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拥有4挡DHT混动变速箱,冠名快舟火箭!这次看看皓瀚有什么黑科技
1 5 发布于 北京 2023-11-03 19:02:38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超级试驾员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想要快速出圈,跨界联名是蛮有效的一个方法,而“跨界”的难点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如果我说一台车和火箭产生了梦幻联动,你会不会感到好奇和惊讶!作为首款采用4挡DHT混动变速箱的车型,东风风神皓瀚马赫电混DH-i不仅实现了“功率分流+多挡串并联”技术融合,其综合续航里程也达到了1300km,这与快舟火箭运送的气象卫星据地轨道高度几乎一致;此外,皓瀚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2s,也与快舟火箭的0-100km/h加速时间不谋而合。这两项数据的背后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国车企和中国航天紧密深度的合作,也让我更加好奇,皓瀚这台车到底藏着哪些有意思的黑科技。


相信关注中国航天事件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在北京时间7月20日11时2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名为“快舟·皓瀚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这次发射采用了“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7-10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


我们知道地球的卫星轨道数量是有限的,谁能抢占先机,多发射一些卫星,就能在未来的信息战、气象战之中占据更多优势,这是一个航天大国必争之地。而担此重任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作为四级小型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采用固液串联构型,一二三级为固体级段,四级为液体级段,也算是火箭中的混动产品了,这又与皓瀚马赫电混DH-i的动力形式不谋而合。


说到混动技术,当前国内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从技术类型上来看,比亚迪采用的是一档DM-i,长城采用两档DHT,吉利和奇瑞采用了三挡DHT。而皓瀚采用的马赫电混DH-i实现了“4挡混动”,那么它的优势在哪里呢?或者说马赫电混DH-i解决了同行们的哪些技术难题呢?这还要从皓瀚的混动结构上说起。

纵观市场上混动的产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其中之一就是以某田混动为代表的功率分流混动系统,虽然如今已经更迭到了第五代,但是从本质上还是依靠行星齿轮结构实现了功率分流。这套混动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区省油、驾驶平顺,但在高速环境下,节油与动力表现不足。

功率分流核心就是这套行星齿轮机构,也就是很多KOL口中的E-CVT变速器。不了解的人还以为E-CVT变速器是给CVT变速器增加了一个电机呢。其实不然,大家记住E-CVT变速器根本就不是个变速器。

这套动力分配系统,形象的比喻可以理解为两个人一起骑自行车,在起步、巡航、加速和制动过程中,精准的判断到底是谁来骑车。那么他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这套动力分配系统由发动机、2个电机和一套行星齿轮系统组成,图嘛,就是在下面这个,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不过由于它很经典,所以我们再拿出来聊聊。



发动机与行星齿轮座(蓝色的圈圈)相联,当发动机转动时,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和外齿圈咬合并推动二者向同一方向旋转,这个时候大部分扭矩(丰田设定为72%左右)分配给了外齿圈(红色的大圈圈),把小部分扭矩传给了太阳轮(中间绿色的小圈圈)。


获得了大部分扭矩的外齿圈联接到差速器,然后再联接到车轮,获得小部分扭矩的太阳轮则与一台既是电动机又是发电机的电机的1号电机相连,驱动它发电。那么2号电机是干什么的呢?2号电机也是电动、发电两用电机,与外齿圈相联,它能抽取1号电机发的电和电池组的电,对来自发动机和动力分配器的扭矩补充更多的扭矩。


这套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聪明灵活,任何时间,发动机和电机都可以通过对当时工况的判断,推算出是谁来工作,还是一起工作。比如说起步,这个时候只有电机参与驱动,为啥呢?因为一开始你的车轮(外齿圈)没动的时候,行星齿轮座被发动机带着顺时针转,导致行星齿轮逆时针转,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在热车。然后2号电机带着外齿圈车轮开始转动,外齿圈的速度低于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依旧反着转,所以发动机只带动1号电机发电,不推动车轮,车轮由2号电机驱动。

由于行星排的关系,会有两个有趣的现象:1、发动机转速、发电机转速、电机转速(轮端转速)三者之间是固定的数学关系,发动机转速与轮端解耦;2、发动机的扭矩会永远固定比例的分配给发电机(太阳轮)、轮端(外齿圈),导致发动机的扭矩与轮端耦合。因此,行星齿轮功率分流混动系统既能实现发动机与轮端的转速解耦(串联特性),又能直接把扭矩传递到轮端(并联特性),是一种介于串联与并联之间的结构。

行星齿轮功率分流系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平顺,因为整个混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行星排,混动模式的切换属于齿轮之间的正反转,看似是硬连接,但是又做到了无感切换,这就是为什么皓瀚的马赫电混DH-i其中一部分要使用行星排的原因了。但也正因为行星排之间不能实现解耦,发动机转速、发电机转速、电机转速(轮端转速)三者之间是固定的数学关系运作,所以我们要加入DHT混动变速箱。

如果E-CVT和DHT两条技术路线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为何不将两者的优势互补呢?这其实才是马赫电混DH-i的设计初衷。

马赫电混DH-i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个行星排加上两对齿轮构成高速档和低速档,因此形成了“四挡”,这样就做到了平顺+有劲儿。


配合i-Mode能量管理系统,皓瀚能实现驻车发电、纯电驱动、能量回收、串联驱动、4挡直驱、4挡并联,以及独有的双模功率分流共计7大混动能量管理模式,能够衍生出26种工作模式,可覆盖从城市、高速等全场景使用需求。





虽然皓瀚可以提供26种工作模式,但是在操作上还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它有i-Control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己根据车辆工况和驾驶者意图自行选择模式,既可以体验到皓瀚迅猛的加速,也能在堵车时候安安静静的驾驶,还能加满一箱油跑1300多公里。


具体来看,皓瀚采用马赫动力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匹配4挡串并联+双电机,让其可以在城市道路行驶时,使用纯电、串联或并联驱动,时刻保持强劲的电加速。


高速行驶时,区别于其它混动的1.5L自然吸气+单挡,皓瀚拥有强悍的高速再加速能力,特别是最高4挡混动变速箱的加持,让电驱并联的速域区间放大到时速110km以上,让皓瀚·马赫电混DH-i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电驱的快感。

以上就是皓瀚最为核心的技术点了,接下来我们从外观和配置上进一步了解下这台车吧。

皓瀚是基于东风集团DSMA 2.0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外形设计是一大亮点。官方称皓瀚的设计理念为“星语星动”,在精致感与科技感上比较突出,倒梯形的中网非常个性,是家族标志性的元素。


车头两侧是细长大灯,底部区域两侧还配备了“A”型装饰灯,辨识度很强,而新颖的车灯给皓瀚的整个造型特增添不错的设计感。



皓瀚的侧面运动感十足,线条舒展自然,熏黑的车顶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姿态,非常漂亮。




皓瀚提供18、19与20寸三种轮圈尺寸,我拍摄的这辆车配备18英寸轮圈,匹配225/60 R18的邓禄普轮胎,花纹为SP SPORT MAXX 050+,这是一款定位较高,主打操控,有着良好湿地性能的产品。



皓瀚具备智能灯语功能,其中迎宾灯语分为淡雅、蓄能和跃动,此外还有心跳、眨眼和招手等其它类型的灯语。在中控屏上,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设定。


皓瀚的车尾有着很强的层次感,细节设计上也较为复杂,最吸引眼球的是贯穿式尾灯,上下分层的设计很独特,点亮后的视觉效果与辨识度都有不错的表现。


扰流板、大尺寸扩散器以及双边共四出的尾排等元素也极大的提升了豪华的运动属性。这台车还配备模拟声浪,可以为年轻用户带来更多满足感。


内饰设计很有新势力的味道,双层中控台十分简约,上层银色面板较硬,下层采用深灰色皮面包覆,四个出风口造型也很立体。


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屏和13.2英寸中控屏为交互主通道,车厢内部基本没有实体按键,顶配车型增加了AR-HUD抬头显示。




车机搭载WindLink OS 2.0智能系统,支持5G车联网、OTA升级和WiFi热点,支持语音识别和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




挡杆台也很有设计感,采用小巧的换挡拨杆,台面保留双闪灯、“P”驻车挡和电子手刹等少数按键,平整度还不错。


储物空间也够丰富,有开放式双杯架,中控屏后方有带无线充电的手机位,下方开放空间也有一定容积,集成12V电源和USB接口,扶手箱的容积也不错。





后排座椅材质与前排相同,同样采用一体式头枕。身高175cm的体验者坐在后排,腿部空间两拳有余,头顶四指,横向空间充足,地板平整度较高。


虽然并不知道皓瀚后备厢的具体容积数据,但实际看车感觉宽度和高度属于中等水平,平整度不错,可以满足日常装载需求。


底盘方面,采用了同级车型中较为少见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结构组合,从硬件配置上来看,皓瀚还是比较上心的。


看到这里文章也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这期内容中学到一些关于混动系统的干货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哦,当然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看的车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下一期内容就会是你的Dream Car哦!

  • 用车经验
  • 静态体验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前往
/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