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大旅行家精选推荐
热门
75周年柴切穿越N35三大无人区及克里雅古道纪实
2884 70 发布于 重庆 2025-03-29 16:28:3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大旅行家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帮热爱越野的朋友,七台车,九天八夜,一场让人期盼的充满未知的旅程就此展开。

已开了20万公里的老伙计,没有大梁,没有前后锁,为了这次穿越加装了车顶行李架。

重装穿越必需双备胎。

第一天,三车五人从重庆出发,目的地阿坝县(766公里)。

进入四川境内后就是一片蓝天,非常惬意。

快到阿坝县时遇见美丽的落日。

第二天,因德玛高速道路结冰造成堵车,425公里的路程,我们半夜才抵达都兰。

途经夏河拉扑楞寺的分寺各莫寺,我们下车打卡。

各莫寺,又称慧园寺,原名法相寺,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

进入青海。

路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我们都开得小心翼翼。

又汇合了一位车友。

第三天,走穿越线路到德令哈,用时7小时。

现在是四台车六人啦。

这条河到底是咸还是淡呢?

有人下去试了一下,苦得要命。

进入峡谷。

显得有点兴奋哦。

峡谷内的小溪都已结冰。

从空中俯瞰。

可惜是个阴天,有点阳光的话应该好看。

从峡谷出来又继续在戈壁滩上穿行。

左后轮漏气,还是准备得不充分,临行前应该把两后轮全部换成KO2,后悔呀。

晚餐时终于等到又一批汇合的车友,大家一起把酒言欢,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无人区穿越。

第四天,整备车辆物资,午饭后出发冷湖镇(427公里)。

昨晚最后两位队友也赶到酒店同大部队汇合,至此,万事俱备。

晚上8点抵达冷湖镇,简单吃完饭就开始装备用油,感觉温度在很快的下降。

第五天,茫崖方向行驶两百多公里下道正式进入N35。

早上零下二十度,大切着车没有问题,比平时多装了二百三十升的油。

戈壁滩上的路简直是太直了。

此时的海拔两千多米。

翻越西昆仑。

晚上的宿营地,高原离不开的神器---高压锅。

今晚睡六人大帐篷,状态还不错,现在的海拔四千六百多米。

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月晕。

第六天,也是进入无人区的第二天,今天会经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边缘、秋儿卡卡检查站、阿尔金山界碑以及英雄索南达杰的牺牲地太阳湖。

今天是个阴天,收拾停当准备出发。

休息中的大切来了一个大鹏展翅。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的边缘。

第一个打卡点就是已经废弃了的阿尔金山秋儿卡卡检查站。

接下来就是阿尔金山界碑。

中午准备停下埋锅造饭,结果风大得人都站不稳,只好各人在车内解决。

抵达太阳湖,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全体列队向英雄致敬。

第七天,早上起来雪已经停了,但是温度却骤降到零下二十八、九度,加上昨晚的宿营地海拔四千九百六十米,在这种极寒天气和高海拔的加持下,大家多多少少都休息得不好。

车上都结了一层薄冰。

在这片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土地上,有时候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在城市里,即使独处,也总能在手机里、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存在感。

而在这里,连最微弱的信号都成了奢望。

途中的美景令我们惊叹。

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大自然。

这是一个不缺乏色彩的车队。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这是我们进入无人区的第三天。

起初,我们对这种彻底的与世隔绝还有点不安。

但是渐渐地渐渐地,我们开始享受这份安宁。

可可西里最高峰岗扎日峰下集体合影留念(海拔六千三百零五米)。

另一面是湖面海拔四千八百零七米湖水中富含钾的若拉错,

今天两个后轮还是不争气,继续吃辣条。

来到当年李聪明骑单车穿越可可西里失踪地的勒斜武旦湖,据说因湖水的上涨已经向上移了几次了。


这么大的月亮在内地是不容易看见的。

一抹夕阳映照在雪山上美极了。

今天我们把车上的备用油腾空后就尝试直接睡车上,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都睡车上了,比大帐篷舒服多了。

第八天,今天是穿越可可西里的最后一天,接着就进入羌塘。

清晨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月亮也没有落下。

昨晚的宿营地在一个河道里,海拔五千零六十米。

湖泊都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层。

好像叫白象山,感觉还有那么回事。


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感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

荒原上有许多野生动物的骨骸。

这是一个完整的野牦牛的头颅。

皮实的牛头。

难得队友给我拍的屁股照。

这就是为什么要冬天进入无人区。

蓝天白云下的车队。

夕阳下的一轮明月。

在美丽的夕阳下搭建宿营地的卫星锅。

目光舍不得离开,一直目送着渐渐消失。

梭罗的文字在此刻显得格外应景,“我独处并不孤独,我与自己为伴,感到充实”。

今晚一定要让你好好烫下脚,作为团队中唯二的女性,确实太不容易太辛苦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耶稣光。

第九天,也是进入羌塘的第二天,会抵达藏北高原羌塘的核心区巴毛穷宗,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之门(也称地狱之门),这是一个沉寂了亿万年的火山口,生活在藏北羌塘的大量野生动物,也都仿佛在大脑深处内置了导航,当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就会开始朝着巴毛穷宗慢慢迁徙,然后在巴毛穷宗慢慢等待生命的终结。

离巴毛穷宗越近野生动物的遗骸就越多。

千辛万苦终于抵达这个被称为“最难抵达的旅行目的地”,据说每年能够到达这里的不到两百人。

车队顶着很大的风艰难的驶入火山口,大家都怀着对大自然崇敬的心,静静的看着这个亿万年前形成的神秘之地。

能够有幸一起经历千辛万苦抵达这里的都是过命的兄弟。

继续前行,一路黄沙漫漫。

继续加气吃辣条,我们的后勤保障非常给力,高海拔高寒上的体力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来到了穿越N35的拦路虎--玉龙河,宽广的河面如果在其他季节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这就是为啥要冬季穿越的原因,今天的河道已完全冰封结实,上面看着是黄土实则是冰面,开在上面真是胆战心惊

即便如此,我们的领队还是非常小心,经过仔细的观察比对轨迹后才带领车队安全顺利的驶出了该区域。

又扎营啦,柴暖必须安排好,这几天因为睡车上我的大切整晚都没有熄火。

第十天,一直沿着昆仑山耸峙岭西前行,耸峙岭海拔6370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点,过了它便是可可西里山脉。

今天是无人区穿越的第六天了,一如既往的大风,基本不怎么下车。

途经了胜利湖、团结湖。

下午四点过抵达羌塘石猴打卡,风特别大没有拍到像猴的那一面,在大风的侵蚀作用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寻找一处好的扎营地,既要背风又要有卫星信号。

光线很好,团队的摄影师开始忙碌起来。

这边开始搭建帐篷准备晚餐了。

第十一天,无人区的第七天,今天也是N35的最后一天。

路过羌塘完全冰封的羊湖,这可是真正的洋湖哦。

独尖峰下。

经过总参测绘英雄会师地测绘战士牺牲木碑。

无人区的空旷,给了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

途经216国道,至此成功完成N35的穿越,紧接着下道继续克里雅古道穿越。

城市中的人们永远都在追逐着什么,而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

趁着天还没黑摄影师还在追逐最后的光线。

今晚营地的海拔五千零六十米,仰望星空肉眼可见的银河让人终生难忘。

第十二天,想不到今天成为这次行程中最为艰难的一天,经黄羊沟,在无名冰川误入全是尖锐片石的山梁导致两车在五千七百多米爆胎,换胎过程极其艰苦,成功翻越克里雅山口和红土达板后,顺着山谷下到阿克苏河边的时候,因为刺眼的阳光无法看清前路,大切的油底壳被大石头磕破,机油漏完无法启动,经商量后只能弃车,大切在离终点还有一百公里的地方遗憾退出。

早上九点过太阳还没有出来。

列队出发。

雪山一路相伴。

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和我们的车队。

远远的就看见这一处冰川,大家都表示想近距离看看,结果就偏离了轨迹。

沿着山谷里结冰的河道前进,当时看轨迹前方应该绕得出去。

然后就走上了这个全是锋利片石的山梁。

紧接着就是我的大切和普拉多爆胎,然后在高海拔累死人的换胎。

最终在保障团队的努力下,走上了正确的轨迹线路。

路上的小冰湖真美。

镜头拉近看上面都是冰川。

上红土达板之前再次给漏气的轮胎补气。

大家一鼓作气成功翻越海拔五千五百米的红土达坂。

合影留念。

巍巍昆仑。

下到河谷中猛禽也经历了一次爆胎。

遇到一辆弃车。

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突然的发生了,这么多年你一次都没有丢下过我们,可是这一次我们却要抛下你,心疼。。。

第十三天,昨晚弃车后我们乘坐队友的车继续前行,当天穿出去的计划只有改变,到达一处矿场的活动板屋住下,这一晚同前几天相比简直是五星待遇,屋内有床有煤有炉子,相当舒服。

一大早去看了一下乌鲁克火山。

以及乌鲁克湖,无人机视角非常漂亮。

翱翔的雄鹰与月亮。

远方的雪山看着一个躺着的美女。

硫磺达板上被弃的马儿。

大风吹得都站不稳。

硫磺达板下山路。

下到底就是普鲁河谷。

经过反反复复的穿越二三十次普鲁河道。

从昆仑山的峡谷里慢慢出来。

终于出来了,九天八夜对于你来说就是受虐之旅,能够坚持下来让人刮目相看,继续加油。

检查站。

一边是巍峨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一边却像是沙漠沙山。

普鲁村。

重返人间。

慰劳一下自己。

和各位朋友们依依惜别,大家有的开车回,有的飞机回,我们也联系了保险公司安排救援大切然后板车回渝。

回来后大切更换了油底壳以后,经检查发动机运转良好,满血复活,又是一条好汉。

回程的路上,我意识到这次旅程带给我的不仅是冒险的刺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穿越无人区,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更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旅程。当我们远离喧嚣,才能真正听见内心的声音,这或许就是荒野的魅力,它让我们有机会与最真实的自己相遇。

没有探险,但不能失去探索精神。仍然是羌塘,某年,一个俄罗斯人带了几个伙伴,经克里雅山口来到昆仑山玉龙河上游漂流,几个同伴遇难,他被救了出来。去年见一新闻,说是一个俄罗斯人在昆仑山遇大雪,情况危急,被军区直升机救出,还是那个人。这就是探索精神,不论成败,计划好了就去做,或许鲁莽,但墨守成规是做不出事的。 ----杨柳松


  • 自驾游
  • 精选调取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26

发表回复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回复中请不要恶意攻击论坛用户与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回复,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违规用户与内容


Ctrl + Enter 发表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汽车之家论坛规范公示>

回复主楼

汽车之家温馨提示您:回复中请不要恶意攻击论坛用户与工作人员,不要发布任何广告性质的回复,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违规用户与内容


Ctrl + Enter 发表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

推荐视频

按住此处拖动
不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