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探秘遗落彩云之南的蒙古部族——通海兴蒙蒙古族乡。
1 51 发布于 2017-09-22 15:19:1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早就听说西南地区唯一的蒙古族乡——通海兴蒙乡,当地蒙古族是1253年随忽必烈大军平云南大理国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760年的风雨洗礼,760年的沧海桑田,从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的入乡随俗,探秘遗落彩云之南的蒙古部族。

通海兴蒙乡距离玉溪市25公里,沿省道304线,25分钟左右到达,沿途可以品尝久负盛名的通海曲陀关甜白酒,兴蒙乡蒙古族是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平定云南大理国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750余年来,生活在通海兴蒙乡的蒙古族,由骑马弯弓变为撑船荡浆,由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变为下海捕鱼的渔民,再到今天屯垦农作的农民或商人。

760多年的时光,让兴蒙乡蒙古族经历了从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的历史变迁,来自北方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在彩云之南扎下了根。

通海县兴蒙乡,历来是云南有名的瓜果之乡,这就是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供出口创汇的“云菜”。

走进有五千多蒙古族人聚居的兴蒙乡,一幅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风光。

他们似乎已与南方的世居民族没什么不同,然而,数百年的时光却并未磨灭他们血液中的民族记忆,在与当地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一边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先进文化,一边坚守和传承传统,并创造出独特的南方高原蒙古族文化。

背靠凤凰山脚的,是供奉成吉思汗和其后代蒙哥、忽必烈的“三圣宫”,于清同治年间修建,在2009~2011年间进行了改扩建,红瓦红墙,沿梯而上陈列着展现兴蒙乡蒙古族760多年历史的碑文刻记,这些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碑刻,有的记载着这个民族从草原到高原的迁徙史,有的记载着首任元帅阿喇帖木耳和元帅旃檀的事迹。

白阁村口立有一块“蒙古人历滇七百五十年”纪念碑,“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所刻碑文寥寥数语记载了兴蒙乡蒙古族的来历以及变迁历史。

在白阁村中行走,沿途随处可见蒙汉双语的各式牌匾,左边是汉字,右边是蒙古文。

农户大门上用蒙古文书写的春联显得格外醒目。村里人大多都不会书写北方的蒙古文,因为兴蒙乡的喀卓语跟内蒙的蒙古语有所区别,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图片已删除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兴蒙蒙古族文化介绍。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兴蒙乡的蒙古族群众都会相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追思北方草原上的祖先,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辈一辈将民族的记忆传递下去。

除了祭祖节,那达慕盛会也在兴蒙乡得到较好的传承。兴蒙的那达慕项目保留了蒙古族传统的摔跤、射箭,有精彩的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

70年代以后,蒙乡人跟北方蒙古族同胞交往频繁,1981年恢复了那达慕大会这个传统节日。初恢复期间,每年举行一次,节日时间为12月14日至16日。1992年后改为三年一届。

这一支蒙古族能够在杞麓湖畔安家并繁衍,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与本地其他民族通婚。当年曲陀关周围,居住着大量彝族,大部分蒙古族士兵娶了本地彝族媳妇。这些彝族妇女把自己的语言、歌舞和服饰带到了蒙古族中,所以兴蒙现在服饰也吸收了彝族服饰的一些特色。

兴蒙乡蒙古族间通用的“喀卓语”便是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最好证明。喀卓语是以北方蒙古语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当地傈僳、哈尼、彝、汉等民族语言的综合体。这也成为滇中蒙古族的一大特色。

兴蒙喀卓语的腔调和北方的蒙古族语有一些差别,但是相同的单词很多,能够与北方的蒙古族同胞顺利沟通。

兴蒙蒙古族乡简介。

兴蒙蒙古族乡简介。

兴蒙蒙古族乡简介。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三圣宫”供奉的成吉思汗。

兴蒙蒙古族乡“三圣宫”供奉的忽必烈汗。

兴蒙蒙古族乡“三圣宫”供奉的蒙哥汗。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兴蒙蒙古族乡文化遗产“三圣宫”景色。

除了语言,兴蒙蒙古族女子的服饰也有了较大变化,地形、气候和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了兴蒙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三叠水’服饰更加适应兴蒙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仔细观察,服饰的不少细节和花边图案还保留着北方蒙古族服饰的元素,比如高领、马蹄袖以及银饰上深深刻下的蒙古族花纹。

民国期间兴蒙蒙古族服饰老照片。

兴蒙乡蒙古族妇女的头饰根据年龄、身份等变化分为5种。妇女在青少年时期会戴一顶黑色的“凤冠帽”,将头发梳成两根辫子并将辫尾用红线扎紧,两根辫子分别从后脑勺沿着帽边绕到额头正上方并交叉固定在凤冠帽上,辫尾的发丝顺着脸部两侧自然垂下,像两只角,再在帽尾系两朵红丝线扎成的红樱,称为“喜毕”(音译,也有的译为“新苾”)。

结婚以后的少妇不再戴“凤冠帽”,改用一块长约1.6米的黑布折成5厘米宽的包头巾围在头上,称为“聪兀丝”(音译,也有的译为“撮务施”、“聪兀思”),发辫绕在聪兀丝外,发辫后依然可以系“喜毕”。

生过小孩后的妇女,头发全部盘绕到头顶,用黑色包头巾包严头发,头发不能露在外面,也不能再系“喜毕”。

青壮年妇女在劳动的时候,为了遮太阳、避风雨,常常将一块长约1.6米的黑色围腰布折成约10厘米宽的布带围绕在聪兀丝上。

中老年妇女在劳动的时候把围腰布顶在头上,再用围腰带绕在头顶,有的是在聪兀丝上带一顶白色的布制凉帽或草帽遮蔽阳光。

顺便推荐下,通海的杂酱小锅米线,很不错!!!

顺便推荐下,通海的杂酱小锅米线,很不错!!!

顺便推荐下,通海的杂酱小锅米线,很不错!!!

顺便推荐下,通海的杂酱小锅米线,很不错!!!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通海金山寺,桂花飘香。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新农村——瓜果飘香,金桔满园。

入夜,小悠闲,依然范特西。

范特西的酒柜,小坐片刻。

coffee、coffee......

coffee、coffee......

欣赏帅哥调制B—52鸡尾酒。

欣赏帅哥调制B—52鸡尾酒。

欣赏帅哥调制B—52鸡尾酒。

燃烧的B—52。

美酒加coffee

燃烧的B—52。

燃烧的B—52。

接连几杯燃烧的B—52下肚,冰火两重天,非同凡响啊

各式洋酒尝一下,开洋荤

酒大,头晕,好不开心!!!

入夜的你依然温柔......

人生何处不相逢,谢谢你,小哥,安!!!!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