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人车生活8-3】龙羊峡土林凸厄,看泄洪白雾弥漫
1 19 发布于 2021-01-30 15:51:4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辽阔北国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龙羊峡土林凸厄


续前:别冬湖云走高山,过玛多初见黄河 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851e6b28f5eafd09/93624476-1.html     
7点半从共和县出发,很快就到了郊区。天空的云彩逐渐退却,晨光中黄土塬横亘在田野的尽头,遮住了视线。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黄土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
       为了理解后面所见到的地貌,百度一下还是值得的。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典型黄土地貌特征:沟谷众多、地面破碎,千沟万壑,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沟谷下切深度为 50~100米;侵蚀方式独特---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沟道流域内多级地形面---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其顶面高程彼此相近,为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
        平淡无奇的黄土塬地貌,较厚的云层,使得LD昏昏欲睡,进入山区后的不少景象都错过了,直到道路颠簸后才醒来。虽然有一段砂石路,但比起前几天的情况,已经好得多。8点半左右,路过第一个在水边的路段,有一观景台可停车。天空依然阴沉着脸,看上去画面逊色不少。水位似乎上涨许多,已经看不出沟谷里的过渡地带,拍了几张继续前进。



        龙羊峡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发生于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前)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是由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一般高20米左右,最高乃至40米,因远望如林而得名。龙羊峡土林地质公园位于龙羊峡镇西北15公里处,海拔2700米,连绵50多公里,总面积大约600亩,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底层风化形成的土林之一。景区以沙沟、荒山、幽谷构成一个原始、荒凉、粗犷的远古世界,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原始的美,粗犷的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经过几次盘旋,在一处豁口前的空地上驻车,回望来时见到的土林。为了清楚站立点位,将奥维截图置于下方,方便对照。上面四张是在豁口游走拍摄的,下面六张是无人机录像截图,清晰度略差,但视角很好,能够与地图中一一对应。
       看一下黄土地貌的形成方式,就能够理解诸多的形状。谷间地侵蚀  以暴雨径流冲刷为主,基本上没有重力侵蚀,梁峁顶部风蚀较强,下部和塬边多发生切沟和潜蚀。沟谷地侵蚀  黄土沟谷的谷坡坡度多在35°以上,是水流由谷间地汇入沟床的通道,因而这里的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潜蚀都很活跃,常产生泥流。沟谷地的侵蚀过程包括沟床下切,谷坡扩展和沟头前进。其中,沟床下切和侧蚀是导致谷坡扩展的重要原因。扩展方式,在谷缘陡崖处以块体运动和悬沟、切沟侵蚀为主;在谷坡中下部多数是水流冲刷、潜蚀和泻溜。黄土区沟头前进的方式以崩塌和滑塌为主,尤以小型滑塌众多。沟头上方坡面的汇水面积越大,坡度越大,沟头前进的速度越快。



         我们驻车的空地属于道路施工的作业面,道路沿着河谷行走,在土林之间穿行。俯瞰下面的土林,一排排或一溜溜,如同高耸的的竹笋,沟谷里植被丰富,青草已经爬到了土林脚下,但青草间干涸的溪流痕迹清晰可见。按照黄土地貌的分级,下面的应当是第二级,我们所在的豁口,处于一二级的过渡地带,土林地质公园的应当是最高的第一级。
       盘山而上时,可以看到土林的剖面层次分明,远观时则显出不同的色彩,土黄色的椎体被一道道差别并不明显的色带,截成若干个平面。土林这一地质现象,是一种多年沉积下来的钙化层,从土壤剖面看,钙化层、砂石、盐碱成分很高的泥土一层层叠压在一起。经过严寒,地表解冻,土壤里的盐碱析出地表,雨季期间,地表的盐碱又随雨水渗入地下,如此往复,年复一年,造就土林特有的层里结构。据称,该地土林属于第四系泥河湾系列底层组成,其时代大约几十万年,上下部颜色红棕色或黄棕色,代表古代湖水浅时沉淀物,中部灰色有螺化石,表示较深地方沉淀物。






        先找寻一下来时的路径。我们是沿着沟谷地边缘的道路盘旋而上的,来时的道路在土林之间回转到另一条沟谷地,那里的远方已经沐浴在晨光之中,就是一片黄土塬;继续向前并爬高,沟谷地已经被龙羊峡水库淹没,静静的水面倒映着土林参差不齐的身影,远处的水面雾气弥漫,近处黄土梁上的单行道清晰可见,虽然植被已经明显改善,但靠近沟谷的黄土地滑塌形成凹陷还是很明显;转向东面,又是一条较为细小的沟谷地;再爬升,两图合一,龙羊峡水库展现出壮阔的景象,云层尚未退却,水面灰蒙蒙的,两条沟谷犹如小龙静悄悄地蜿蜒入水;回转至发卡弯,一旁的沟谷绿地里干涸的溪流非常醒目,那是雨水流淌的痕迹,每年给水库带来不少泥沙。据报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6780万吨,输入库区的泥沙3131万立方米,








黄色为站立点


        继续前行不远,9点半到了一个更加宽阔的沟谷,平地拍摄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沿着公路下了护坡,在天光映照下,看到了更加纯净的镜面。天空的云层驱散工程接近尾声,残留的薄云对应着土林蜿蜒前伸的倒影,阳光下又如湖畔矗立的土墙。在接近湖面的路边,避开高压线铁塔,放飞无人机,在此光线下应当能够看到更加清晰地水边土林景观。


        升空前进,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水中一座孤立的黄土梁,狭长的身躯并不高大,在雨水和湖水的双重侵蚀下,显得异常苗条,估计撑不住几年就会崩塌,逐渐消失在水线以下。右侧是迎光面,土林脚下的草地已经淹没,前端水线甚至到了土林高度的一半,可见今年的水量之大。但这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水库必然会开闸泄洪。
        继续升高,土林里的千沟万壑,包括土林身躯上的水流痕迹清晰可见,刚才平视所见的土墙已经开始分崩离析,土龙按照沟壑行进方向伸出触须,潜入水中。而此时的湖面,近处碧绿清澈,据说水下能见度到5米,那这些绿色就是没如水中的青草植被了。远处则如同清晨的大海,迷迷茫茫,横无际涯。




       左侧背阴,但土林层次显露更加清晰。此处的黄土地,对着上游的来水,沟壑的拓展以潜蚀、崩塌为主,黄土梁显得更加陡峭,水边还有崩塌一半的土林,以及将要没入水中的土堆。转向大坝一侧,逆光下沟壑不是很清楚,那就是我们继续探寻的地方。






       回转后方,除了视角的因素,水位上涨的影响也很大,身边的土林并不高大,清晰可见的是纵向的沟壑面貌,以及沿着大沟壑蜿蜒而行的公路。下面两张是土林地质公园的景象,这里高居黄土地貌的第一级。白色的是停车场、游客中心,这里的土林更加高耸,反映土林堆积层次的腰线更加清晰。再进一步,这些特征就显露无遗,深切的沟壑、高耸的土林,不仅仅是脊线,从云层下的阴影中也能体会。从奥维地图的等高线截图看,常规水面海拔在2590米左右,现在是高水位,估计到了2600米;公路基本上在2650-2700米之间,而土林公园的海拔在2750-2800米,进入土林深处,就是白色箭头的不远处是最高海拔3000米,是这片土林地貌里唯一的高点。今后有时间,可以去探访见识一下。


土林地质公园周边的土林,确实不同,山势高耸,土林密集,沟壑深切。计划中没有安排时间,估计进去至少需要三小时,门票60元。但沿途道路两侧都是护栏,无法停车,只有慢慢驶过,抓拍几张。爬过一个高坡后,进入盘山下坡道,在龙羊新村的篮球场边停下,这里可以借助阳光,最后看一眼湖畔土林。



        此刻为上午11点,阳光正烈,水面雾气已经蒸腾,能见度极好,只是无人机升空太高后就看不见了,仅仅依靠图像估算大致位置。在此角度,湖畔土林一览无遗,在烟波浩渺的水库映照下,伸向水中的土林千姿百态。刚开开始时,黄土上的植被还有些色彩,湖边的水色碧绿,再升高后,阳光下的黄土林就白得耀眼。有几座土林,在水中成为孤岛,周围锚泊着十几艘小渔船。继续前进,蜿蜒伸入水中的土林,已经被日积月累侵蚀,成为一道岬线,估计没几年就会全线崩塌。对岸的山体也是黄土构造,没有这边明显的侵蚀结构,略平淡。左侧就是靠近大坝的龙羊峡镇,公路在黄土梁上行进着,没有这个上帝之眼,我们是不会知道公路一侧沟壑纵横,也不会看到土林和水库之间的黄土地上,还有一个不小的村庄,周围散布着块块梯田,土林脚下更是绿色一片。










龙羊峡大坝泄洪


        龙羊峡水电站  “龙羊”系藏语,“龙”为沟谷,“羊”为峻崖,即峻崖深谷之意。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长约37千米,宽不足 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米~300米,最高可达 800米。西部入口海拔2460米,东端出口海拔2222米,天然落差近240米,龙羊峡水电站由拦河大坝、防水建筑和电站厂房三部分组成,坝高178米,坝长1226米(主坝396米),宽23米,形成了面积383平方千米、库容247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此处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4台32万千瓦),年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建设从1976年开始,2000年8月《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工程竣工验收安全鉴定报告》定稿,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全部结束。
       我们看着平滑如镜的湖面,蓝天白云下,风景如画,实际上当年的工程还是相当艰巨的。由于坝址有10条大断层,因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处理工作,包括使用后,经历了三次较高水位、三次3级左右的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期和两次里氏4.0级以上的构造地震。不了解这些信息,就难以理解主体完工后10年才结束安全鉴定,包括后面黄河峡谷的诸多水坝。
       龙羊湖景点,属龙羊文化体验区,位于龙羊峡镇西南龙羊湖畔,公园以龙羊峡水电站部分施工遗址为中心,依托龙羊峡大坝而建,整个景区具有临山、临水、临坝、临镇的特点,可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虽然介绍中有不少内容,对于我们而言,只是想借此平台一览库区的湖光山色。湖边一道黄河石砌就的低矮围墙拦在眼前,左侧是坝区,水面的色彩在云层的运动中忽明忽暗,靠近湖岸有一座礁石路出水面一米多高,几只水鸟叽叽喳喳的鸣叫着,对岸的黄土塬高耸着,边缘呈现崩塌式的侵蚀痕迹;右侧的湖面开阔无边,在黄土高原展现出大海边的景象。一张全景虽然不是很好,却是灵动地反映了几公里长库区的风云变幻,这时对岸驶来一艘机帆船,划破了水面的宁静,没等我抓拍就驳岸了。





        公园一瞥后,驱车前往大坝前方的收费公园--龙羊峡大峡谷。在山间小路行驶十几公里后,遭遇了闭门羹,景区关闭修缮,门卫毫无通融之处。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大坝泄洪翻腾的水雾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恰好来了一位当年的建设者,虽然也不给他进去,但指点了一条靠近景区栅栏的野路。
       拿着自拍杆,走进黄土地,站在高高的铁塔下,聆听着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响,也只抓到一点点瀑布的水头,峡谷中涛声阵阵,水汽弥漫,蒸腾直上,造就了一番峡谷小气候。
         回到路边放飞无人机,顾忌周围的高塔和电线,只能高飞,丝毫不敢脱离视线。终于看到了大坝的拱型结构,一旁的泄洪道中,两股水流奔涌而下,估计在三分之一处就浪花四溅,汇合一处成为白色的巨龙砸向峡谷水面,蒸腾的水雾充满峡谷,并向峡谷上方弥漫,可以想见峡谷里的水流湍急。对比刚到时的照片,泄洪量明显增大,我们后面的黄河行程中还会有大雨。蒸腾的水汽一直蔓延到公园最远的观景台边,如果能够站在那个位置,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我准备收回无人机时,把镜头对准公园大门,才发现保安正在忠实地履行职务,对着我拍录像,还确认一句“拍完了吧?”。回头细看,峡谷周边黄土地的植被要改善很多。







        离开这条小路,继续向上登临黄土高原第一级区域。途中路过一处观景台,有两块1993年5月树立的石碑,海拔高程2986米,打卡留念。俯瞰龙羊峡坝区,湖面依旧平滑如镜,蒸腾的水雾已经被山谷遮蔽,云彩渐多,风速渐大,天色将变。进入山区,再见到峡谷中的养殖区时,云层浓厚,天空灰暗,但水中一排排圆形的网箱还是清晰可见,那里养殖的虹鳟鱼一度成为网络热点(虹鳟鱼=三文鱼之争)。资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虹鳟被引进到龙羊峡。龙羊峡适宜的温度和优良的水质,使虹鳟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在龙羊峡水库的200个网箱出产了9000吨虹鳟。




贵德草原好风光


       从观景台下来后,再次爬坡登上2800米,山头渐渐高耸,云层灰暗浓厚,贴着山脊线飞驰。翻过3300米的高岗后,就在地势平缓的草原公路上奔驰。草地上刚下过雨,空气都是湿润的,笔直大道的尽头,是浪格日山,已经被翻滚的云团遮住了雄壮的身影。受制于高空气流的压迫,这团白云始终无法升腾,无奈之下采取超常规动作,低伏身姿,贴地进入山谷缝隙。眼前的景象,仿佛千米之外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白云扑向大地,一片云墙横亘眼前,那里草地都是白晃晃的。待驱车赶到那里,一切都是如常,云墙已经转入山谷之间,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行到标注3300米附近,一处彩色玛尼石堆令我们停车拍照。昏暗的天光下,红色格调的大小石块写满了藏文,在绿色的草地上分外醒目,特别是大石块上方橘黄色的哈达,远处草地阳光照射处,是容易忽略一个现象。注意远处草地的阳光,边缘斜向下切,那是这片草原的边界了。

       地图上附近有一座寺庙,叫“德欠寺”亦称“德千寺”,《青海记》作“得庆寺”,藏语称“德欠密咒广兴洲”,《安多政教史》作“桑俄德欠林”,意为 “密咒大乐洲”。位于县城西北28公里的上郭密,在今罗汉堂乡北12公里(即豆后漏村北4公里)处,由第一世堪热活佛初建于清代,属格鲁派。后面路上能够看到山脚下的建筑,不过这一路上的寺庙众多,还是要划重点,明天有更加独特的“夏琼寺”。


没走多远,云开日出,路边土坎上一个红妆喇嘛停车路边,在等人。这种场景,又面临着垭口的风马旗隧道,叫LD赶紧拍照,第二张正好是佛光映照。垭口的风马旗已经有些凋零,可见此处的风力很大。此后一路下山,又见到一处风马旗塔,还有一种树枝做杆的风马旗,这种状态的比较少见,很容易在风雪天毁坏掉。




从海拔3300米到县城的2200米,落差很大,所以一路上山巅的云气蒸腾,山脊线常常在云雾之间,山谷里的道路则是忽明忽暗,阴晴不定。

贵德古城玉皇阁


       贵德县称为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是西宁市的后花园,境内有玉皇阁、国家地质公园、扎仓温泉等景点。贵德古城座落在县城的正中心,属明代建筑群,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现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其中玉皇阁是贵德的标志性建筑,座落在镇子的正中心,整个建筑群品字排列。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

在穿梭两岸之间的县城大道一侧,依然是黄土高原的土林,一会是尖峰高耸,直插云霄,一会是峰林并立,黄土梁绵延十余里,蔚为壮观。

       进入贵德县城已经五点多,停车办好住宿就直奔老城。城门楼有点风格,进入以后,正好夕阳斜照,树影婆娑。LD看到左侧店铺招牌“恒顺杂货铺”,肯定又是你的老乡!老城正中的大道,石块铺就,间或还有福绿寿喜的雕花大字,这都是新品扬旧货,也不怕古人笑话。



       道路尽头是文庙大门,气势宏大的牌坊金碧辉煌,但关闭维修的告示令人失望。从栅栏缝隙中拍的内部景象,玉皇阁的塔顶正对着状元桥。试图从施工道路进去,被劝阻,绕墙一周,寻找旁门左道,97年去黄帝陵就是从派出所边门进去的。
       总算找到一处能够看到部分玉皇阁的地方,这里已经能够看到玉皇阁上半部分精华的三层建筑,下半部分是土石结构。玉皇阁属道教,这个三层楼阁中,顶层奉“天”,立玉皇神位,中层奉“地”,立土地神位,下层奉“人”,立皇帝牌位;“天地人”共奉,寓意“ 天人合一”的思想。



大佛寺也是关闭的,但廊柱横梁上的飞龙很有神采,体现了西北飞龙灵动缥缈的风格;还有一座完整的城隍庙,牌匾题字赵朴初,复原也是有年头了,赵朴初是2000年去世的。

       城隍庙各地都有,意义相当不同。城隍原意是城墙和壕沟,壕沟内有水的叫“池”,无水的叫“隍”,后来演化为了守护城池、庇佑黎民百姓的神,称为城隍,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城隍神的祭祀起于周代,在道教兴起后得到广泛传播,但城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还是从汉代的紀信开始。楚汉争霸时,刘邦被困荥阳城,纪信假冒刘邦换了汉高祖一条命,被活捉后纪信被项羽火化了。
       刘邦做皇帝后,觉着对不起兄弟,给修个衣冠冢,《史记》说“汉将纪信”,连多大的官都没写清楚,修坟占28亩地,全国都少见。资料显示到70年代时坟包还有140米大,南北宽36米,两斜面19米,东斜面26米,高度为11米左右。刘邦追封纪信为主持阴曹地府的“地皇”;文帝景帝继续给他纪大爷升官,纪信摇身变为“城隍神”,主持阴曹地府和整个城的事务;唐朝城隍祭祀蔚然成风,各州县每年祭祀城隍;宋朝城隍神被列入祀典,纪信被封为“忠祐安汉公”;明朝城隍祭祀空前鼎盛,朱元璋大封城隍,各地重建城隍庙,还把城隍封王、公、侯、伯四个级别,职位从正一品到正四品。
       但是各地城隍庙祭祀的对象差距极大,纪信还是威望最大,一人身兼西安、郑州、南充、天水、宁波等城隍神,其它城市就被不同的人上任了,杭州-周新,苏州-春申君黄歇,居庸关-徐达,邯郸磁县-岳飞。故宫里也有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一边有门,上书文昌阁,但是进入后依然不得所往。据门,里面有古城墙,以及城内满园的梨花。贵德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万历十八年增修,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城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关闭修缮,这一切都无缘了,唯有庭院中的几株古老梨树,记住了沧桑,锚定了岁月,刻下了年华。
       江南来的游客,从未见过如此粗大的梨树,想象那每年4月中下旬贵德梨花盛开的时节,满城梨花,姹紫嫣红,“香风百里梨花雨,莫道高原不江南”,凡是村子,必定梨花笼罩。看到梨花,想到樊梨花,当年唐将薛丁山的妻子,西凉人,与花木兰齐名!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没有看过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但是梨花就是她的化身,“命运,能奈我何?”就是刻画在心灵中的印记!古今吟诵樊梨花的诗词许多,还有诸多景点传颂。

蔷薇科白梨

谢谢关注!下一篇【精】别贵德土林丹霞,走扎哈云雾山巅 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9ec04ad743027f74/93982126-1.html#pvareaid=6830286

  • 旅游
最后编辑于2021-02-10 16:51:4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