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70周年我们在路上】2000年,和小伙伴打卡南京海陆空看交通变化
1 20 发布于 2019-08-05 20:30:57 取消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论坛达人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2000年出生的小伙伴说要打卡六朝古都体验南京交通变迁】


大家好,我是汽车之家论坛播客伊格拜德曼。
汽车之家的大型选题活动《我们在路上》我们已经从1949年回顾到了1999年。这一次,我们约到了一位出生在2000年的小伙伴,同时他也是汽车之家青少年KOL——Acolsci陆则宇。 

这一次,我和小陆同学准备用两天一夜的时间,打卡一个城市——南京。
带着大家看一看,南京,这个六朝古都。
去打卡一下那些曾经和现在,在南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交通枢纽。
看看这几十年里南京城市交通发生的巨大变化。

【老三样用时间排序,新三样用速度排序】


南京是一个满载着历史和故事的城市,如果不是有任务,我能在南京拍一个月的片子。
无论是夫子庙的秦淮风月,还是中山陵的历史记忆,抑或随便哪段城墙或者古刹,望去无不历经风吹雨打。
对于我们这次的选题,我和小陆同学研究了一下,给出了一张路线图叫做老三样和新三样。


对于中国汽车发展向来都有老三样:富康捷达桑塔纳的说法,至于新三样是什么车型一致众说纷纭,我们也不做界定。
但是这一趟,对于南京城来说,交通方式上,最重要的老三样,我和小陆一致认为,应该是:浦口火车站、中山码头以及长江大桥了,在那个交通周期用礼拜来计算的年代,我们不讨论速度问题。以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时间来排序。
之所以选择的都和长江相关,是因为,长江在这个城市的占据的地位太重要。
至于新三样的选择和排序,我们也犹豫了很久,最后选择了南京长江三桥,高铁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这几个地方对于近些年来南京出行人们来说,基本上是必经之地了。那么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机场,这个大概就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发展的代表速度了!
让我们出发吧!

【情深深雨蒙蒙取景地——浦口火车站——1914年投入使用】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的是浦口火车站。官方给他的名字是南京北站,是一个我已经想打卡想了很久的地方。老式的英国风建筑、拱形雨廊、还有伞形顶盖的月台,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
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一度中止客运业务。但是在1985-2004年间,因为渡江运力紧张,客运曾一度恢复。我对月台上的洗手池特别的亲切,因为小时候抵达南京总是在早上,在这里等车的时候,总要洗把脸刷个牙什么的。
虽然这个车站,在交通图上的地位曾经一度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车站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1917年冬,送朱自清北上读书的父亲在这个月台上买过桔子。
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月台上丢了一双布鞋。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在此停靠然后过江。
嗯,没办法完全列出来是因为太多了,由于保存完好的民国风貌,可能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末民初风格的火车站镜头,基本上都是这里了
顺便说一下,津浦铁路刚开通的时候,运营里程是1019公里,平均时速,20km/H。

已经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南京北站

售票大厅和候车室现在是封闭状态,但是走廊还是当年的风貌。

车站对面的,就是浦口码头,人和货物都会通过浦口码头过江,而车头和车厢则是通过专门的火车轮渡运送。

我们来的时候听说这个已经一百多年的车站主建筑,即将被整体恢复成民国风貌的文化园区。

这条连接车展和码头的雨廊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感觉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都出现过?

小短片《我去买橘子》,你们以为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关注汽车之家红人馆话题下的小视频,看看YOUNG用户如何化解这个梗!

这是51年的浦口车站的旧照片,和现在的区别,真的不大。

浦口车站在1968年长江大桥通车之后,一度停止了客运.但是由于运力紧张,在1985年到2004年期间,再次恢复了客运业务。

荒置的月台,充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里是当年的出站口,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小陆同学说应该带一身中山装和长围巾来的。我说要不你在镜头前面将就下?

这个是通往江边火车轮渡的线路


不知道为什么信号指示灯停留在了7这个数字上。这也是小红书上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奉劝各位小伙伴,打卡要趁早。我们这次去的时候已经看到周边改造的痕迹,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百年轮渡在对岸——中山码头——1928年投入使用】


当我们过了江到达了与车站隔江相望的中山码头,面对同样是民国风建筑的中山码头,感觉像是时空穿越了。
和浦口火车站的境遇不太一样,中山码头,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在使用当中,两块钱一个人的轮渡费用,在今天看来,堪称福利。
现在看到的中山码头,最早叫做下关码头,最早的轮渡运输是从1910年津浦铁路的贯通开始,后来因为孙中山先生灵柩在此登陆而扩建,并在1936年正式命名。
解放后随着长江大桥的简称,中山码头,和对岸的车站迅速的萧条。并且在1992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改建。12年的改建之后,中山码头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民国风的“山”字型建筑了。
不管在当年,还是在现在,轮渡的速度,都不算快,轮渡不超过15节(约合27.8km/H)的速度,对于跨越长江来说,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

现在的这个山字型码头建筑,是在2012年翻新改建的。

百年码头,依然还在正常工作当中,承担着两岸过江旅客的往返交通。
船票是2块钱,真的便宜。



【曾经天堑变通途的长江第一桥——长江大桥——1968年投入】


看完两个百年历史的地方,我们回过头来说一说南京长江大桥。这个耳熟能详的词,对于我们,不仅是一个地点,还有别样的情怀在里面。
毕竟小时候,课本里,对于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跨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已经无数次被提及。
但是大家掐指一算,这座桥,从1968年完工通车开始算,已经51岁了。
什么新金陵四十八景,文化符号之类的自不必提,每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伙伴,都能説叨几句。

为了纪念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发行的邮票,不知道还有多少小伙伴见过

我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记忆更多的是来自绿皮车从下层的铁路经过,犹记得,小时候每次快到南京站的时候,车厢里都会放起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介绍。都快要背下来了。

大桥建成以后改革开放以来,长江大桥一直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在2002年之后,逐步进行了各项返修工程以保障正常通行。

大堡塔楼高70米、宽11米,米黄色,分立于大桥两侧,大堡高高凸出公路桥面,顶端为高5米、长8米的钢制“三面红旗”呈飞跃前进状,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三面红旗的桥头堡在建成后,风靡全国,被多次模仿。堡内有电梯通往桥下的公园、铁路桥(不对外开放)、公路桥和堡顶的平台。

小堡位于大堡向引桥方向68.7米处,结构、外型、颜色与大堡类似,仅体量略小。小堡凸出公路桥面的部分为5米高的灰色“工农兵学商”混凝土群像,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等五人雕塑,为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具有典型的文革文艺风格。

滚滚长江东逝水,
敢叫日月换新天。
古人望而生畏的天堑,今人习以为常的通途。
我问小陆同学每次经过长江大桥有什么感受?
小陆同学说,好像没啥感觉就过去了。

早上六点半的长江大桥,已经繁忙无比,日通行车辆7万。

但是今天我和小陆,登桥的方式,大概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船新”的体验:我们……是骑小黄车上来的。没错,就是在这个6点已经表显户外32度的早晨。
一共4589米的公路桥,只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双向4车道。我和小陆同学,连拍带走耗时50分钟。
虽然在今天,在进行了多次大修和返修之后,南京长江大桥仍然承担了城区过江交通的重要职能,每日通行汽车7万。正可谓是老而弥坚!
但是,50KM/H的行驶速度,已经跟不上南京城市发展的要求了。

请问把自行车骑上长江大桥骑不下去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50年后大不一样——纯公路的长江三桥——时速100KM/】


看完了老三样,我们感受的是历史的沉淀和沧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不能把很多故事展开细说。反正我和小陆同学约好了抽空,我们再来拍一组。
然后我们就意气风发的放下了租来的共享单车,换成了分时租赁的新能源,向着新时代的长江三桥进发。
南京长江三桥,是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02年奠基,2005年10月正式通车。全场14.89公里。设计时速100KM/H。
正好是现在南京长江大桥50KM/H限速的两倍。

南京长江三桥,是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各项施工工艺对于我国的桥梁建造技术都有标杆性的推动作用。

纯公路桥,而且是BOT项目,也是当时江苏对于建设投资项目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每次通行费,30元。

车道限速100公里每小时。

远处是独立建设的长江二桥,纯铁路桥

【高铁时代的中国速度——南京南站——时速300KM/H】


过了长江三桥不远,就到了华东最大的交通枢纽——南京南站。
其实这个站我倒觉得没啥好说的,毕竟平日里已经无数次的在这个车站经过,换乘。
很多小伙伴会对我们视频中提到的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和高铁站有疑问,我觉得这个“第一”其实指的不是规模上的第一,而是理念和服务上的第一。
举个例子吧,北京和上海的小伙伴,可以实测一下,从下车到中转换乘地铁的时间。想想背着大包小包拖着箱子的你,需要看到多少次换乘指向路标才能坐到车。
对于我自己和陆泽宇来说,南京南站,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把高铁到机场换乘时间压缩在30分钟的车站了。

对于南京南站,常年出差的我真的是熟悉无比,从他建成的第二个月,我就开始了无数次经过和转乘的体验



南京南站的先进,主要体现在对于旅客出发和到达换乘的人性化方面,是第一个使用了立体换乘概念的车站,北京和上海的小伙伴脑补领会一下?

南京南站刚建成的时候,我第一次经过并换乘的时候,大概和小陆同学,一样年轻吧


【腾云驾雾,巨龙腾飞——禄口机场——时速900KM/H】


经过了一天多的行程和拍摄,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规划的地点——南京禄口机场。
说实在的,我自己对于禄口机场的感觉并不是特别的深,因为禄口机场的数据在全国的排名,一直都在十名左右。
不过在禄口机场有一点感触特别深的就是,在机场停车区,专门有一个特别的大的停车区,是给我们这次在南京使用的新能源分时租车新能源专用的。
而从我们观察的效果来看,使用频率和乘客的接受程度也是非常高。
车场可见的车型包括了旅行轿车,微型车,SUV,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自驾需求。
在我们两天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也体会到了比往年更加方便的使用感受。
无论是停车还是充电,以及APP的易用程度之类的,都让人很快就能上手。
我们这次租用的是一台奇瑞小蚂蚁EQ1 351KM两门四座版。
行驶里程约200KM,全程空调最大,最后给出的表显电能消耗虽然大于行驶里程,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从这次的体验,感觉新能源,如果作为城市通勤使用来说,应该是可以解决我这种重度的“电能续航里程焦虑症”患者的疑惑了。
可以考虑专门出一期内容,对于这种城市通勤的微型车好好考察一下。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于1995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承担了以前大校场机场的民用航空智能。说起来,98年的时候,第一次乘坐飞机,就是从广州飞抵南京。当时的感觉,就是,机场离市区真的好远啊!!


看看这个摆放整齐的小车,方便旅客使用。这两年还真的是第一次体会到,南京机场以十名开外的规模能够跻身前十的服务排名,是有原因的。

似乎全世界的机场都是这幅忙碌的景象。

【写在最后】


这次南京,我们使用的分时租赁新能源车型给我们的体验非常好!这也是新时代交通出行体验新的篇章!

我和小陆同学,这次的南京48小时,不仅是在古今穿越打卡城市的记忆,也从对比中,看到了祖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飞速的革新中。让我们对此感到了深深的自豪和骄傲!也为祖国母亲送上深深的生日祝福!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小伙伴“秭水强哥”,看看2001年的小伙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我是伊格拜德曼,我和青少年KOL“Acolsci”陆则宇同学的南京48小时6地打卡,到这里结束了,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