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聊MODEL Y,附带使用技巧
1 27 发布于 四川 2022-08-10 12:30:4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从事产品方面的策划、研发,所以,每当接触新的事务,新的产品的时候,都会不停的思考,产品的定位、用户的形为、体验、习惯、引导等各种方式,从而思考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个人非常喜欢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处在哪里,如何定义的,怎么实施的,是否成功等等

先说说我的购车吧
这是我的第四辆车,所以,提车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我的第一辆车,是标志307,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能够记得那种兴奋的感觉,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旦拥有了,你就不会太在意了

为什么选这辆车:两个目的,第一:想知道AP到底有多好用,因为从事的就是IT的工作,所以想弄清楚这个里面的算法逻辑到底有强大;第二:看到底有多省钱,省钱其实是个伪命题,最省钱,其实肯定是不买车,公共交通出行,或者共享骑车,还有一个,就是确实想体验一下这个特斯拉,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车,原因很简单,因为是我买来开,与他人无关,我在14年前看过BYD的F3,前段时间陪朋友看了一下新的唐,真的进步非常大,其实有这么多的竞争对手,对消费者的我们来说,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让厂家有更多的竞争,是好事,没有体验过任何其他的车,所以不能去做任何的评测和说明

等待和提车:等待了快半年吧,提车15分钟吧,我就走了,送了一盒小车的那个礼盒,人家一份心意,送给我,我谢谢,没有,也不要在意
因为我在这期间还是很用心的看了视频说明,各种网上的介绍,还有逛了一段时间的论坛,大致对这个车有了一定的了解,前期我只试了大概十分钟,就订了,家旁边就有个店,然后订了就走了

在提车的时候,我跟工作人员说的,你不用给我介绍功能了,我大致都知道,我回家慢慢研究吧,我只问几个我关心的问题,第一个:如果我现在坐在副驾上,我朋友在正驾上,因为我朋友想体验我的车,这个时候,人的第一本能就是上车后,会去调整坐椅等,这个时候,系统肯定默认使用的记忆设置肯定是我的,因为上车后,匹配到我的手机,会调用我的信息,但系统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坐的是我朋友,我朋友这时候调整了坐椅后,是不是我的坐椅就变了,被修改了,他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二个问题:手机接打电话能不能用滚轮;后面还问了几个问题,具体有点不记得了

使用了快一周了,说说体验吧: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款非常用心的产品

好的地方:
安静:在地下停车场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安静,没有丁点声音,这个挺喜欢的
加速:我觉得还好了,我家小车7.3秒的加速,10年前买的,所以,经历了那种绿灯一变,秒9成车的起步,其实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了,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拖家带口的,而且有一天,我看到一辆车,嗖的一下在我边上起步,飞快的奔走了,我随口说了一句,瓜娃儿,我突然觉得我那个时候也是被别人这么骂的,我认为起步,切道都可以快,只要不影响别人驾驶就行了,因为快速的超车和加速切道本身是会更加安全的

使用简单:这个需要重点说一下,因为这个地方,产品设计师的能力我觉得已经到了很高很高的水平,在设计这个车的时候,我觉得就把传统的思维方式给抛弃了,这个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思维一直定义在那里,如以前的手机 ,我们一直认为是上面是屏幕,下面是按键,无非就是做成翻盖的,滑盖的,直板的,折叠的等等,但万物不变,一个屏幕,一个键盘,汽车也是哪些,应该要哪些按钮,哪些功能,哪些实体的等等,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定义的,当然,也是在这么多年的制作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用户需求,从而引导了用户的行为习惯,而特斯拉在这块完全抛充了传统车的做法,虽然车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载体也就是人,从A点运送到B点,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操作和体验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也就是大家在论坛上很多人说的,油车和电车的不一样的感觉

聊聊行为习惯吧:
1、入车的方式:自动匹配你的手机,然后会根据手机信息,自动调用驾驶人的信息,并还原驾驶人的信息,如:我这会开车,找到我的蓝牙,就会用我的坐椅,回来把车停好,我老婆开车,匹配到我老婆的信息,会自动还原我老婆的坐椅等信息,上车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传统的方式的进入车后,按1,我的,按2,我老婆的,这个里面匹配的信息有:手机信息,坐椅信息,车机设置,后视镜,方向盘,娱乐信息等;传统的记忆中这些也基本上都有,除了娱乐信息和车机设置
2、开始驾驶的习惯:上车后,踩下刹车,车大灯会自动点亮(地下停车场或光线暗的地方),这也是个非常典型的用户行为的习惯,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就是要准备出发了,当你踩下刹车,要做的事就是挂档,然后走人,而做这一步的时候,车灯点亮,在体验上是非常友好的,至于怀档,我家里有怀档的车,所以我习惯,怀档的好处就在于停车的时候,前进档,后退档会非常方便,其实不用担心会不会碰到怀档的问题,另外,当正在前进的时候,10码以内,还可以挂倒档,很多燃油车都是可以的
3、正常驾驶的习惯:这个更多的是AP(基础辅助驾驶)吧,免费的,提车那天就体验了,这几天我基本上天天在环线上用AP,刚开始有点紧张,用几天就不紧张了,先说逻辑,道路识别技术很牛,车线识别很牛,车辆识别很牛(提升空间巨大),如果你怕的话,用AP的时候,把车辆间隔调成最大,把车辆碰撞预警调到较远,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事了,行车过程中,对于四周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的预判,刹车的轻重,是点刹(比如有车想从别道加进来,转了一下,又回到自己的路上),还是轻刹,还是重刹,这个逻辑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敢说完美,但至少我认为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跟车来说,已经非常省心省力了,起步延迟大概比正常驾驶慢0.5秒到1秒的样子,我身边有几个朋友买了都没有用,说不敢,其实多用几次,就会放松了,另外,还是要时刻注意力集中,我认为这套系统的不容易在于:本身机器就需要做各种运算,如实时采集各类路上各类信息,对各类信息的数据进行加工,预判,然后在使用的时候,还要根据预判做各种可能性的措施,在最后需要实施的时候,要用最合理的一种措施来实现硬件的对接,这个计算量其实是巨大的,真的就跟一个大脑一样,这点真的很难,有很强大的技术在里面
BUG:不确认是不是,我用了一下,立交桥绕,但中断了,有点吓人,后面想再试一下

离车的行为:到达目的地后,传统的行为是你要熄火,然后下车,这个现在还没有适应的就是,以前我下车都会把空调关了,把音响关了,然后再下车,走的时候车已经很安静了,这几天用下来的习惯就是,你到了,下车,关门,走了,空调关不关,音响关不关,都是系统帮你完成的,这也就是典型的用户行为方式的改变,能省则省的一切原则,能不让你做的,就坚决不让你做,所以,很多人会说,开习惯了电车,不习惯油车,其实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单踏板模式:我的理解就是右脚半离合状态,我拿车就用保持,强制自己使用,大概半天,也就两个小时就很习惯了,前期需要非常刻意的提醒,到现在基本已经习惯了,这个也是一个习惯问题,新手的话,不要太在意,慢慢习惯就好了,如果你经常开车,那更不用担心,因为上手远比你想像中简单
问题:可能跟个人有关系,我在使用的时候,半踩电门,就类似于滑行的状态,如果想要刹得重一点,快要抬到很高了,只踩了一点点的地方,如果确实要急刹,就需要完全松完,但一般都是半电门状态,再松快点,到后面的时候松完的时候,有时候,车会有一点虚位,会往前走一丁点,这个距离大概在20厘米左右,不知道其他的车是不是这样的

速度很快的时候,松电门的时候是不是急刹:在高于80码上的时候,会跟油车一样,不会急刹,但会有向前的阻力,慢慢加大,驾驶人能感觉到,但不会在慢速的时候那么强烈,这个逻辑也是比较合理的

使用AP时,取消会不会马上急刹:也跟上述的逻辑是一样的,看车当前的速度,另外,我现在的习惯就是,如果我正在使用AP,我想手动接入,然后转到另一个车道上去,我会把脚放在电门上,半踩状态,或轻点,然后向上抬怀档,之后退出AP的瞬间,同时踩电门,会无缝对接车速

值得注意的地方,或者是需要修正的地方:
1、转向拔杆不好用,轻点一下,闪三次灯和用力拔到底的区别不大,轻点一下,闪三次,再用力一点,一直闪烁转向灯,这个力道感觉不大
2、方向盘偏重,我用的最舒适的,但还是觉得重,个人吧
3、还是转向的问题,转向杆拔动后,屏幕上会出现转向的实时画面,如向右转向,屏幕上会出现右边的情况(右边摄像头),但画面太小,实用性不大,你需要很费力的去看,还不如看后视镜,这个地方我觉得可以提升成半个屏幕大,或做成选择项,因为画面是缩小后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可以将运动的人物进行颜色的区别标注,如果进了就用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善,其实这个功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
1、省不省钱:用车很省钱,我自己装了充电桩,5分钱一公里,每天晚上11点15分开始充,满了就关了,现在平均下来,5分钱一公里,但这个省钱是基本你有固定车位,官方家充,再花30万买的车才说的
2、天窗热不热:根你的身高有关系 ,我不高,离天窗远,所以不热,如果你离天窗在10厘米以内的话,就会觉得很热,所以这个热不热跟你的身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3、能跑多远:我没跑完过,我也不在意,至于能耗,跑的公里数,我基本上不怎么看,车就是一代步的工具,太在意了就没必要了
4、买什么配置:钱多买好的,钱少买一般,没钱就不要买了,你如果真正经历了的话,你就知道,你只会买你自己想要的,买车,买房,生小孩,起名字,做重大决定,最好是自己做决定,路是自己选择的,对了,自己做的决定,错了,自己承担后果,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话,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别打脸充胖子就行了,你过得好不好,其实跟别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5、要不要买配件:个人决定吧,反正我一直裸奔着的,真的是第一辆车,你肯定会非常高兴,因为人总会有第一次,当已经是第二辆,第三辆了,其实你就不那么在意了,你就会知道你需要什么了,买什么,不要问别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别人有的不一定适合你

最后:车这东西,看你自个,我承认这个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这是两种产品,两种方向 ,两种认知,另外,你如果真的想体验,其实试驾那会是体验不出来的,因为你只体验到了加速和乘坐等,而其他的一概没体验出来,所以你真的想要了解,有条件的话,你可以借朋友的开两天,前提是感情足够好到借车,因为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不要刻意的去哪折腾,你就正常的上班,下班,周末出行,日常使用,你就会发现很多的细节是不一样的,目标没有变化,只是方式发生了变化 ,如同我们买东西,几千年来,都没变,以前是逛商场,现在是逛网店,以前是去实体店,现在是用手机上,以前是用电脑,现在是用手机 ,而万物最终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使用的方式和渠道,还有使用的便捷性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