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带着虎妞去旅行----怒江
1 59 发布于 2015-12-13 23:50:5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2015年国庆前夕.......

 

 

妞妈:“国庆去哪里?”

妞爸:“惯例,你决定”

妞妈:“云南还有哪里没去”

妞爸:“去怒江吧”

妞妈:“那里怎么样?”

妞爸:“风景很优美,路途很遥远,道路很艰险,坐车很受罪”

虎妞:“那就走呗”

 

旅行是一种病,只能在旅途中得到治疗,走得越远,病得越重。

旅行是一种瘾,只能在旅途中得以平息,看得越广,复发越频。

旅行是一种冲动,只能在旅途中得以消除,到得越多,越不可控。

------旅行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是一种甘心情愿的自虐行为,从小生活在贵州的群山密林中,看惯了自然的神秘莫测,看惯了自然不断变换的神奇颜色,看惯了自然匪夷所思的鬼斧神工,从此便无法割舍,如今虽然生活在流光溢彩的繁华都市,但心却永远停留在蔚蓝天空下广袤的原野和巍峨磅礴的群山里。这几年,几乎踏遍了彩云南的各个角落,只为一睹神奇土地里优美旖旎的风光和淳朴特立的民风.云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种神奇只有在遍访之后才能更好地领悟,丰富的地理地貌,浩瀚的民族民风,多姿多彩,异彩纷呈,为了这一切,何言路途遥远,何畏道路艰辛,风雨兼程后换来充实的心理体验,我来过,我见过,我也思考过,从此这里便与我同在,存在于深深的记忆里,就像开疆扩土的将军一样,每到一处,我的精神世界又扩大了许多,而我就是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王......

很久很久以前,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偶然知道了在云南最偏僻的西北一隅,存在一个神秘的由原始社会一步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独龙族,一条流淌在横断山区奇峻峡谷中的大江------独龙江。彩虹般的独龙毯、最后的神秘纹面女、彪悍原始的剽牛仪式、宝石般色彩的清澈江水、峻峭蜿蜒的高黎贡山脉……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好奇心并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再后来,一个新的地理名词出现在视野里-----丙中洛,一个深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神秘地方,传说中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云南最神秘的原始区域、丙察察线云南境内的起点……

再后来,知子罗、老姆登、飞来石、石月亮、迪麻洛、雾里村、碧罗雪山、捧当……

再后来,傈僳族、怒族、藏族、片马、澡堂会、怒江溜索、怒江第一湾……

再后来,茶马古道、基督教堂…….

再后来就再也按耐不住驱车前往的欲望,每次有机会都想跃跃欲试,有一次甚至已经整装待发,却临时改弦更张……

这一次再不能放弃机会,收拾好行囊,带上小虎妞,一路向西,去拜访近在本省却远在天边的神秘地方------梦中的密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2015931日下午,虎妞放学以后,约上说好的朋友,没有太多的停留,瞬间就行驶在通往怒江的高速公路上,明天,这条黄金旅游线上必定是车满为患,车速龟行,滇西拥有太多的旅游目的地,这几年,云南及全国的自驾车纷至沓来,趋之若鹜,玩坏了大理,玩坏了丽江,今后不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会重蹈覆辙,旅行要趁早,晚了就不能体验那里的原汁原味。3个半小时后,驱车路过大理收费站,在车上瞟了一眼这个明天必定拥挤不堪的出口,心中有一种窃喜的轻松,我要去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了,这里就留给你们慢慢玩吧,再见,大理!

出大理左转,拐上大保高速,西边的天光渐渐黯淡下来,汽车快速行驶在高原特色的高速公路上,四面是渐渐凝重的大山,一条只闻其声难觅其面的小河伴随着道路盘旋前行,巍峨的云岭山脉的身姿映衬在天边尚存的微光里,山脊黝黑,连绵不断,波折飘忽,车灯刺开山坳处浓烈的黑暗,将勉强的灯光努力地投向远方,远方的天空,白云最后一次渲染在今天的余辉里,在泛白的空气中折射出温暖的昏黄的霞光,霞光背后,两道清晰的光芒直刺天穹,象两把传说中的六脉神剑,直指东方渐行渐浓的暮霭,几分钟之后,它便被漆黑吞噬,天地瞬间归入无限的空旷迷茫中。记不清是第几次在移动的车中观赏落日霞光,每一次都是腾空思想,只用眼睛和本能去感受这短暂的美景,每一次都是由衷地感叹,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同理,美景处处都有,而观赏美景的心情却不得常常拥有。

当天边最亮的长庚星追随着太阳落到山那边的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下了高速,准备夜宿永平县城。永平县的黄焖鸡远近闻名,今夜一定不会放过。

第二天清晨,当熙和的阳光照在赖床的女儿身上时,远处山脚下,寂静的村庄还笼罩在背阴的朦胧中,昨晚风轻云淡,月光如华,枕着一夜的虫声低吟,浓睡解除了前夜的残酒。当朝阳缓缓升高在东边的山峦之上时,我们的车已经继续行驶在云雾萦绕,明暗相间的群山之间。滇西的天,似乎永远都是艳阳天,每一次路过这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同样慵懒的样子,似乎时间匆匆逝去,而它们却一直没有离开。

过了澜沧江大桥,在瓦窑出口转上省道,前路便再无高速,右边的澜沧江再一次陪我行走在奔向远方的路上,也开启了在各种高峻峡谷中穿行的序幕。

从瓦窑到漕涧,转道民建,再下到怒江边,视野逐渐被越来越巍峨的群山隔断,看到的只有不规则长条状的碎裂天空和突兀在眼前不见前路的山体,两小时前,我还在云岭的澜沧江边,而此刻,翻越碧罗雪山后,我已经看到了怒江灰白的激流和更加魁梧的高黎贡山脉。

翻山越岭的时候,接到另一队朋友的电话,他们今天就要赶到稻城的亚丁,而此刻已经途径香格里拉县城,他们怎么那么快呢?是飞过去的吗?朋友还叮嘱说到了瓦窑一定要去尝尝当地的羊肉火锅,唉,你咋不早说呢?不过,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尝到了今生记忆最深刻的美食,一种在内地高大上在当地还寻常的美味.

怒江,一个族群因为生活在你的两岸而被称为怒族,一个山脉因为逶迤在你的身边而被称为怒山,在云南省境内,怒江南北任性纵横三百余公里,从西藏神圣的雪山一路奔腾而来,在横断山区的大山中深切出一道巨型的V型峡谷,与长江的虎跳峡、澜沧江的梅里峡谷一起威名远扬。单从一个“怒”字,就似乎可以听到惊天动地的怒吼、看到排山倒海的巨浪、感受到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气势,然而此刻,它却静静地从我旁边缓缓流去,仿佛闲庭信步,还寂静无声……


过了边防检查站,过了泸水县城,过了秤杆乡,过了鹿马登......一路上怒江时而出现在左边,时而偎依在右边,不算宽阔的道路几乎朝着一个方向延伸,过了澡堂会没去,过了怒江溜索没去,过了虎跳石没去,过了知子罗也没去,这些都留待回程吧。

   省道228线南北走向,几乎全部在峡谷中顺江而行,道路象一根长线,将沿途两边的村寨串掇在一起,江边的一些比较平缓的台地上,分布着无数大小不一的村庄,世代守护着大山,守护着怒江年复一年。

行车途中,曾很留心地寻找攻略中提到的某处的大字报田,然而在沿途陡峭的山坡上,这样的农田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农舍就修建在坡度极大的山体上,仿佛空中楼阁一样半悬在高空,在这样的坡度上,人们能够正常站立都尚属不易,更何况还要生产生活。

道路旁边的怒江,时而平静舒缓,时而腾跃欢快,时而波涛翻滚.
   江边乱石横陈,呈现出一种灰白的颜色,那是江水在雨季时节涂抹的痕迹。

初春时节,怒江水展现的是一种醉人的碧绿。怒江,是一条随着地势和季节不断改变自己性格和外表的身躯庞大的变色龙

峡谷午后的阳光,明亮而刺眼,光线透过路边茂密树林的枝叶,在柏油路面上投下稀疏浅淡且随风摆动的影子,在阔叶林和光影组成的隧道里,车辆推开闪烁的光芒,一路向前,身后,飘散在空中正缓缓降落的是被车轮扬起的依稀还有夏天记忆的落叶,车中坐着古灵精怪的妞妈和懵懂童稚的虎妞。

------我没法给你们购买昂贵的礼物,但我愿意用我所有的时间陪你们一起去远行…….



中午睡眼惺忪时分,一块褐色的指示牌提醒我们,那块著名的来历不明的飞来石到了,石头通体暗黑中斑驳着一些白色的花纹,体积巨大,正面看是一滴水的模样,侧面看则是不规则的形状,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它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落在狭小院落的中央偏侧一点,与旁边的房屋仅仅有些许的接触,这真是惊心动魄又万分侥幸的一跳,是不是它看到大哥降临人间幸而转世为人,享受了人间盛世繁华就难耐寂寞,也闭眼一跳模仿前人却偏偏摊上了天蓬元帅的运气?此处道路闭塞,空空道人也来不了啊。我环顾四周高山,揣度石头可能飞来的方向,四周的山势似乎并不支持它飞来的假设,一边隔江,距山甚远,一边山势的坡度似乎只能支持它翻滚而下,要使它腾空而起实属不易,于是就在那里无聊地迷茫了很久。


石月亮,怒江大峡谷中另一个著名的景点,爬上观景台,举目眺望,远方的山峰之上一个巨大的溶洞贯穿整个山体,酷似一轮十五的月亮挂在天空,只是这个月亮夜晚看不见,只有白天才出现,它应该和张家界的天门山是一样的,只可惜生长在这里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峻峭山峰下,是曲折而行的滚滚怒江水,“月亮”似乎在为江水指点前进的方向,所以它才站得那么高那么险。突发奇想,飞来石的老家是不是这里呢?

朝踏紫陌,暮践红尘,一路上风尘仆仆,过乡村,穿集镇,当夜幕深垂的时候,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丙中洛,丙中洛已经不收门票,从此怒江州的所有景点均已免费。在浓稠的夜幕中,丙中洛并不算多的灯火在黑暗中影影绰绰,一路走来,所到之处限于地势的原因,开阔地并不多见,而丙中洛在这崇山峻岭中突然展开一片稍显规模的平缓台地,还是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它与云南其他坝子相比还是显得那么局促。丙中洛,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带,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在这我能不能遇见那个美丽可爱的百岁女孩?能不能探访那个让人无限遐想的神秘蓝月山谷?能不能聆听古道上马帮发出的跨越时空的悠悠天籁铜铃声?

摄影

摄影……

刚到丙中洛的那个夜晚,我遗失了我的快装板,想起我的快装板,我就想起了丙中洛,想起了丙中洛,我就想起了刚到丙中洛的那个夜晚。

清晨,在寂静中醒来,窗外,是深锁在浓雾中的碧罗雪山,层层叠叠的梯田在晨雾中泛着暗黄的颜色依着山势一直向下延伸,下面就是滚滚的尚不见踪影的怒江水,一团白云从右边的峡口缓缓飘来,在清晨略带凉意的风中渐渐变换着自己的婀娜身姿。

前往秋那桶的道路路面平坦,但更加曲折狭窄,路过重丁教堂时天色尚早,没有进去,也因此错过了传说中那位掌管钥匙的老奶奶。快到甲生村的时候,一抹阳光透过裂开的云缝投射在前面的石门关上,到达石门关,停车伫立,怒江两边的山体似刀削斧劈一般垂直站立,崖顶深藏在茫茫白雾之中,不知其有多高,两岸崖壁对立,酷似一座雄伟的玄色大门,崖面上稀疏生长着奇形怪状的努力在高空中伸展自己枝叶的矮小植物,而崖底就是泛着天光静静缓流的混沌怒江水.

透过石门关前望,就可以依稀看见笼罩在迷雾中的雾里村了。

      隔江眺望雾里村,自己仿佛置身在一个悠远的古老童话里。








晨曦中,寂静的雾里村轻拢在如烟的薄雾里,远远望去,看得并不十分明朗,怒族特色的木质房屋随意散布在临江的坡地上,坡地的空余之处便是已经收割完毕的庄稼地,坡地上端的尽头,碧罗雪山高昂耸立,一半藏在寒雾中,一半显露着浓绿淡翠的色彩,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凝住了一般,没有村民,没有声响,唯有村中的几棵茂盛大树静静屹立,用更加浓的色彩凸显自己的存在。山中无甲子,村民也许还沉浸在自己的甜蜜美梦中吧,在梦里,正围着熊熊的火塘,喝着浓酽的美酒。

      离开雾里村的时候,村后大山的垭口上空,天空正渐渐摆脱云雾的纠缠,露出明亮的透彻的蓝天,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离开雾里村,继续溯江而上,好像是在四季桶通过了第二个边防检查站,太阳越过了高山的阻挡,透过云层或峡谷迷雾的缝隙,将一抹抹阳光投射到山坡上密林中的小屋周围。

       阳光的影子快速掠过地面,使得它路过的地方明亮地清晰起来,仿佛舞台上的追射灯,将它最闪亮的焦点始终对准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山上,残存的云雾继续顺着山势缓慢移动,在缓慢的移动中渐渐淡去,露出了被遮蔽了很久的山峰。

       江对面笔直的峭壁上,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路,象悬崖的一条刀痕,那就是传说中的茶马古道了,先人们就是顺着这样艰险的道路,来于西藏和云南之间,在那个科技和交通极其困顿的时代,每一次的贸易往来都是一次艰难的探险,这条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小道,曾经寄托了多少人的牵挂和担心,留守的人和行走的人,多少的悲喜离合都与它有关,今天我作为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努力想使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想象着当时行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思念和盼望,那思念和盼望也一定和这条古道一样绵长。

      按照指示牌的方向,向右转过一个近似360度的大弯,爬上一个陡坡,道路变得愈加狭窄,前车拐过一个弯已经不见踪影,抬头一看,它却出现在头顶的树林之中,只见车体而不见道路,仿佛挂在崖壁上一样。前方三五米处看似突然没有了前路,近前转过急弯,道路继续向上攀爬,在这样的村道上,如果来了对头车该怎么办呢?

      秋娜桶村到了,这并不是我们意识里传统的乡村集镇,整个村子分为数个聚集点,分散在山坡沟壑的不同地方,每处三五家,相距数百米不等。

       登上高处,回望来路,已不可见,唯见驶过的山谷中冉冉升腾起一团白云,映衬在高山和绿树之间,白云之上,是静谧的小屋和看风景的我们。


       心情一片大好,拿出各种相机忙不迭地一路拍照,白云悠悠顺着峡谷飘到山背后去了,没有因为我们的热情而有丝毫的停留,那飘然而去的白云是仙人外出巡山的坐骑吗?

 

         到处散布的房屋,外形古朴,结构特色鲜明,屋脊坡度平缓,屋脊上覆盖着取材于山中的天然石板,石板下面中空,是晾晒农作物的地方。

        黄灿灿的玉米棒子铺满屋顶,那是今年的收成。地里的庄稼大部分已经收摘完毕,只剩下干枯的玉米杆还在地里萧杀地站立。另一些稍早耕种的地里,荞麦已经开花,远远望去,象淡粉色的锦缎。

       一位身穿蓝色布衣的老人斜坐在梁柱下,陪着一条黑色的大狗一起晒太阳,老人佝偻着身躯,低垂着带帽子的脑袋,点着头打盹,大狗舒展着身体大咧咧地躺在地上,熙和的阳光照在这幅山村午休图上,小屋的厨房里,正飘出袅袅的青色炊烟。

        正要举起相机拍照,大狗醒了,开始吠叫,老人醒了,撇我一眼,进屋去了。

  

      一位怒族少女姣好的面庞出现在窗户里,向外张望着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陌生人,眼光交接之际,美目和善,巧笑嫣然,一闪就不见了。对着空空的窗户拍照留存,想象着刚才的依窗回首......

      徘徊在秋娜桶村初干组村舍的小路上,在一棵挺立在操场边的大树下,遇见几个并排而坐的小朋友,年龄与女儿相仿,我的父爱开始无节制地泛滥开来,上前同他们攀谈,他们是丙中洛小学的学生,正在等车把他们带去学校,当时心中很是欣慰,山中也已经通班车了,他们不用象我小时那样长途跋涉步行去上学了,然而这是我多么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几个小时之后,我看到了缘于这些可爱的孩子而使我心头一热,感慨并崇拜的一幕。

      在攀谈中,孩子们一点也不拘谨,使我大感意外,走过那么多的乡村,这里的孩子是最阳光最活跃的,一位名叫黄晶婷的小女孩,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应我的要求,她在纸上写下了她最想要的东西:笔、本子、课外书......字体娟秀,工整整齐。我对她说等我回到昆明,一定把你想要的东西寄给你,小姑娘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其实我的心里还是有所顾虑,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

      当天回到丙中洛后,我在丙中洛小学再一次遇见了她,同行的李哥和我争着要为这个五(1)班的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李哥呀,你的爱心比我的还要汹涌澎湃呀,我还会瞻前顾后,而你却义无反顾,你看到躲在一旁自我面壁的妞爸了吗?

       离开初干,朝秋娜桶更深的苏卡走去,同行的孩子兴致很高,远远地跑得没了踪影。

       大人们在后面徐徐而行,一个怒族汉子迎面而来,全身是猎人的打扮,相视而笑,互道你好后擦肩而过。我快步赶上晚我一天出发飞一样赶来同我会合的表妹:”嘿,你看见没有,他带着弓弩呢"。表妹一脸神秘:”我没见弓弩,我只看见他挎着一个真皮做的包包“。

       ------男人和女人眼里的世界真的是有差别的。


       在通往苏卡并继续向深山延伸的路边,一条清澈的山泉从山中轻快地流出,唱着属于山泉的叮咚山歌奔流而下,清泉、树木、蓝天、白云、庄稼、田畴、农舍、大山构成了纤尘不染的世外仙境,孩子们玩了很久,大人们也迟迟不愿离开,真希望世间处处如这样,那该多美好。

      下山途中,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头顶着一个箩筐,在奶奶的带领下,要去田间干活,男孩稚气未脱,脸上有些肮脏,手中握着一柄小小的镰刀,裤腿一只高一只低,鞋上的鞋带没有系牢而随意摆动,这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很悲怆的感觉,谁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而他是一个懂事的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已经开始为生计打拼了,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地汗颜啊。

      另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跟在一头老牛后面,尾随着步履蹒跚的爷爷走在回家的路上,爷爷杵着拐杖,没有理会我们的问候,小女孩也一脸茫然地看我们一眼,与我们擦肩而过,留给我两个清晰的让人沉重的背影。

       村口,另一个小男孩,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诉他同一条眼镜蛇搏斗的故事,神情之间一脸自豪和兴奋,也许只有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出属于男子汉的真正勇气和胆识。

       我的女儿,用一团树胡子来装饰自己的美丽,在这次的旅行中,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打动了你的心灵,旅行并不只是到处游山玩水,而是要在旅行中看到自己的幸福,并从此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做一个知道感恩知道付出的人。

       有没有一种美食在你刚接触到的一刹那就让你深刻铭记,有没有一种菜肴,当你刚一离开就开始怀念。松茸炖鸡,一种在阿白客栈偶然邂逅的美食,让我至今仍觉唇齿留香。阿白客栈的老板是一个藏族汉子,在我们提出想要那盘本不属于我们的菜肴时,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由此给我留下了一段舌尖上的美好回忆。盘中的松茸散发着浓浓的菌子的清香,滑腻爽口,每一次的咀嚼都是一种享受,厨娘的偷懒,使得松茸切片厚实,供我们酣畅淋漓地大快朵颐。听说松茸在内地是论片卖的,这是真的吗?


      回程的途中,石门关堵车,我们又一次看见了阿白客栈的老板,在他的车里,坐着很多小学生,包括在初干组遇见的那几个孩子,客栈老板常年这样义务接送孩子来往于丙中洛和秋娜桶之间,刹那间,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伟岸了很多,这些平凡的人总是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动,祝好人岁岁平安!

       离开秋娜桶,本想顺着丙察察线继续向西藏方向行进,至少也要稍微领略一下那恰洛峡谷的风姿吧。谁知前行不到一公里,车辆就托底数次,望着眼前布满大大小小形似炮弹坑的路面,彻底害怕了,在险峻的路上调头回走,老李哥不解的质问声里透露出不甘心的语气,因为他的是四驱车而我的不是......老李哥,下次吧,等我换四驱或者路面修好以后,我们结伴再来。

      回到朝红桥,就到了雾里村的入口,也到了茶马古道的面前,铭刻着“雾里人”的石碑下,坐着几个同样在等阿白客栈老板的孩子......



       茶马古道是一条悬在怒江之上的小路,路面宽不盈三尺,路旁临江,无遮无拦,其下垂直入江,几个孩子少不更事,在路上嬉戏打闹,被大人们一路地呵斥。

     进入村中,一只蹲匐在朽木上的小猫回过头来,盯视着我们的目光里露出桀骜的野性。

 

      村民们已经打柴回来了,村中可见的村民依然很少。一位偶遇的村民告诉我们,雾里村的村民大部分是怒族,也有几家藏族和傈僳族,大家遵循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地方。

      核桃树下,孩子和女人们歇息攀谈,与动物嬉戏玩耍了很长时间,核桃树旁的小院里走出一个手提核桃的怒族汉子,把手中的核桃塞给我们随便吃,敦厚的笑容,简单的语言,交流中流露出山里人的热情和淳朴,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种人与人之间毫无羁绊的交流,只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同时又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无限的感慨。

        雾里村的动物是自由的,悠闲的牛儿在收割过的玉米地里犹自觅食,神经质的公鸡母鸡点着头昂着脖子四处张望,一头猪妈妈带着几只猪仔哼哼着在土里拱食,一大群土狗紧紧跟随在我们的背后,那只被女儿命名为阿花的小狗不离不弃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怒江桥,走到了大路上......

 

再见,雾里村,再见,淳朴的雾里人,你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一直向往却永远无法达到的极致境界。

      来到丙中洛第三天的清晨,白雾依旧弥漫在峡谷的上空,在加油站的前方右拐,爬到了贡当山?的山顶,丙中洛便一览无遗了。

      丙中洛,这个偏僻在地图上最隐秘最边陲的地方,我们千里迢迢为你而来,在领略了你的神秘之后,今天就要离开了,虽然我们依依不舍,你的美景和神韵已经深深牢记在心里,我们会时常把你想起。



再见!秋娜桶;再见石门关!再见!嘎干堂;再见!雾里人!

离开丙中洛不远,就是著名的怒江第一湾了。

怒江第一湾,来时隐没在夜幕里没能看见,走时我们已经错过了桃花岛,岂能再错过第一湾。

横亘在第一湾里的半岛,在我看来,就像碧罗雪山踏在怒江上的一只大脚,阻挡了怒江的径流,迫使他绕道而行,而这只大脚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半岛上散布着一个叫坎桶的村庄,村民们盖上几间小屋,种上几株大树,平整几亩良田,不经意间造就出一幅田园山水画面,外人到此驻足观望,村民们习惯了被观望。想起了那首诗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都是别人的风景,别人也装饰了我们看到的美景。

       路过捧当大桥的时候,忍受不了路牌的诱惑,向左拐上了翻越碧罗雪山的道路,路边小卖部的主人告诉我们,前路已断,仅通摩托,但还是没能阻挠我们一探究竟,驶过一个垭口,就到了另一个峡谷,路面修得很好,在山间曲折蛇行,到达迪麻洛,柏油路没了,只好折返。听说迪麻洛就要修机场了,甚是不解,为什么不先把翻越雪山的道路修通呢,一旦打通,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就连成了一体形成环线,前来观光的游客就更多了,客流量是飞机不能带来的。

       驱车继续回程,走过一座石桥,妞妈在副驾驶上喊了起来,右边的山谷中,一条初现规模的,带着让人炫目的透明翠绿色山涧在谷底哗哗流淌,冒着托底的危险从便道下到桥下,踏着遍地散布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来到涧边,感觉心都要融化了。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清澈到底的山泉水,流淌的泉水折射着冰种翡翠一般的透润色泽,冰清玉洁不能形容它的纯美,冰润如玉不能描述它的灵气,感觉自己在那一刻失去了思想,只会呆立在涧边傻傻观看。


涧水稍深的地方,水流逾缓,翠色逾浓;渐浅处,色泽消失,愈加透彻,涧底的黑白鹅卵石逐波灵动。

涧水乱流的地方,水色深浅分层,跳跃腾挪,水花叮咚舞动。

涧水跌落的地方,溅玉飞珠,凤鸣龙吟











      涧水的清润怎么都看不够,不知不觉中竟在这里滞留了一个多小时,其实,如果不是时间的限制,有谁愿意离开呢?这种在原始苍凉中的婉约之美,永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离开的时候,桥下已经停了很多的私家车,而刚下来的时候,这里空空如也......

      中午赶到了贡山县城,饕餮了一顿传说中的漆油鸡,味道与松茸鸡的很不相同,是一种浓郁的醇香,大家在享受美味的时候,似乎都用上了东坡拼死吃河豚的勇气,相传有人对漆油过敏,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过敏,结果大家相安无事,倒是怕过敏而禁口的一个孩子身上开始长出了皮疹,可怜的孩子,痒得想挠,而父母又不让,我替他难受了好一阵。

        离开贡山,踏上了翻越高黎贡山的独龙江之旅,如今的道路已经在原来的路基基础上进行了翻新,路面相当不错,除了部分的水毁路面难走些以外,私家车通行没有什么压力,有些地段的路面较窄,会车需要提前停车让行,山上全长6公里的隧道贯通后,独龙江可以全年往来了,而当年有几个朋友走了近一天的时间,才从贡山抵达独龙江。以前人们畏惧道路的艰险欲来却止,如今天堑变通途可随心而往。

 

高黎贡山,地势陡峭,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捭阖,山上林木茂盛,苍翠葳蕤,青松遒劲,古木参天。

道路象一根白线,悬挂在山的半腰之上,远远地已经可以看到前路,千回百转之后才能走到。

      90公里,走了三个小时,一看到独龙江,心都醉了。见惯了大江大河翻滚的浊浪,感受到自然的威力逼人,当看到独龙江清澈的蓝色江水时,心中是一种愉悦的轻松和亲切,如同懵懂少年见到了心仪的邻家少女,或象呆萌的男生看见了走过教室窗前的隔壁班女孩。

      独龙江奔流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的峡谷中,江边是崭新整齐的独龙族村寨,国家实行了独龙族旧村寨的整体改造或搬迁,独龙族同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独龙江乡是一个不大的地方,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新修建的,镇上有几家宾馆,但接待能力依然有限,无奈之下,驱车前往普卡旺,在一个热心肠的小伙帮助下,搭起带来的帐篷,在一个大房间里过了一夜,而且免费。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还没有升起,巍峨的高黎贡阻挡了阳光的直射,担当力卡山把有限的光线折射到谷底,视野内,亮暗分明,亮处耀眼,暗淡处依然暗淡,村旁那条清澈的河流承载着清凉的泉水,日夜奔流,河水顺着自己的轨迹高低分层流淌,发出悦耳的欢快水声,随意纵流的水迹如同刻划在水面上的五线谱,河中心横躺着的顽石就是固定的音符,随着五线谱的变动溪水演奏着原始古朴的森林乐章。而这乐章不用借助于想象,它就跳动在人们的眼前,流淌在人们的心里。



       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想起了朱自清的《绿》,唯有大咖的文字才能真实传神地描述这里的绝美景色,而我已经无奈地词穷。

       普卡旺村边的山上,还保留有几间独龙族同胞以前居住的房屋,原木为墙,衰草为顶,以柱子或石头为支撑,保持房屋的整体水平,它与江边的新居绝对是天壤之别。

        吃过加塞抢来的早餐,出门右转,继续向独龙江更深处的马库进发,不经意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美景,一种温文尔雅,恬淡娴静的美景。




      独龙江泛着清澈的绿波,或急促或舒缓地流淌在青翠欲滴清烟氤氲的峡谷中,两边的山坡上时而出现一两间含蓄低调的房屋,和谐,祥瑞,平静......





      巴坡村,独龙江边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寨,崭新的房舍整齐排列在江边,阳光下显得安详舒适,一架吊桥连接了江边两岸,随着吊桥来到对岸,更亲近地接触到了江水,那是一种能让人眩晕的蓝,独龙江似乎是一条流淌的天空,而我们就是江中漂浮着的小鱼。

      从马库回来路过巴坡的时候,天色将晚,索性住在了一家刚开张不久的路边农家乐,主人是一个诚恳的独龙族小伙,在这里终于尝到了神秘的董棕羹和董棕粉做的面粑粑,询问石板粑粑,答曰没有,略感失望。

      农家乐没有标间,浴室公用,正洗着,旁边的隔间突然响起一个女声:“张师也来洗澡嘎?”乍一听到,如雷轰顶,手上一哆嗦,香皂掉到了地上,心中万马奔腾,难道误入女浴室不成?这时一男声从另一隔间响起:“李师嘎,哦,这水还是不错地嘎。”心中不禁哑然失笑,就在这一问一答的谈话中完成任务,开门走人。浴室公用,还混用,就是这么任性。


       独龙江边的树,永远是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一高一低,一静一动,一蓝一绿,当它们叠加在一起,就是让人凝视良久的极致美景。


          地图上的马库到了,一个被环绕在山间的崭新小村庄,操场上已经有私家车停放,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开着李哥的四驱来到月亮瀑布底下,前方的道路已经被瀑布水冲毁,路基上横陈着大大小大的乱石,乱石上,瀑布水漫流而过。月亮瀑布从30米的高处跌落而下,雪白的水花在空中不断散开,化为飞雾随风弥散,飘到脸上凉凉的,钻进脖颈也是凉凉的,飘到眼镜片上,瞬间让你变成盲人。头发湿了几次,也要尽量接近瀑布,为的就是要记录下她的雄伟和飘逸。

       小孩子天生爱水,回眼一看,虎妞已经冲到瀑布下面,浑身湿透,站在水里,一脸享受的模样,就由着她吧,毕竟城里的孩子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亲密接触大自然,就把月亮瀑布当成雨崩的神瀑,让她洗去你一身的征尘,洗去疲惫,洗去坏习惯,洗去任性,洗去......当晚,她吃感冒药了。

       一辆奔驰越野扭动着身躯,在水中跳跃着摆动着艰难爬过了水毁路面,再往前几公里,就是国境线,国境线对面就是缅甸北部的群山和密林。

       李哥开着他的四驱亦步亦趋地沿着奔驰的轨迹爬行,车里是紧张的李妈和坦荡的妞妈以及不知就里的娃娃,有那么一刻,车辆似乎陷在乱石之中,前后不得动弹,左边是江水,右边是疯狂泻下的瀑布水,车一上岸,李妈高声欢呼,满脸钦佩地望着李哥,李哥呵呵在笑,很满足很有成就很幸福的样子。

      过了水毁路面前行两公里左右,路真的开始断了,山上的水流在砂石的路面冲蚀出一道车辆不可逾越的深沟,即使四驱也已无能为力,是弃车步行还是折头返还,几个人开始产生分歧,最后决定李妈和我继续前行,到国境线后即刻回头,其余的人就地等待。

步行途中,美景依然相随,甚至更美,江面更宽,水流更缓。

      到达41号界碑之前,路过攻略中反复被提到的那家住在国境线上的独龙人家,主人是一个看似六十多岁的汉子,回程时在他家的火塘边坐下,闲聊起来,他的儿子今年十七岁,在独龙江乡上班,这使我很是诧异,是我听错了他儿子的年龄,还是我猜错了他的年龄,还是岁月过早侵蚀了他的面庞,看着他满脸的皱纹和稀疏的牙齿,我在心中沉默了。

         通往41号界碑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小道周边荒草丛生,荆棘遍布,界碑就静静地矗立在密林的一处开阔地上,阳光通过密林的枝叶,变成一条条的发亮光柱,投射在界碑上,投射在空地上,空地旁边的树木上有中缅文字的告示,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严禁砍伐珍贵保护物种。

         见过很多国境线上的界碑,或在口岸,或在村寨,或在集镇,而41号界碑是最孤独最寂寥的,这里不是边境通商口岸,独在偏远一隅,平时人迹寥寥,除了偶来的游客和缅甸的所谓走私客,就很难见到其他人影了,但就是这样一块普通的界碑,在崇山峻岭的密林中宣誓着中国神圣的疆域。

       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和探险的心情,离开界碑,独自继续朝着缅甸的方向走去,走下一个小山涧,跨过一条小溪,爬上一座小土坡,前方依然是密林重重,自己突然之间站住了,想起了前不久德钦野熊伤害采菌人的报道,想起了野人山,万一林中窜出黑熊怎么办?万一被土匪绑架了怎么办,被绑架也就算了,万一绑匪向妞妈索要赎金怎么办?索要赎金也就算了,万一妞妈就是不付赎金那该怎么办?没有一丝的停留,转身就向国内跑去,跨过界碑的那一刻,心情彻底放松下来,界碑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界限,还是国人内心中的一个精神守护神。探秘41号界碑,是一次收获颇多,感慨颇深的经典之旅。

       回程途中,在高处俯瞰独龙江,峭壁威严,临空壁立,一失足便是自由落体,伸一只脚在百米的玄空,想象着下一秒的失重,想到了那些专门攀爬摩天大楼,及顶自拍的人。

       巴坡到马库的道路狭窄崎岖,盘旋在峭壁的顶端,会车时需要极度小心谨慎,在去程和回程中真正碰到的私家车真的不多,或是因为路途漫长,或是因为不知前路暗藏美景,来到这里的游客寥寥无几。

      回到昆明以后,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将要在巴坡开一家农家乐,开在一处离开主道不远,原独龙族村寨里,好期待农家乐早些开张,来年好在此蹭吃蹭喝蹭住。独龙江流域是全国开发程度最低的几个区域之一,流域内基本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无论人文还是环境。听说另一条进藏的道路将顺着独龙江路过迪

政当通到察瓦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巴坡见到一座福音堂,里面有信众正在听布道(不知这样说对不对),女儿几年前参加过一次教会举办的夏令营,有一些基本的教义知识,便想进去听听,站在教堂的门口朝里望,听到一位牧师正操着本地的也许是独龙语在讲经,只好走了。

      来到独龙江的第三天,也是离开独龙江的日子,短短两天半的游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细细想来,只是粗略地领略了自然的风光,而最精髓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去了解和探究,曾一度想去拜访的纹面女,想想也放弃了,路过敬老院的时候,在车上向里飞快地望了一眼,这一次的错过也许就是永远的错过了,纹面女越来越少了.......我无法想象当我们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敬老院,看稀奇看古怪地望着一个个年迈的长者,而内心没有丝毫的敬畏和尊敬之心,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和今后炫耀的谈资,我实在不能容忍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所以,放弃了其实就是敬畏了,愿老人安度晚年,不管您是否纹面。
 

      山路十八弯,来时十八弯,去时也是十八弯,还有内心婉转不止十八弯,一个想念了几十年的旅程终于实现并顺利结束,三天前的来路是如今的回程,心中恋恋不舍,来时觉得路途的漫长,回程时路程瞬间就要走完,山路艰险,其实也是对独龙江的一种保护,随着高速公路的延伸,公路两边的城池一座座地被游客攻陷,城市被迫改变了原有的模样,被赋予原本与自己毫无干系的称谓,被迫改变自己延续了几辈子的原貌,被迫使自己趋同于外来的文化和习惯。独龙江,愿你在发展的同时,依旧能保留自己独特的特色,不要轻易被外来所同化,虽然这很难。


        离开独龙江,原计划今晚赶到泸水住宿,途中游览老姆登和知子罗,登上老姆登的观景台,太阳离山顶已经不远了,斜阳以45度的角度照射过来,使得怒江峡谷左边的高黎贡山昏暗,右边的碧罗雪山明亮,两山对峙,怒江远远奔流在两山之间,影影绰绰。高黎贡山上的皇冠峰有白云在盘绕,谷底红红黄黄的小点是坐落在山坡上的房屋。

        老姆登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美在她的大气,一种绝顶之上望群山的大气,于是临时决定今晚夜宿此地,一直希望能有从容的心态和宽裕的时间来继续自己的旅程,不赶路,不焦虑,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著名的老姆登教堂坐落在一处平地上,它是怒江流域中最大的教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系列文章中,介绍怒族时配备的全家福照片就是以它为背景拍摄的。

神爱世人,爱的格桑花。

夕阳渐隐,重重的山影开始层层展现,黝黑的山脊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天光将暗未暗,废城知子罗向我们展现了他几十年未变的面貌,这是一种刻划在我们这一代人头脑中稀薄的记忆,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世界改变了模样,我们也改变了模样,滚滚时间洪流势不可挡一泻千里,毫不留情地变换一切事物的外在和内涵,人们一如既往地感慨以前多美好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时间似乎在知子罗断裂开来,从此未能连接上前进的步伐,它就此停下,再也没有改变,一切都还保留在断裂的一刹那,而那一刹那从此成为了永恒。




      不知道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城市还有没有,一座城市凝结了历史的模样,它也就成为了历史最直接的载体,保护好这座特殊的城市吧,它能让我们回到过去。








       老姆登的早晨、高黎贡的晨曦,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天边咖啡色的天空,山峰飘逸的流云,脚下看不到底的峡谷,对面峥嵘毕现的主峰......开着回程的车,一步三回头,走了,老姆登,谢谢你用那么美的景色为我们送行。

      下到山下,回到主道,两个傈僳族小伙子在路边售卖他们捕获的怒江鱼,从此知道了江鱼和塘鱼的区别,这是本次旅行中的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澡塘会在怒江的岸边,沿着台阶走到江边,看到了一棵参天的古木,温泉水从虬曲的根部流过,古木的绿荫下,就是闻名遐迩的澡堂会会址,一股温泉从石缝里淙淙流出,汇集成几个四五米见方的池塘,池塘里有远道而来的访客,访客浸泡在泉水中的小腿肚已经象热水中熟透的大虾。

        在澡塘会不远的地方,是供游客体验同时也是当地人过江的怒江溜索,几个大人和孩子纷纷把自己悬挂在凌空的钢索上,飞一般滑向对岸,体验肾上腺素涌泉分泌的快感,熊孩子都长大了,变得勇敢无畏,这也是大人们欣慰的地方,也是本次旅行的另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夜幕降临,从大理来到巍山,巍山古镇的夜景既古朴又亮丽,重新修好的拱辰楼上灯火辉煌。

       路灯柔和的微光下漫步在古镇的商业街上,一路寻找着明天可以品尝的美味,找到了被无数人晒在微信中的面馆,明天天一亮我们就来啦。


        第二天在觅食的路上,为女儿来一张摆拍,古宅门前的沉思照,已经成为旅行中的习惯。

      一古面的老板已经将一种美食演变成一种杂耍一种艺术,长长的面条在他手中上下飞舞,飞舞着就变成了美味佳肴。


美味美兮,母女分之;美味美兮,母子分之。

       巍山城内刚刚建成一个南诏古国博物馆,兴致盎然前往参观,女儿暂时还看不懂,跑到馆外的走廊,坐在条凳上,眼帘低垂,是不是在想着你还未完成的家庭作业?

       这个世界很平淡,有你真的很幸运。


      参观完博物馆,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南诏古国的认识是多么地肤浅和狭隘,那么赫赫有名的一个历史古国,被孙髯翁用“唐标铁柱”写入大观楼长联中,以前对它的认识居然有那么多的偏颇之处,这是此次旅行的另另一个收获。


        在路边的小摊上同这位口若悬河的女老板攀谈了很长时间,老板很高兴我们买了她许多东西,一方水土养就一方人,巍山人好热情。

离开巍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一路畅通地回到昆明,没有堵车,没有意外,这是一次完美的旅行。

 

怒江回来的几天以后

李哥:“现在这个季节哪里最美”

妞爸:“稻城亚丁”

妞妈:“想不想去”

众人:“想!想!”

李哥:“那就走吧”

-----------一段精彩的旅行又开始了!

最后编辑于2015-12-15 19:29:24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