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秘境探源 圣地寻踪 ——川青藏滇万里行(一)川西篇
1 48 发布于 2021-11-09 15:12:2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朝圣之旅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曾经,一本这样的杂志让我翻阅再三,心驰神往。


于是,六年前的九月,一辆单车,一个人,23天,2100公里,从都江堰沿318骑到了拉萨。

布达拉宫前,满脸胡须

西藏,是一种病,去一次治不了!
今年九月,一辆锐际,我和妻子,21天,6830公里,以拉萨为中途点,经川青藏滇走了一圈。

(9.19日)都江堰-阿坝县-壤塘-炉霍-甘孜县-马尼干戈-石渠-玉树-囊谦-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比如-那曲-拉萨-山南-加查-米林-鲁朗-墨脱-波密-然乌-察隅-察瓦龙-丙中洛-贡山-德钦-乡城-理塘-雅江-康定-雅安-邛崃-都江堰(10.9日)

走这条自我设计的线路,是我好奇:
有42座宗教寺庙的阿坝县,是怎样一个存在?
318雅江段的天际云游已经够壮美,据说尚蓝天路更胜之,真的吗?
甘孜县的百里青稞画廊,没有了青稞,是否只是317上一段平淡的通道?
石渠,从成都开车都要两天,四川最偏远的县城,以及那里的格萨尔王寄魂城,是何等一个境象?

还有:
冷僻的唐蕃古道上的囊谦,藏有格萨尔王铠甲宝刀的达那寺…
媲美大昭寺的查杰玛大殿…
盘踞在险峻悬崖上的孜珠寺...
藏东秘境萨普神山。。。骷髅墙。。
当年陈渠珍和西原九死一生穿越的羌塘大草原。。。
想到这些,就激动不已。

还有
中印边境的山南,察隅,墨脱。。。
历代达赖喇叭转世灵童寻访,都要去拜谒,寻求启示的神湖——拉姆拉措。
一路跨越的怒江,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

如果你也有几分兴趣, 那,随我来吧。

当然还有:
高原山地走了6千多公里,穿行在萨普,墨脱,丙察察,德贡线这些曾经硬派越野才去的土路烂路,真实的路况如何?锐际表现怎样?
四千多米的高原呆了这么久,如何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

这些,容兄弟慢慢道来。

一.宗教之城阿坝县


       9.19日晨,从都江堰出发,往西北方向,与到红原的路共线很长才左拐而去,一路高速加国道,路况很好,400公里中午就到了,一进入县城,就有两个加油站。 县城虽小,行走其间,却也干净,整洁。吃住也还方便。
到阿坝,当然要去参观下寺庙

1. 各莫寺

        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我本不以为然,主寺我都去过,分寺有什么好看的?但网上推荐的声浪很高,从善如流,去吧。出城13公里,直奔各莫寺而去。

寺庙外的停车场,免费

各莫寺建于清乾隆56年(1790年),还是一所"住宿制"的经学院,设有经堂、教室,还有学员寝室,显密兼修。

学习归来

牛儿悠闲自在

僧人友善,打开密宗经堂让我们进入,自由参观,你想点酥油灯供奉,五元即可,自己动手,不点也无妨;佛像前有很多钱款,没人要求诱导你捐,也没人看护这些钱,你捐不捐,捐多少,随你。师傅在门外,看都不看你一眼。

高大恢宏的法喜苑,中国最大的连体佛殿,占地一万多平米,2017年竣工。花岗石地面的广场,广场上的设计现代前卫。

另一角度看法喜苑及广场


       脱帽走进大殿,目瞪口呆!可容纳千名僧众同时参修的经堂,用金碧辉煌,宏伟庄严,雕梁画栋,精美华贵。。。。等词语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中间供奉的弥勒佛坐像高达37米!用332吨的黄铜铸造。佛殿8层楼高,每层有精美的唐卡和佛像,震撼程度堪比布宫。不用担心爬楼高反,有电梯!!可以直上最高层楼的珍宝馆,里面供奉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及众多珍贵文物。
       语言是苍白的,只有到了现场,你才能共情我的震撼。可惜不能照相,我们得尊重寺院的要求。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出门后立马冒起一个问号:这得几个亿吧?
       免费参观。

走上高高的台阶,殿门前两排高大的柱子,外面一排是来自印度的大理石柱,里面是八根来自非洲的楠木原木柱子,气派!

2.  郎依寺

       佛教藏传,最早水土不服,遇到很大的障碍,于是发扬和利用很多本土原生宗教的仪轨和神祇,才得以传播,并逐渐占据上风,这原生宗教就是——苯教!阿坝县就有现存最大的雍仲苯教寺院——郎依寺,近水楼台,当然要去参观下。就在城外两公里地方,远望规模很大,占据一大片山岗,据说僧房就有300多间,但所见僧众很少,不知是否在房间内静修。 

       来到郎依寺的主殿前,煨桑的余烟袅袅,从寺庙建制与装饰来看,与佛教别无二致,苯教在发展中也汲取了不少佛教的核心思想和形式,得以顽强延续。

也许我们来的时间不巧吧,大门紧闭,也不见僧众出入,难以进殿参观,有些许失望。

沿主殿下坡,有十多个苯教小僧人在院坝内打篮球

       在阿坝县及周边,时不时见到金碧辉煌的建筑,在阳光的反射下格外耀眼,那一定是寺庙!

       到了宾馆,老板问我们去过最大的格尔登寺没(难道占地18000平米的各莫寺都算不上?) 还有夺登寺,查理寺,四洼尼姑庙。。。。  大大小小据说有42座,教派林立,相处和融,信众之多,可想而之。 没有红原那样的旅游热度,莲宝叶则也没让它走出冷僻,但阿坝县的确算得上是一座宗教人文之城。 对喜欢宗教的朋友或僧众信徒们而言,这当真是个殊胜之地。
       而我们,只是对宗教文化有些好奇而已,参观两座寺庙足矣。

清晨,薄雾笼罩的阿坝县城。

 要转到川藏北线G317,只需往南,经过一个叫壤塘的县城。

二.秘境之地壤塘


     四川最后一个对外开放的县城!藏语意为“财神的坝子”。

阿坝到壤塘的路况,车少,弯多起伏多,限速点少,锐际开着得心应手,痛快淋漓!

也不要太大意,随意可能出现在路上溜达的牦牛,假如避让不及伤及牛儿,你可能惹上大麻烦。

壤塘还是一座森林县城。曾经3000多森林工人汇集于此砍伐木材支持国家建设,而今又栽树护树还原绿水青山。

1.  意外惊喜棒托寺

       行约120公里,路右边一依山傍水的寺庙塔林,规模不大,很容易被人忽略,却是一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棒托寺!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
       路边游览中心关闭,右转经土路到达半山腰停车场。

大渡河支流则曲河环抱寺庙

       与其它寺庙不同,棒托寺是由一个个宝塔组成,始建于元代。塔林中伏卧着50万块片石刻成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及其它佛学经典,是藏区最完整的石刻藏经,堪称孤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据说是60多名石匠耗时9年而成,花费1亿枚银元。

片石上刻满了经文


塔林

大藏经石刻周围以500多年历史的降魔塔为中心

元 明时期的灵塔,那只眼睛。。。

宁玛派(红教)僧人

棒托寺规模较小,半个小时即可转完。我们不知不觉呆了两个小时,还是很有感觉的。

2.  尚蓝天路

       去壤塘,我们一大动机就想走下“尚蓝天路”(其实是“上南天路”的谐音),是从上杜柯乡直达南木达镇的34公里乡道的简称,两个乡走老路要绕壤塘县城78 公里。

       寻找这条路费些周折,离开棒托寺,沿阿壤路往南木达镇,沿途16公里没有任何标识,所有导航上都没有直达线路的显示,在镇人问了人才得知要倒回去,在离开镇约两三公里公路左边一个阿斯玛村的标识(路右边是一个小寺庙),左转沿标识上坡。
      沿途有几个岔路,直行,最好问下当地村民。盘山,在到达垭口前,道路较窄,多数路段仅容单车通过,还好隔几百米有会车点,在弯道或视野不好的地方记得多鸣号,提醒彼此就近会车。我在两个地方就因对向车子没鸣号,也没回应我鸣号而退了几百米才成功会车。

       上几个连续陡坡弯道后,请就近靠边观赏,不要试图到垭口,否则会错过最好的拍摄点。这个山岗没有明显的垭口点,上了陡破要盘很远缓坡才下山,

未到垭口前拍摄。群峰之上,天际云游

要拍摄时,找个会车点,不影响别车通过

上陡坡,到了山岗,就是两车道,天路蜿蜒而去

道路在缓坡上盘绕,山岗上没有明显的垭口特征


       到了山岗以及下山,路变宽了,可以容两车同时过。下山到了杜柯河边,左拐,往壤塘县城而去,柏油路面很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去县城,在城边沿桑珠路一路南下 ,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

       就在杜柯河边,依山而建,绵延而上,扩展成很大的建筑群。属于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整个寺院看起来很新,一查,是1954年创建的,仍在大兴土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油漆味,看来是要着力打造成旅游景区。资料上说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庙碉群,以米拉塔,彩塔林和特色民居为主要景观。

3.  曾克寺

依山而建寺庙群

米拉塔



         比起规模小得多的棒托寺,我们反而意兴阑珊,在外面逛了半个小时,离开。

        沿桑珠路,路面很好,除了两个塌方点稍微注意外,其它顺畅。行约20公里,在黑河大桥与317汇合,车流明显增多,路好顺畅,限速60. 再行100公里,到炉霍。

桑珠路

桑珠路

塌方点,慢点轿车也可以过

与317汇合,左边马尔康,右拐往炉霍

国道317,到炉霍段的路况,旁边是色曲河

       壤塘,只是我的一个过路点。后来得知这才是一个值得我深度游的地方:比如罕见的藏传佛教觉囊派,这个派系在其它藏区基本灭绝;比如高峻险要的悬天藏寨;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的日斯满巴碉楼;还有35个大小湖泊的海子山。。。
       这个深藏于群山之间,少有广告宣传,知名度很低的县城,即便是节假日,也游人寥寥,算得上不多的川西秘境吧。

       下次再来。

三.炉霍到石渠:八百里风光奔来眼底


       我们今天从炉霍出发,沿317国道,在马尼干戈转456省道到石渠,全程400公里。

       炉霍是康北中心,是去藏抵青之要衢,茶马古道之重镇,317国道穿城而过。比壤塘热闹很多。

1.  寿灵寺

很多寺庙都依山而建,寿灵寺也不例外

        早晨,在出城的路边就看到山腰上连排的寺庙建筑,非常鲜艳醒目,到寿灵寺去看下。顺窄小的山路而上,路边一个长长的转经筒走廊,很多市民早早就来上山转经,相当于锻炼身体。

上山途中,长长的转经走廊。


     这是一座格鲁派寺院,建于清初,多次毁于地震,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所以看起来比较新。寺前有很大的停车广场,可以环视炉霍县城。

大殿正面及广场

另一角度看广场,这个果果不是苹果呵

炉霍县城,   三河环绕(鲜水河,达曲,泥曲)

来的早,寺庙没开门,我们随意走走,就下山往甘孜而去。

寺庙没开门,看下门外精美的唐卡

出城后的路况,路边的藏民新村

2.  卡萨湖

 出炉霍县城四十公里,开始盘山,突被山下一清澈碧蓝的湖泊吸引,卡萨湖到了。

湛蓝如镜面。冬天雪山环抱,应该很美

如镜的湖面很小,却是川西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在当地人心目中很重要,被尊为母亲湖,平日要绕湖朝拜,春耕秋收要专门转湖祈祷。。。

不要嫌它小,卡萨湖是我国即将消失的十个湖之一,再看一眼吧。

往前十多公里,到达洛戈梁子,远观雪山巍峨绵长,此处还是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


往右可到色达。

3.  甘孜及百里青稞画廊

   从洛戈梁子一路下坡,28公里就到了甘孜县。
 

317的路况,是不是很好!

危险往往发生在最通畅最平坦的路上。

很快,甘孜就到了

       进入甘孜县城,路右边有个规模很大的城堡——格萨尔王城旅游区,是个投资上亿的4A级景区,里面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如藏餐火锅,音乐酒吧以及虫草松茸等土特产店,还有文化体验区,史诗观光区。。。
      里面的王宫博物馆值得一看,陈列的文物不少,文字说明和声光展现都还不错。虽是人造景点,还是可以下来休息浏览下。我们去时,参观停车都免费。

王宫博物馆

       甘孜县在藏区是少有的农业区,素有“康北粮仓”之称。雅砻江两岸是成片成带的青稞田,虽青稞在8月已经收割,但两岸金秋风景仍让我们惊喜不已。

       “百里青稞画廊”沿317绵延近百里,东起庭卡乡,西至来马镇,雅砻江向东流去,近处是耕地,远方有雪山,牛马在田野徜徉,或路边散步,一幅动人的田园诗画






田园牧歌


路上远看金碧辉煌的,一定是寺庙

你能说317只有人文? 这不过是行车记录仪和手机拍的照片。

过了百里画廊,青稞耕地被山峦草甸取代,风光仍然很美




路边的玛尼长墙 

4.  错阿镇的无名寺庙

        到了错阿镇,进入德格县的区域。左边山腰上一座气派恢宏的寺庙吸引了我们下车,但穿过路边一排排一列列的修行房间,也没找到它的大门,顺着寺庙的外围转了很久也没到头。奇怪的是,我在网上查不到它的名字,也没打听到。



占据了大半个山包

5.  马尼干戈

       下午四点,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牛仔小镇,马尼干戈--听起来就很西部的名字,自古以来的驿站古道。总让我想到徐克的新龙门客栈,或昆汀八恶人的红石镇。

       据说,在1990年,这里只有一家客栈,四面透风,名叫“帕尼饭店”,在那儿,你能看到过往的行人中有盗马贼,从一个地方偷了马或牛就在这个地方现宰杀,就地卖给过往的客商,然后再倒卖汽油和枪支弹药。

       但我更相信这样的镜头:头系红绳,身佩长刀,高大彪悍的康巴汉子,策马而来,在藏式木屋前翻身下马,把缰绳拴在木柱上,进屋喝酒唱歌,间或纵情大笑。风似的来,又一阵风似的去。。。。
       我好想到镇里见识一下!

       已近黄昏,还有200多公里路程要赶,只得绕镇而去。从路边漂亮的学校,镇上连片的建筑,我明白,马尼干戈,已不复当年穷街陋巷的模样,那些浮想联翩诗意的镜头,也只是旧梦了。

       相见争如不见。

马尼干戈的草原


       这里是自古到今的交通要道,往左,从德格进西藏; 往右,经石渠到青海。
       我们往右,两天后,再重回这条川藏北线。

      从炉霍过来近两百公里的317段,路况好,假日期间车辆也不多,风景如画,媲美318,一路耍耍停停,轻松惬意。  ( 提醒:路上有测速点,部分路段区间限速)

6. 到石渠路上

    从马尼干戈到石渠,456省道,路况之好更胜过317。,锐际开在这样的路上,你恨不得。。。
      

笔直的路伸向远方,牛儿两边悠闲吃草

路况好,也不要忘乎所以,小心驾驶,注意避让野生动物。如这些大鸟:

远看像鸡,有点小哇?

近看呢。 这些家伙重量可达20斤

 这些散步的秃鹫,见车来,或闲庭信步,一摇一摆过路;或不慌不忙,等你车近了才展翅离开,不怎么甩你。

路旁小湖边还有一大群,在分食什么。问了旁边漂亮的藏族妹妹,说是她家的马死了,把马肉切碎供奉给它们。

专吃腐肉。并不攻击人,也不怕人。

      这些猛禽身型庞大,头脖光秃,分食凶狠,看着心中发毛,其实秃鹫并不攻击人,还是草原清洁工。寿命70年,死后很少有人看到它的尸体,据说死亡之际,它会朝着太阳的方向一直飞翔,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直到被太阳和气流消融殆尽。。。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56省道, 新铺不几年的沥青路面平坦整洁,标线标识清晰,弯道坡道设计合理,而且车流量大减,有时,跑十多公里才有一辆来车,视野开阔通透,往往前方十多二十公里路况一览无余,简直就是草原高速!
    



       测速点少,没有区间限速,车子的速度经常不自觉就上到了100,120,4000米的高原上,我都不需要运动模式,上坡提速澎湃有力,变线攻弯精准凌厉。。。 兄弟们,真过瘾啊!!

       锐际操控动力这些平日咀上吹嘘的优点,什么运动取向啊,底盘扎实啊。。。此刻都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你!

   



    这两百多公里的456省道跑的是真解气,真爽气,真带劲!一享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快感。




   公路两边宽阔的草原,连绵的山峦,,变幻的光影,如玉带蜿蜒的河流。。。江山如此多娇!


秋高气爽,寺院的师傅们也出来耍坝子,还拿着单反。

据说这种花叫 阿吉梅朵,每年春天最早开,一看其他花还没开,想自己是不是来早了,随即就凋零了。而秋冬季节,其它的花都凋零了,这个时候她又绽放了,但一看其他花都不在了,没多久又开始凋零了。




天色渐暗,光影下的山川道路别有一番奇幻壮观!



太阳湖,再十多公里就到了

       无论路况还是景色,马尼干戈到石渠的456省道,都是我跑过的高原公路最爽的,没有之一!还是连续的200多公里,让你过足瘾!

      提醒:全路段海拔四千多米,谨防高反;我跑的季节不是冰雪湿滑路面;弯道及视线不好时,提前减速;有测速点;务请全神贯注,提防随时上路散步的牦牛和穿行的野生动物。

吃饱喝足了,公路上散步的牦牛



过了起坞乡,突然看见前面一只动物横穿公路,情不自禁叫起来:狼! 待回过神掏出手机,已经消失在荒原上。石渠的人口密度很低,这里的藏民又不杀生,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黄昏中,一辆本地牌照霸道4.0,超过我跑的飞快,这下好了,跟车!快慢随他,屁股一亮我就刹车,始终相隔50米开外,跟着当地的车辆跑是多么的舒服,尤其是技术好速度快又不违规的那种,哪里有急弯,有牛羊,有测速点,都不用我太费心,跟着霸道一路飞驰几十公里,安全又轻松。

跟着霸道跑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由远及近,变成一排排明亮璀璨的街灯,新颖别致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店,石渠到了!居然是这么一座富有现代气息又不失民族风情的小城!一扫我们预想的粗陋,陈旧,杂乱。城区平坦开阔,交通井然有序,没有乱停乱放,比起雅江 康定的局促拥挤,要宽敞舒展许多。只是没有一棵树。
       正值中秋假期,却没有熙攘的游人,拥堵的车流,这样的几分冷清,我喜欢。下车,一阵寒意袭来,提醒我们,这可是4200米的高原。

       四点过从马尼干戈出发,七点半就到石渠,沿途还时不时下来观景照相。到了宾馆,也不觉有多少疲惫。

     ”石渠“,刚听说这名字,就望文生义想到灌溉设施。石渠——石头彻成的沟渠嘛。其实毛关系没有。石渠其实是“色须”的藏文译音,意思“戴黄帽子的部藩后裔”。纯正的牧区,98%为藏族。
    (提醒:在石渠以至德格,最好饮用瓶装水吃煮熟的食物,不要触摸当地的牲畜尤其狗,勤洗手,预防包虫病)

四.石渠——或许是最后的净土


1. 松格玛尼石经城

       也不知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它的图片,就似乎被什么力量击中,念念不忘。

        不少攻略说去的路难走,没标识。昨晚我就给宾馆老板请教,但糟糕的汉话让我听不太懂他说的近路岔路,老板非常热心,主动***让我迷路时好咨询他。其实他和我都想多了,因为新修的345国道石渠段已经通车,一条路直达松格玛尼,86公里,一个半小时。手机导航就OK!

        沿昨天的路回走一段,又过太阳湖

太阳湖,高寒湿地

水鸟栖息地


       到底是崭新的国道,路好,车少,景美,还是那句话:这些高原山地,是锐际最拿手的活!兄弟们,不来跑跑,简直暴殄天物啊!跑就一个字:爽!!虽过了草青花开的季节,但两边绵延起伏的山峦,辽阔壮美的草原还是让我们陶醉不已。



原路返回


远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依山而建,下面还有市井街道,原来是阿日扎镇,这座寺庙叫菩康寺,又叫阿日扎五明佛学院,是多康地区宁玛派传教中心之一。里面有个济公似的人物,叫布达堪布。

阿日扎乡  

普康寺


       继续沿345,往扎溪卡草原腹地开去.车机的联通早已罢工,电信,移动的信号也由弱到无。我早有防备,出发时就记下了公里数,到80公里时就放缓观察,多虑了,“松格玛尼石经城”的路标赫然出现在前方,左拐,几公里的铺装路接着几百米的土路,没有图片文字的宣传,没有人工景点的陪衬,只有散落两边帐篷板房,那就到了。

毛路轿车也可以走,到了,找个适合的地方停车就行。

 
        一座黄色的城堡就那样突兀的,猝不及防的出现了,仿佛苍茫大地上托起的一座神迹,真逼你的眼睛,撞击你的心脏。除了它,空旷的草原上,周围再没有其它建筑,也没有一棵树木,就那样荒凉的,孤单的,越过千年来等你!



      没人来收你的停车费,没有商贩来推销土特产,甚至没有人围观打量你。只有一种的无形的力量,吸引你推开矮小的栅栏,沿着草坝上踩出的路,向它走去。



      说是城,其实它并不宏大,高不过10米,宽不过百米,但它散发出的古老幽远的神秘气息,当地人千年不变的朝拜仪式,让你自生敬畏之心。



        而它又那样的让你亲近,吸引你靠近。在看清它身形的那一刻,我被震惊了,这座城堡,真的是用一片片石块垒彻而成的,上面刻着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和佛教图案,有些清晰可见,有些已斑驳模糊,情不自禁想触摸它,感受它的苍桑与神圣。
       最让我惊奇的是,这座片石垒叠的城,没有任何框架支撑,没有用任何的粘合剂,历尽千年,暴雪压不塌它,狂风吹不斜它,大雨冲不掉它,地震震不垮它,坚固依旧。这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给它加持啊!





       沿城绕行,外墙上有许多窗口,供奉着神像或玛尼石的神龛。还架设着几个梯子,方便人们继续上去堆叠玛尼石。


搭梯子不是为了修补石墙,而是方便在上面叠放经板

       石经城并不是空心的,里面也是一圈圈石经墙,神奇的是,自建造以来,至今人们都在不停往上堆彻经板,而城堡却不见增高,据考证由于石块垒的太久太多,地面不堪重负而下沉,它地面有多高,陷入地下的就有多深,松格嘛呢是一座古老的城,更是座“活"着的城,也是座永远“长”不高的城。


你看到的只是一半,还有一半在下面

       原来墙外有小门,可以进入城内,并顺着梯子爬上城顶,现在考虑安全封闭了。从航拍的图片看,城内高低错落,通道纵横,城垛之间有窄桥相连,颇为壮观,城中还有一座由玛尼石砌成的佛塔。据说,城内的中央最低处有一个石块垒叠的井眼,如果附耳倾听,可以听到水声,鼓声,诵经声,战马嘶鸣声。。。。

为了保护城墙及考虑游人安全

沧桑 神秘  

  
      


       当地人说, 这座城堡是有神灵的,这里不能建房子,白天建了晚上就塌掉,环顾四周果然只有帐篷和临时性的板房,没有一处正规的砖石结构房子,还说晚上这里不要随处乱走,不要打扰了神灵。。。

       头戴太阳毡帽,手握转经筒的藏民,坐轮椅的大叔,柱拐杖的阿妈,慢慢地一圈一圈转着,累了就坐在长凳上休息。天真的小孩,或顽皮嬉戏,或好奇地往经墙内观看,或学着长辈的模样磕着长头,更有信徒不远千里到此,安营扎寨,从朝阳东升到夕阳西下,一圈圈转经祈福。我们也不自觉汇入人流,按顺时针绕圈朝拜,心绪变得平静安适,也许得到神灵开悟,释解了心中的困惑与负重。






       随着来此转经的民众聚集,城堡附近逐渐形成一片帐篷村庄,村内现有一百多户人,除了虔诚信徒,还有格王说唱艺人和玛尼石刻艺人。


       
       石经城为何而建,何时而建?
       有说是当年格萨尔王征战到此,给战死疆场的将士超度,堆起第一个玛尼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格王,纷纷来此朝觐,并添加玛尼石,越堆越大,久而久之。。。
       有说是格王的叔叔措通所建,因为他的出卖,格王的两个重要将领在霍岭之战中身亡,为了忏悔罪恶和让亡灵安宁,在此建了玛尼堆和白塔。。。

       文物专家通过墙基下大量的梵文石刻,证明石经城始建时期与格王传说年代相吻合,约在11与12世纪之间,这也正是岭格萨尔之原型岭氏家族势力活跃的时期,距今千余年。

        仔细看,城堡坐北朝南,背后及两侧是浑园连绵的山丘,前面是宽阔的草原,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城内迷宫般的通道,城中心神秘的井眼,不像是随意堆彻出来的,似乎一开始就进行过特殊的设计与布局。。。。

背后山峦连绵,前面平坦宽阔

     
      松格玛尼石经城,格萨尔王的寄魂城,地处扎溪卡草原的深处,一块被扔到天边的地方,遗世独立,就算2021年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千年前的远古风貌,那些古老的经板,特殊的建造,宗教的纯粹,留存至今,何其幸矣!

       静静站在这城堡前,即便我们不是信徒,仍然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这里的人民,身处荒凉冷僻,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寒草原,长期生存劳作下去?而且,我们看到的老人小孩,无不是安然,友善,快乐的面容。要知道,我们这些舒舒服服开着车赏着美景而来的猎奇者,逗留不久,就疲惫乏力想离开。
        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

        这些记录经文,真言,神像的的玛尼石,就是藏民们表达和寄托信仰的一种方式。而用这种方式一片片,一年年堆叠起来的城堡,又让人们的信仰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这是一座用信仰垒叠的城,离开信仰的力量,石经城便不复存在。离开信仰,任何伟大的事业,同样不会存在!

       两个小时后,我们离开石经城,目前,无停车费无门票,周围无住宿餐饮,附近三大营运商均无信号,无法电话无法上网,必须提前下载离线地图。

       出来几公里的地方,有游客中心的半成品,随着345国道的通车,这里不再偏僻遥远,可以想象,未来不久,醒目的广告,宾馆饭店,停车场,将会陆续出现,手机也会有信号,怕你高反,观光车将从停车场拉你直达城堡。。。。商业的力量会让你更方便,更舒适。来朝拜游览猎奇一定会越来越多,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或许会因此而改善。

        那时,或许现在的草场栅栏会变成围墙,可以靠近的经墙会建起隔离栏,让你敬而远之。也慢慢,就象其它宗教场所一样,各种信仰名义下的贩卖与表演将会充斥其间。。。

       不知那一天,商业的力量与正信的坚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



2.  我们看到了白臀鹿和狼,可惜。。。

       我们原路返回往巴格玛尼去,过县城不久 ,经过一个山坡,突然妻子叫我停车,她看到不远处有几只动物,原来是几只鹿,屁股是白色的,看见我们停车,往远处跑去,不久又停下来观察着我们。是白臀鹿!兴奋啊!轻手轻脚打开车门,手机拉近了模糊,赶快换卡片相机拉近了照相,居然还在旁边发现了一只狼!两者还相安无事!运气太好了,同时看到了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妻子照了十多分钟直到它们慢慢消失。

        可是,最可惜的是我们怕卡片机内存不够,当晚把照片全部拷到笔记本电脑上,电脑是太老旧还是一路上的颠簸太多,旅行结束回家整理时,悲剧了,电脑硬盘坏了打不开,找维修师傅也没法。。这么珍贵的影像只有保留在脑海中了,唉。。。


3.  巴格玛尼石经墙

       不同于松格玛尼的偏僻与荒凉,巴格玛尼距县城仅45公里,道路通畅,附近还有加油站。四周有围栏,旁边有游客中心,是一个标准的景区,周边房子不少,还在大兴土木,路边一排帐篷商店,操着藏式汉话的商贩在吆喝着。(从松格玛尼可以不经过县城直接去,100公里,提前下载骑行导航离线地图)

在长须贡马乡,也是在扎溪卡草原上。

      今天游人不多,居然不收门票。(平日一百一人)

      松格玛尼是城堡,巴格玛尼是城墙,宽高约3米,长度达1.7公里(有说是1.9公里),长墙的两端立着高大的佛塔,中段的108座佛塔和长墙并行。从空中俯拍下去,就像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巨龙,盘旋在草原上。


引领长墙的是一座三层金碧辉煌的庙宇,左边也是一座三层飞檐斗拱的庙堂,金光闪闪,甚是耀眼。



       外墙周边有一条修筑完好的石板路,三三两两的藏民 喇嘛围绕着玛尼墙行走。石经墙太长,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转一圈都是对妻子的体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景区早已考虑到这个,有观光车可以带你坐着绕,但这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就近走了一段。刻了经文的玛尼石被垒叠成墙体,墙体的佛龛中安放着彩绘石刻的玛尼石、佛像,墙根还摆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彩色的玛尼石板,玛尼石多刻六字真言,经文,或各种佛像,神兽,它们或以本色示人,或被点染以红、绿、黄各色,简直就是一个玛尼石的大汇展。
       只是,经墙的垒彻显得规整现代,少了些原始粗犷。经板也多鲜艳新颖,没有了沧桑和厚实。


老人在祈福

      
       当300多年前的巴格喇嘛,在这里放下第一块玛尼石的时候,他或许想不到,不知有多少僧众追随他的信仰,经年累月的堆叠竟慢慢延伸成长长的经墙;
       他们也想不到,沧桑岁月 人为损毁,石经墙早已失其原貌,文革之后的恢复堆叠,竟堆成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他们更想不到,如今石经墙的堆叠速度前所未有,已不是当年仅凭信仰之力所能企及,堆成了“世界最长的石经墙”,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成各大旅游平台热推的卖点。

        的确,从表面的规模和形态上讲,长须贡马乡的这座石经墙是如此的气派和壮观,宛如龙脊。加上交通方便,实施完备,还是值得一看的。

        我们好奇而来,平淡离开。或者说,如果你意识到今天的“巴格”和“玛尼石经墙”是已经割裂的两个名词,你就不会失望。抱着“来都来了,还是来看看”的心理,最好。


4. 色须寺

        从巴格玛尼回石渠或出川,色须寺都是必经之地,不过,我们这一路美景名寺看了不少,对它不是太在意。但看了一条旧闻,便改变了决定。

       “2010玉树大地震,色须寺僧众900多人赶赴灾区,先后救出700多名幸存者,并将正在建设的佛殿停工,将1100多万工程款悉数捐给灾区”,该寺还兴办藏医院,老人院,孤儿学校等公益机构,协助政府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而且,“色须寺有良好健全的习经制度,戒律严谨,修持精严,它是藏区极少有资格认定“格西”学位的格鲁派寺院,格西相当于博士,获得者无不佛学渊博,造诣深厚,才有资格在寺院当主持,寺院僧才倍出,屡获高僧大德的赞赏”。色须寺好比佛学院中的重本。

       我承认,很多寺院,我们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参观。但这样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寺院,这样知行合一,践行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僧众,怎不让我肃然起敬,去虔心朝拜。

        无须门票,随意进出。一进寺院,就感觉井然有序,正气庄严,来往僧人落落大方,热情好客,汉话熟练。气氛轻松祥和。

看着很新,其实创建于清乾隆时期,毁于文革,1981年重修。规模宏大,据说,有一百多个寺庙组成。



    门外问了下师傅可以进去照相不?爽快地说:可以。只须脱帽脱鞋。

新装修中,旁边还有工人在忙。



恰逢僧众们在广场上探讨交流,我仔细看了下,大概分为三组,也不知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过一阵,广场上方屋顶有个小僧在敲锣,大概是提醒户外学习探讨结束

听闻锣声,学习的僧人或起身整装,回屋学习;或三两散去,边走边谈。

        我们在旁边照相,他们旁若无人,专注学习,也不来干涉你,淡然而自信。

        可惜,今天去了两个地方,有些疲惫,还要赶往玉树,来不及膜拜宗喀巴大师牙舍利塔。
        我们开车走的时候,竟然迷了路,色须寺实在太大,拦下一个开车的师傅询问,竟然是喇嘛,非常详细热情的给我指路,普通话很好。

5. 石渠,难说再见

  沿345国道,两边高山草甸,绵延相随,秋天草色枯黄,看久了也比较单调,路况不错,车也少。

乌云笼罩

      没多久,从色须寺出来50多公里,过一个不高的垭口,没有醒目的垭口标志,只有”祝您一路平安“牌子滑过身后。安巴拉山垭口到了,海拔4700米,也是川 青的分界点。

没有看到垭口的标志,但“玉进川出”的大招牌告诉我们,要走出石渠到玉树去了

       石渠,孤悬在川西边缘,四川境内最“高,冷,远,大”(海拔最高,天气最冷,离成都最远,面积最大)的县城,自古交通闭塞,偏僻隐秘,反而让它成了方外之地,远离纷扰,自然风光原始野性,人文风情古朴醇厚,宗教文化也得以原汁原味的保留传承(四大派有46座寺庙),称得上最后的净土。一天多的时间,即便是走马观花,也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石渠还有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神秘的利山巨石群,洛须镇的志玛拉宫,金沙江第一滩 。。。我们都还没去。 
       石渠,来一次怎么够?!

       随着交通路况的极大改善,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往来石渠已变得很容易了。石渠也将会更繁华,更热闹。我衷心祝愿它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保持自然 人文 宗教原初的纯粹。

       送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 摄影
最后编辑于2021-11-10 21:42:4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