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重走长征路】第一期:忆苦思甜 走进四川红军长征纪念馆
1 59 发布于 2019-05-13 10:41:4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论坛达人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前言


大家好,我是汽车之家论坛红人馆的论坛播客@陈无聊DBS。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汽车之家论坛红人馆的小伙伴们想从“出行”的角度出发,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我们擅长的方式,去致敬革命先烈,去缅怀那一段峥嵘岁月。

于是,我们便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的主题,用十三期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通过我们的镜头去还原当年的场景。







忆苦: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的红色精神


在我们中学时期的课本里,了解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穿草鞋,吃草皮,过雪山,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等一系列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中一大部分发生于四川,在长征时期,四川是红军走过最长,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所以在四川会留下很多”红色记忆“,其中,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城西45公里处高何镇石塔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就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展馆。

我们驾驶着这台Q3,从成都市区出发,开往距离成都市140公里外的高何镇,路上碰见卖黄果兰的老奶奶,买了几朵,让整个旅程充满淡淡的花香。

一个半小时车程很快就过去了,穿过繁忙的都市,终于来到这悠然的世外桃源。

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青山绿水的半山腰,恬静,庄严肃穆,一走近纪念馆,心中的崇敬之情顿时油然而生。
整个展馆由四个部分构成:红军长征纪念陈列馆;红军石塔寺区苏维埃旧址;红军石刻标语陈列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塔寺石塔,共占地30亩  。

红色的国旗鲜艳的飘在空中。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途径邛崃,并在邛崃地区扩军、备战、筹粮,响亮提出了“抗日反蒋”的口号,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邛崃高兴村领导组建了石塔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难忘的峥嵘岁月里,红军和邛崃人民,尤其是高何人民并肩战斗,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展馆脚下的一整面浮雕墙,生动的记录当年红军长征的景象。

一首《盼红军》,表达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


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军旗。


1935年11月,西征南下入邛的红军主力,进驻这一带组织战斗。同时,红军利用战斗间隙,派出宣传队,在原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的要道、桥梁、山岩、石壁,以及街面、村寨的墙壁上,刷写与錾刻标语、张贴油印传单与革命口号。红军之中,无论干部还是战士,一遇群众,就以交谈、询问、拉家常,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

陈列馆第一部分承载的是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邛崃的传播。主要通过最早接受先进思想的邛崃人张志和,与走进邛崃的第一个共产党人洪海帆的生平介绍,配展五幅历史图片、一幅民不聊生的家园破落书画作品,连同图示与文字介绍,集中展示革命火种在邛崃的传播过程与历史背景。


陈列馆第二部分,承载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邛崃早期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武装斗争的开展,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以及西征南下红军转战川西,在宣传与发动群众的同时,帮助建党建政,组建游击队伍,开展地方工作的史实。


陈列馆第三部分,承载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邛崃抗日救亡史。主要通过抗日救亡宣传的史实介绍,连同一幅地方党组织名录、三幅历史图片,集中展示共产党领导的邛崃人民进行的抗日救亡史。





红军在原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帮助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权。高何就建立一个区苏维埃、四个乡苏维埃;组建了不脱产的红军游击武装,6个营、26个连、1260人。其中,高何组建了1个营,7个连,参加人数达450人。红军在22个村开展分田分地工作。其中,高何有靖口、横溪、高兴、王家、沙坝、象林等6个村,参与了分田分地。还开展了扩充红军工作。1936年2月,红军战略转移出邛境,963名邛崃儿女随军北上。其中,高何多达403人。


照片中的人物让我倍感亲切。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走过了江西瑞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最后在甘肃顺利会师,从最初的八万余人,到最后,由于食物短缺,路途遥远,路况艰难其中有人牺牲,有人走散,又不断有人加入,到最后,只剩下一万余人。
据不完整史料记载:如果仅从人的年龄层次来界定,可以说长征是年轻人创造的历史奇迹。当时,除了党的高层领导人和党内一些老同志之外,红军整个队伍非常年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整个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老兵”徐特立老人,当年是57岁。57岁的徐特立老人和众多20多岁的“小战士”一样爬雪山、过草地,非常不容易。但红军绝大多数战士的年龄构成在二十岁左右,作战部队的官兵中十七八岁的战士是主力,甚至有十六岁的。中央红军的官兵年龄构成还是最大的,平均年龄是20岁,师长、团长一般都是二十多岁;年龄最小的是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官兵平均年龄更小,还不到18岁。在川陕根据地的一个烈士陵园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红四方面军的一位烈士才九岁!


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这条路线我们论坛红人馆的40位小伙伴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完整的去走一次,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苦难?经历什么?遇见什么?收获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


图中那些著名战役能否让我们联想起历史课本和纪录片中一幕幕惨烈和艰难的画面?

广场的下面还修建了书屋,里面陈列了很多关于长征的书籍可供游客阅读。


参观完纪念馆,我不经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重走长征路究竟会有多难?接下来论坛红人馆的小伙伴们能顺利走完这二万五千里的路吗?我们拭目以待!

思甜:红军长征精神放在当代究竟是什么?


从纪念馆出来返程的路上,我们穿过山涧和小溪,驰骋在宽广的高速上,140公里的车程,一个半小时后又重新回到繁华的城市,这一路我都在想:红军长征精神放在现在到底应该是什么?

直到路上的车逐渐多了起来,眼前的楼逐渐高了起来,路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沉重的心情也终于轻盈了起来。










在这个什么物资都不缺的年代,人们能够吃饱穿暖,享受好的教育,能够通过很多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有异常发达的交通,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感恩。感谢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为之奉献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

其次,我觉得是珍惜,就像小时候每次浪费粮食,我们的母亲都会老生常谈的提及战争年代食物有多么不容易一样,珍惜粮食,珍惜资源,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我觉得长征精神放在当代的教育意义就是:坚持。战争年代有战争年代的艰难,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压力,可是当我们心中有梦,就应该为之去奋斗,去坚持,不惧,无畏。

感谢《重走长征路》在第一期给我上的生动的一课,我是汽车之家论坛红人馆的论坛播客@陈无聊DBS,《重走长征路》系列节目将从本期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我们将集结汽车之家红人馆其他四十多位小伙伴,从红军长征的起点—江西瑞金出发,用新一代的视角,用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去丈量这段当年洒满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路程。
我们下一期就跟随@余先森的故事会@不愿做悟空的八戒@老周一起走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第一站—江西瑞金,下期见!


彩蛋:和@小鳄鱼相约长征主题火锅店


在四川这座美食之都其实有很多装修风格很“长征”的餐厅,比如“人民公社”“公社食堂”“长征饭店”等等,人们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在纪念着曾经,我趁着此次拍摄结束的空隙邀请同样也在成都拍摄的小鳄鱼夫妇一起去一家很有特色的餐厅—“佬革命”主题火锅店。

小鳄鱼的倩影

门口的装潢非常有“长征”特色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看小鳄鱼满足模样,尽显吃货本色。

希望小鳄鱼夫妇在接下来的拍摄中一切顺利!

  • 选买
  • 用车感受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