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论坛达人。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回顾我的2021,绕不开露营
或许也是拜疫情“所赐”,防疫政策限制了大家的出行半径,所以近几年户外露营在国内几乎是井喷式的爆红了起来,随着资本的注入,各类营地也层出不穷。城市化的变迁使得城市不那么像城市,农村也没那么像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生活在千篇一律的都市里,glamping文化的爆红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大自然,更加深入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里,总体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儿。同时也有一丝担忧,因为几乎任何事物都绕不开一个三分钟热度的定律,如果起源是爆红,那么相应结局也差不多是爆衰,民谣火了嘻哈火,嘻哈火了 摇滚火,摇滚火了电音火...仔细想想大起大落间能带来什么呢,盲从攀比,加剧内卷,污染环境,破坏氛围....3分钟热度后的一地鸡毛。希望我是杞人忧天hh
然后是鄙视链,几乎躲不开的鄙视链,音乐圈,越野圈,滑雪圈到现在的露营圈,其实哪有什么鄙视链,不过是术业有专攻,闻到有先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最质朴的道理,只要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不影响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自得其乐就挺好的不是吗。
有点扯远了,说回露营,回想我自己玩露营这些年,启蒙离不开摇滚乐。中学之前和的所有初中生一样听周杰伦,后来初一下学期的某个周末,偶然进了一家快要倒闭的书店,里面有大量的汽车杂志和音乐杂志,其中汽车杂志有《名车志》《越玩越野》《中国汽车画报》《汽车族》,音乐杂志有《我爱摇滚乐》《通俗歌曲》《重型音乐》《当代歌坛》(都是非常优秀的刊物,几乎每期都送碟和海报,现在都停刊了),那天从下午看到打烊,最后把身上所有的零花钱都买了这些杂志回家接着看、第二天托我妈去把这家店里所有音乐和汽车相关的杂志都屯了回来...就这样冥冥之中这家书店倒闭前的余热点燃了一条“导火索”,正是在这些的刊物里了解到了2pac、Bob Dylan、Slipknot、Nirvana、ACDC......随着越听越杂,杰伦暂时变路人,后来又关注到国内的摇滚乐,直到2007年第一次去了迷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在2014年北京迷笛之后,15.16两年自驾到太湖迷笛营,彼时音乐节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迷笛营的人们实在太酷太可爱了。2007年-2016年在音乐节的露营经历也让我攒了不少装备,也奠定了一些基础。所以我的露营启蒙和摇滚乐密不可分,再后来有了汽车也一定要满足露营的需求,空间大,机械素质稳定,长途跋涉舒适这些需求自然也成了刚需。
回顾2021年。尽管该死的疫情断断续续从年初一直到岁末此起彼伏从未消停,但这一年出去野的心也从未停止躁动,平均每个月都外出扎一个。因为露营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还捧了个杯,翻翻这一年的照片还是感慨万千。
边回忆边码字,边码字边回忆,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想到哪 。2022年的第一场雪已经下过了,《2012年的第一场雪》响彻大街小巷已是8年前的事。
近几年我越来越感觉到2010年前后的一切事物都是最美好的,一切都拿捏的刚刚好,那个时候的手机只是手机,没有这么多繁琐又便利的功能,过年过节大家还会用心编辑短信发送给重要的人,爸爸妈妈会打电话给亲友拜年祝福。那个时候的汽车也只是汽车,没有自动驾驶也没有里程焦虑。那个时候的音乐大家还会用cd机播放,那个时候的书籍还能被沉下心去阅读,那个时候的电影也能针砭时弊、那个时候的网络环境比现在舒服,那个时候人和人的距离还未疏远,不知道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人文的退步,也可能是个体现象,或许都是产物,这应该是一条单向通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021年的露营,我们刻意选了一些人烟少,信号差的地方,既然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偶尔逃离这个时代,放空一下自己不也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