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藏地飘荡风马旗】---三次进藏记忆(10)终结篇
1 17 发布于 2017-07-14 23:46:17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朝圣之旅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当今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族聚住地区,随处都能见到成片的五色小旗。这种以经咒、图像印于各种纺织布上的旗帜,汉人叫作风马旗,藏族人叫“隆达”,直译为“风马”,也有人称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方形或长方形的小旗有秩序地悬挂在藏地的山顶、垭豁、水口、村寨、院子、屋顶上、掘藏地、寺庙等处,正像游客们所称道的: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情境。而风马旗折射的,不仅仅是藏地的风俗人情,更多反映了藏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历程。所以把这一篇文字,作为三次进藏记忆系列的句号,也是符合藏地最具风格的景象。
    2001年第一次进藏的时候,这些景象比较少见,只见到一次路边的风马旗,在灰暗的天色中也比较稀疏,也没有重视。纳木错的那根拉山口是光秃秃的,不仅没有风马旗,连那块标志性的巨石也没有,只有天气好的时候闯野路的四驱车。县城的山头上,也只有巨石上用红色颜料刷写的经文,没有一面风马旗。这与当时藏区的经济状况低下有关,很多县都没有通公路、没有通电,整个班戈县大概只有20辆车,遇到开学季县政府会出现无车可派的现象。所以第一次进藏,基本上就是干活,那时青藏铁路全线施工,我使用的还是胶卷傻瓜机。第二次进藏是11年后的2012年,青藏铁路已经开通,我也实现了坐火车进藏的愿望,沿途的风马旗逐渐多了起来。第三次是2016年,县城已经有了红绿灯,满街都是各种牌照的车辆,风马旗也遍布四周,县城路口旁低矮的山包上都是一个塔形的风马旗。

2001年去班戈县的途中,唯一见到的风马旗。

2001年的班戈县城山头,没有风马旗。

2016年山头已经被风马旗遮盖。

班戈县路口旁的风马旗

    根据其地点场景、信仰仪轨、祈祷功能的不同,风马旗又分为悬挂式、插挂式、经幡塔和经幡立柱等。悬挂式的,可长可短,可疏可密,长者达数百米以上,密者数十上百层悬挂,有的还组合形成经幡城。插挂式的,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直条的飘带,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历数所见过的风马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介绍。
    1、湖泊河流边的风马旗  西藏河流众多,在海拔落差的影响下,水流湍急,改变了沿途的山势和路况;而湖泊更是星罗棋布,据说大小湖泊4000多个,更有好几个圣湖。这些场所的风马旗很多,有自发的,也有宣传旅游而设置的。在羊八井和楚布寺的指路牌处,悬挂了不少风马旗,路旁的岩石上还有不少白色涂料画的天梯。白色天梯是祈祷逝者早日升天的意思,此处紧靠河流,应当是一个水葬的场所,后来也看到没有河流处的天梯,藏族同事说这是随大流的做法。类似水葬处的风马旗,在曲水县雅鲁藏布江边,横跨公路、横跨江面,都有风马旗飘荡。当然这种高难度场所,在雨中只有一条风马旗。偏远处河流上的风马旗,要数到双湖途中385大桥上的,数量不多,也很陈旧,但是增色不少。尼洋河边的风马旗很多,318国道的车流使沿途藏民的经济状况改善很多,在众多的溪流、垭口上都会见到风马旗。途径一条溪流的尼洋河入口,一条条风马旗横跨水面。贵妃城遗址离此不远,在路边的河对面,虽是没有多少特色,在堵车限速的情况下,休息一下也未尝不可。

雅鲁藏布江边的风马旗

曲水县横跨江面的风马旗

巴木错湖畔的风马旗

青藏公路羊八井附近,风马旗从公路一侧挂到水边,可以看到岩石上白色的天梯。

尼洋河吊桥上的风马旗

到双湖县途中385大桥的风马旗

林芝横跨河流的风马旗

贵妃城


贵妃城

纳木错湖畔的风马旗

圣象天门的风马旗

圣象天门的风马旗

班戈错是一个几乎无人光顾的硼砂湖,但湖畔的风马旗塔还是显出当地人的虔诚和不甘寂寞。

    2、垭口的风马旗  在藏区必定要通过数不清的垭口,看到数不尽的山头。垭口的风马旗也是人流量的晴雨表,多的铺天盖地,少的就一条。现在交通便捷之后,旅游活动更加推动了风马旗的分布。
    米拉山口的风马旗形成了规模,老远就可以看到,彩色的旗子一直延伸到高坡上。近前发现,横跨公路的风马旗条索有几十根,远看是一堵彩旗墙壁,近观是一个彩旗围成的隧道。在这五千多米的山口,承受的风力是相当大的,当然这里是一处标志性的垭口,按照藏民的风俗,会不断有人来添加风马旗。

远观米拉山口

山口的风马旗

向山头蔓延的风马旗

卡罗拉冰川下的风马旗

曲水县垭口的风马旗

一字之差,在班戈县去门当乡的路上,车流量很小。

路边的风马旗给单调的旅途增色

普诺岗日冰川的风马旗,号称6500mi,实际5500米。

   3、寺庙的风马旗  寺庙中的风马旗往往都在经柱上,横拉的风马旗很少见,在云南可以见到。雍布拉康由于地理位置高耸,周边的风马旗颇具特色,并且把寺后的山脊视为他的延伸,连为一体。第一次去时,白塔边还有一串风马旗,在山风的召唤下上下翻飞,天光山影映衬下,分外耀眼;门前的经柱包绕着风马旗;后山上的风马旗,依陡峭山势而布,密密麻麻形成经幡塔状,只留下一米多宽的小路,上到山巅,俯瞰雍布拉康的气势很自豪,但立足处很小,山风劲吹,伴随着风马旗的呼啦声,仿佛置身风口,令人不敢久留。2016年再去的时候,庙里的风马旗已经摘掉了。

2012年雍布拉康

经柱上的风马旗

2016年的,已经摘掉了不少。

侧面看很是壮观,风马旗缠绕在山头。

走上前,是一个风马旗簇拥的道路

再往前,就是羊肠小道

站在山巅,气势十足,但迎风一吹有危卵之感。

哲蚌寺的经柱

巴松措湖心岛的经柱,庙里有两个生殖崇拜的木偶。

    甘丹寺山上依旧是成片的风马旗,从寺庙的一侧依山而上。进大门就发现几个藏民从小路上山了,在随后的参观途中,每次出门我都会仰望山头,观察这一行人的踪迹。半个小时的时候,他们出现在寺庙的一侧山坡,再过半小时已经到了山峰下,他们展开了风马旗,在缓坡上横着拉起一条,然后消失在山巅的风马旗阵中。这里的山峰高度估计在200米左右,山顶的海拔超过4100米。他们的行为印证着风马旗的传说,挂的越高福报越大。

甘丹寺旁的山脊

悬挂风马旗的藏民

中途展开一条风马旗

继续向前

消失在山巅的风马旗阵中

    海拔5000米的双湖县人口很少,寺庙很小,也不出名,但是路过的游客没有不拍摄的,特别是寺庙前的风马旗,作为开始无人区之旅的标记。

在路边不起眼的风马旗塔,告诉你往北无人烟!

    4、住宅的风马旗  住宅的风马旗有插在门头上的,也有插在屋顶的,只要是高处就行。城里的风马旗在八廓街周围都能见到,乡间的也有,特别是孤独的住户,在屋顶上插上,还在屋旁的空地上搭一个风马旗塔,以祈求平安吉祥。在双湖的路上、湖畔都能见到,规模不大,但是很显眼。

八廓街民房上的风马旗

曲水路边民居的风马旗

双湖途中民居旁的风马旗塔

    5、树林中的风马旗  藏北地区植被稀疏,几乎无高大树木,而南部地区海拔落差大,森林茂密,林芝、工布、米林等地的风马旗多是直接悬挂于古柏上,五六个一簇,迎风招展,遥遥可见。回拉萨途中,还有一些新开发的景点,都有吸引眼球的风马旗。碉楼距离林芝不远,上山的道路旁、碉楼旁的树林中,还有藏式建筑、广场,都是风马旗,但是雕琢的痕迹过重。特别是那栋藏式建筑的风格属于云南藏区的,而且要比谁家的柱子粗,林芝地区基本上不是这样的。广场的风马旗,更是旅游的产物。林芝近年开发了一个柏树王景区,最大的一株柏树号称三千年,看图中柏树的直径就很大,树高达50米。周围都是哈达和风马旗,包括景区内新建的吊桥也挂满了风马旗。而卡定沟瀑布下的风马旗不多,巨大的瀑布下,旗子显得很渺小,拍照就要寻找方位,不过左手边有一处平台很好,要费点劲。

柏树王

林中的风马旗

吊桥上的风马旗

碉楼景区

林中的风马旗

象云南藏区的风格

凸厄的广场,风马旗有点像插箭(甘南藏区的风俗)。

卡定沟的风马旗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点的风马旗

念青唐古拉山下的风马旗,2001年这里很空旷。

    6、山巅的风马旗  从各种场地的风马旗来说,山巅的风马旗更能够体现藏地高原的特色,海拔越高,山势越陡峭,风马旗在云雨之中更能展现风采。至于风马旗的数量,则因其名望大小多少不均,临近寺庙的山头会有更多的风马旗,神山则会铺天盖地,海拔高处也比较少。但按照说法,风马旗放得越高福报越大!

林芝的比日神山几乎都被风马旗盖满了,在暮色的照片中只能看到一条条的影子。

亚丁的风马旗映忖着雪山的高耸

风马旗的弯度不仅显示了长度,更显出山风的力度。

遮蔽山色的风马旗

山风劲吹

蓝天下斑斓的风马旗

如此险峻的山峰也有风马旗!

5000米高处的祈祷!

与高原风雨同在的风马旗

风雨间隙的阳光照耀

    还有一种风马旗没有见过,叫“插箭(剑)”,丈把长的树干上绑着风马旗,集中插于山头或某地,好像在甘南偏僻的山中,找机会去见识一下。风马旗是藏地的明显标记,也是藏地旅游的最多所见,不仅仅是藏文化的体现,也是藏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现在似乎变成了藏地旅游符号。就用这符号结束三次进藏的记忆,谢谢!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