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穿越时光,把MIN开进一座四百年的古城
1 17 发布于 2020-02-22 14:02:3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历史离你很远,也离你很近。有时候不需太久,便可穿越一段时光,感受一段历史。



偶然间知道了景泰有一座明代古城,据说它坐落在西北荒凉的戈壁中,随着自然变化和风雨侵蚀,慢慢的消失在岁月中。忙碌之余,便总是期待有机会可以一睹他的真容。


从武汉出发到甘肃景泰县一千五百公里,第一日驱车一千公里夜宿一座西北小城平凉,第二日一早出发,中午时分便到达景泰县城。永泰古城距景泰县只有约三十公里。从景泰县城出发,延一条蜿蜒的乡间公路出发可以直达古城。一路路面破损颠簸,坑洼不断,车速如牛。


出城十几分钟后很快便进入一片戈壁,远山如铁,阴云四伏,北风呼啸,四野荒芜,只有低矮的植物稀疏点缀在戈壁中。若夜幕降临,银河璀璨,当是一片星垂平野阔的壮阔景象。


停车路边,远望只见几座残留的烽火台隐约可见,路边的输电线路显示着这里是一个现代的文明世界。自信的人类也许只有在这远离喧嚣的荒芜戈壁中,才懂得自身的渺小和无力,宇宙浩渺自然辽阔,而你我不过是一粒沙尘而已罢了。

继续前行不到半小时,远山越来越近,古城便隐约可见了,远望一道长长的黄土城墙逶迤伫立在荒凉四野中,虽破旧却雄风犹在,气魄不减。



永泰古城又称龟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距今已四百多年。它低调的隐藏在景泰县寺滩乡的一片戈壁中,与戈壁同色,与荒芜共存。

四百多年前的明政府为了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而建此城,兰州参将驻扎于此城。城设东西南北城楼四座,城门建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城外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燃火告急,以传军情。




城墙由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黄土打垒分层夯筑而成,城坚壁厚,固若金汤。城墙周长约五公里,高十多米,城周为椭圆,四个城门都建有瓮城,鸟瞰形如金龟,故又称“龟城”。





而今站在这破败的古城前,环顾四野,远山依然,只是河流早已干涸,城外南北两侧烽火台也只剩一堆堆黄土。环城游走,护城河枯干,一道沟渠诉说着当年的防御设计。城墙虽被风雨剥蚀,但依然雄伟,只是部分坍塌,形势残破。东边城墙不知什么年月被人为开了一个口子,当作进出的通道,年深月久早已颓破。




东南西北四个翁城尚存,只是南北东三个城门早已坍塌变成一个个土洞。只有西门依然耸立,砖石结构尚且坚固。西门翁城上残存一座城楼,木柱瓦片残存,在呼啸北风中仿佛岌岌可危。远望宛如大话西游里的城楼,荒凉之感不禁涌上心头。



村口遇见一位牧羊老者,攀谈中得知古城如今只剩几十户居民,多数人早已搬去附近的村镇和县城,而尚未搬走的都是老年人,故土难离,也不愿再走。信步走进城内,一条条街道模糊不辨,一座座黄土夯筑的房舍破败不堪,有的早已坍塌,有的仅有一部分围墙,有的变做了羊舍。几座数年前影视剧组搭建的建筑也变成了危房,都有警示危险禁止靠近的牌子。





城中稀疏座落的一些尚且住人的房子尚有生机,小院深深浅浅,有的种起一束桃花,有的养活一片绿色,为这土色间增添一丝生气,在这寂寥中坚持一份热闹。

城中的一处破旧的小屋是一所商店,墙上字迹斑驳,写着:住宿,吃饭,特色饭菜和尚头。从这斑驳的字迹看已经没有游客光顾了。里面有几位老者在闲谈,岁月的刻刀和风沙的雕塑让他们看起来如罗中立油画里的老人般沧桑。一位老人怅然道,年轻的都走了,我们这些老人能去哪呢?政府说要开发旅游了,说都要搬走了,哎,能去哪呢。。。。。。



走进位于城中心的永泰小学,只见青砖瓦舍,三进院落,气魄不凡,和这古城的残旧截然不同。一位老者见我走进主动攀谈,得知永泰小学建于民国年间,是当时出生于此的教育局长所筹建,永泰人秉承百年树人的精神建立了这所学校,虽历经百年依然坚固。学校如今已被当作古城博物馆,老者世居古城而被受聘为管理员。

老者介绍说,古城原是军城,后来军队撤离后,部分军兵便落地生根屯垦于此,是以城中多是军民之后人。这古城原本是永泰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曾人口繁盛一派繁荣,只是近代建立景泰县新城后这里才被冷落而势微。如今,孩子长大后都不会再回这里生活了。




做为世居此地的他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记录,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祖先是谁,根在何处。老人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白复荣民俗工作室,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古城的历史沿革、大事记、物产种类等等,并且自费印刷搞展览,只是观者寥寥。白老利用废旧的材料手工制作了古城的沙盘模型,虽无专业工具却比例精准,凡此种种可见其用心良苦。告别老人,白老握手道:喜欢来就多来看看吧,以后搞旅游了,还不知变成啥样,再说说不准啥时候这里就没了。。。。。。


告别了白老,延西门走出城外,远处的寿鹿山依然环抱着古城,大沙河早已干涸。西门一洼水潭清澈地存在这黄土中,在这荒凉戈壁中沁人心脾,如此珍贵。而这汪泉水也有一个极诗意的名字:用汲海。

在这如此荒芜之地,人们的想象力却不曾枯竭,漫天的黄沙也湮灭不了对大海的神往。据白老说,这水是寿鹿山上的松树根吸收的水分从地下析出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泉眼,从建城伊始到如今四百多年从未干枯,是古城人的命脉,亦是古城的灵魂。这眼泉水诗意着古城干涩寂寥的生活,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人。




漫步在城墙下,延依稀可辨的马道爬上城墙,极目远眺,四野千里,一片荒芜,劲风过处,一派肃杀。风沙中远山难辨,草木萧瑟,金乌西沉,乌云四合。城内炊烟袅袅,一幕烟火人间。暮色苍茫中牧人赶羊群回到这破旧的古城,沿着熟悉的道路,悠闲缓慢,不疾不徐,仿佛数百年来的节奏未曾改变。




四百年的古城,六小时的流连。
时间总是按部就班,建筑总会消失,只有生命的温度永恒。
绿洲变成荒漠,沧海变成桑田,时光无法抹去的是那些曾经存在的人和那些人努力去做的改变。






  • 摄影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