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后
去二王庙之前,先到的鱼嘴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古代无坝取水枢纽工程常用的形似鱼嘴的分水建筑物。
鱼嘴修筑在河道江心洲或河滩滩脊的迎水端,根据地形决定其形状。其后部多与导流堤相连,一并起分水导流入渠的作用。鱼嘴布置的位置,导流堤的高低可大致决定引水量。
过桥,去二王庙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 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专业啊
真是不错!
接着是到都江堰了。
10月1日早晨,6点半,还是在那家餐馆吃的早饭,然后就出发了。
先走了一段301省道,然后转道213国道。
在301省道上,有“九道拐”,路况比较艰难。
所谓九道拐,就是自山顶而下连着九个180度大转弯,很危险。因为我们是从平武进沟的,所以作为进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标志的九道拐我们是倒着数啦。
九道拐从上到下的总长度是3.8公里。说是9道,据说实际有11道拐,为了叫着顺口也配合九寨沟的九字所以才统一口径叫了“九道拐”。也有一种说法是,佛教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藏民把这里取名九道拐,实际上是十一道拐,多的两道是免费送给人们的。
这段路的前后还有很多不亚于九道拐的弯道,但是失去了被命名的幸运。不过我们并没有去数到底有9道还是11道拐,因为不仅180度急转弯太多了,而且正举着照相机抓拍路标牌的人也没有功夫去细数。就是坐着啥也不干也要一会儿东倒一会儿西歪的。
过了九道拐,因为窗外的景色太美,我们在岷江源的地方停车。
拍路边的景色。
好多人,在此逗留
离有雪的的山顶很近啊
看
感觉很不一般啊
好像可以跨过季节
看完后,继续前行,到川主寺稍作停留
自己开车就是方便,想停就停啊
收费站
很美!
这里是收费站,又丢了些内容
穿过一个隧道
来到一座古城
就是松潘
古城门
文成公主?
民居
在叠溪镇,购物、骑牦牛
接着写
看到的一些地震遗址,心里觉得很震撼和难受。
在隧道里堵车了
很呛人
依旧是遗址
骑友
看这车堵得
路过映秀镇
上都映高速
很快到都江堰
一下高速,就是一片堵车景像
国庆
到都江堰住下
在叠溪镇,购物、骑牦牛
很漂亮的牦牛不是吗?
那边也有,还有骆驼
想体验一下
开车的关系,下边的照片就直接进了汶川县城
在汶川县城吃中午饭
锅盔和肥肠粉
县城一景
人力车
公交车
吃完饭继续行程
大禹
骑友
这里,开始看到很多遗址,地震遗址
往九寨沟的车很多很多啊
不是车队,胜似车队啊,幸好,我们已经撤出来啦
地震遗址
车祸
原帖由 hhwhan 于 2011-10-06 22:32 发表在 5 楼
诺日朗瀑布介绍牌看这个,介绍还不一样,出错啦诺日朗三个字为藏语的译音翻译过来是男神的意思,象征高大雄伟。因此诺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伟壮观的瀑布。滔滔水流自诺日朗群海而来,经瀑布的顶部流下,如银河飞泻,声震山谷。南端水势浩大,寒气逼人,腾起蒙蒙水雾。早晨阳光照耀下,常可见到一道道彩虹横挂山谷,使得这一片飞瀑更加丰姿迷人。 瀑布对面建有一座观景台,站在台上,瀑布全景尽收眼底,秋季时,瀑布的三百米飞流在秋色、云雾的衬托下,化成了一幕波澜壮阔的画面。众多的影视剧曾在这里取景。留念远看到达游客中心,也是Y字交点,游人渐渐…
这样自驾真不错,楼主请问这一趟摊在每人身上费用是多少,比开私家车少多了吧
接着发游览都江堰的内容
10月2日一早,起床,吃过小笼*和混沌,就往都江堰去了。
去的很早,7点半左右,停车场还没有车呢
可回来时就不是这样了。主驾司机因为以前来过,这次就没有再进去,据他讲,在我们走后有一个小时,开始陆续进车,没过二十分钟,停车场就满了。
关于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当天下着小雨
随手拍了几张门前景色
先在门口留个影吧
合影,灯笼映衬着国庆的气氛
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国家重点滴
检票进场
5A级景区啊
我们去得比较早,导游还没有上班呢,导游到八点半上班,那,就先自己看看吧,照两张
荣耀
武警开始进场
结果的银杏树
很多的果子,有木有?
终于等到导游上班来了。他们说,一般来得早的都是团队,都有自己的导游,所以他们上班就稍晚。
开始跟着导游往里走
这是什么?
听导游讲解是很有必要滴,不然什么也看不出来
后边这两位,不知从哪里来的
在离堆北端,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始以道士掌管香火。
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
介绍文字,光线比较暗,也没敢开闪光
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领导人题词
在伏龙观看宝瓶口
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站在伏龙观上看滚滚而来的岷江水
呵呵,不怎么滚哈
这是在看什么?
风铃!
镜头对准了“滚滚”而来的水
介绍,很好!很强大!
从宝瓶口滚滚而去,流向哪里?成都?
呵呵,不做解释了
听讲解,才能有体会
抬头看看,牛角!!
跟着导游往前走
忍不住想要回回头,原来真的有
看到木有?
这又是什么?商木!距今3000多年啊!快成石头了。
据导游讲,摸一摸可驱灾辟邪。于是纷纷去摸并合影(涉及私人美貌,略图若干。)
继续前行
这块石头上写的什么?
远望伏龙观 宝瓶口 离堆
这里是飞沙堰了
功绩卓著啊,立碑纪念
这是什么亭子?
在这里,坐观光车去鱼嘴
隔江望二王庙
二王庙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
据报道,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损毁严重,庙门残缺不全,地上四处是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多个大殿坍塌。循着庙门朝山上看,庙内红砖青瓦的幽然境界如今已不复存在,处处是墙倒塌后露出的悬崖陡坡。一度是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观景点的秦燕楼,更是只留几堵残垣断壁。修缮工作坚持尽量使用建筑的原有材料,按原图纸在原地进行修复,2年完成。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