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驶向第三极 不止第三极#自驾游漫川古镇
1 9 发布于 2020-12-28 23:12:0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前言


古镇漫川关是一个三省交界的地方,一直被叫做一脚踏三省之地。好多的朋友去过回来说起过这个地方,我一直想去看看,这一次开车去西安路过,所以就下了高速专门弯过去,仔细看了看这个有名的地方。漫川,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地方,是藏在深山的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

出发




服务区停留








下高速了



城区路况相当的拥堵



入住宾馆







到达古镇





一脚踏三省


这个亭子就是一脚踏三省的地标建筑物。

历史上漫川关就以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官府都在漫川关设关,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顺着明清街我们看到,街道的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狭窄处宽不到两米,个别地方也有坍塌的老房子,似乎在诉说着风雨岁月的残酷,仿佛是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

我们从风雨廊桥走进明清街的那段是上街,双戏楼周围的那段是中街,现在要走的这段是下街。明清街意蕴丰厚,历史久远,古风古韵,地处秦头楚尾,自古以来,日日有集。每日清晨,户户打开铺板门,迎门支起货摊,摆放百货,有"十户九经商"之说。有"本地人"、"下湖人"之分,多为下湖人。语言轻快,声调委婉,圆润如歌。人情淳厚,民风简朴。既含北方之犷悍,又兼南方之灵秀。习尚勤劳节俭,憨厚好客,重礼仪,善巧言。深受秦楚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虽然现在的街道基本是重建翻修的,但格局和风格还是不错的,或许复制了当时的繁荣景象也未可知。在此见一大盘上写漫川大调,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漫川大调”是流传在山阳县漫川关一带民间的古老唱腔,因其曲调委婉缠绵,既带有秦腔、碗碗腔、眉户唱腔特点,又掺杂着京韵大鼓、越剧、黄梅戏等江南丝竹的多种元素,使长江文化的温婉和黄河文化的狂悍相互交融,别具特色。2008年,漫川大调被商洛市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老街道很窄,街道两边都是做小生意的,明清风格的建筑也没看见。最多的还是各种小吃,玉米锅巴之类的现炸现卖,各种泡菜满街都是,人来人往很接地气。

走到这里见一巨大的杆秤立于街心,让我想起了北会馆画里的那首诗:南萁北斗注死生,外加三神满一斤,福之高低十六两,寿之长短定盘星。面对纷繁的世界,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漫川的古建筑好多,武昌馆、马王庙、关帝庙、古戏台、北会馆、长安客栈等等,都基本上保存完好。显示了当年的繁华与风光。我们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了这些古迹,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你哪曾想到过去在这深山老林里还有这等饱含历史底蕴保存着古老的民风民俗的好去处呢?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武昌会馆简称武昌馆。武昌会馆是湖北武汉一带商贾集资修建,始建于明成祖年间(约1420-1442),后在清康熙、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多次增修。武昌会馆座东向西,位于骡帮会馆南侧,以轴线西延,原有广场、建有戏楼,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会馆后殿三间是忠烈宫,供奉为明朝打天下以身殉国的忠烈。"忠烈宫"石匾至今保存完好。中有天井,两侧为商客住所8间,前厅两侧为耳房。前门楼高三丈有余,门顶高悬镂空龙纹大石匾,"武昌会馆"四个鎏金大字十分醒目,门口两侧一对大石鼓。
     


里面古雕刻还是很精美的。



这个双戏楼是漫川关最具特点的建筑,据百度百科介绍,为清代建筑,位于漫川关古镇中心。有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联璧式双戏楼。南楼为重檐,显得灵秀,北楼为单高挑檐,显得大气。两楼中间用演员休息室巧妙连接。该楼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原横额上有长幅木雕双龙戏珠,可惜在文革中遭遇鬼斧神工传说,现仅存部分残缺昭告世人。据说双戏楼曾经常唱对角戏。往往,北秦腔,南汉剧,而且同台演出。该楼在八十年代初仍在使用中。后来外街抬高,造成内街水无法排除,楼底经常处于泥水浸泡中,导致根基朽坏成为危楼。08年底,该楼经过重修,基本重现当年格局,此楼是漫川关的标志性建筑。




 双戏楼的对面是骡帮会馆,包含了关帝庙与马王庙。       据漫川古镇会馆研究文献摘录,骡帮会馆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的中街,座北向南,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始竣工,历时5年,由陕西、山西和河南的骡帮共同出资修建的。会馆由两部分组成,东为关帝庙,西为马王庙,合称为骡帮会馆。现存大殿、献殿、厢房、戏楼,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关帝庙大殿、献殿与厢房组成四合院,中为天井,院中四面台阶均用大青石条磨光对缝砌筑,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团花图案。大殿与献殿面阔三间,11米,廊深2.75米,柱高10米,直径0.35米。屋顶结构为十一架梁,屋面为五脊硬山,马头墙。殿前横额枋深雕蔓草变形双凤朝阳纹,横额枋与平板桥之间饰万字花格,柱头饰花平子。屋内梁与驼峰、柱头均浮雕花卉、瑞兽、戏剧人物故事。大殿前装石门坎并浅雕花纹饰,门窗隔扇均通饰各种画格,更显的富丽堂皇。马王庙建筑样式同关帝庙,中间隔墙一道。
      据说与之相对的还有另外一个船帮会馆(现已经不存在),由南方人兴建,会馆面临靳家河,地处湖北通往西北的水陆交通要冲。由于漫川关位于金钱河的东北侧,在古代就是因为地貌广大,水域宽衍而得名,所以水运相当发达。在金钱河畔有水码头,俗称“小汉口”,主要接纳来自来自南方的商客,南方的货物多通过船只水运到此地,水运接汉江通汉口。唐代中后期,汉江兴漕运,汉江漕船一度转甲水北上直达上津县或漫川关,然后路转商州、长安。湖广商人通过水路,把南方的物资运到漫川关,与北方的骡帮商人进行交换,然后北方商人通过陆路运输把物资运往北方。










走近老街广场,人多热闹,无暇顾及这些,古老的石制龙凤浮雕可以看看,上面记叙了漫川关曾经的繁荣景象,类似清明上河图。



这里还有很多的会馆可以参观,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样多的美景和古迹参观可都是免费的,


老街广场周围聚集了好几个会馆。说到会馆,明清时甚为流行,漫川古镇的会馆皆为工商会馆,也是那时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馆的产生,漫川古镇作为南方北方交界处,边境经济异常活跃,从而促进了南北方会馆的出现。前面是北会馆去看看。
      北会馆位于骡帮会馆北侧。我查阅的资料显示,北会馆为前庭后殿式结构,前庭3间通房,中间四根圆形木柱支撑,柱高约9米,直径约0.35米,下有浮雕装饰的圆形石拓,进深10.4米,宽11米;后殿3间,进深12米,阔11米;中间有天井连接,走廊长11米,宽2.6米。整体建筑高8.2米。会馆前左右两侧耸立两株两人合抱粗细的古柏,苍劲翠绿。古柏前有古井一口,两侧各有5间住房。清末,会馆曾设"厘金局"(有石碑为证)。会馆前留有广场,原计划筹建戏楼,但由于陇海铁路贯通后,骡马古道渐废,戏楼未建。北会馆座东向西,位于漫川关镇明清街中街,北距骡帮会馆50米。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极具北方建筑特色。为砖砌墙五脊硬山顶,双层马头山墙。檐下有拱板和镂空木雕建饰。会馆是陕西关中、甘肃、山西等北方商贾集资修建,故名北会馆。      因北会馆的主要成员是陕西、山西来的商人,他们和骡帮会馆成员有乡土之谊,关系密切。骡帮会馆聚集的地点是马王庙,两庙紧紧相连。所不同的是北会馆成员为商贾,骡帮会馆成员为驮帮,前者负责买进卖出,后者负责运来运去,实际上就是货主与运输者的关系,会馆建设与商帮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古镇烤红薯


这样的制作方法非常少见,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步道上也是文化


走 在古镇步道,处处可见脚下的文化


漫川八大件


我们在漫川古镇打听午餐有什么地方特色的时候,老乡告诉我们要品尝一下漫川八大件,我们就真的去品尝了这个八大件。这个一定有典故我回家了查一查,果然还有有故事。
       "八大件",主要由8道菜肴组成。在客人尚未到齐之前,一般先摆四样干鲜水果、四样凉拌小菜,共8个拼盘,中间为凉调三鲜"顶头盘子",以便为先到的客人闲聊消遣之用。待客人齐聚后,主管知事发表祝酒词,代表东家向客人致谢,并向客人敬第一杯酒,这时厨房端出头道热菜,"八大件"席面才算正式开始。
      "八大件"分为"四扣碗、四炒盘"。顺序为:"刮刀丸子(扣碗)、肉丝大炒(盘)、豆油卷子(扣碗)、干炸鸡块(盘)、甜醪糟肉(扣碗)、红薯丸子(盘)、红莲蹄子(扣碗)、肉片小炒(盘)"。     
下面是我们在漫川古镇吃的八大件,可能是改良了的吧。  









因为这里是陕西东南部的第一个镇子,而且还和湖北的另一个古镇相连,所以在这里早就有了“朝秦暮楚”的说法。

  • 自驾游
最后编辑于2020-12-29 20:47:37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