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80天单人单车环藏之旅】小探藏南秘境亚东沟,初识网红卡若拉
1 6 发布于 2020-07-28 19:17:3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前言


9月18日行程:亚东沟---上亚东---帕里草原---卓木拉日雪山---曲美雄谷抗英纪念碑---多庆措---康马乡---南木乡---江孜县城---满拉水库---热龙乡---卡若拉冰川---浪卡子县城。当日行程358公里。主要景区景点:亚东沟森林、帕里草原油菜花、抗英英雄纪念碑、多庆措、满拉水库、卡若拉冰川、浪卡子夜景。全部景区景点免费。(提示:卡若拉冰川,属于公路景点票价50元,大约早8:00前,晚17:00后无人售票)

红框内是9月18日行程范围。从亚东至浪卡子,途径亚东沟、卓木拉日雪山、多庆措、江孜、满拉水库、卡若拉冰川、浪卡子。

西藏最南边陲小镇亚东


许是受印度洋暖施气流影响的缘故,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直被阴云笼罩,空气湿漉漉的,虽说已经被青藏高原的“干旱”折磨了一个多月,干裂的嘴唇终得以滋润,但旧雨还是不希望遇到这样的天气,没了高远的蓝天白云,亚东的一切在漫射光之下都缺少了动人的层次感,这对于想在亚东沟猎取美景的旧雨来说,天气状况非常不理想。吃过早饭,旧雨步入亚东街巷,昨夜晚的夜景让他对亚东有了一种新鲜感,特别是看不见却能听到的湍急的河水声。他驱车几乎又把整个小城转了一遍,规整的建筑,干净的街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得出,这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的边陲小城竟然是如此现代发达。亚东,深入喜马拉雅山脉南部,藏语的意思是“旋谷或急流的深谷”。从地图上看,亚东下司马地区犹如插在印度与不丹之间的一把短剑,从喜马拉雅山中段一处自然形成的谷地楔向南方,距离两国边境仅有二、三十公里,而距离日喀则有300公里,拉萨580公里。历史上亚东隶属于帕里宗,七世纪前为洛昂王帮统治。八世纪至十五世纪由吐蕃贵族或江孜法王统治。到了明崇祯十五年(1642)西藏地方政权在帕里正式设立帕里宗,并在亚东设日纳宗(今锡金境内),成为所管辖的边境14宗之一。清光绪十四年(1888),英军入侵西藏,强行将亚东(当时的小山村)辟为商埠。1960年中共江孜分工委撤帕里宗,成立亚东县,后江孜地区与日喀则合并,亚东归入日喀则市。旧雨往返穿行于亚东南北向的三条主街上,在亚东河(也称康布曲、康布麻曲)边漫步。湍急的亚东河水泛着白浪,涛声响彻整个亚东县城。河水被束缚在石砌的河岸内,岸上各式建筑鳞次栉比,虽说少了一些典型的藏式风格,但却富含当地特有的韵味。清晨的街道上行人并不多,只有城南的集贸市场早市才人头攒动。城东路与正亚路间是被东西向城西路断开的城中路,亚东最繁华的街道,政府机关、商业设施、酒店等大多集中在这条街上。亚乃路口河边的白塔明白地告诉游客,自己身处西藏,因为亚东的地貌与当地建筑实在与印象中的西藏区别很大。街上溜达了一个小时,旧雨沿亚乃路南下,去寻找他可望见识的藏地秘境四大沟谷之一的亚东沟。

亚东县人民政府大楼。政府大楼坐落在城中路,居繁华地段的北端。

政府大楼正对的城中路。

城中路聚集着亚东最豪华的酒店和繁华的商业设施,大多政府机构也在这条路上。

城中路的街心广场。

下司马后街,亚东的餐饮和小酒店等大多集中在这条街上,有些像步行街,但车辆还是可以驶入。

下司马后街还保持着一些当地风格的建筑。

下司马后街的民居。

下司马后街街景。

下司马前街街景。此街北面车辆无法驶入,只能从街南进去。

下司马前街街景。

亚东河,又称康布曲、康布麻曲。

亚东河。

正亚路位于城西,路边建有狭长的“滨河公园”,不过非常狭窄,只是在人行道上修建了一些花坛。

正亚路街景。

正亚路街景。

正亚路街景。

这大概是亚东城内最高的建筑了。

正亚路上有当年的英国驿站遗址。

亚东集贸市场。

城中穿过的亚东河。

城中穿过的亚东河。河的东岸有一些旅游商业和类似酒吧的娱乐设施。

正亚路与亚乃路交叉路口的白塔。从这里向南前往下亚东就算正式进入森林密布的亚东沟。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秘境亚东沟


亚东沟夹在两山之间,沟内是水流极为湍急的亚东河,河两岸陡立的山上被茂密的森林覆盖。行驶在不宽的亚乃线上,给人的感觉很像是走在川西公路上的感觉。亚乃线是从亚东通往边境口岸乃堆拉山口的公路,沿途除了激流和高大的乔木林、针叶林外,就是极具下司马镇特色的小村和坡脊民居,完全没有了喜马拉雅山北麓荒芜的感觉。充沛的雨水,丰富的植被,让亚东沟有“西藏江南”的美誉。实际上亚东沟要从帕里镇南算起,50余公里长度,落差竟然超过2000米,从帕里4700米的海拔,一直陡降至下亚东乡南的不足2500米。

过下司马镇,走亚乃路前往下亚东。

沿亚乃路边排列的民居。

亚乃路比较狭窄,勉强能容两辆车通过,如果是小车和大货错车就比较困难。

亚乃路与亚东河一只并行到南端的加德加布村。而通往乃堆拉山口的公路是在切马桥附近西拐抵达口岸。

路边废弃的民居。

新建的民居。亚东沟的藏式民居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民居不同,因这里雨水充沛,所以屋顶都建成坡顶。

春丕村的民居。

春丕村的民居。

峡谷中湍急的亚东河。

峡谷中湍急的亚东河。

车过切马村到下亚东乡村口,边境检查站拦住去路,路边的告示牌写明因公路扩建从7月27日到9月30日施行全封闭交通管制,旧雨的亚东沟之行只能到此为止。不甘心的旧雨在检查站亚东河上的公路桥附近找寻可看的风景,由于此地区有限制拍照的规定,一些比较精美的景致没有摄入他的镜头。在检查站前留下身影和在大旗上标注了到达地址后,旧雨依依不舍原路返回。

下亚东边境检查站,到这里无法再往南,

下亚东检查站边的公路桥。

旧雨在这里打卡留影。

峡谷中的民居。

悬崖边的亚东河。

悬崖边的亚东河与一只流浪汪。

峡谷中盛开的不知名野花。

亚东河。

亚东河。

亚东河。

南行不成,原路返回。

公路边激流。

春丕村民居。

春丕村民居。

山谷中流淌的亚东河支流。

春丕村。

驶入亚东沟原始密林


路边“清代海关遗址”的指示牌引导旧雨驶上一条原始密林中的土路。山路在高大的针叶林中蜿蜒,他不知这条路通往何处,导航仪上显示似乎可以抵达边境,但对未知地理环境的他不敢深入太远,他并不害怕会突然窜出的猛兽,却对边境敏感地带的管理多少有些顾忌,他不想自找麻烦。沿土路行驶了十几公里,看不到村落,到达不了路的远端,无尽的土路两侧,除了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外,偶尔会从林间缝隙看到云雾缭绕的雪山。山路上闲散的马儿,令旧雨感到安全,马匹的存在说明这里不会受到猛兽的侵扰袭击。没有找到清代海关遗址,旧雨独自深入一条泥石流易发沟谷。

“清代海关遗址”的指示牌指向公路边的土路。

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

被马儿挡住去路。

亚东沟里多是高大的针叶林。

密林中空无一人,非常安静。

透过林间空隙可眺望云遮雾绕的喜马拉雅山。

山谷间似乎有一处度假村。

是度假村还是新建名居,旧雨并不能确定。不过住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感觉真是安逸。

山谷中的村落。

水源保护区的提示牌。

仁青岗原始森林。

仁青岗原始森林。

森林里走了十几公里,没有找到清代海关遗址,手机也没有信号,不敢再贸然往前走,掉头回去。

马儿还在路上等候。

非常漂亮的马匹。

清代海关遗址的指示牌明明就立在这里,但就是没找到。

为了寻找遗址,在指示牌处,冒小雨深入沟谷。

谷内长满苔藓的岩石。

岩石上的苔藓。

苔藓与野花。

岩石上的藓类植被。

泽里拉山沟中的泥石流拦截坝


下司马镇春丕村边的泽里拉沟里,清代曾在此设立海关—亚东关。1888年英国入侵西藏强行在亚东开辟商埠后,亚东也成为中印贸易的主要陆路通道,1894年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亚东关,并于当年5月1日正式开关。亚东关的作用实际并不大,根据《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的规定,除了对军火器械、盐、酒等或禁止进出,或特定专章外,五年内对进出口货物并不能征收关税,只做呈报登记。鉴于英国人对西藏觊觎已久,中英两国争夺加剧,西藏内部地方政权和宗教等各方势力也混乱不堪,驻扎西藏清军危机四伏,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拉萨,清军总参赞罗长奇被杀,驻藏大臣联豫被幽禁,大清朝灭亡。1912年中华民国海关致电亚东关:“为安全,必要可疏散海关,遣散雇员,拍卖家具,随身携带档案及现金到大吉岭交卜鲁师,在印度等候命令。”到1913年9月西藏地方政府封闭了亚东关大院,实际上宣告亚东关正式闭关。旧雨在春丕村边上网查询了亚东关的相关资料,然后进入泽里拉沟没有任何手机信号的森林。尽管森林内也有清代海关遗址的指示牌,但旧雨并没有找寻到海关遗址的位置。他沿可能的方向搜寻,依然没有看见那幢网上介绍的石砌建筑群,反而看到的是两处横亘在溪流上的泥石流拦截坝。亚东沟丰沛的雨水,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为保护山下的村落,山沟里修建了坚固的泥石流拦截坝。坝体用混凝土构筑,由若干个前弧后方的长方体组成,中间的缝隙可以让河水继续通过,而大的泥石流石块和泥沙则被挡在坝体前。拦截坝四周丛林密布,雾气中雪山时隐时现,林木间清澈的溪流急泻山下,河滩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卵石和泥沙,野花肆意盛开,沟内除了溪水的流淌声和偶尔的鸟鸣,四下里格外的寂静。旧雨在坝前坝后坝上乱窜,像是一只不知疲倦的猴子,全然没了年近六旬的老态,似乎这充斥着绿色的山林为他注入重返青春的兴奋剂一样。惦记着桥边的车和车内贵重的摄影器材,只携带一部手机冒细雨深入沟谷的旧雨,在记录了所见所闻后,返回车内驶回亚东。

始终没有看到清代海关遗址的踪迹。

进入深谷一公里多,看到的是泥石流拦截坝。

此地是泥石流灾害区,为保护下面的村落,谷内修建了几道拦截坝。

亚东沟几乎每条沟都有溪流,最终都汇入亚东河,在加德加布流出境外。

被拦截坝阻挡的砂石。

拦截坝面向来水一侧被建成圆弧状,以此缓解水流泥沙的冲击,流水则从坝体间的缝隙通过。。

谷中的第二道拦截坝。

这道拦截坝比下面的那道稍大一些,翻越坝体要从左边的简易木梯上去。

与下面的坝体有些不同,这道堤坝建有两层,一道拦石,一道阻沙,水从第二道坝底孔洞流过。。

拦截坝背向来水一面建成直方体。

两重坝间淤积的泥沙。

拦截坝。

坝体面临来水一面。

上游的来水。旧雨到此没再深入,前方也看到不到明显的路径,独身一人还是别冒险。

站在坝体上俯瞰流水。

溪流边的野花。

山溪边巨大岩石。

湍急的溪流。

溪流下面的村落。

驶出原始森林,回到公路上。

重返亚东县城


没能走完亚东沟,旧雨虽觉得有些遗憾,但行程计划中的亚东也算抵达,细雨中初步领略了亚东“西藏江南”的景色,让他并不后悔往返数百公里来到这里。他在城东路边一家小餐馆用过午餐后,急急按来时的路踏上返程,车祸耽误的时间够多,他需要加快行程。

100多年前,初建的中华民国关闭了亚东海关,但通过亚东进行的贸易一直没停,随着近些年边贸的繁荣,中国政府在亚东沟建立了边贸交易区。切马村附近的这个三国(中、印、不)边贸区就是在2019年刚刚建设完成的。

2019年6月2日--8日,亚东首届国际边贸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办。

贸易区划分出印方、不丹方的停车和休息区,可再次食宿和洽谈业务。

边贸交易区的建筑群。

亚东河畔的切马村。

亚乃路(亚东至乃堆拉口岸)、江亚路(江孜至亚东)如今已被编入国道,代号G562。不过旧雨不知道起点在哪里,上网查阅了一下,是将从日喀则到亚东的原省道S204归入国道编制,但从日喀则到这里的里程又对不上,798公里弄不清从哪里算起。

切马村民居边的转经轮,是不是与藏区常见的又不一样?

回到亚东县城。

亚乃路的起点。

城东路边找了一家干净的小餐馆午餐。

免费的盖碗茶。

餐馆是甘肃人到亚东开的,可选的美食不少。

牛肉粉丝汤加包子,一共26元,盖碗茶和瓜子免费。汤和包子的味道还不错。简单吃点儿,赶路。

攀谈中得知,餐馆接待客人的漂亮小妹来自甘肃临洮,想不到在此还能遇到好友的老乡,@bbzq认识她吗?

亚东街头雕塑。

上路返回江孜。

上亚东的山水


昨天来亚东时,天色已晚,江亚线(S204,现在被编成G562国道)上亚东乡公路两边的风景并没有好好看。旧雨沿公路和亚东河上行,关注着上亚东嘎林岗村的森林、梯田和山谷中康布麻曲的激流。印度洋暖湿气流为亚东沟带来丰沛的大气降水,雨季降水量多达800-900毫米,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也让这一地区形成数十条溪流。落差大,水流急,也形成不少瀑布,悬挂在路边的山岩丛林间,如白练一般。而嘎林岗村的梯田,在浓厚的云层覆盖下依然泛着耀眼的金黄。

上亚东的山水花草。

亚东沟峡谷。

亚东沟峡谷。

嘎林岗村的梯田。

嘎林岗村的梯田。

嘎林岗村的梯田。

嘎林岗村的梯田。

嘎林岗村的梯田。

貌似上亚东乡的一处度假村。

上亚东乡的度假村。

经过上亚东乡。

上亚东乡新建民居。

上亚东乡新建民居。

亚东沟北部峡谷。

亚东沟北部峡谷。路边的河流还是亚东河(康布曲),源头起于帕里的卓木拉日雪山。

上亚东沟的山峦。从上亚东开始,高大的针叶林和乔木开始逐渐减少,到帕里时几乎就没有茂密的森林植被,海拔从2700米上升到4300米。

森林里的亚东河。

上亚东沟山景。

上亚东沟山水。

停车观瀑。

路边的瀑布。亚东沟瀑布不少,沿公路就能看到好几处。

蕃拉山口。

谷中亚东河。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亚东河的宽度也逐渐缩减,只是流速依然很快。

亚东河。

亚东河中的巨石。

路边瀑布。从此图能看出,山上的植被已没有了高大树种,完全变成丛生的草本植物。

马上驶出亚东沟。

帕里镇万亩油菜花


行驶到有“高原第一镇”之称的帕里,帕里草原上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旧雨下了主路,将车开进万亩花田。帕里“高原第一镇”的由来并不全因为它的海拔,更为重要的是它从七世纪开始就是帕里宗的重镇,从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一直是西藏地方政权辖下的地方掌管要地。由于地处藏南地区咽喉,印度、不丹以及当地藏民都将帕里当成贸易集散地,成为江孜以南最繁荣的古城,也成就了它“第一城”的美名。帕里草原处在喜马拉雅山脊一块开阔的平坝上,印度洋的水汽比较容易通过自然形成的山口到达这里,虽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但平坝草原灌木、草甸孕育得非常繁茂,农牧业也十分发达,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帕里的物产和贸易等支柱产业。天阴沉至极,厚厚的云层像一顶大到无边的帽子压在花田上空,喜马拉雅山环绕帕里草原四周,居然没了令人生畏的险峻,油菜花田像一块巨大的金黄色地毯,铺盖在高原平坝之上,其间点缀着藏房、佛塔和零星的牛羊。进藏途径青海湖时,湖边的油菜花都没有令旧雨兴奋,但在帕里草原,他却被花海吸引,或许是他没有想到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也能有盛开如此鲜艳的油菜花吧。

进入帕里镇地区。

翻过山口就是高原上的帕里平坝。

喜马拉雅山上平坝---帕里草原。远处的建筑群就是帕里镇。

正值帕里油菜花盛开时节,到处一片金黄。

帕里油菜花田。

花田中的白塔与风马旗。

花田中的白塔与风马旗。

帕里油菜花田。

花田边的玛尼石堆。

白塔与油菜花。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花田中的藏族村落。

帕里油菜花田。

花田中的牛。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帕里油菜花田。

高原第一镇。

阴云下的江亚公路。

帕里村落。

帕里草原。

重返卓木拉日雪峰


昨天经过卓木拉日,女神的容颜被白纱半遮半掩,旧雨指望能在返回时看见她俏丽的面颊,但或许是深爱干城章嘉王子,又不能团聚,只能掩面哭泣的缘故,现在的神女被云纱遮蔽得几无踪影。关于卓木拉日雪山,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喜马拉雅七仙女之一的“卓木”与锡金部落最小儿子“干城章嘉”深深相爱,并准备嫁给干城章嘉王子时,也迷恋卓木姑娘的不丹部落王子,妒忌的向干城章嘉王子射出了一只狠毒的箭。箭刚好射中干城章嘉身背着的灌满酒的酒壶,酒壶中的青稞酒从箭孔洒向帕里草原,形成了美丽如镜的多情错(多庆措)。此事被上天知道,为了避免草原部落族群发生战乱伤及无辜百姓,就把卓木、干城章嘉和不丹王子化成三座雄伟的雪峰。美丽的卓木姑娘化身成“神女峰”卓木拉日,常年遥望着深爱的干城章嘉王子,思念的眼泪不停地流向多情错。动人的传说令闻听者伤感遗憾,但结果却是为帕里高原留下极其美丽的风景,驻足女神峰脚下,不由得会为她的美丽动容。

卓木拉日雪山脚下的白塔。

这张卓木拉日全景照上画出的红圈处有一只巨大的手掌印,是不是上天推开卓木与干城章嘉相爱相拥的那只手呢?

浓云已把卓木拉日严严实实遮蔽起来。

两天了,没能亲眼看到卓木拉日美丽的身姿。

或许以后再来能幸运一些。

辽阔的古鲁塘湿地草原。

遇到开往亚东方向的军车队。

古鲁塘草原。

堆纳乡。

堆纳乡新村。

堆纳乡。厚重的云层几乎要掉下来。

堆纳乡收割后的青稞田。

雪山、草原、青稞。

阿布章、若岗、甲登山。

直奔多庆措。

曲美雄谷抗英纪念碑


卓木拉日雪山与多情错之间的公路边,矗立着曲美雄谷抗英纪念碑和一座小小的雕塑展览馆。去亚东时匆匆路过,没顾上仔细瞻仰,又途径这里,旧雨在纪念碑前停下来车。1902-1903年,英国人荣赫鹏以探险家的身份,带领“探险队伍”频繁出现在中印边境。1903年7月,荣赫鹏率领英军开始大规模侵略西藏,凭借先进的武器和狡诈的战术,英军最终穿过亚东沟进入西藏腹地。1904年3月31日,1400余名藏族军民在堆纳乡曲美雄谷阻击入侵英军,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凭借熟悉的地理环境、有序的布防和英勇不屈的斗志,成功阻击了英军的进犯。屡攻不克的英军,假借谈判之机,偷袭攻入曲美雄谷,凶残杀戮抗击英军的藏族军民,最终,守土军民全部慷慨就义,谱写出气贯长虹的抗英雄曲。阴沉的天气像是在为勇士们沉吟,守卫国土的兵哥哥肃立向英雄纪念碑敬礼,旧雨透过展览厅的玻璃过目当年西藏军民英勇不屈抗英的场景。

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

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旁的小展馆。

门被锁,连兵哥哥也进不去。

兵哥哥面向英雄纪念碑敬礼。

透过展厅玻璃看市内布景。

雕塑展现的是当年藏族军民英勇抗英的场景。

展厅是在当年留下的一处废墟基础上建成的。

展厅内高大的纪念石柱。

藏族守军雕塑。

展厅外就是古鲁塘湿地草原,旁边是美丽的多情错。

展厅外的经石。

展厅。

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

再临多庆措


卓木拉日的身影没有远去,干城章嘉的青稞酒和混合着女神泪水的多庆措再次出现在旧雨的视野。他驱车驶离公路,在琼桂村附近的湖畔注视着颜色有些黄绿的湖水。清净的湖区没人打扰,略显荒凉的湖岸,丛生着低矮的牧草,一些牛羊徜徉在湖边低头啃食,天上的云散去许多,露出几许诱人的蓝。有些多愁善感的旧雨,面对平静的湖水,耳边再次回想起那美丽动人的故事,只是向南眺望,卓木姑娘令人生恋的身姿依旧被掩在浓厚的云层背后,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在云间时隐时现,而湖畔的阿布章、若岗、甲登等几座山峰耸立在湖畔,尽管依旧云雾缭绕,但比昨天似乎更清晰了一些。旧雨向着湖北岸的拉吉寺方向合掌,祈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也祷告自己接下的行程一切顺利。

在此抵达亚东与康马交界的多情错。

多情错湖泊湿地草原。

多情错观景台。

多情错与湖畔草原。

多情错与湖畔草原。

多情错。远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多情错。

多情错湖景。

驶入湖区北部。

从北部向南眺望多情错。喜马拉雅山脉时隐时现。

多情错湖景。

多情错湖景。

多情错湖畔草原上的羊群。

多情错湖畔草原上的羊群。

多情错湿地草原。

阿布章、若岗、甲登。

停在荒漠上的坐骑。

草原上的羊群。

多情错湖景。

湖畔阿布章、若岗、甲登等山峰。

湖区北面的荒山。

荒山脚下的拉吉寺。

湖畔进入琼桂村和拉吉寺的门户。

湖区北面的青稞田。

途径康马县少岗摩崖佛像群


旧雨继续赶路,刚刚初露蓝天的空中又是乌云翻滚,偶尔会有几丝雨滴飘落。萨玛达乡的藏房、康马县的城池没有让他停车,少岗乡朗通村南面山崖上的摩崖佛像群令他暂时停住脚步。年楚河支流冲巴雍错边陡立的悬崖上,几尊彩绘的佛像雕刻得十分清晰醒目。造像群高出河面半米至10米,主要雕刻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和弟子、绿度母等,大小不一共有九尊,以及祈愿文和几处咒语,零星还有一些海螺、火焰等法物图案。佛像雕刻技法属于阴线雕刻,刻痕比较浅平,据记载是13-14世纪留下的藏传佛教摩崖石刻经典。

萨玛达乡新建民居。

萨玛达乡新建民居。

萨玛达乡新建民居。

阴云下的江亚公路。

阴云下的江亚公路。

路边青稞田。

路边青稞田。

进入康马县城。

康马县城街景。

康马县城街景。

康马县城街景。

路边滑坡地段。

此段山体岩层比较松散,容易造成落石滑坡,公路一侧用石墙防护起来。

少岗乡朗通村冲巴雍错(年楚河)边悬崖上的摩崖石刻。

少岗摩崖石刻佛像群标识碑与简介。

摩崖石刻。

重返南尼乡与江孜


从亚东前往羊湖、拉萨必须经过南尼乡和江孜,旧雨返回江孜时已是傍晚六时,在年楚河畔再次眺望一眼白居寺和江孜宗堡后,他驶入G349国道,直奔羊卓雍措边的浪卡子县城。

南尼乡路边青稞田。

路边怪石嶙峋的小山。

在田间收割的藏民。

在田间收割的藏民。

南尼乡抗英英雄纪念碑。

南尼乡抗英英雄纪念碑。

南尼乡抗英英雄纪念碑。

南尼乡抗英英雄纪念碑。

南尼乡风景。

傍晚时分的江孜宗堡。

傍晚时分的白居寺。

江孜县城英雄路与G349公路交汇处的雕塑。

斯米拉神山脚下的满拉水库


旧雨沿着G349东行,翻过龙马乡一处山口,就到了西藏著名的满拉水库,时间已是18:30左右,夕阳已隐匿群峰,几乎两天未见的蓝天白云重新呈现在水库湖面上空,将湖水衬得碧绿。只是夕阳西下时,水库景色被打折扣了不少。满拉水库位于日喀则江孜县龙马乡年楚河上游,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旅游。1995年8月动工兴建,2001年8月全部竣工,有“西藏第一坝”之称和“小羊湖”的美誉。

驶离江孜县。

龙马乡G349公路景色。

龙马乡年楚河畔风景。

年楚河上游。

开始翻越山梁,过了山口就是满拉水库。

山口景色。

到达满拉水库。

满拉水库大坝观景台。

满拉水库大坝。

满拉水库。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满拉水库景色。

碧绿的湖水。

满拉水库景色。

太阳西隐下的满拉水库。

暮色下的水库依然碧绿,狭窄的河谷绕行在群山之间,形态和颜色确实有缩水版羊湖的感觉。因水库中段正好位于斯米拉神山脚下,因此水库又被称为“斯米拉湖”。斯米拉在藏语是“天上的宝石”之意。只是旧雨没有搞清,是先有的斯米拉神山?还是先有的满拉水库?按照藏语字面的理解,“天上的宝石”应该是指水库宝石般颜色的水才对。站在水库边斯米拉神山观景台,俯瞰碧绿的湖面,山水曲折相拥,似绿宝石雕出的长龙;眼前风马旗飞舞,似在响应神山的召唤,传递着圣洁的福音,而伫立湖畔的人们仿佛都在接受神佛的洗礼。近一个小时的水库游览后,旧雨重新上路,天色渐渐暗下来,而距离浪卡子还有约70公里,看来天黑前他是到不了县城了。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观景台上的斯米拉神山标志碑,海拔4353.8米。

披满经幡的斯米拉神山标志碑。

缩水版的羊湖。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观景台岩石上摆放的小佛像。

观景台岩石上摆放的小佛像。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飘动的风马旗。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斯米拉神山观景台观览斯米拉湖(满拉水库)。

挂满经幡的观景台栈道。

挂满经幡的观景台栈道。

满拉水库岩壁上的白虎崖刻。

满拉水库边的废墟。

满拉水库边的废墟。

满拉水库边的废墟。

水库上游。

水库上游河道。


年楚河上游。

热龙乡公路风景


越往东走,景色与西藏西部的景色差异越大,山似乎不再雄峻巍峨,草原也不再辽阔,山脚下,村镇边,多的不再是草甸,而是良田。暮色中热龙乡的山景不再辽远,不再荒芜,反而有了一丝田园风光。旧雨驾车在依旧车少人稀的公路上疾驶,渐渐的,距离顶着冰川的杂果隆山越来越近。杂果隆山是拉轨冈日山脉最东边的的雪山之一,紧邻拉轨冈日主峰海拔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属于西藏中部的雪山群。驶过杂果隆峰脚下山口,意味着大名鼎鼎的卡若拉冰川就要到了,旧雨加快车速。

热龙乡风景。


热龙乡风景。

热龙乡风景。

热龙乡风景。

热龙乡藏房。

热龙乡风景。

热龙乡风景。

过热龙乡就可以看见拉轨岗日山脉宁金抗沙雪山群的杂果隆雪山。

晚霞中的杂果隆雪山。

杂果隆雪山。

杂果隆雪山。

杂果隆雪山。

夕阳余晖。

杂果隆雪山。

露出尖尖的乃钦康桑雪山。

因电影《红河谷》声名鹊起的卡若拉冰川


抵达卡若拉冰川,已是晚上八点二十左右,天仅剩下最后一点儿余晖,车灯不得不打开。旧雨没有估计到会在此时到达这里,一心想着羊卓雍措的他,居然把卡若拉冰川给忘记了,不然他可能当晚会停留在江孜,或者在龙马乡找寻夜宿地,也不至于第二天重新返回冰川。卡若拉冰川属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的源头,宁金抗沙峰屹立在冰川之上,周边耸立着十几座6000米以上的雪山,上百条大大小小的冰川发育在坡岭沟壑间,沿公路就能清晰看见其中的几条。卡若拉冰川悬浮在宁金抗沙峰边的乃金岗桑(也被称宁金岗桑,海拔7191米)南坡,是宁金抗沙冰川群中最大的一个,也是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卡若拉冰川也因此名声鹊起。暗淡的光线下,旧雨驻足冰川景区的白塔下,仰视着秀美的乃金岗桑,分辨着冰川上那些密集的冰塔林。淡淡的云雾轻抹着雪峰山尖和冰舌,伴着风塑出冰川的褶曲、云纹,为山下公路边的旧雨捎带来冷嗖嗖的寒意。夜幕降临,已容不得旧雨在冰川下多看,他本想在冰川下宿营,但低至1、2C°的气温和海拔超过5000的地势,让他打消在此留宿的想法。好在浪卡子距离这里不算远,仅有20余公里,他决定先赶到县城好好休息一番,明天重返冰川。

夜幕降临前到达卡若拉冰川。

夜幕降临前的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对面的卡若拉山。

夜幕降临前的卡若拉冰川。

夜幕降临前的卡若拉冰川。

乃钦康桑雪山又被称宁金岗桑,翻译的不同。

夜幕降临前的卡若拉冰川。

冰舌中间出现的那处大殿缺口是当年拍摄电影《红河谷》,为制造真实的雪崩场景用炸药炸开冰川留下的,造成冰川冰舌永久性一处的缺失。

卡若拉冰川属于公路景区,但也需要购票才能在此停留和登上冰川下的栈道。不过在早8点前和晚17点后无人售票,可“免费”在此停留观览。白天通过这里的车辆不购票是不能在景区内停留的,景区内都有专人看管。这也是旧雨第二天返回冰川游览才知道的。

因电影而声名鹊起的冰川。石碑处的海拔5020米,还是比较高的。

到达这里太晚,想在此宿营,但气温太低,海拔太高,还是下撤到浪卡子县城歇宿的好,县城距离这里大约不到25公里。

离开卡若拉冰川。一座座雪峰不时在眼前出现,明天过来好好看。

浪卡子县城璀璨的夜景


山路上摸黑行驶半个小时,旧雨在夜晚九点驶进灯火辉煌浪卡子县城。围绕县城中的几条街,他一边欣赏着县城夜景,一边搜寻着可接受的餐馆和酒店。最终在县人民政府附近的一家餐馆用了晚餐,10:00左右躺倒在酒店的床上。

晚上21:00,进入山南市的浪卡子县城。浪卡子虽隶属西藏山南市,但与日喀则市的市界就在城西不远,基本上算是处于两个地区的交界处。

刚刚晚上九点,浪卡子城内就几无车辆和行人,街道异常空旷安静。

浪卡子地处拉轨岗日山脉东面的“平原”上,地势开阔,所以城区内道路也修建的十分宽阔。

城内高大建筑几乎没有,建筑都修建得规规整整,晚上华灯齐明,霓虹闪耀。

空无一人的大街。

就连闹市区人也非常少。

商业街上静悄悄的,行人车辆稀少。

九点刚过,浪卡子镇的人都回家睡觉了?按说这里地处羊湖边,又是去卡若拉冰川必经的城镇,应该也算是个旅游比较重要的驿站,但不知为什么晚上没人?

剧院也是静静的毫无声息。

不管那么多了,就在这条街找饭吃,找地方休息,明天去冰川还要往返50公里。

本篇游记分享到此,谢谢关注阅读!明日旧雨将重返卡若拉冰川,中午走羊卓容错西岸抵达世界最高的淡水湖--普莫雍错,随后开始圣湖羊卓雍措的环湖行程。敬请关注!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