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认真谈我对M9的看法
1 114 发布于 北京 2024-01-14 10:30:1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本人一直关注M9,由于喜欢自驾游,未来计划每年过几个月旅居生活,所以钟情大型SUV,打算在新陆巡、红杉、雷克萨斯GX和M9间选择。论可靠性和扛造能力,问界是没经过时间检验的,这点没争议吧。但M9确实空间更大,更环保,智能化电气化更好。科技是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新能源毕竟是新赛道,也体验下自主品牌到底如何。
       最近看了实车也看了很多网上资料,总体感觉不太好,或者保守点说,还要再观察相当一段时间才能下决定。
       首先,从最核心的动力看,没亮点也没槽点。增程器目前水平就那样,发电机而已,什么1.5的动力够不够,馈电是否跟得上,这些都无需担心,要相信厂家的测试水平。40-50度的电池,续航200多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不纠结有多先进,也不影响消费决策。电车的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特斯拉开源。
       第二,从智能化来说,亮点是harmony OS的系统是可以信赖的,这也是华为的看家本领。槽点在于,此车的芯片是什么?目前因为卡脖子问题不方便透露?这是非常核心的问题。苹果的芯片目前是3nm,我们能达到多少,我就不说了,免得被歪楼。你攒个台式机,是不是也关心CPU和GPU啊?这是直男买车的普遍心态。
       第三,关于功能性,这点我觉得从数量上来说是完胜其他备选的。大空间,女王座椅,车内网络,外放电,娱乐系统、丰富的空调空气管理、HUD等等,这些在长途旅行中是很有用的,是可以把车当作家和办公室的。但功能也有些过于富余,其实很多我认为没必要,也可能是现在想象不出使用场景吧。除非这些功能是自动开启的,否则我不认为驾驶员会在开车时有意地操作。手机也是同理,发布会上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你能全用上吗?但是,消费者是需要给这些来买单的。那这些功能到底是营销手段,还是实打实的产品体验呢?
       第四,车体和底盘,一体压铸的确实是亮点,这个目前不多。纯平底盘也可以,电车的优势。底盘遥遥领先有待验证,还没试驾,从听吹牛到自己亲自看,好像没有太特别的,只能说用料比较实在。
       第五,说到价格,其实我还挺震惊的,价格也是遥遥领先。这是最让我感到失望的地方。我之前以为此车满配落地应该50出头。目前看得60大几了吧。不是说出不起这个钱,而是合理性的问题。就拿车内投影来说,这个成本有多少呢?几个月前家里刚升级120寸投影,机器是EPSON 4K系列的高端型号,外加芝杜播放器in all多少呢?不到15000。而市场上白牌投影仪的价格连一瓶酱香都买不来。还有大灯,目前不知道普通灯是什么效果,有多大差距。灯这个东西我觉得主要是玩的,炫酷。但是玩灯,好像德系车也很擅长。M9光大灯和投影能多出好几万,确实有点太看不起消费者智商了。
        这里体现了国内外厂家在产品思路上的一些差异。欧美现在流行“极简+极致”,典型的就是特斯拉,国人觉得T的内饰太糙了,但马斯克还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他要给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电动车,删繁就简,但是核心的东西是真的遥遥领先。而国内厂家是比较喜欢堆配置的,其实这种方式本质上拼的不是科技创新,是供应链。可越复杂,就越多存在品控和成本控制问题,一部分要消费者买单,一部分要自己消化,这就会内卷,你能放冰箱,我也能放,就看谁的配置多,谁的便宜,最后吞噬自己乃至整个行业的利润。所以又回到更深层次的问题,造车受各国工业基因的影响很大。
       有人会说,国外品牌比这个价格贵多了,你怎么不说?相比M9还便宜不少!不好意思,不能这么对比。首先,国外品牌车确实存在溢价,但是国内价格高有很多原因。你要看相同的车型,在德国、美国和日本市场都卖多少钱,深层逻辑在这里面。换个角度,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国产品牌就该支持,那作为国产品牌,为什么不该回馈支持你的国民,把价格打下来,给国民更多实惠呢?反而我是觉得,目前国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极其有限,都在国内卷,那就更得在售价上需要“国民支持”了。所以,国产品牌在国内的售价并不便宜!
       第二呢,品牌溢价和情怀是真存在的。比如说我要追求自驾旅居中的可靠性,我希望车是我可靠的伙伴,那丰田系越野有绝对的口碑,我就愿意多花钱。有朝一日我希望国内品牌也能在消费者当中竖起情怀信仰。而华为我觉得还单薄很多,一个没有任何造车底蕴的厂家,突然在汽车赛道所谓的异军突起,靠输出solution做OEM合作,还需要时间检验。
       第三就得说到产品力的问题。再吹牛遥遥领先,也得经历市场的检验。我不知道目前M9的配置策略和价格策略是怎么定的,总之我不理解,很迷。我认为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重新调整配置和售价,增加优惠。所以我建议大家都等一等,自己是消费者,看明白了再出手自有好处。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小鹏G9,还有自家的小兄弟M7。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品牌还撑不住太高的议价,反而产品的利基定位是非常核心的。空客380巨无霸,叫好不叫座,早早退役。还有仰望U8和腾势,情况其实是一样的。腾势D9卖的不错,不是因为腾势品牌牛逼,而是这款车找准了定位,MPV快速增长又缺乏新能源,价格不合理,就是抢一批阿尔法、V260和GL8的用户。D9卖得好了,不代表N7N8就能好,看看目前腾势的情况就知道了。M9的市场风险也不小,需要市场检验。
这些厂家目前的套路就是:把堆配置说成是科技遥遥领先,用高价格来包装自己是豪华品牌,甚至还有用民粹来道德绑架消费者的。这些花花套路都没了,车才能真正造好。另外呢,咱们企业和企业家要有些高远的格局。不要总把自己说成是民族产业的代言人,不要把干死别人当作自己的使命。你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实实在在的对待市场上的消费者。马斯克说,特斯拉的使命是让电动车更快的普及发展,没说要把其他车企都干死,也没像某国内车企老板一样讲:你们不要给特斯拉捧臭脚了。乔布斯说,我们要把产品做得更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没说要把其他IT企业都干死。市场的本质是协作,要有开放的心态和高远的格局。
最后,我还会继续关注M9,希望我和这车之间有最终的缘分。
喷子随便喷,活在自己的认知里,只要你自我感知幸福就成了

  • 用车感受
最后编辑于2024-01-19 07:01:33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 6
前往
/6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