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晋中晋北6天自驾游】畅游锦绣山西,品读华夏历史
1 91 发布于 2020-09-27 00:04:07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辽阔北国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预告


本帖分享山西(晋中晋北)6天自驾游,包括每日行车路线、行车及游览时间、景区的看点及精华景点介绍、住宿、美食。
游览的景区有:晋祠、山西博物院、柳巷、五台山、悬空寺、恒山、华严寺、大同古城墙、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
先上一波景区美图。

五台山

云冈石窟

应县木塔

悬空寺

恒山

晋祠

山西博物院

大同华严寺

大同古城墙

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关于这次旅行


       说到山西,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黄土?煤炭?面食?醋?不管印象如何,当你走进这个中原省份后,它蕴含的华夏文化、黄河文化、佛学文化、晋商文化、边塞风情、古建景观等,都会让你对它有个全新或更加深刻的认识。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简称为晋。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史称“三晋”,历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称。
      有道是“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会集千年之萃;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应县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平遥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三座古城之一;云冈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既有山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又回荡着勤劳睿智的晋商曾在三晋大地上创造的辉煌......素有“华夏文明摇篮”、“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等美誉的山西,其遍地开花的文物和古建筑将是你踏遍中华大地都再难享有的视觉盛宴。
       我喜欢历史,对山西向往已久。恰巧今年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2020年下半年山西国有A级以上景区周一至周五对全国游客免首道门票。 省钱才是硬道理,针对这一利好,我赶紧规划行程,于8月初驾车从长沙自驾到山西,开启一场品读三晋文化之旅。
      特别说明一下:晋南这边,壶口瀑布和太行山以前去过,加之假期有限,所以这次未列入行程。

行程路线


    本次山西自驾游全程为8天,第1天由湖南到太原,第2-7天山西境内游玩,第8天是从山西返回湖南,首末两天都是赶路,在此就不列入山西之旅了。
    山西境内一共6天,从太原开始,到王家大院结束。
D1:太原市内一日游:晋祠→山西博物院→柳巷,宿太原并州饭店;
D2:太原→五台山→浑源县,游览五台山,宿浑源县福泰酒店;
D3:浑源县→大同市,游览悬空寺→恒山→大同华严寺→大同古城墙,宿大同华贸酒店;
D4:大同→应县,游览云冈石窟,宿应县国利假日酒店;
D5:应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游览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宿平遥古城平遥会馆;
D6: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游览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宿垣曲县城。 

游览路线:太原(晋祠、山西博物院)→五台山→浑源县(悬空寺、恒山)→大同市(华严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

每日行程表。D1=8月8日,星期日。

本次自驾游车辆:三菱帕杰罗劲畅,配备三菱3.0升V6发动机,超选四驱,非承载式车身,独立悬挂,拥有极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已用车轮伴我丈量过祖国5万多公里的土地,是我自驾游的最忠实、可靠伴侣。

关于门票(工作日免票!免票!免票!)


免票!免票!免票!重要的事说三遍。
2020年下半年山西国有A级以上景区周一至周五对全国游客免首道门票(工作日免票,周六、周日、节假日正常收费)。
我们一共游览了12个大景点,除了晋祠是周日去的,门票照收。其他景点去的时候因是工作日所以免票。
五台山的三个寺院和悬空寺的登临费因不是首道门票,不在免票范围。
所有旅游景区实行微信预约制度(无现场购票),请记得提前微信关注景区公众号或下载“游山西”小程序,在网上预约再现场扫码入景区。
特别提醒:云冈石窟门票紧张,请至少提前一至两天预约,以免耽误行程。

从表中可以看出,按我的行程游览上述景点,单人可节约710元门票,是不是很可观呀?

D1:晋祠→山西博物院→柳巷(太原市)


       本次山西之旅,从太原一日游开始。
       太原市内,原计划游晋祠→双塔寺→山西博物院,但双塔寺不开放。一大早就前往晋祠,流连到中午1点才离开,3点开始参观山西博物院,可能是讲解员时间没掌握好,到5点钟还有2个展厅没有看。晚上去柳巷逛了逛,宿并州饭店。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过,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这一趟山西之旅,将太原作为首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晋之盛,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盛,全在晋祠。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的宗祠,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条路线进行。
中线,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线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线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晋祠的建筑、彩塑、壁画、碑碣很多是难得一见的国宝,那么我们重点看什么呢?我的推荐是:中轴线上找“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圣母殿旁找“三绝”(周柏、难老泉、宋代彩塑人像),另外,晋祠“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也在中轴线上。
        所以,中轴线是重中之重。
       (游览晋祠,我请了一位导游作讲解。事实证明,导游的介绍和说的典故,与我之前了解到的相差不大,所以如果攻略做得扎实,譬如你仔细看了我这篇介绍之后,不找导游估计也没什么大问题了。)

晋祠景区是分两块,一块是晋祠公园,不需要门票,一块是公园里面的古建筑群,即晋祠,也称晋祠博物馆,进入晋祠需要门票。晋祠外面的公园有很多的仿古建筑,古香古色,湖泊、亭台楼阁也是应有尽有,时间充裕的游客可以慢慢游玩。我们只有半天时间,对这些只是匆匆路过,直奔晋祠大门。

晋祠的大门,建于1964年,歇山顶,为混凝土砖石结构。 大门正中“晋祠”匾额,为1959年陈毅元帅参观晋祠时所写。从这里开始进入收费的晋祠博物馆了。

走进晋祠大门,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它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戏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迎大门的是后台,也就是演员们化妆换衣服的地方。后台正中上方挂的“三晋名泉”横匾,是清康熙年间晋祠武举人杨廷翰所书。

戏台前台正中悬挂“水镜台”匾额为乾隆首任书法老师杨二酉所提,被称为秀丽之笔,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水镜"二字取自汉书《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

金人台。也称“莲花台”。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高4米,为祭祀时焚烧祭文所用。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又称“铁太尉”,有镇水之用,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四尊铁铸武士像中东北角一尊为1913年铸造,其余皆为北宋原物。

在金人台西面,有一座牌坊,叫“对越”坊,牌坊高9.5米,整体结构玲珑剔透,造型典雅,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气势雄伟。相传此坊为明代太原举人高应元为母治病祈神而建,“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恩德”。“对越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此匾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称为“雄伟之笔”。

晋祠三宝:献殿。穿过对越坊,来到献殿。献殿建于金代,是祭祀圣母时陈列供品的场所。殿内悬挂的“献殿”匾额,书体端庄,为金代原物。整个大殿沿用了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手法,由木头和木头榫卯而成。大殿的周围全部由直棂栅栏围成,古人将举行祭祀典礼时所用的食物摆放在献殿里面,因为献殿的独特结构,起到了一个类似冰箱的保鲜作用,是晋祠的国宝建筑。

晋祠三宝:鱼沼飞梁。走过献殿就是鱼沼飞梁,它是在鱼沼泉上架起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是晋祠的又一座国宝建筑。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方形池中多鱼,所以取名鱼沼。沼上建桥,桥面作十字形,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左右下斜连到沼岸,整个造型犹如一只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十字形桥也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圣母殿是晋祠三宝之首,建于北宋,是晋祠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近方形。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为中国现存宋代建筑最早的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角柱显著升起,形成飞檐。殿顶黄绿琉璃相加,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

圣母殿前檐柱上木雕盘龙雕于宋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晋祠三绝:宋代彩塑人像。圣母殿内43尊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除龛内两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其余皆是宋代原物。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只见她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

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塑像大小如真人,手中各有所奉,排列组合形式有如宫中情景,是宋代宫廷生活及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她们各司其职,无一雷同,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闱生活、衣冠服饰、宋代彩塑艺术都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有一尊花旦装扮的侍女,半面欢喜半面忧愁,让人看后心情也不禁五味杂陈。据说梅兰芳大师曾在这尊侍女前伫立良久,仔细品味她的动作和内心,并且大加赞赏。

晋祠三绝:周柏。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已有3000多年历史。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

晋祠三绝:难老泉。在圣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

晋祠三匾:难老。难老泉亭中匾额甚多,其中以明末清初傅山所题“难老”匾最为著名,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列为晋祠第一名匾。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块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名为《晋祠之铭并序》。唐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

参观晋祠花了差不多4个小时,限于后面要介绍的景点太多,晋祠的介绍就到这里,南线和北线我就不介绍了。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山西博物院。

这是行车记录仪在太原市区拍摄到的南中环桥,这座桥双向8车道,造型很特别,象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

      我每到一地喜欢参观博物馆,因为我觉得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精华所在,也是解读一个城市历史的钥匙。山西博物院可以说是荟粹了整个山西的历史,5000年的历史沉淀让山西博物院显得极富底蕴,它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示,向世人叙述着曾经的灿烂和辉煌。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12个展厅,如同12个乐章,浑然天成,又各自成章。观众既可以随着历史的脚步逐个欣赏,也可以有选择地进入某一乐章细细品味。
      山西博物院是免费的,微信关注公众号并在网上预约参观。馆内分时段有志愿者义务讲解,游客可凭身份证借用耳机,然后跟随讲解员参观。

山西博物院建筑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的。主馆的造型像是一只巨鼎,山西的历史就沉淀在这只大鼎里面。也许你认为这样说有些夸张,但只要走进去,看到大鼎里收藏的一件件稀世珍宝,你可能也会认可我的说法了。

      山西博物院一共有4层,其中2-4楼是常设展览厅。精华在2-3楼,展示的是“历史专题“,分为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板块,有侧重点地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唐明清山西的历史,个人认为晋国霸业和民族熔炉最能吸引普通观众的眼球。4楼展出的是”艺术专题“,包括书画、建筑、钱币等,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观。整个馆游览时间大约2-3个小时。  
      我是下午三点钟跟着志愿者从二楼文明摇篮开始,再到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一边听她重点介绍一些国宝级的馆藏,对相应阶段的厚重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真是大开眼界,深深沉醉其中。估计是讲解员在二楼讲解的太投入,时间过的飞快,三楼最后的两个馆是匆匆看完,闭馆时间到了,四楼根本没来的及看,好遗憾的。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件藏品。

“文明摇篮”展厅的这件彩绘龙纹陶盘,是中国发掘出土最早最古老的龙盘。盘内的龙呈蟠曲状,头部向外,蛇躯麟身,无爪无角,鳄唇利齿,口吐长芯,是中国最早龙的实物形象,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龙盘的出土,证实了中国早期的龙图腾崇拜,为华夏民族称为龙的传人提供了历史依据.(看说明这个是复制品)

晋国六百年辉煌霸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 “晋国霸业”是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中人气最高的展厅,镇院之宝鸟尊就陈列在这里。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晋国古玉,温润、美丽、典雅、厚重,是中国玉文化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四珩四璜联珠串饰  出土于晋穆侯夫人颈、胸、腹部。由282件各色玉珩、玉璜、玉圭、玉片、贝玉、玉珠、玉管、玛瑙管、绿松石管、料珠、料管等组合而成,刻工精致细腻,代表了西周时期玉器的最高水准。大型玉组佩的使用,是高级贵族的身份标志。

陈列在“佛风遗韵”展厅的东魏程哲碑,为南北朝时期的雕塑,碑圆首,碑阳正中圆拱龛内浮雕释迦坐像,厚重的袈裟下摆长长地披覆于座前,龛之内外线刻飞天、胁侍、讲经说法图及护法狮等,线条刚柔相济,飘逸飞动。

“戏曲故乡”展厅的侯马董氏金墓戏俑,是山西博物院选送央视《国家宝藏》三件国宝中的一件。5个金代彩绘戏佣,位于一座五脊六兽单檐歇山顶式砖雕戏台上,戏台简洁精巧。五个人物并列一排,自左至右分别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五个角色,正在戏台演出。五个戏俑均经彩绘,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在侯马出土的几组戏俑中最具代表性。

金墓砖雕。这座出土于侯马的金代晚期砖雕墓,体现出北方四合院南厅北堂东西两厢的格局。北壁堂屋墓主夫妇端坐,男女侍童侧侍,观赏南壁舞台杂剧表演场景,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中戏曲流行的状况。

明清晋商展厅通过实物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晋商以“开中”盐法为契机崛起,到创办票号汇通天下二三百年间的辉煌历史。这是平遥古城的日升昌模型。

乔家大院的在中堂模型。看了明清晋商展厅,让人不由地想去晋商发源地平遥古城走走, 再到晋商大院里去看看, 置身其中感受晋商文化。

在山西博物院一直玩到闭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入住网上预订的并州饭店。酒店位于繁华的市中心五一广场西侧,离柳巷很近。稍事休息,去逛一逛附近的柳巷。

柳巷是太原历史悠久的商业街。 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

出乎我的意外,柳巷并不是古街,而是和大多数的商业街一样,在这里有很多流行服装品牌的专卖店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更有很多美食小吃吸引着外地游客。

这里汇集了东西南北的特色小吃,炸、烤、炒、煮,各种烹饪方式都有,美食的种类多的让人目不暇接,足够让专业的相声演员背上一段段长长的“报菜名”了。

旅行中我对逛商场毫无兴趣,但对小吃夜市却情有独钟。我一直以为逛夜市、尤其逛小吃街绝对是认识一个城市的极佳方式。那些深藏在巷子里、传承了几代人手艺的特色小吃,是一座城市的标签,也是一座城市的胃和灵魂。

来一份碗托(碗秃子)吧,荞面所制,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食之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我很喜欢吃碗托时,靠在摊边手里拿根细细的牙签一点点挑着吃的感觉,不只是因为味道,还有那种市井的气息。

羊杂粉,热气腾腾,又辣又香,味道鲜美。

D2:太原→五台山→浑源县


今日行程:
7:30-10:30,太原并州饭店→五台山台怀镇,车程210公里;
10:30-16:30,依次游览殊像寺→五爷庙→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黛螺顶;
16:30-19:20,五台山台怀镇→浑源县城,车程140公里。
宿浑源县福泰大酒店。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构成,五座峰顶皆平坦如台,所以称为五台山。五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 中台翠岩峰。五座山峰之外称为台外,五座山峰之内称为台内,五座台围成的地方形成一个怀抱,叫台怀镇。整个构造很像人的一只手掌,五个台顶是手掌的五个手指,台怀镇就是人的手心。五台山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号称“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有金五台之称。历朝历代都有皇帝亲自驾临五台山,很多寺庙为“敕建”。达官显贵,纷纷效仿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香客信徒到五台山朝山礼佛,朝拜五台称为大朝台。五台山每座山峰有一寺庙并供一尊文殊菩萨,东台供聪明文殊、南台供智慧文殊、西台供狮子文殊、北台供无垢文殊、中台供孺童文殊。大朝台就是逐一去五座山峰参拜供在台顶的每一尊文殊菩萨 。据说一次大朝台,相当于五百年的修行。大朝台全程50余公里,得走2-3天,这也是户外爱好者的最爱。脚力不便的,也可以乘景区车大朝台,一天时间内可完成。
      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集中了数十座寺庙,作为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为核心区古建筑群的灵魂,与周边的碧山寺、圆照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等几十座寺庙共同构成了一片互相联系、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完整的表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建筑文化景观。
       普通游客游览五台山,一般选择游览台怀镇的五大禅处和黛螺顶。五大禅处基本处于一条中轴线上,可以一并游览。我们将车停殊像寺,由下而上依次游览殊像寺、万佛阁、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菩萨顶,然后在菩萨顶打车去黛螺顶,这样,中心景区的核心寺院都参观了,还完成了小朝台。游览的这些寺院各有看点:
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座寺庙,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内有无梁殿、千钵文殊、铜殿;  
塔院寺:五台山标志大白塔;  
菩萨顶: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殊像寺: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是莘莘学子求智慧的必来之处; 
罗睺寺:五台山十大奇观“开花献佛”所在地;
万佛阁:又称“五爷庙”,五台山最灵验、人气最高的寺庙,有求必应; 
黛螺顶:供奉五方文殊菩萨,来此完成“小朝台”。     

一大早从太原市内出发,百度导航五台山台怀镇。一路上青山隐隐,风景如画,这与我印象中的山西有些不一样哦。

太原到五台山,全程210公里,行车时间不到3个半小时。路过五台山服务区,车辆加油,休息一会。随后车辆排队、扫码经过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到核心景区台怀镇还有20公里山路。

车停台怀镇殊像寺停车场。殊像寺内供奉有文殊驾狻猊像,总高9.87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殊像寺是莘莘学子求智慧的必来之处。

殊像寺出来往大白寺方向走,经过中心广场,一眼望过去,白塔前面的是万佛阁,白塔下面的是塔院寺,白塔侧后方的是显通寺, 图片右边最上方的是菩萨顶。这几个寺院可以一路走过去,中途还经过圆照寺、广宗寺等,时间上快的1-2个小时,慢的半天。

万佛阁(五爷庙)位于塔院寺山门东侧,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来仅有一座“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到清代才增建了供奉五爷的龙王殿,并由青庙改成了独立的黄庙。万佛阁现有四座主建筑:文殊菩萨殿、万佛阁、龙王殿、古戏台,这里是全山人气最旺的寺庙,一般的香客来五台山敬香都是清晨从五爷庙开始的。

万佛阁坐东朝西,是五爷庙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两层三檐歇山顶。殿内一层供毗卢遮那佛。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木制小格中,尽是约3寸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便叫万佛阁。

万佛阁没有牌楼和山门等建筑,因为它是塔院寺的属庙。这里还有一大特色,即在殿对面有戏台一座,因为还愿的人基本会在此安排酬神演戏,所以五爷庙里天天有戏。基本是台连台,折连折。

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大白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隅,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

大白塔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塔高56.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据说塔中还包裹着武则天时期建造的二层八角铁铸舍利塔。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绕行白塔三圈祈福还愿。

大白塔北侧建有面宽五间,高二层的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余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罗睺寺门票免费,位于显通寺东侧,始建于唐代,为五大禅处和十大喇嘛庙(黄庙)之一。罗睺寺有五台山最为奇妙的人造活动景观——“花开现佛”。每年六月十五文殊菩萨生日这天,寺僧“跳鬼”相娱。我们到的时候寺院没有开放。

显通寺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内有大佛殿、观音殿、大文殊殿三大主殿。相传此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 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景区唯一的国家级保护寺院。

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是五台山诸寺中最大的一口钟,重9999.5斤。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因为敲击时钟声绵长,传播深远,所以人们又把此钟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

显通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七进殿宇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依次分布,左右两侧厢房、配殿、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等殿宇楼阁。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为全寺主体建筑,清光绪年重建,面宽七间(实则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四周环廊。佛坛上主佛三尊并列,山墙下为十八罗汉,与殿宇为同期遗物。

显通寺内的这座铜殿,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座青铜贴金建筑,铜殿是万历皇帝为了感谢母恩而下令建造,因此,在建造中处处体现个“万”字, 比如化缘一万家,用铜十万斤,铸佛一万尊,便是万历皇帝祝愿母后万寿无疆之意。清朝康熙皇帝专门观摩了这座铜殿,还留下了让人猜不透的无字碑。

菩萨顶寺前有108蹬石阶,仰首上望,仿佛一架天梯直通天宫。沿108级石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这也是朝圣的必经考验。

菩萨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壮丽的喇嘛寺院(五台山第一黄庙),也是全山五大禅处之一。菩萨顶为满语“文殊菩萨居住灵鹫峰顶”的意思。清初皇帝为了维护统一,对蒙藏民族采取怀柔政策,菩萨顶一跃成为五台山地位最高的寺庙,康熙和乾隆多次游历五台山皆驻跸于此。这块“灵光圣境”是康熙皇帝手书。

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点得妙。这里,是很好的登高览胜的观景点。

菩萨顶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改“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 菩萨顶”)。

 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家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四周有石雕回廊环绕,大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 殿门口有一副对联为“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殿内梁架上悬挂着的“心印毗昙”牌匾,是乾隆皇帝手书真迹。

文殊殿,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面宽三间,单檐庑殿顶,四出廊。文殊殿面宽19米,进深14米,无论从面积上,还是从建筑的精美程度上,都超过了该寺的大雄宝殿。我比较喜欢文殊殿门两侧挂着的这副长联,上联为:“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 东台 ,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下联为:“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彻,香烟缭绕,胜赣蹁跹。”历史的风雨与厚重全浓缩在这一幅对联中。

爬1080个台阶的大智路登上黛螺顶,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顶,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方文殊殿和大雄宝殿。

五方文殊殿殿内供的就是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文殊,五方文殊分别为聪明、智慧、狮子、无垢、孺童,表示五佛五智。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项,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叫“小朝台”。

大雄宝殿面宽5间,单檐硬山顶,五脊六兽,前出廊,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大殿,内供三世佛铜像。

从黛螺顶俯瞰台怀镇中心,整个五台山气场饱满,一百多座大小寺庙在山谷间错落有致,气定神闲。

从黛螺顶下来打车到殊像寺停车场取车,此时是下午4点,时间尚早,看了一下百度地图,到下一目的地浑源县有140公里,3个半小时的车程,当即决定驾车离开五台山前往浑源县。有很长的一段是山路,这是途中经过东台望海峰。

沿途的田野一片黄绿,高大的风力发电架林立,风景不错。


晚7点半到达浑源县城,入住福泰大酒店。旁边正好有家饭店叫晋北老厨,美团上评价不错,点了份大同特色酸汤羊肉,羊肉片很薄,肉质很好,配上酸菜,非常下饭,很合我这个湖南人的口味。

浑源凉粉,据说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以土豆淀粉、豆腐干、蚕豆为原料制作而成,颜色清亮、味道滑嫩、爽口,像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里“凉丝丝”。风味独特,堪称北岳一绝,其制作手法被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一吃就爱上了它,在大同的两天几乎每餐必点。

D3:悬空寺→恒山→华严寺→大同古城墙


今日行程:
7:30-9:30,游览悬空寺(酒店→悬空寺,3公里驾车10分钟)
10:30-14:50,游览恒山(悬空寺→恒山景区,4公里驾车10分钟);
15:00-16:30,恒山→大同市华严寺,88公里,驾车1.5小时;
16:30-18:00, 游华严寺; 
18:00后,龙聚祥晚餐,入住华贸大酒店,然后夜游大同古城墙,逛大同夜市。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悬挂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国内现存最早、保持最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同时,它也是被西方人称为“世界十大奇险建筑”的旷世经典。   
      特别提醒:太阳照在悬空寺的时间大约在早上8:00~11:00,请摄影爱好者掌握好时间;因悬空寺登寺人数有限,楼梯狭窄,登悬空寺需要排队,排队时间视队伍长短不定。

在翠屏山下就能看见悬空寺全貌。悬空寺大小房屋41间,虽然仅152.5平方米,但鼓楼、钟楼、佛堂、经阁、主殿、过殿、朵殿等一应俱全,像一个平地上的寺院爬上了山,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可谓是中华建筑、宗教、雕塑等文化的集大成者。下面“壮观”二字据说是李白所题。

限于地势,悬空寺是沿着山壁左右展开。从左到右可分为三块:
最左侧的一大块,一层是佛堂,二层中间大雄宝殿,右边是钟楼,左边是鼓楼:这一块基本是脚踏实地的;
 中间这一块三层楼,称为“南楼”,下层是纯阳宫,中间是三官殿,上层是雷音殿:
右侧那块三层楼,称为“北楼”,下层是四佛殿,中间是三圣殿,上层是三教殿。

各殿阁之间则以栈道连接,后世更是加建为上下两层栈道,形成一个闭环。人们行走其上,楼梯或明或暗、曲折迂回,有如攀登天梯。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这些碗口粗的木柱,摇摇欲坠,但导游介绍到,其实这些竖状木柱并不起承重的作用,真正支撑悬空寺重量的是深插在岩石里面的类似栈道的横梁。也就是和大家看到的,和竖柱成90度夹角的这些横梁。

右边最高处的三教殿内,同时供奉老子、孔子和佛祖,三位宗教始祖空间上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建造者对佛家“普渡众生”,儒家“仁者爱人”以及道家“无量度人”思想进一步融会贯通的期待,是三教思想融洽升华的体现。据说正是因为这个“讨巧”的三教合一,才让悬空寺在历代宗教和政治斗争中幸免于难。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巡守来到北岳,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后来历代帝王祭拜的五岳,成为国家疆域、江山社稷的象征。秦始皇时,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
        恒山山脉东起太行山,西至吕梁山,绵延五百里。跨越河北和山西两省,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境内,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去的恒山景区。历史上,恒山以北是蒙古游牧民族,以南是汉民族聚居地中原。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致使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恒山天险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关中,其巨大的战略价值使它能够取代知名度更高的五台山荣登北岳。
      客观来说,北岳恒山的景色与其他四岳比确实是要平凡很多,甚至不及许多的名山,是五岳中唯一的4A景区。 我很多年前就游览了五岳中的其他四岳,登上五岳是我的夙愿,这次来到山西,总算集齐了五岳。

从悬空寺出发,穿过一条隧道就可到达恒山景区。恒山景区的山脚和半山腰各有一个停车场,二者之间大约有7公里的爬山公路,私家车只能停在山脚停车场。我们在山脚坐索道(单程70元)上山,也可以在山脚坐大巴到山腰(票价13元)再从山腰开始爬山。总的来说,恒山的难度不大,基本上全是台阶路,两种上山方式最多两小时登顶,所有的寺庙景点都包含在了上山下山的必经之路上,全程可以在3小时左右完成。

山脚是新修的庙群,想来大多数游客远道而来都是奔山上古迹风景的,在此皆是匆匆走过,直接坐索道或景区巴士上山了。

索道上山后依指示牌一路继续爬山。从这里望去对面便是有“ 恒山小悬空”之称的姑嫂崖。姑嫂崖,又称舍身崖,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姑嫂崖传说因姑嫂投崖变作鸟而得名。同时这里也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危岩夕照,每当夕 阳西 下,“余辉反照 千山 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光异景,令人神住。

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规模仅次于恒宗殿。明神宗皇帝勒渝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 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斗母”又称斗姥元君、先天道姥、中天梵气斗姆元君, 北斗 众星之母,统御众星。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神像慈容照人。


恒宗殿是北岳恒山之主庙,又名“北岳庙”、“贞元殿”,俗称“朝殿”,内供奉北岳大帝。五岳都建有主庙,但东岳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均建在山下,唯独北岳庙建在山上成为孤例。

恒山作为五岳,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山上碑刻如林,其中不乏御碑。这里提一下这块“五岳真形图”碑。关于五岳形象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如人坐、西岳华山如壁立、南岳衡山如鸟飞、北岳恒山如猿行、中岳嵩山如人卧之说;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木、西岳金、南岳火,北岳水,中岳土;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是青龙,西岳是白虎,南岳是朱雀,北岳是玄武(龟蛇),中岳是庙内住土神。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会仙府,恒山十八景之一的仙府醉月指的就是它。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庙观,置身府院,如临仙境,夜宿仙府,依栏望月,饮酒作诗,真有点起坐出世之感。传说是仙人聚会之地。这边悬崖上题刻很多,古松掩映下,真有神仙味道。

恒山主殿朝殿的南端,有一个天然的大石窟,这便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飞石窟。窟内建筑叫做寝宫、梳妆楼。它们不仅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恒山的一个主要景点。

恒山天峰岭峰顶纪念碑,海拔2016.1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

登临此处,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这是恒山上最有名的牌楼,牌楼枋心上有一牌匾,是雕刻七龙祥云的边饰,雕刻精美规格较高(清代皇家园林最高规格的为九龙边饰)。此牌楼匾额上的“人天北柱”乃 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封果亲王允礼所书写。

恒山的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最有名的是“恒宗”两个大字,据说是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与雄浑天成的恒山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字匾,悬挂在顶天立地的石壁之上。

      在三晋大地北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大同。大同号称“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因为它是北魏、辽国、金国三朝的陪都,也是明朝、清朝的重要边防线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交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的西南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辽代,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其名称源自佛教流派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整座寺庙坐西向东,这与辽代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为上”的风俗习惯有关。
       华严寺分为上、下华严寺两部分,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两寺紧邻,之间有月门相通。游客可以先游览北面的上华严寺,再从寺中小门进入南面的下华严寺,南北两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上华严寺最值得看的是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宝殿,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遗存。下华严寺薄伽教殿,造型比例适当,建筑极其精美,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座辽代泥塑像,是泥塑中的艺术精品。寺中的其他建筑和塑像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整座华严寺就是一座中国古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瑰宝。

进入山门,钟鼓二楼分列两旁。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伟的重檐歇山顶式殿宇——普光明殿,此殿高大壮丽,殿内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塑像均继承了辽时期的造像风格。 整座普光明殿完整的体现了华严经的精髓。

大雄宝殿是上华严寺的核心殿宇,矗立于普光明殿后方的高台上,建于金代,为我国现存两座最大的佛殿之一。站在大殿前仰视,可以看到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传说中龙九子之一,会喷水灭火),北端的鸱吻是金代遗物,由黄绿色琉璃制成,高 4.5 米,是现存最大的琉璃鸱吻。

大雄宝殿是辽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筑,殿内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画,四个朝代的信仰堆叠在一个大殿,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殿内四壁上绘有巨幅壁画,为清光绪年间民间画工所在明代壁画的基础上重绘,保留了一些前朝的构图。壁画内容丰富,涉及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共绘有人物五千多个,总面积在山西省内仅次于永乐宫。

大殿内供有32尊佛像,主佛为建于明代的五方佛。两侧有建于明代的“二十诸天像”,均向主佛的方向前倾15度角,表示对佛的尊敬。大殿顶部共有973块绘满各式图案的彩绘天花板;四周墙上绘满巨幅壁画,规模之大全国罕见。(殿内不能拍照,本图片来自网络)

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最早的一座建筑,为藏经殿,是辽代末构建筑的代表作品。在建筑方面承袭唐制,规模宏丽、气象庄严。“薄伽”是世尊音译“薄伽梵”的简称,而“教藏”则指明这里是藏经之处。 薄伽教藏殿坐西朝东,建于一凸字形的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架椽,为单檐歇山顶。

薄伽教藏殿内的佛坛中央端坐三尊主佛,以三主佛为中心,布置成三组说法的场面。经历了上千年的香火烟熏,佛像已披上尘埃,只有面部呈现古铜色,但难掩其俏俊面容和典雅神情。29尊塑像皆以唐代丰满圆润和端庄安祥的风格、宋代塑像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特色,突破了佛教艺术那种净化、平淡、肃穆,超凡脱俗,满堂的人间情调。

合掌露齿菩萨被郭沫若称赞为“东方维娜斯”,她露齿,露脚、露背、颠覆传统。发髻高耸,花冠巍峨,面如满月,皓齿朱唇,袒胸露背,衣着华丽,一条丝带绕肩而过自然垂落,仿佛正随风舞动。打破了中国古代女子笑不露齿、衣不露体的封建礼教。整个造像比例自然合理,生动传神,衣着上的花纹与缝线清晰可鉴,色彩奢华而沉稳。

在殿内塑像后面建有双层楼阁式藏经柜,也是国宝级的文物。殿内四周依墙而建排列着藏经柜共有38间,上层是供设佛像和佛龛,下层是存放经书的壁藏。环绕大殿一周的勾栏栏板,图案多样,全部以镂空雕刻,玲珑剔透。工匠还在藏经柜间搭建了一座圆弧拱桥,并在桥上建有“天宫楼阁”。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看后,赞誉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

华严塔是当代建造的一座仿古木塔,采用古制,方形四檐,纯木榫卯结构,塔下有很大的铜殿式地宫,称千佛地宫。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佛祖舍利,并铜雕千佛像、铜塔,铜线刻佛教人物或飞天等。地上各层则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

华严宝塔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可以登塔远眺、俯视大同古城,饱览古城风光。这个方向,最近的这栋建筑是薄伽教藏殿。

参观完华严寺,去往龙聚祥吃晚餐。这是经过古城时,迎面走来的汉服小姐姐和小哥哥闯入镜头。

沿路经过四牌楼,四牌楼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

先后经过钟楼,鼓楼。这是鼓楼,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缮,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到达龙聚祥不过6点一刻,店里还有空位。菜很快就上来了。过油肉是大同的名菜,主材是猪里脊肉和木耳,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整体口感偏酸一点,适合配米饭,连平时不太吃肉的我都连夹了好几筷子。

本来要点店里的招牌菜功夫炖鱼,问了下服务员鱼的做法,决定还是放弃。想起这两天吃的羊杂还可以,服务员推荐羊杂粉,因为点了米饭,就要了份纯羊杂,还真别说,特别鲜香,符合湖南人的口味。

这道黄米凉糕盘底铺了一片粽叶,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粽香,香甜糯软,柔韧劲道。

晚餐后看天色尚早,二人决定先驾车回今晚住宿的华贸酒店,酒店离大同古城只隔一条街,可以步行到古城,游览古城夜景。

       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毁损,2008年以后,修复城墙时采用原制式原工艺在土坯城墙外进行包砖,使得大家可以看到较为完整的大同城墙形态。大同城墙不仅在白天巍峨壮观,夜间远观或登临城墙,更是可以领略它那流光溢彩一瞥惊鸿的不群气质。
       现在的大同古城墙呈正方形,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达7.2公里。共建有主城门四座,东门为和阳门,南门为 永泰 门,西门为 清远 门,北门为 武定 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的一大特点是外廓像齿轮一样,城墩凸出,梯形结构。

一座城市最美的时刻一定是日落之后,华灯初上之时,大同也不例外。蓝色的天幕下,大同古城墙就像罩了一层玫红色的薄纱,更透出它的庄重高贵、古朴典雅。 城墙倒映在清澈的护城河中,水中有城,城外有水,美仑美奂,令人惊艳。

四座城门中数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角楼、城楼、箭楼间隔而立。护城河吊桥、瓮城、月城、关城、耳城重关叠嶂,防备森严。

登上城墙,只见一座座城楼的灯光亮起,将古城夜景装点得更加绚丽夺目。夜色中的古城墙给了大同一份独一无二的骄傲和自豪。

流光溢彩的灯光下,古城墙上的楼阁仿若琼楼玉宇,金碧辉煌,气势恢弘。

站在门楼上俯瞰古城,视野开阔,只见古城内车水马龙,灯光璀璨,热闹非凡。

从城墙上下来,又步行来到了华严寺旁边的步行街。

几乎所有的古街,晚上都会变成美食街。

东南西北各种美食在这里荟萃,这时只怪胃太小,容不下更多的美食,就这样走走看看也是很满足的了。

D4:大同市→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今日行程:
上午在酒店休息(因为网上预约到云冈石窟的门票是下午一点)。
13:00-16:30,游览云冈石窟; 
16:30-18:00,云冈石窟→应县,车程95公里; 
宿应县国利假日酒店。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凿于北魏时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石窟当年建造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讲神权皇权合一以便统治之外,云冈石窟是为了北方佛教徒念经参拜的地方,作用可以和寺庙划等号,可以说是一座“皇家寺庙”,所用工匠皆为技艺高超的国家工匠。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除第4窟之外的第1-13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迁洛以前),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中部9-13窟这五个石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因此称为“五华洞”。
     晚期窟室(第20窟以西、第4窟、14窟、15窟)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些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冈石窟景区参观路线: 云冈阙门→游客中心→昙曜广场→佛光大道→灵岩寺→穿过“入佛知见”,进入第1-20石窟群→西部石窟→云冈石窟博物馆→(接引佛殿→云冈皮影、木偶馆→石佛古寺→清代戏台→石破天惊照壁)→食货街→出口
       重要看点:第3-8窟、五华洞(第9-13窟)、昙曜五窟(第16-20窟)。我去时11-13窟未开放。

第3窟灵岩寺洞,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窟内留下的分割、揭取岩石的遗迹,是了解古代石窟开凿方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第5窟叫大佛洞.洞窟前檐有宏伟高耸的楼阁,称窟檐建筑。窟檐建筑起到保护石窟的作用,以免石窟裸露被侵蚀,同时也美化了石窟。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走进楼阁,左右两壁是清初的壁画十六罗汉。左侧保存完好,画工精细、笔触流畅自然。

第5窟的释迦牟尼佛为结跏趺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整座造像曾进行包泥彩塑,面部包金以至于看不出当初的原貌十分可惜,下巴处的金色据说是建国后修复,但估计因为矿物比例缘故,颜色发青灰,与其他处迥然不同。第5窟据说是孝文帝为纪念父亲而修建,为父造像,祈福国运,这也许是这所最高大的佛像之由来,另一面也从侧面反应当时社会之繁荣与国力之发达。

第5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主要造像题材是“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该窟壁面东北隅因山体渗水严重而多有风化,南壁和西壁则保存较好,显现了北魏雕刻艺术之精妙,南壁窟门与明窗间列龛两排,上排为八个圆拱龛,下排为八个lu形帷幕龛,龛内均置坐佛,齐整有序,威严肃穆。在南壁上层东西两侧,各雕有高浮雕大象负驮须眉座五层瓦顶出檐佛塔,设计巧妙,雕刻精美,是云冈石窟佛塔雕刻的精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第6窟叫释迦佛洞。该窟为中心柱窟,塔庙雕饰富丽,被誉为“云岗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
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 菩萨 ,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11尊,华盖承悬,气宇轩昂。窟顶格状隔间可见骑乘各种动物的多臂多首天神。

第6窟据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所建,而内饰雕塑被称云冈之最,是云冈石窟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它完工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汉化明显。举目环视,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窟中墙壁几乎全部布满了雕塑。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使许多雕塑风化,颜色剥落或褪色,但仍然尽显当年的精美与壮观,它的精彩让人佩服与感叹!

第6窟在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方面,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尤其佛像改变了过去的服装,雕成了褒衣博带式的佛装,采用了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层的服饰,被称为“ 太和 造像”。佛像、 菩萨 、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犹如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艺术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艺术家以浅浮雕和高浮雕结合的手法,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30余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弘法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场面。这些故事图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朴,为犍陀罗东传的新创造,弥足珍贵。

第7、8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第7窟明窗两壁为比丘树下参禅思惟像。北壁上层大龛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 ,两侧为倚坐佛像,下层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

第7窟南壁窟门长方形帷幕龛内上方,有一组雕刻格外引人注目,六位少女半跪相对,端静秀丽,风姿绰约,素有“云冈六美人”之誉,是西域造像融入东方元素的上乘之作。她们的眼神、面颊、嘴角乃至娇媚的身姿都散发出一种深求佛理之美。

第8窟佛籁洞,窟门西侧雕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五头六臂,颜若童子,踡发喜笑,手中或托举日月,或执弓箭,左下手当胸持斑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多首多臂天神像造型来源于古印度,原为婆罗门教神祇。该组雕像为云冈石窟所独有,反映了早期佛教杂密兼容的特征。 

第9-13窟俗称“五华洞,因后世施泥彩绘而异常绚丽,这组洞窟营造于北魏孝文帝时代。窟像汉风转浓,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第9窟叫阿閦佛洞,窟内四壁分层布龛,造像题材多出于《法华经》。窟顶格状,格内雕团莲或飞天。飞天造像群的仙人,或吸腿跳,或倒踢,或掖腿,或双飞燕,其舞姿优美,可与敦 的飞天造像相媲美。前室侧壁屋形龛、后室窟门上方屋形檐等雕刻,都是仿汉民族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第10窟毗卢佛洞,后室门楣雕饰非常精细,门楣上方的须弥山层峦叠嶂,山间二龙交首盘环,山腰间有参天的林木和奔跑的动物,山体左右雕有阿修罗天和坞摩罗天护法神。这组雕塑动静结合,虚实相问,对称均衡,别具匠心

东西两壁各雕三间式屋形龛,龛内佛像面相慈和,菩萨神情恬静。阎浮树下,半跏坐思惟菩萨,一手支颐,沉于四谛。窟门东西两侧金刚力士,头戴鸟羽冠,手持金刚杵,表情和善。后室主像为弥勒菩萨 ,东西两壁各一胁侍 菩萨 。

第16窟的立佛洞,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身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但是下半身已经风化没有了。

第17窟弥勒三尊洞,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 弥勒 ,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 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窟内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雕像清简劲直,纯真朴质,反映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

第18窟立三佛洞。第18窟设计严谨,布局完整。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高挺,浑厚质朴,身披千佛袈裟,两侧分别配置胁侍佛、胁侍菩萨 及十大弟子像。

18窟左胁菩萨头戴花冠,秀丽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静立,或拈花微笑,或闭目倾听,或若有所悟,或喜从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第18、19、20窟为一组,第19窟是中心窟,开凿时间最早。第19窟为宝生佛洞,主佛像结跏趺坐,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袈裟边饰折带纹。

第19窟外东西各开一耳洞,内一倚坐佛像。这种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设计,既有变化,又显庄严,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创举。

第20窟是白佛爷洞,是昙曜五窟中最后一窟,也是云冈石窟最著名、最精美,最辉煌之作。因为石窟前殿在辽代以前已经崩塌,所以现在石像处于完全露天的状态。正中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

第20窟主佛高13.7米,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

从云冈石窟出来已是4点半,驾车直奔应县木塔。将近6点到达应县时木塔景区已关闭,入住景点旁的国利假日酒店。在美团上找了一家当地排名靠前的餐馆晚餐,点的浑源凉粉应该是我第三次点这款凉粉了吧,还有黄花菜就不上图了。特别推荐一下这个酸汤龙利鱼,汤汁浓郁,鱼肉细嫩鲜美,令人胃口大增啊。

D5:应县木塔→乔家大院→平遥古城


今日行程:
8:00-8:50,游览应县木塔; 
8:50-12:30,应县木塔→乔家大院,车程290公里;
12:30-17:00,游览乔家大院;;
17:00-18:30,乔家大院→平遥古城,车程42公里; 
宿平遥古城内的平遥会馆。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6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精彩看点:
看点1:纯木结构没有一根铁钉;
看点2:全塔共有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看点3:明成祖朱棣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等48面牌匾和6副楹联。

佛宫寺原名宝宫寺,元明之际方改为现在的名字,寺中留到今天的辽代木构仅余此塔。关于塔的建造年代,现存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塔身南面的「释迦塔」牌匾上,三个大字旁边有「大辽清宁二年特建宝塔,大金明昌六年增修益完」的字样。考虑到此时辽宋澶渊之盟已成,边境和平,辽国经济实力又大增,建这样的大工程倒也很合理。

应县木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看似5层,其实每两层之间都设有暗层起加固作用,实为9层。全木结构,动用3000立方米的红松,但没有一颗铁钉,全赖卯榫咬合,高度达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应县木塔不仅是八大辽构中最为独特的一座,也是现存唯一一座纯木结构的古塔,其绝对高度和庞大身躯,更是睥睨天下,观者无不拜服。

塔各层本身都是完备的构架,相互堆叠,且卯榫之间都有活动余地,才使塔身得以游刃有余地应对风压和地震。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全塔动用35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分别位于不同层面的不同位置,将每层的负荷转移到每根柱头上,兼顾实用性和装饰性,并涵盖了古建筑上斗拱的“发展史”,被梁思成称作“斗拱博物馆”。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现在悬挂着48面木匾,不仅具有文学书法上的重要价值,而且也是木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

“释迦塔是所有匾额中年代最早的一块,这三个颜体大字是金代书法家王瓛所书,边上的小字题记则陆陆续续记述了木塔的历史。此外还有朱厚照(明武宗)所提“天下奇观”和朱棣(明成祖)所提的“峻极神工”。

“万古观瞻”是唐代的,“天柱地轴”则描述了塔的宏伟,它的作者是万历年间编纂《应州志》的本地人田蕙。

塔的每一层都保留了辽代的佛像,现在只有第一层还可以进入参观。第一层的释迦佛像为辽代原塑,是整座佛塔造像中最高的一座,高11米,佛像面目端庄,神态怡然,四周的墙上绘有六个如来像,顶部则是精美的八角形阳马藻井,营造出神圣的空间。

       晋中商业,首推祁、太、平、榆,旧时便流传这样一句民谣:“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吃不完的榆次城。”古城、大院、街巷、商铺,即是晋中最纯朴的底色,亦是昔日荣光的最好见证。 
        说到大院,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山西人熟知乔家大院是因为晋商文化, 外地人知道乔家大院,大都源自于当年的热播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又在同治、光绪年间以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跨度虽长,但风貌始终保持如一,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精巧绝伦,富丽堂皇,不仅仅是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留下“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佳话。
       乔家大院景区由在中堂、德星堂、宁守堂、保元堂及花园组成“四堂一园”的建筑格局,总占地面积2.4万余平方米,建造时间虽跨越将近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统一,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大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题材广泛,寓意吉祥。屋与屋衔接,院与院相连。
     “在中堂”是乔家大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院落,建筑精致厚重,威严气派,院内屋顶高低错落有致;正院偏院主次分明、均衡对称,俯视院落布局呈双“喜”字型,是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体。其余三个院落为近年政府新修。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

大门对面的砖雕“百寿图”影壁,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字体古拙遒劲。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体现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 ”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进入大门,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乔家老院是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老院进门迎面是一座福德祠,其实乔家大院的每一个院门内大都有这样一座福德祠,只是其中内容不尽相同。这座福德祠的下面有一个小龛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照壁上面和两边各有一对 狮子 ,谐音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

非常有特色的院子正门。“毋不敬”三个字也彰显了这座老院在乔家大院建筑群中的地位。乔家老院主要陈列和讲述了乔家生活风俗、时令节气、穿衣戴帽、饮食规矩等

走进院墙高深的乔家,便能看见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灯笼似乎是乔家大院的标配,但实际上最初的乔家大院是不挂红灯笼的,电影中的剧情也和乔家的历史没有关系。只是当时张艺谋选择了乔家大院取景,拍摄时挂上了许多红灯笼,后来电影拍摄结束,也就没有取下来,之后一直都是如此装扮。

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

欣赏乔家大院 的建筑,需要结合乔家的历史才更加有意思。乔家是山西有名的商贾世家,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却是富了四代的家族。乔家子弟恪奇祖训,定有家规,不准嫖赌,不准纳妾,不准酗酒,这也是乔氏商业长久兴旺的重要原因。

说到乔家的人,不得不谈的是乔致庸。乔致庸生于嘉庆23年,是乔家第三代传人。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长大,励志读书做官,后来因兄长病逝,乔致庸弃文从商,开始掌管家族生意。他做生意待人随和,讲诚信,处事中庸,善用计谋。在他掌家期间,乔家的事业日益兴旺,“复字号”称雄 包头 ,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以及水陆码头,成为了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在乔家大院内可有不少宝贝,在乔家的三号院有一个犀牛望月镜,直径有一米左右,高两米,重一吨,采用木质最坚硬的珍稀树木 铁力 木所制,是国家的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乔家的镇宅之宝。整个宝贝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镜子代表圆圆的月亮,中间是祥云,底座是犀牛,因此叫“犀牛望月镜”。 犀牛望月镜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堪称为稀世之珍品。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

图中左右玻璃柜中的九龙灯是乔家的另一件宝贝九龙灯为清代红木,灯之主体上下通轴,共分三层。上层为葫芦形挂钮,其下有四条龙,中层为八棱八面形灯身,下层有五条龙。九龙灯制作工艺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结构造型独具匠心、动静结合,是一件既豪华繁缛又实用美观的木雕工艺精品。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而逃向 西安 时,乔家捐赠了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慈禧太后为感谢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九龙灯。 慈禧蜡像后面的九龙屏风也是乔家大院的宝贝。九龙屏风是从宫里流落出来的,在机缘巧合下让乔家人出巨资买了回来。九龙屏风是黄花梨木所制,其上的九条大龙栩栩如生。仔细一看会发现,还有七十二条小龙,所以总共是八十一条龙。它们各有各的姿态,颇有皇家风范。

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都有真金彩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彩绘采用立粉工艺,层层堆制,最后涂金,十分细致。

乔家西北院,即在中堂,为乔致庸所建。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 ,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座院子建筑恢弘、雕刻精美,代表了乔家最鼎盛的时期。

在中堂曾经有两百余年的时间不衰,后来因为战争爆发,合家老小弃家出走而衰败。直至张艺谋来此拍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才将在中堂再次推向世界。在乔家大院内,能见到多处取景地,如果对这部电影记忆尤深的话,应该能回忆起不少镜头。

这里便是乔家大院最漂亮的院子“静怡院”,顶楼正中书写着“福种琅嬛”四个字,蓝底金字,气势磅礴。据说是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出逃西安,曾暂住乔家,乔家给慈禧进献美酒佳肴,并捐赠了10万两白银。之后慈禧面谕山西巡抚赐给了乔家这块匾额,至今悬于乔家在中堂大门之上。

戏台是以前乔家听戏的地方,现在戏台依然会向游客展示晋剧、晋中民宿特色等。

乔家书房院,位于在中堂以西,现在是一处花园。据说当年这里是规划了一座书房,后来只建成了个花园之后就因为时局动荡,乔家举家外逃,这里的建筑工程也就终止了,便成了现在的样子。

乔家大院也是一间民俗博物馆,六个大院分别陈列着农耕岁时的生活、人生仪节、内花园、商业习俗、豪门陈设、乔家史记,可以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乔家生活、治家、经商的哲学,感受晋商的经商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感受他们的开拓、发展、创新的经历。

豪宅大院, 历经风雨沧桑,已铅华落尽, 庭院深深,空寂无人。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代加以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它和丽江大研古城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座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平遥古城还与大研古城、阆中古城、徽州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平遥古城又称“龟城”,因为它的形状很像趴在地面的巨龟。平遥共有城门六道,迎薰、拱极、太和、永定、亲翰 、凤仪。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道城门又都突出于边墙之外,所以,南北二门有如龟的头尾,东西四门如四肢。北门的外门又向东弯曲,好比尾巴东甩。
       我们在下午6点半到达平遥古城,这样可以欣赏夜景,第二天清晨人少的时候再去拍照,白天再游景点。

为了更好的感受古城的夜晚,我们选择了住在古城内的平遥会馆。平遥会馆位于古城四大街之一的城隍庙街的繁华地段,是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超大型晋商文化主题宾舍。馆内设施典雅豪华,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让我们惊喜地感受到当年晋商生活的典雅与奢华。

夜晚的平遥古城是悠然自得的。白天大多是售卖纪念品的商铺和餐厅人气旺,而到了晚上则是各种甜品店、小吃店、酒吧热闹了起来。白天品味深厚的历史底蕴,晚上就该好好享受悠闲的慢时光。

在人来人往的古城中穿行,徜徉在传统而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氛围中。平遥古城,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种风格装修的KFC,很有特色吧。

逛吃逛吃,边逛边吃嘛,吃是永恒的主题。这家以媒婆叨着烟袋造型的揽客方式不错。

刀削面是有着浓浓山西特色的面食了。它的知名度还有味道在山西都是数一数二的。这碗加了平遥牛肉的刀削面,面条还比较长,口感劲道,超级好吃。

碗托是平遥最有名的小吃,外观跟凉粉差不多,都是晶莹光亮,粉白微青。据说当年慈禧避祸西安,经过平遥时食用了碗脱,赞不绝口,从此名声大震。

“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我们吃到的是将薄薄的面卷成空心卷翻炒而成创新版“炒筱面栲栳栳”,传统版的莜面栲栳栳是蒸熟的。(说实话,看到菜单上“栲栳栳”的那一刻我就不淡定了,只恨书读的太少,不知道该怎么念,请教了服务员才知道,呵呵。)

D6:平遥古城→王家大院


今日行程:
7:30-12:20,游览平遥古城; 
12:20-13:40,平遥古城→王家大院,车程56公里;
13:40-16:00,游览王家大院;;
16:00-18:30,王家大院→垣曲县城,车程226公里; 
宿垣曲县城。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逛古城不需要门票,但古城内有20+个景点需要门票(通票125元,我去时按政策免费),门票3天内有效,且每个景点只能进一次。
       收费景点不必全部参观,重点推荐县衙门、日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同兴公镖局、城隍庙、文庙和古城墙。

古城内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整个古城在街道布局上呈“土”字形,建筑排布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

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浓郁的晋商文化气息,淳朴的晋中民风,清晨的平遥古城散发着它安静而内敛的气质。

古城基本以东西大街为划分,大街以南景点、店铺较多,大街以北基本以居民区为主,平时都是比较安静的。

南大街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商业化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且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在古城最热闹的南大街中心地段最显眼的便是这座“市楼”,是建在集市上的楼房 ,市楼的南边还有一口水井,所以市楼还有“金井楼”的别称,市楼是全城最高的建筑,也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平遥古城在晚清时期达到了鼎盛,仅仅一个县城能操纵全国50%以上的金融机构。毫不夸张的说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平遥这个小县城中。由晋商最早开创了票号,而最早的票号“日升昌”就在平遥古城的西大街。

日升昌成立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协同庆票号是当时平遥古城十大票号之一,现在是钱庄博物馆,是古城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下到地下金库去看看,去感受沉浸在钱堆里的感觉。

镖局,冷兵器时代的晋商护身符。在平遥古城内有一座镖局遗址,叫“同兴公镖局”,在清代这是威震全国著名镖局之一。大型情景剧“又见 平遥 ”的故事是正是围绕着同兴公镖局的诚信展开的。

“百川通”这个老票号也是平遥不可不游的地方之一,现已改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这是平遥县第一个由私人开设的博物馆,里面陈设着当年中国第一代银行家家居生活留存下来的古木家具、瓷器古玩和字画珍品等,从 中可以觅到那些富商大贾们家庭生活的一些影子,让人不由遥想平遥那些深宅大院中当年 曾是怎样的富庶奢华。

平遥县衙是古城的必游景点。它位于古城的衙门街,建筑始建于北魏,元、明、清、 民和申遗前,五个朝代它都一直是政府机关所在地,所以里面古建保存最为完整,目前最早的建筑是元代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县衙权构宏大,既遵循了轴线对称的传统格局,又符合前朝后寝的礼制特征,是封建王朝最基层统治机构的完整再现,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署衙,很有地方建筑特色。   

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

在县衙里面可以登衙门街上的听雨楼,在楼上可以俯瞰街景。

平遥的古城墙保护得很好,周长达6千米以上,城墙高约12米,修建于康熙年间。你现在看到的是南城楼,是建南城门城墙上的高层建筑,外观精致美观、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战时是一座城池的高空防御设施。

瓮城,建在城门外的小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瓮中捉鳖来自于此。城墙上还有战时抛打石头用的兵器,城里城外均可打。

站在南城楼旁俯视明清一条街,它在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上,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很古朴,好有年代感

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在中国科举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平遥文庙有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龙门”吸引了不少游客。 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所以,文庙这种与科举相关的建筑中才会出现龙门。参观的游客中年轻人很多都是跳着过去的。

平遥古城的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位于平遥古城东侧的城隍街,始创于明初。

平遥城隍庙的最大特色是庙中有庙,是一座以城隍庙为主体、财神庙和灶君庙三庙合一的道教神庙,三庙相连,构成一幅“尊神艺屋一庙,联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平遥城隍庙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结构与琉璃艺术,整座庙区内,殿宇、廊庑、楼阁、坊、台形制多样,结构精妙,而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更叫人称奇、心动,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装出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背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的杰出范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财神庙有个戏楼,戏楼上的八卦藻井,巧妙利用了斗拱翘昂后尾精心装饰而成,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可以很好地收拢声音,起到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还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有极佳的音响效果。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被冠以“民间故宫”“王家归来不看院”等诸多美誉。
      静升王氏从耕作和经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继而大兴 土木,不断营造。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了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的晋商大院,在其鼎盛时期,占地25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10万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王家大院有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城堡式建筑群,这是两个相对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东西对望,分别由无数座四合院组成一个堡,两堡之间由一桥相连,开放的几十座院落仅仅是王家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高家崖”的东门是王家大院的正门,坐西朝东,青砖城楼式建筑,高大的拱形门,城楼上有一座方形八檐柱,九脊歇山顶楼亭。拱门洞上镶嵌着一块石牌匾,上面镌刻着“寅賔”两个大字,据说是有紫气东来的意思,主人原意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的寓意。

       高家崖是由静升王氏兄弟王汝聪、王汝成耗时16年修建,是王家大院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建制最为讲究、造诣最为丰富、景色最为优美的地方。 高家崖建筑群主要有三组建筑,兄王汝聪住所敦厚宅(乐善堂)、弟王汝成住所凝瑞居(敬业堂)和西首的桂馨书院。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内涵丰富,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眼前这座门庭高而窄的院落是长兄王汝聪的居所,王汝聪辈分为长,官职却比王汝成要低,但在建筑规制上还是要遵循长幼有序的。王汝聪居所二楼现供奉的是王氏祖先以及王氏族谱,体现了中国家族嫡长传承、子孙有序的传家观念。

王汝聪大院门庭正对的照壁是“狮子滚绣球”,有喜庆吉祥的寓意,照壁雕饰精美、花团锦簇,一派富贵气息。大院里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堪称是王家的“三绝”。

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东西秀楼、厨院、家塾院,共用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可谓院内有院,门里套门。

置身于庭院之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各种雕饰,大到门窗廊额,小到立柱基石,其间主人似乎不愿意舍弃任何一处角落进行雕琢,以兆祥瑞,以祈富贵。虽然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大院已经剥落了原来明丽的色彩,但这些雕饰却非常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形巧夺天工,其神栩栩如生。

行至大院深处,便是主家卧室,打量其间,仿佛一瞬间又穿越到了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之中,方还历历在目的精雕细琢都湮灭了。简单典型的窑洞式主卧室,古雅朴实的家具卧榻……是了,不管在外面如何风光如何荣耀,难得是一场酣梦,难得是返璞归真!

古人多有供奉土地的习惯,作为如此讲究的王氏望族,这里自然少不了土地庙的供奉,只是这座土地却非是一般搭建的小庙,而是嵌于墙壁之中,仿佛空中楼阁,精致小巧,别具一格。

柱础石在建筑中起负荷、防潮、装饰的作用。王家大院的柱础石,内容丰富,造型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一尊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宫灯型柱础石,图案共分六层。第一层为鼓,代表天;第二层为锦缎,表示锦绣前程;第三层为蝙蝠祥云,代表福祥双至;第四层是夔龙,用以辟邪;第五层是如意底座,期盼事事如意;第六层为回纹不断头,表示好事不断、财源不断。整尊柱础石寓意“天下万事皆如意,锦绣前程好福气”。

敬业堂后院看面墙上刻有一幅“鹭鹭清廉”图,一丛青莲之中,有两只鹭鸶鸟,故曰“鹭鹭清廉”,谐音“路路清廉”。旨在教化家人无论居家还是在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秉持廉洁品性。

一只母猴背一只小猴子,,“猴”、“侯”谐音,“辈”与“背”谐音,借用谐音组成辈辈封侯这一吉祥图案,表达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祖祖辈辈都跻身官场,封侯分地,是很大的荣耀,是不少人的愿望。

从一处角门走出小院,便也出了高家崖,这里有一处开阔的平台。极目可得长空、可得远山、可得村落的炊烟袅袅,还有红门堡的围墙和角楼,在灰色的天空之下更显沧桑。

高家崖与红门堡之间有桥连接,使本来被道路分割成两处的王家大院浑然成为一个整体,往来也方便了很多!当然,这座桥应该是现代建造,却是不知道百余年前又是什么模样?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因有些院落建于乾隆早期,故其装饰纤细繁密中显古朴粗犷,接近明代风格。 设立在红门堡内的中华王氏博物馆、书画馆、珍宝馆、拙居茶馆、王家醋坊、豆腐坊和“全国晋商会馆图片展”已向游人开放。

这是红门堡东二甲的腰门五福(蝠)门,额枋上写的是“荷天休”,“天休”即天赐福佑,门口两边分别有两个大大的吉字。石门顶有五只蝙蝠,两边楹联:“树滋讵必陶潜柳,燕翼端凭韦氏经”,其意为:实施德政不要有陶渊明那种逃避现实的隐士思想,造福子孙要像韦贤父子那样为国出力,担当重任。

穿过五福门是二甲东巷。从东往西依次有德馨轩、缥缃居、谦吉居。德馨轩门楣上的门梁挂落上的木雕是鹿鹤同春,内影壁壁心是砖雕的四逸图(古人认为渔樵耕读是人生最安逸快乐的四件事)。这三处院子现在办成了美术馆之类的。当然,王家大院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美术馆了。

红门堡的建筑,在清代纤细繁缛的风格体现上,不像高家崖用了大量的雕刻艺术,而是采用几何拼接的方法,体现出空间线条的韵律美和秩序美,比如门栏窗棂都用木条拼出各种形状图案,通透实用。别样的垂花门。

经过第三条横巷便是王家大院的后花园。由兰桂园开始依次串联着隐翠园和红杏园三座花园,园园相通,风格各异,仿佛误入江南的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绿树成荫。

穿过花园,拾阶而上,便可登上红门堡的堡墙。

红门堡堡墙高筑,形神俱立,气宇非凡。红门堡完全就是个城堡的模样,一座四方的城池,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可以想象当年该堡的防护是多么严密。

堡内的东西方向共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这一条巷则为“王”字的中间一“横”。

这便是那“王”字的一竖。这一“竖”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一字贯穿,这也是红门堡内的主街,这条主街将整个建筑群左右分开,这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这是龙身。

在红门堡最前排建筑的两侧各有一处古井,左曰龙泽,右曰凤泉,我想这不仅仅只是红门堡民众的水源,更是风水中的“眼”,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红门堡的南堡门。红门堡也叫恒贞堡,“恒贞”意为永久保持正道。因王家有两位参加过千叟宴,两位得到乾隆、嘉庆的内廷召见,故立此匾。南堡门分为上下两层,双拱双门形式,层层设防,十分坚固。

王家祠堂也叫孝义祠,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 门口有孝义坊,也叫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

图中是静升王氏借用北宋贤士张思叔的《座右铭》立下的家训。王氏家训短短的9句话90个字,教育告诫我们从怎样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性养成、对待善恶等等,都作了细致而明确的要求。其宗旨意在教育后世子孙注意一言一行,律己修身,以忠信为本,从善如流。其实这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治家规训,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作为现代人,我们处世立身,就是要言出有据,行出有果。

参观完王家大院,我们踏上归途。山西之旅介绍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分享。

  • 摄影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 5
前往
/5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