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极致热爱+思考 最全面的马自达2底盘改装作业
1 110 发布于 2017-12-23 23:29:1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各位车友大家好,我这台不断折腾的马2又有新帖出品啦。
长安的马自达2已经停产了,不少老车友也陆陆续续的换车。论坛难免有点冷清。
不用遗憾,帖子数量不够我们还是可以在质量上努力的。
回归主题,这次和大家分享这几玩车下来,我对马自达2底盘改装的理解。

我有两套绞牙:分别是HKS和Tein的绞牙。
两套减震都玩了几年,压了几万公里街道,跑了很多赛道。
到现在回头看,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和教训,希望能帮助其他的车友少走弯路。

里程马上到达20万公里了

==========现在车辆的底盘配备==========
前避震:HKS V-Sport Demio De5fs 适用型号绞牙,弹簧6K,单筒倒插结构。
后避震:Tein Super Compact Demio De5fs 适用型号绞牙,弹簧1.8K,复筒结构。
加长和尚头;Hardrace出品,Demio De5fs 适用型号。
前防倾杆连杆:海马福美来配套零件。
后防倾杆:Cusco出品,Demio De5fs 适用型号。
轮毂:雅泛迪出品,15寸,ET35。
可以看到,留在车上的改件不多,但能留下的都是超好用的精品。
作为一台要兼顾长距离通勤和周末赛道驾驶的车子,我在底盘用料搭配上煞费苦心。
对底盘的要求,保留舒适性是必须的,但赛道驾驶时良好的支撑,灵敏的反应,极限时中性稳定的车辆动态不能丢。

HKS V-Sport,弹簧6K,单筒倒插结构

前轮的倾角由偏心螺丝负责

Tein Super Comcept,弹簧1.8K,复筒结构

为配合车深降低而添加的底盘几何补偿件

保证下摆臂的水平姿态

Cusco出品的后防倾杆

=======================为什么要混搭避震?=========================
之前的帖子里介绍过,
第一套HKS绞牙配的弹簧是前5.8K,后3.8K。
开起来的直接感受就是太硬朗了,而且后减震行程很小,车后部的舒适性在上海市区行驶就是噩梦,开了一年后就有将其换掉的念头。哪怕这避震上贴着单筒,高压,倒插等等唬人的性能标签。
后来经过一番寻觅,找到了一套库存的Tein Super Compact绞牙,是Tein里面的老型号了。
而且前2.45K,后1.8K的标配弹簧舒适无比,滤震能力大大提升,让我有一种回到了原厂车舒适度的错觉。

热血的品牌,配的弹簧太硬朗了。

Tein标配的弹簧舒适性真是没话说

可惜。。。
下图是我用Tein避震跑天马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在过一个比较急的2档右弯时,整车的侧倾较大,左前轮形变的非常厉害。同时右后轮在大侧倾的拉扯下已经有离地的情况发生。

整车的侧倾较大,左前轮形变的非常厉害

各种大侧倾

伴随如此剧烈的侧倾,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度的重量转移,左前轮承受了过大的压力,直接导致车辆过弯极限下降。
OK,Tein Super Comcept作为一款能提供运动化驾驶感受的街道避震,在赛道上驾驶还是不够用的。

==========为了跑赛道,还得折腾==========
到现在为止,手上有两套避震,一套硬,一套软,没有一套是自己称心如意的。
下一步该怎样做呢?再买一套避震吗?效果不好怎么办?是时候好好分析一下了。
回顾我驾驶过的车里,操控感最感人的应该是Porsche Cayman。
我曾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体会这台中置后驱小跑车的魅力。
作为一台运动型车,它对地面细小的震动,几乎不做处理的就传递给驾驶者,清晰的路感也由此得来。
得益于硬朗的弹簧提供的强大的支撑力,车辆过弯时得姿态非常从容。
遇到较颠簸的城市路面时,配合恰到好处的避震器,又可以从容的将大颠簸在一次起伏后就化解于无形。此等底盘表现,堪称上乘之作。

跑的快+开的舒服,这才是保时捷厉害的地方。

激情燃烧的仪表。

因此,我确定了马自达2的改进目标:车头用高磅数弹簧配+大阻尼的HKS减震器来优化操控,车尾用配有低磅数弹簧的Tein产品来保证舒适性。
于是乎这么一套基于自己驾驶风格需要的混搭避震就此诞生!
前运动+后舒适,这么奇怪的组合好用吗?
老实讲,对这么混搭的组合我是有担心的。就怕车辆在赛道上变得明显的推头。
在将这套混搭避震弄上车后,我开车走了一小段路,就重新停回升降机,进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调避震!

=================避震到底怎么调?============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绞牙避震,如若没有特别的说明,提供的阻尼调节都是拉伸阻尼调节,也就是在弹簧受到冲击后回弹时的阻尼。
当我设定阻尼时,会先在车间里做一个基础设定,很好用也很科学,可惜我没看到有店家做过。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检查车辆的胎压并将其调整到推荐数值。
对弹簧进行合理的预压(数值因车而异)
检查车角的高度在避震合理工作范围内,确定四个避震没有明显的长度差异。
2.根据车辆的前后轴荷,计算出车辆的重心,在左右门槛上贴胶带标记。

经过计算,我的马自达2的重心在前轴后面930mm的地方

使用卷尺找到重心的位置,基本在前门槛中部位置。

用胶带做好标记待用

3.请一位帮手,站在重心标记处,上下摇动车辆。同时自己在一边观察前后翼子板的震动频率。
我的目标是将前后翼子板的震动频率调成一致。
震动频率的改变,主要通过阻尼调节旋钮来实现。

查看红框处翼子板与轮胎的震动频率,要求前后频率一致。

通过调减震器的阻尼来改变轮胎和翼子板的震动频率

阻尼调节旋钮用胶布包裹保护起来,以免泥水使得旋钮锈死。

前后阻尼调节不当的车子,由于震动不能同步消除,哪怕弹簧再柔软,也会有多余的震动传递给驾驶者,影响行车品质。

阻尼基础调节完毕,车辆可以准备路试做微调了。

4.当左侧的阻尼调节好后,继续用同样的方法调节左侧的前后阻尼,左侧的阻尼数据可供参考。
5.以上四个步骤全部完成后,我的马自达2的基础阻尼设定就算完成了。

有个液压千斤顶就能方便的DIY进行阻尼调节了。

事实证明,就算是两个不同品牌,不同风格取向的避震,也是可以在同一台车上默契合作的。
接下来的细节调整,就需要路试与赛道驾驶来进一步完善了。

================试车的那些事儿=================
日常驾驶中,车辆的舒适性表现更好了,如我预期的那样,车辆遇到较大的颠簸冲击时,前部高磅数弹簧+大阻尼避震的组合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从容的处理着震动冲击。同时得益于较柔软的后弹簧,车尾的舒适性也得以保证。此种行街快走的表现,很符合我的口味。

东海岸边的自驾,晚霞好美丽

移步赛车场,还是那个熟悉的松江天马山。我一开始用Tein的底盘设定去入弯,车辆给我的反馈好像是没吃饱,前部的侧倾幅度有了收敛,鼓励我可以用更高的速度去杀入弯道。可惜受至于车尾的情况,我无法提高车速。
几番体会后我认定是车尾的动态表现在拖后腿。为了舒适性,我选用的Tein弹簧磅数和原厂弹簧相差无几,柔软的支撑力在天马刁钻的弯道中显得力不从心。就像有一股力在掀我的车尾,并且车尾的动态明显比车头慢一拍。车辆入弯非常不连贯,看数据明明是台2490mm轴距的小车,开起来却惨的像带了一个大尾巴的旅行车。

车头的侧倾得到了控制

可惜车尾的动态不尽如人意,有一股力道在掀车尾,在复合弯中出弯表现的较拖沓。

=================新的零件==============
要提升车尾的动态,抑制侧倾,而且贪心的要控制舒适性,我决定加装后防倾杆!
扭力梁加装后防倾杆之前在国内很罕见,一般都是独立悬挂的车才加装。
经过一番寻觅,最后还是在日系车底盘件大户Cusco的目录里找到了。
后防倾杆装车很顺利,几个螺丝之后就顺利搞定。

扭力梁用的后防倾杆

装车效果图

装车效果图

就在11月底,我在天马参加赛道活动,跑了小60圈。
加了后防倾杆,我的感受简单来说就是:爽爆了!这一千多块花的值!
之前对底盘所有的不满,都在我带着重刹冲向天马的高速4号弯时灰飞烟灭。
车尾的侧倾变小,车尾动态灵活,整车的驾驶感受更紧凑,之前在攻弯时脱节的问题也消失不见了,由于车尾可以紧紧的跟着车头入弯,在弯中我可以用更高的速度,把车子扔到弯中,然后摸着极限稳稳地出弯,这才是我一直追求的状态。
每次的一点点小改动,给车子带来的变化都是很值得玩味的,我想玩车的乐趣也正在于此。
至此,马自达2的底盘表现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

过小角度弯角时的姿态从容了许多

调整后S弯车尾可以紧跟着车头入弯,操控更具可玩性

============经验之谈===============
在此补充一段小弟几年玩车下来,折腾减震器的经验之谈,希望可以给各位车友一点参考。
怎样选购一款避震器。
改装避震器的种类繁多,非全长绞牙,全长绞牙,其中又包括了运动取向,竞速用,偏舒适的,套装避震等等。不是越贵的越好,请选择一套适合自己需求的避震。
a.只是单纯为了车子低一点,看上去帅,那么大品牌的入门级短弹簧是最好的选择。
b.希望快速驾驶的时候操控性能好一点,又不想折腾的朋友,运动套装避震是不错的选择。
c.驾驶发烧友,希望感受自己调整避震带来不一样的驾驶体验的话,我推荐上绞牙。
对于绞牙避震的选择,以下几点请切记。
1.选大厂产品。
避震的变更对行车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大厂产品相对质量可靠,弹簧不会过早疲劳。设计上会考虑的更周全。
特别是和主机厂合作关系的避震品牌,类似Sachs,Bilstein,KYB等厂家,他们的产品检测设备更齐全,质量控制手段全面。

Bilstein B12,知名的运动套装减震组合,有机会我要尝试一下。

2.好好比较弹簧参数。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也会推出几款不同定位的产品。
主打运动的避震,标配的弹簧会硬朗一些。
而定位于街道通勤用的绞牙,其标配的弹簧K值相较于原厂弹簧,只会做小幅度提升。
以马自达2为例,我展示几张其Autoexe的避震介绍。
三款绞牙,针对同一车型,适配的弹簧K值全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对自己的驾车需求有明确的认识。

第一款是运动化弹簧K值配置,和我现在装车的避震组合类似。

第二款是绝对的舒适街道配置,降低车身高度换取更强的运动化风格是主要诉求。真的要激烈驾驶,还是不够用的。

有明显运动化倾向的绞牙,后弹簧从造型到K值都比HKS的产品要来的文明。我觉得这套避震配在马自达2上,是可以日常市区驾驶的极限了。

3.进行正确的调校。
买好了心仪的避震之后,请对弹簧做合适的预压,安装完毕打好扭矩。
务必对绞牙进行正确的调校,这是保证其发挥最大效果的关键。
按照说明书的的指导,将车辆降到一个合理的高度,不要降得最低。
找到重心,准备阻尼调节。
具体的调整方法在上文中已经交代过,此处不做重复。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并参照了身边的原厂车,发现大部分车前后的震动频率都是一致的。
所以请各位车友在调阻尼的时候,除了最基本的杜绝两次回弹,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车子前后的震动频率。
一台车无论弹簧有多柔软,如果前后的震动频率不在同样水平上,某一端多余的震动势必将传导至驾驶者身上,从而影响行车品质。
理论图片
经过如此正确设定的车辆,再开上路,基本上就可以体会到一套避震的真正味道了。
之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用车特点再做细微调整,每次转动一到两格即可。

4.避震的后期维护
绞牙避震就是个大玩具,千挑万选定好型号,调校也投入了自己的心血。
虽然避震是损耗品,但正确的后期维护可以使其在车上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弹簧工作久了会疲劳,不过只要是大品牌的避震器,都会有单独的弹簧零售,买了新的替换上去就好。
Tein弹簧选择照片
避震器的阻尼油和油封等也会老化。我建议使用三年后的避震器就可以暂时退下来,送去拆解保养一番。更换新的阻尼油,油封,塔顶,检查活塞杆状态等等。

我现在用的避震都经过上海一位资深避震维修技师的维修保养
避震是损耗件,再好的避震性能也是会衰退的
唯有定期的换油+检查才能确保用的安心

汽车是一个复杂工程的集合,每次的改动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变化。作为车主,要在正确的汽车理论基础上改车,先把原厂车的极限吃透,这样才不会把车越改越慢。当你开着一台融入了自己想法的车行驶在路上,人和车有了沟通。我很享受这种驾驶乐趣,无关乎马力,价位和排量。

玩车 就要玩的认真

玩车 就要玩的认真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 6
前往
/6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