳,所以至今还能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看到隆兴寺的庙门。不过这些只是民间传说,毫无历史根据可言,然而这却成为隆兴寺无庙门的一种托词。

天宁寺 凌霄塔

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
    

    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
    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
    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
    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
    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创建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

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殉难处。

向国际友人致敬!

远远观去,高耸的塔刹非常漂亮。
但是1866年时塔刹曾经震毁,这是后修建的。

开元寺 须弥塔,是河北省正定市的古城四塔之一
    是中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是古代建筑之精品,即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精巧的设计和技能,也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成就的例证。
    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
    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

赞古开今熔铸辉煌

后面的红色莲花L3

    正定开元寺位于正定历史文化街区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公元540年(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91年(隋开皇十年)改名解慧寺。

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奉诏改名开元寺。
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
    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须弥塔可能始建于公元636年(唐贞观十年),公元898年(唐乾宁五年)重建。
    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巨大的石赑屃,有关专家初步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



现已移至开元寺内的赑屃,旁边还有几块五代的残碑, 

碑文还非常清晰,字迹飘逸清秀。

    称其须弥塔是以塔上所嵌"须弥峭立"而得名。
    "须弥"是梵文音译须弥山之略。华语为"妙高"、"妙光"、"善高"等意。须弥塔语源于须弥山,在佛国世界里,世界中心是须弥山。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建筑的形制和环境,正符合佛教所描绘的宇宙图景--以须弥山(指四面环水的整体塔)为中心的一小千世界。

塔基佛绘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
    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钟楼是一座两层楼阁,可以登上去,但台阶实在陡峭得很。
    在二楼可以看到屋顶的木结构和那口大钟。钟楼的屋檐四角也悬有风铃,和正定的其他几座寺庙一样,这里的风铃的铃舌也是四瓣心形的,非常漂亮。

    须弥塔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  
    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第一层较高,而后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
    

    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须弥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整个塔造型简洁疏朗,古朴无华。

    须弥塔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共八尊。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

正定县城南,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塔枣临济禅师塔。
    临济禅师塔又称慧照澄灵塔、义玄禅师塔、澄灵塔,是保存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法师舍利的灵塔。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不收取门票费用的。其它几个寺庙,隆兴寺、开元寺、天宁寺、广惠寺、赵云庙等,都是收费的。

未进入寺院,就可以远远看到澄灵塔
    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在城东南二里许临济村。"也就是说,临济寺创建于东魏,早于临济宗。

临济寺正门

义玄禅师圆寂,遗骸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两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今已不存。另一塔在正定临济寺内,唐懿宗赐谥义玄为"慧照禅师",赐塔为"澄灵塔"。以寺名宗,这也是临济宗的由来。

    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于战火,唯塔独存,岿然于瓦砾中。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予以修复。
    澄灵塔是临济寺的主要建筑,也是该寺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义玄大宗师衣钵塔。

    澄灵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石基上。
    台上为石砌基座。上为砖砌须弥座,座上有平座及栏杆,再上为莲座,莲座上即为塔之初层,初层甚高,有砖刻门窗。

大雄宝殿于1987年落成,坐北朝南,位于澄灵塔后,高11米,宽20米,面阔五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额枋绘旋子彩画。

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二尊者像以及文殊、普贤、观音像,两侧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


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
    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宋金时期大修,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

广惠寺
由于史料的不足,一直以来,文物界根据华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为辽金时代遗物。
但1997年,国家文物局再次对花塔进行维修的时候,于二层佛龛壁上发现了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题记,由此足可证明,此华塔为宋代遗存。

寺庙太小,华塔太高,照到全景,殊为不易。

    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
    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傈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
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
    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石家庄鹿泉  抱犊寨
    抱犊寨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座名山的名称。它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境内,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地的旅游景区。
    抱犊寨位于石家庄市西17公里处,山势巍然,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登至山巅,豁然开朗。


抱犊寨素有"兵家战场,人间福地,天堂幻觉,世外桃源"的美誉。它东临华北大平原,西接重峦叠嶂的巍巍太行山,山体轮廓奇特,一峰突起,四壁如割。

全国最大山顶门坊--南天门,高13.9米,宽23米。它将三个拱门融为一体,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在全国山顶门庭建筑中极为少见。

感觉是新修的长城类景观

抱犊寨


华夏第一龙壁--千龙壁

全国最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

罗汉堂系充分利用寨顶土层厚的特点修建的规模宏大的地下佛教殿堂。

三清殿

射鹿得泉

下山

山势陡险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

    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 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该寺是古燕赵的佛教中心,信徒众多。
    历史上有很多高僧都曾在柏林寺修行,如唐朝的赵州禅师、宋代的归云老人、元代的月溪禅师等。

赵州塔  建于元朝天历三年(1330),为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谂禅师(778~897)而立。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 ”。砖木结构,实心,七层,高26.7米,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

柏林

    普光明殿,系寺院主殿,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落成于 1992 年,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为歇山式古建。殿中央供奉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佛圣像,汉白玉贴金;两侧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殿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
    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




  万佛楼

  崇楼高立云端,圣像光腾法界。

佛恩国恩大众恩,凝成庄严楼阁;祖德师德檀信德,成就无上福田。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这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赵州桥


赵州桥,一架飞鸿南北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桥高7.23米,两端宽9.6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赵州桥博物馆
东西很多,文物不多,多以照片和文字介绍为主,主要介绍全国各类桥梁建筑

赵州桥博物馆,都是介绍的桥,各式各样


也有外国的桥





李春,隋代著名桥梁建筑学家。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6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河床下约70-81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到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但是,这就是桥的桥基。匪夷所思吧。

六年来的点点滴滴 一朵美丽的红莲花 第二集陪伴我和家人走向远方

这是第二集。就写到这里吧。还有去天津的,没有写,哈哈,不写了,就到这里吧。
附上第一集,六年来的点点滴滴 一朵美丽的红莲花 第一集养车用车篇
汽车之家链接 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928-69399954-1.html

希望大家喜欢,能够推荐上首页最好了。

最后编辑于2017-12-18 14:19:17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