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东风风神AX5杯】春节的故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1 15 发布于 2017-02-04 16:08:4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个年又过去了。光阴荏苒!又老了一岁!大家在家团聚了几天,又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为生活奔波。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遗留的瑰宝。可在现在的城市中,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挂个灯笼,逛逛商场,想放放烟花鞭炮,城市里还禁止燃放!
       

 城市里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腊月二十九了,小区里只是在大门口挂了两排红灯笼。

现在城里过年贴对春联的也越来越少了,路边摆摊卖春联的显得有些冷清。

街头公园挂的红灯笼。

在市政府门口的广场边装饰的大红灯笼还能显示出一些节日的气氛

广场内人也不太多



商场门口,每逢节假日就是车多人多。

     真正的年味在哪? 还是在农村里,儿时,记忆中的年味,要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忙了一年的农人,开始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做准备。大人开始上街赶集陆续采购年货,小孩会跟在大人后面,拉着大人的衣角,撅着屁股,喊着要新衣、冰糖葫芦、鞭炮等等,这时大人也会格外大方,总能满足孩子要求,于是欢笑声弥漫整条街。今天赶集买点炮,明天再去买张年画,后天可能是买一只鸡、一条鱼。这些现在一个上午就可以买齐的东西,非要分开赶好多个集,好像就是为了享受那个“购物的过程”。熟人互相见面,打招呼也是围绕这个进行:年货办齐了吗?过年的炮买了吗?到了二十七八,各家就开始发面蒸馒头了。这次蒸馒头跟平常不同,要一次蒸很多很多,至少要能吃到过了正月初五。这期间谁家动火做面食,会被人看不起的。
     到了除夕,真正的年才算来到。这时候,能回家的基本已经到家了,这一天,春联要贴出来,饺子要包出来,最重要的当然是除夕那顿团圆饭——也许“过年”80%的意义,就在这顿团圆饭了。
       我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今年由于二十九还要上班,只能是大年三十在回去了。幸亏离老家也不远,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免去了路途遥远的来回奔波了!

回家带的年货,这就要夸一夸小纳的空间大了!一般的小车装这些还真有点费劲呢!

三十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路上没有几辆车。

路过果品批发市场,买几箱水果回去。小纳被塞的满满当当!

年三十了还在营业,真是辛苦了。

路边几个人围在灯笼旁用手机扫福字!今年敬业福又火了一把!

一进村口,发现路边停满了车,原来今天是村里的大集,堵得过不去了,立马靠边停车,先去集市上转一圈去!

卖烟花的小摊

刚拍了一张照片,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前进,我特别喜欢老家的这种氛围,与城市里逛街不同,这里温馨自然!

终于到家了!这是父母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我们兄妹三人,小妹也早已成家,大哥在村里也盖了新房,现在父母住在这老房子里。我跟父母说过很多次接他们到城里去住,可母亲说什么也不去,说住这里住习惯了,四外都是老街坊,住着舒心。在城里像住监狱一样,坚决不去!大哥说让父母去新房里住,母亲也是不去,说住在老房子里踏实。询问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说“你们的母亲住在哪里,我就住在哪里!”“爱你我就陪你到地老天荒”----这就是父亲对母亲的情感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的晚年过的安心幸福!让父母过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我们做儿女能尽的最大的孝心了!由于母亲不愿搬离这里,我们只能把老房子收拾的好一些,让他们过的舒心一些!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每周我都会抽时间回来一天陪父母。“常回家看看”这也是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吧!

看到我们回来了,阿黄激动的不行!

儿子到家第一任务就是贴春联。父亲小时候念到小学毕业,后来参军在部队又学习了几年,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家里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以前连附近街坊邻居家的春联都是我父亲写的。小时候每年过年父亲都要写好几天的春联。现在人们都开始买印刷的春联了,可家里的春联还都是父亲每年写!现在有几个人还能写毛笔字呢?只能叹息中国的文化传承没落了!


出门见喜


小纳也贴张福字吧!贴完我突然想到我集的五福还差一个敬业福,扫一扫试试吧,没想到一扫蹭下一就出来一个敬业福!五福集齐了!

贴完春联,我和老婆开始准备午饭,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中午吃团圆饭,没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各地风俗不同吧!

看看本大厨做的这一桌饭菜!大哥家的小孙女都留口水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在一起吃团圆饭!

吃完饭老婆和大嫂在家包饺子,今天要把明天一天的饺子也要包出来,因为初一到初五不能在做面食。我则去大哥家里洗洗车,新年新气象嘛!

洗刷刷!

干干净净过大年!

       洗完车,傍晚要进行过年另一项重要的活动-----请家亲 
       大年三十请家亲作为一种风俗,由来已久,上至王公,下至平民皆如此,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团圆和血脉传承。在风俗习惯上却又因地而异,有所不同。
家亲,这里指已故亲人。不仅仅是长辈,平辈或后辈均应视为家亲。年三十请家亲,就是把已故亲人的灵魂请回家里来一起过年。传统上,我们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一个人作古,也只是身体形式上的消亡,而作为不散的灵魂将与我们同在,只是阴阳两隔,去了另一个世界,并随时有可能与在世的人发生联系。所以要“侍死如生”,象他们在世一样对待他们。一个人生命终结,不说死了,说“过去了”、“去了”、“走了”,既是感情的难以割舍,又表示他们还会回来,转世到人世间来。并为他们修阴宅,送纸钱,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着类似人间的生活。还要不时地将他们从阴间请回来,参加家族内一些个重要的活动。春节以迎春纳福为主题,讲究的是团圆,而且是大团圆。届时各家都要请天上的神(家神)、地下的鬼(亡灵)共同过节。没有家亲神灵在,算不上一个团圆年。
请家亲要在傍晚。一般多为家里的男人,以示隆重,看看太阳快要落山了,带着稻草、纸钱、鞭炮,到已故亲人的坟地,用稻草引燃纸钱,放一挂鞭炮,一边用小木棍翻挑着纸钱一边念叨“老家亲、少家亲,都回家来过年了。”请家亲,请的是三代内宗亲,所谓三代宗亲,应该是从自己算起,上至祖(爷爷)、父(父亲),为上三代;下至子(儿子)、孙(孙子),为下三代。对于亡人来说,多是上三代。所以也有的直接说:“爷爷奶奶、爹娘,都回家来过年吧。”如果直系晚辈、或者平辈中的兄弟姐妹去世且无继嗣的,也在邀请之列;有后代的不能邀请,以免请重了,让家亲分身,或者邀不来。火纸烧完了,往回走。回去的时候就多了几个亡灵在后面晃晃悠悠地跟着。往回走的时候不能回头,不然家亲就被你的阳气吓得回去了!既神秘又讲究,一切要做的煞有介事。在路上碰到行人,尽量不说话或者压低声音,以免惊扰亡灵。家亲请到家里,先在门口放炮以示欢迎家亲回家里过年。然后摆上牌位,摆上供品,焚上香、点着烟、倒上酒。一家人将宗亲们安顿好,过来给祖先们磕个头,说些请安问好的话。家长们小心翼翼,举止有度,孩子们则觉得好玩,闹出些个不要紧的笑话,逗得全家人都乐。家亲们回来过年,是个团圆喜庆的事儿,并没太大忌讳。然后每次吃饭前先要给家亲上供,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家亲们请到家里来,一直要待到大年初六,初六下午就是送家亲的日子,迎家亲,黄昏后;送家亲,则要在下午太阳落山之前,意思是趁着天亮赶回去,以免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阴宅。送家亲与迎家亲的形式差不多,香、纸、供品还是那些,放一挂鞭炮。放鞭炮有两个意思,一是壮行。过年出行讲究放一挂鞭炮。二是驱鬼。人死就变成了鬼,虽然请回家来过年,人鬼总是有别,也不能赖着不走,那样会附在人身上,让家里人生病。一通鞭炮,家亲们震得一溜烟跑回坟地去了。送家亲的口里还要念念有词:年也过完了,您们就回自己的地方呆着去吧,别耽搁,天黑迷了路。。。。。

这里是村里的公墓,到这人已经很多了


都是请家亲的



回到家,先放一挂鞭炮,欢迎家亲回家过年!

除夕夜,儿子和大哥家的孩子在高兴的放烟花。他们几个玩嗨了,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除夕夜只能看看电视他们真是太幸福了!








    除夕夜,照例是不能早睡的,因为要“守岁”。现在有电视,可以看春节晚会,不管它有多烂,总是有个打发时间的营生啊。不知道古代的人们守岁都干什么。记得小时候,每年除夕夜母亲都要在院子里撒上芝麻秸,说这是为了防止年兽到家里来的!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种芝麻了,所以这个现在已经没有人撒了。

    大年初一,零时一过,天地间就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空气里弥漫着火药的香味,可以好几天不散。一般的人家都是凌晨四五点起来,放鞭炮,吃饺子,这叫“起五更”。初一这天早晨,家里的女人是不用干活的,早上烧火煮饺子都是男人的事,孩子们起来后穿上新衣,到院里,噼里啪啦放一阵鞭炮,喜迎新年的好运!早上吃饭前,小辈儿要先给长辈拜年,先是给爷爷奶奶磕头,给爹娘磕头。磕头拜年是一种礼节,是一种感恩方式,是小辈儿对长辈儿的尊重与礼貌,更重要的是制造和谐、欢欢喜喜的过年气氛。

坐在灶前,看着红红的火光,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吃完初一早上的饺子,天稍微放亮,就要出去拜年了。一般是血缘关系较近的组成一个小分队,一家一户、成群结队地转村。

转了好几家,天才亮了。

大街小巷都是来来往往拜年的人群,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一来二去,串半条街后,一队人马就相当壮观了!

自家的叔叔大爷是必去的,还有沾亲带故的,这要实打实地磕头。每家每户的桌上都摆放着炒花生、糖果和烟卷之类的东西,用来招待串门拜年的人。孩子们吃糖,小伙子抽烟。拜完年,有的孩子兜里能装十几块花花绿绿的糖果。好抽烟的,能从衣裳兜里掏出一把烟卷来。桌上还会摆上几瓶不同牌子的酒,旁边放几个白瓷酒盅,遇见能喝酒的,主人劝上一两盅。有的禁不住劝,才串了几户,就喝得晕晕乎乎了。

同辈见了面,拱拱手打声招呼,遇见长辈的,不管在街上还是路口,跪下就磕头。整个街头巷尾充满了欢乐嬉闹的气氛。

       以前拜年,所有人都是要真磕头的,不过现在改良了,多数情况下是:一队人鱼贯进入一家,年长的在最前面带队,见到这家的老人就说:“大爷(大娘),我给您拜个年”,主家照例要客气一番:“不拜年不拜年,一来就什么都有了。”接着是主人让烟让零食,寒暄一番,然后后队变前队,再鱼贯而出。如此这般,要整整一个上午才能走完全村。我印象中,以前大伙儿走得是很认真的,不过最近几年也慢慢开始懈怠了,串户拜年被许多年轻人变成了呼朋引伴,为打麻将凑人手,这让许多老人痛心疾首。
    拜年一直进行到晌午十分,太阳正冲村庄的上空,就要停止磕头。大年初一的晌午,一般各在各家吃饭,后晌决不能磕头,农村讲究这个,后晌是给去世的人磕头的,所以有后晌磕头不吉利的说法。而晌午前的磕头拜年就另当别论了,你会看到长辈们的脸上荡漾着喜悦。对于他们来说,辛劳了一年,或许这是得到的最大感恩了。
过年拜年还有一个好处,近亲或者邻居平时磕磕绊绊,有的结下了疙瘩,相互不过话,谁也不愿先开口认错。趁过年都笑盈盈地待客,一个头磕下去,两家的恩恩怨怨差不多就一笔勾销了。即是两家的大人不好意思互相低头,想化解就拜托孩子们。所以出门时,爹娘总要交待一番,一定要到谁谁家磕个头。这家晚辈向那家长辈磕头拜年时,那家长辈会心存感激,就是结的疙瘩怨对方,也不好意思再计较过去的是是非非,也会双手将他拉起,然后热情地让吃糖、抽烟。事也就过去了!

大年初二开始,过年就进入了走亲访友阶段。初二,一般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也就是孩子走姥姥家,而且必须是带着礼物的。出门又是一路堵啊!今天回娘家的人还真多!



不时有不守规矩强行加塞的车让本来就堵的路更加不好走了!

中午涮火锅!!!

吃完午饭,天气不错,老婆提议带着岳父岳母出去玩儿会儿,秀兰文化园离这儿不远,于是我们就驱车前往。

快到文化园,路边的冰瀑很是好看!


      秀兰文化园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赵秀兰”女士无私奉献的精神,纪念无私捐资助教的“赵秀兰”女士建造的一座古典园林。总体概念是以孝行为文化,为后代传善道,在人生中树德道,广交益友结缘道,宽容待人聚福道,最后回馈于社会和人民。
    文化园的整体建筑采用独特的江南园林木质结构建筑,白墙黑瓦,尽显古朴之风,其园林打造极致优美,高端典雅,这里依山而秀,因水而青,漫步于亭台楼榭之间,尽享古典灵秀之韵。植被种植丰富,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不同的风格群落,尽显曲径通幽之雅静。整个文化景观围绕五个主题展开,即孝、善、德、缘、福,打造五道归一的孝文化主题园。

文化园大门口

两个石狮子威武雄壮


一进大门,就看到一只大公鸡雄赳赳站在上面。

走进园区,随处可见对孝文化的宣传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廻廊宫灯

曲曲折折的长廊

冰面已经渐渐化开了





孝行天下

古旧感十足的窗棂


母爱


《二十四孝》中的笋生竹哭
随处可见对孝文化的宣传




小桥流水








里外皆是画




天色渐暗,远处的灯光亮起来了

宫灯也亮了

伞形的灯,真漂亮






郁金香花海




圣诞老人也赶着车来了!




蝴蝶天使





晚上的文化园静谧而美丽





远远望去,城堡在黑夜中光华璀璨

结束语:
   人们总在讨论,过年回家,到底为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家人团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过年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过年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过年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过年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桌好菜,喝一点美酒,道几声祝福,聊一些家常,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快乐。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