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角度说说英国车的没落的关键因素
1 7 发布于 2012-02-19 15:50:3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汽车界流传着一句话,日本车是工具,德国车是机器,英国车是艺术。确实非常鲜明地概括出不同国家汽车的特点,后面还有很多衍生版本,如美国车是肌肉,法国车是浪漫,韩国车是垃圾,**车是山*寨……等等。英系车的优雅和经典没有太多争议,不管是老爷车还是现代车,每一款英国车都流露出浓浓的英国韵味。





     但是这已经都成为了历史,劳斯莱斯,宾利,捷豹,阿斯顿马丁,莲花,MG,路虎,罗孚,mini……这些每一个英国车迷都对其历史如数家珍,至今仍有着耀眼光芒的品牌,都已经不属于英国,现如今最豪华的顶级汽车还是英国车出身的劳斯莱斯和宾利,但实际控制人已经变成了德国宝马和大众,为何英国汽车工业会顶着皇家用车的光环坠落至四分五裂,甚至整个英国的汽车工业也基本荡然无存?


    有许多汽车业界人士进行了很多总结,比如说英国人的傲慢导致英国品牌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发展总是慢许多拍,苛刻的选材和用料,耗时的工艺和流程,使得英国汽车不能大规模的铺开,营销上固守高端市场,缺少规模使得不能迅速达到盈亏平衡……等不一而足。




    确实,一个庞大的汽车工业体系缺乏竞争力一定是多因素造成的,上述因素可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英国的平民车罗孚MG在辉煌时代的表现并不比奔驰宝马差,MGB车型,罗孚P5车型都是成功典范。因此以上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即使英国人在上述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样无法避免英国车日渐衰落的命运,因为最核心的因素远在汽车业界人士关心之外。



    从金融的角度,英国汽车工业的没落只是英国工业没落的一个子板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在1925年再次恢复金本位制度,并将英镑与其他国家汇率定于与战前相同的水平。由于战争的损失,以及其他国家的崛起,战后英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常项目已经从顺差变为了巨额逆差,将汇率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英镑的币值。但为了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低成本占有他国资源,英国选择了高估其汇率的政策,并试图重建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体系。




    错误的汇率政策,导致英国工业的成本其高无比,汽车成本也极其昂贵,为了保护英国汽车工业,从上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英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实施高关税保护,远远独立在欧共体之外。1952年开始"分期付款赊销政策",但是从1952年到1973年,分期付款法案修改了18次,因而造成国内起伏不定的需求状况。英国汽车厂家因为摸不准国内需求的脉搏,都不敢贸然提高产量,让英国汽车工业被缚手脚,产能和研发能力停滞不前。在英国汽车转向出口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在60年代末出台保护英镑的政策,英国汽车出口变得无利可图。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削减税收拉动消费政策恰恰让外来的日系和美系车商捞足了利润,却使其自有品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在高估的英镑下,保护政策效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到了90年代,英国工业已经被掏空,直至1992年,英镑成为金融大鳄索罗斯的狙击猎物,那一场世纪之战成为金融界的传奇,至今仍在影响全世界央行的货币政策。英国的汽车工业苟延残喘,至2005年,罗孚汽车宣告破产,引发了上汽跟南汽的故事,英国彻底丧失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现存英系车品牌已经打上了各自主人的烙印,变得不那么纯粹和经典,国产的MG7与英国的罗孚75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也没有人会因为这个曾经的皇家用车就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英国车只留下一个时代的背影,供小众的英系车爱好者抚触,品味。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技术的先进,不在于时尚的风潮,也不在于价值的奢华,而在于它让人缅怀的荣耀与历史,倘若没有历史,人类文明如何传承?
最后编辑于2012-02-19 15:57:08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