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这一篇帖子
在写这一篇帖子之前,其实我并没有想把这个发展成一个系列的意思,一切的一切是从一篇汉兰达的开箱来的,具体的链接在这里:
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93a3f8019c0e7885/86126082-1.html
在写完这篇帖子之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建议,其中就有关于汉兰达和探险者的讨论,时逢新款上市已有一段时间,2020年也是探险者系列创世的第三十年,1990年正式投产第一代,到如今已发展到第六代,那么这一篇细致剖析这款新车的帖子,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探险者在美国,截止到2019年,美国本土市场的销量,大约是761万台,29年,平均每年超过20万辆,足以证明它在美国汽车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美国三大主机厂大幅度削减传统轿车的产品线转投商用车和新能源产品,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会关心福特的拳头产品:F150和探险者。
历史
时间回到1990年,为了和自己的老对手雪佛兰和吉普竞争,福特用新一代的探险者来取代上一代的BRONCO II,尝试和吉普切诺基和雪佛兰TrailBlazer争市场。
第一代探险者分为三门版和五门版,借用了福特游骑兵皮卡的大量配件,同化率非常高,下面的三张图分别是第一代探险者三门版,五门版,以及皮卡版游骑兵的照片。
早期的动力配置是4.0 V6加一台马自达的五速手动,或者是福特自己的四速自动变速箱,这一代的周期一直到1994年
1995年,第二代探险者车型问世,这一代车型相比于第一代,引入了动力更强大的5.0 V8引擎,和吉普的大切诺基竞争,同时变速箱也在中期从四速升级到了五速。同时也是在这一代,1997年,第一次引入了选装的第三排座椅,从此踏入了七座SUV的竞争队列中。同时也衍生出了副产品:Ford Explorer Sport Trac,一款探险者的姊妹皮卡车型,也上几组图来对比一下,同时这也是最后一代有三门版本的探险者。
1998年进行过小改款
2002-2005年的第三代产品周期应该是最短的,在这期间,第三代的外观取消了外扩的翼子板等等原件,让整个车显得更加现代和简捷,依旧有V6和V8以及手动和自动两款变速箱可以选择
2006-2010年的第四代,引入了电动折叠的第三排座椅,可以自动伸缩的电动踏板,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和 胎压监测纳入标准配置中。同时这一代也告别了手动变速箱,取而代之的是全部的自动变速箱,依旧保留了V6和V8两款发动机。
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差别不大,甚至可能还不如第五代前期和后期改款后的变化大,这一点十分诡异。
2011-2019年的第五代,可以说是国内大家接触到的主流的车型了,不论是早期的版本还是2016年改款后的后期的版本,这一代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一说。
第一是设计,采用了棺材车福特FLEX的隐藏式A柱和D柱的设计,使得整个车看起来非常有高级感,这一点是向路虎靠拢。其次是这一代是唯一一代基于前驱轿车衍生平台开发的探索者,同时也是唯一一代有前驱车型的探险者,这之前的四代,包括我们今天讨论的第六代,都是基于皮卡的后驱平台,也就是说之前的车型标配是后驱,可以选装的是四驱。
另外,这一代摒弃了V8发动机,并第一次引入了四缸的ECOBOOST机型,2.0版本只适配于前驱车型,2.3版本适配于其他中等车型。高配中使用了3.5自吸,3.5双涡轮,同时还有一款专门为政府部门以及执法部门开发的3.7双涡轮版本机型。
在第五代中,福特探险者警车从探险者中独立出来,叫做Police Interceptor Utility,中文叫做警用拦截者多功能车。这个我们可以在后面单独讨论。
进入正题,第一印象
取来临时从单位里顺来的小高尔夫,直奔工作单位对面的福特4S去了,话不多说直接拿钥匙试驾牌照,挂好了走起。
到了4S店,看到了一排探险者,最远处的两辆是ST,银色和黑色,左边第二辆是铂金版,也是整个探险者产品线中配置最高的版本,当你看到了这个原厂的7幅轮毂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探险者的配置不低,最起码是ST起步。
第一眼初见,就你了!
门把手上的小细节,氛围灯,开锁键,大灯调节,仪表屏幕亮度调节,开启后备箱,折叠后视镜,一键锁窗和后视镜调节都集成在这张图里了,门把手是镀铬的,B&O音响的***挺高
B&O音响面板,实测比汉兰达的JBL要上档次太多
试驾的路上发现了一辆有趣的车
外观
黑色轮圈,黑色中网,黑色车身,整辆车全黑的气场就很肃杀
21寸的全黑轮圈和红色的高性能刹车卡钳都需要选装,标配的LED头灯和雾灯,轮眉和行李架增加了整车的肌肉感
红色的ST标代表了它不凡的身份,出身FORD PERFORMANCE,任何一辆带有ST标的福特车,都拥有它值得骄傲的资本,黑色蜂窝状中网是一个时下非常流行的元素,福特也只是延续了上一代SPORT的设计而已。
有一点值得注意,为了不给整体造成太多突兀感,包括车标的字体EXPLORER也是黑色的。
前方总共有6个探头,用于自动泊车和泊车辅助。
尾灯的样式基本上沿用了第五代的设计,双边共四出的排气,红色ST标志,黑色EXPLORER字体再次出现,说明这辆车的身份。
后方也有6个探头,用于泊车辅助,也可以实现自动泊车。
轮胎+轮圈+刹车
我试驾的版本配备了一个1500刀的ST街道包,包含如下的配置:
- 21寸7幅轮圈
- 红色刹车卡钳
- 高性能刹车卡钳。
轮胎选用的是倍耐力的蝎子胎,口碑一直不错,我之前的SUV也使用的这款,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款是SCORPION ZERO,拥有更加运动的取向,前后轮的尺寸规格为:275/45/R21 110W,承重和速度评级都算是上等了。
标准配置是20寸亮色双五福轮圈,也会在后面附图说明。
头灯+尾灯
现在基本上所有车型的配置都是LED头灯+LED尾灯+LED雾灯,探险者也不例外
LED尾灯组有一条L形的刹车灯条,造型与2011年和2016年款相比变化没有太大,除了转向灯和刹车灯的位置有变化外。
其他外部细节
内饰+细节
驾驶质感+转向
这辆车的方向盘总共有三圈,总体来说感觉有点偏重,助力的设定并不是属于传统轿车型,日常停车感觉有点费力,在运动模式下方向会更重更沉,就是开起来不是很省劲
方向盘的造型和手感大小很符合我日常开车的习惯,打孔式设计和缝线恰到好处,但是缝线的质感有点粗糙。
日常驾驶时转向整体的侧倾好像比别的SUV车型要小,也比上一代探险者的姿态要更加沉稳大气,不知道是因为升级了悬挂,还是因为ST独有的调校。高速过弯的上下匝道时从容不迫,并不会有接近极限害怕失控的感觉。
驾驶质感+加速
在我们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来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400hp 415lb ft,400马力,超过560牛米,0-100官方成绩据说是5.5秒。这样的SUV,在街上扮猪吃老虎,能吓到不少乐意挑衅的性能车车主吧。3.0双涡轮增压,十速自动变速箱。一切得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未知的领域。
美国车这几年都在向9速和10速变速箱进发,野马,F150等等都在这几年换上了通用福特共同研发的新10速变速箱,通用也用上了相似技术的9速变速箱。为了省油,为了更经济环保。
在正常模式下发动机的运转转速长期维持在1200转左右,运动模式下提升到3500-4000转左右换挡,有时候甚至可以拉到5800转,这辆车的红线也就只有6500。反射弧相对于老式的美国车真的提高了不少,反应时间更短,结合更自然顺滑,没有突然卡入下一档的撕扯感,这一点总算是值得表扬一番。
日常加速从容不迫,但是运动模式下的反应着实令人意想不到,非常快,非常暴力,深踩油门,感觉整个车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推着你不断向前,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你觉得油门踩的还不够深车还不够快,仿佛这个时候你都觉得你不是在开一辆大SUV,而是一辆高性能的轿车。
除此之外,变速箱的逻辑也会跟上你的脚步,在运动模式下,突然加速时变速箱会立马做出直降挡甚至直降三档的操作,这一点,也会让很多热爱驾驶的人更容易接受吧,毕竟我们没法让一台变速箱在好几秒过后才做出迟钝的反应,尤其是ST这样的运动车型。
驾驶质感+刹车
车真的太重了,第一脚刹车差点让我被安全带勒死。
2吨多(2132kg)的一辆车,要想停下来必然需要一套强大的刹车系统,在1500刀的选装包中,高性能刹车也作为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
刹车的脚感属于前半部分敏感难控制,后半部分趋于正常,刹车刚刚开始摩擦时就产生巨大的咬合力,试图将车完全停死。后面的力道就要稍显柔和一些,更符合一台家居SUV的设定。
驾驶模式
这台车分了七个驾驶模式,三个公路四个越野,可以说是涵盖了所有你能遇见的路况,泥地,砂石,正常,运动,经济,雨雪,烂路。
不同模式下主要是对于智能四驱的逻辑和计算有区分,同时发动机的出力属性和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也会随之变化。
北美定价及讨论
在说到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看这辆标价68099刀的车,到底选装了一些啥
车价:59099
ST STREET PACKAGE:1500(21寸轮圈,高性能刹车系统,红色卡钳)
PREMIUM TECHNOLOGY PACKAGE:1500(B&O音响,中控10.1寸大屏幕,前排按摩座椅)
TWIN PANEL MOOROOF:1750(全景天窗)
后排头枕电视:2100
脚垫:200
空调税:100
运费:1850
OK,选装了这么多还不是顶配,价格比别的对手多了接近2万(顶配的日系7座SUV基本处于税前5万刀的位置),这个迷之定价,也是没谁了,上面的白金版,相同的配置不同的出厂外观,竟可以定价到快七万。溜了溜了。
除非是夏天做活动,保底折扣15000起,这样的价格,才可与对手一站
安全性
美国专业评级机构IIHS美国公路保险安全协会,类似于中保研。
链接:https://www.iihs.org/ratings/vehicle/Ford/explorer-4-door-suv/2020
在我们对比之前,先看4张2020款的碰撞照片,再看4张2018款的。
综合上面的几点,可以看到探险者对于保护前排驾驶员和副驾驶的腿部空间,防止腿部受伤这一块一直做的不是太好,探险者在IIHS上面也没有得到过什么好成绩,2014年的时候副驾小面积偏置碰撞甚至拿了个POOR差啊,这一点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是考虑到安全性的话,探险者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空间+座椅
这台车的空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这辆车采用的是2+2+2的座位布局,同时有2+3+2版本,加钱即可以选装。
第一排第二排不论是腿部空间还是头部空间都绰绰有余,我们主要说一下第三排空间。
很多人对于第三排的刚性需求永远都是给孩子坐的,但是在我坐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个座椅也不是太难受,坐姿也十分能接受,最重要的是没有那种蹲小板凳的感觉,腿部还有富余的空间,福特对于第三排乘客也有足够的关怀,扶手水杯架,空调出风口,独立控制LED阅读灯应有尽有。
座椅的设计非常舒服,还是那种熟悉的美式沙发,但是加入了一些桶椅独有的包裹性,整体不至于太平太宽导致整个人在座椅上滑来滑去的,第二排座椅可以仰躺一定角度,但是半躺的坐姿下腰部支撑明显跟不上,整个人和座椅就没有接触了。第二排座椅可以滑动,以此产生多变的空间组合。整体还是有SUV的多样性和舒适性。
小彩蛋
不同的驾驶模式下打开雷达定速巡航,显示屏上的前方车辆都会不同
02.14更新配置列表
加拿大版本有如下几个配置:
XLT: $44, 699
LIMITED: $51, 699
ST: $59, 099
PLATINUM: $ 64, 599
所有的价格不包含购置税,安省的购置税是13%
全系标配智能四驱,有2.3T, 3.3L混动以及3.5T三种发动机配置,匹配10速变速箱。
18寸,20寸,21寸共有大约6款以上不同的轮圈。
还有6.5寸的小屏幕,以及ST这种10.1寸的大屏幕。
02.15更新吐槽一下
1. 这个车的人机交互系统真的做的很粗糙,相比于日系主机厂和自己的本土对手来说,整个sync系统的反应时间非常长,屏幕之间的切换也非常生涩,最值得吐槽的是液晶仪表的反应速度,简直是像从上世纪的红白机刚刚穿越回来,切换驾驶模式大约需要3-5秒才能到指定的页面,整体反应一点也不像2020年的车
2. 快7万加币发票价的车,做工和两三万的车相差无几,甚至某些内饰和外观之间的缝隙让人迷之尴尬,虽然内饰用到了多种材料,缝线,搪塑,仿皮等等元素,但是还是感觉内饰塑料感极强,虽然最早的太上老祖是一台皮卡,整体还是脱离不了卡车的设定,但是现在皮卡的内饰已经升级了,EXPLORER依旧像是活在上个世纪。
3. 车真的是太贵了,相比于它的日本对手们顶配55000刀左右的定价,我实在很难说服自己为了那台躁动的发动机去额外交一万三的智商税,虽然开起来确实很让人热血澎湃,日常也足够舒适,但是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家用的RX350,也可以加点钱,买到一辆更运动的X3 M40i。
4. 大灯起雾,全新的车,当天还没有下雨,大灯里面就开始起雾了,LED的工作温度相比于传统的氙灯和卤素灯更低,导致潮气没法蒸发,这个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看起来有点纠结而已。
02.15更新奶爸须知
当然,我知道很多关注这款车和汉兰达的朋友们家里都有大宝二宝,随着90后踏入父母行业并成为中坚力量,对于儿童座椅必要性的认知也在逐渐加强,那我们就来聊一下儿童座椅的分布吧
IIHS对于儿童座椅的安装便携性给出了“尚可”的评级,掉分的原因是后排的锚位会和车上其他配件有冲突。其它的核心考量基本都是符合要求的。
02.22更新北美购车观念解读,为什么对比ST和汉兰达
看到评论区里有好多人讨论为什么要把汉兰达和探险者放在一起讨论,这个东西我之前并不以为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首先是买车的刚需,这两辆车都符合北美很多主流家庭的购车需求:空间大,月供中等,三排座,四驱。
然后是价格,虽然说ST的价格相对于顶配的汉兰达还是要高出不少,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后排头枕电视2100,运动套装1500,天窗1750,BO音响1500,如果刨除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ST依旧贵上不少。
但是北美是福特的大本营,福特企业本身有大概十几套优惠方式,针对不同的购车人群,政府人员,医生,教师,退役军人,退休福特员工,福特员工家属,在职福特员工,大型超市COSTCO会员等等等等,与多方工会以及行业协会的联合,使得很多人在买车时动辄7000-10000的折扣+极低的分期利率。
再者是北美独有的消费环境,导致大部分人买车都会选择0首付+按揭或者是0首付+租赁的形式,由于足够利好的利率(0%-4.9%)。导致大部分家庭更在意的是月供,而不是车的总价,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个月的开销中车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优惠+利率的因素下,ST的月供可能就会比它的竞争对手高出一点点,在打折季时甚至会持平。
如果是一辆汉兰达,原价55000,打折1000,贷款5年,利率5.9,对比一辆ST原价64000,打折9000,利率2.9,显然后者在车价贵了1000块钱的基础上占了利息的便宜,反过来可能在月供上更占优势。相同的算法落到其他车型诸如途昂,CX-9,PILOT,等等上面,所有车的月供其实可能也就10-30块钱一个月,按照我们省的最低时薪算15块每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个月大约2400块是最低收入,10-30块钱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说,只能说是一顿饭钱,或者是两顿饭钱。
再者,北美家庭在购车时本身考量的因素和区间是非常宽泛的,比如说买探险者的人可能会考虑清仓的Q7,因为月供的差价可能也就在100-200块之间,买凯美瑞的人可能咬咬牙转头就去买了CLA,因为月供差不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买车只要符合个人的审美,很多时候是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决定的,就像很多人问我当时为什么没买M5,我的考量就是没必要,后期保养起来比较麻烦,而且M5的外观内饰和普通5系也没有太大的差,所以550足矣。
还有很多人说车长不在一个级别,不应该放在一个区间里讨论,差的那20多公分,都在车头,内部空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太多,福特只是把探险者做的比上一代更修长些,但是大家也要考虑到它基于后驱底盘设计,轴距的优势虽然很大,但是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前轴和防火墙之间,这一部分是不算在乘坐空间内的,很多时候我们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但是有时候要睁大眼睛,数字不会骗人,但是会误导你们。
再来说一下国内吧,很多车型的V6,或者是大排量发动机不会引入国内这件事情我们已经不用再说了,但是在国内,99%的人没有拖车的必要,不会在周末拖着房车游艇一家老小到处跑,所以对于动力的需求不会那么大,或者是说不会那么苛刻。基于这一点之上,很多传统消费者又要比油耗比静音比这个比那个,所以才会有你们的皮尺部陆风和众泰,按需造车。如果大家不把硬性的要求摆到台面,成天要攀比配置和外观的话,那么汽车市场的供需终究还是会失衡,一个理性的汽车消费市场,需要靠一群理性思考,合理分析自己购车需求的消费者来共同维持,这样才会在供需平衡中,大家都买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好车
谢谢欣赏,撒花
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