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天平长城】带着童年的记忆,寻觅即将消失的“玉兔”
1 214 发布于 2016-07-14 19:57:05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锦绣南国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2016年8月1日论坛首页!
2016年8月1日论坛首页!
2016年8月1日论坛首页!

    仲夏周末的傍晚,忙碌一天炽烤着大地的太阳收工慢慢离开,身后那腾腾的热气也随之缓缓散去,只留下一丝丝火星,把天边的云朵慢慢地燃烧着……
在家里闷着一天的人们,也开始走出户外,一起驱赶着渐远的热气,迎接那一丝丝的凉风……
咱也驾起小“电驴”,一路漫行,绕着千年古镇兜风。夏日城区的热气撒娇似的久久地缠着古镇的每个角落,不舍得离开!为了摆脱热气的纠缠,于是一路小跑来到了郊区。
久违的新寨直街,一座座门楼、一块块石板依然是那样的脸熟、那样的亲切,不禁把我童年的记忆匣子打了开来,循着记忆中的点点趣事,决定去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不觉中来到了“七洲桥”,当年七个桥墩的石板桥已变成可通小车的水泥桥,曾经何时,风里雨里和小伙伴们手牵着手,把心提到嗓子上过桥上学去。记忆中的“玉兔”就是桥那头的大厂子——棉湖果子糖厂,就是我跟随着父母辈生活了将近二十多年的地方,“玉兔”就是这个厂的产品品牌。
 棉湖果子糖厂,全称是广东省地方国营揭西棉湖果子糖厂,创建于1956年,它是那个年代棉湖古镇除揭西糖厂外另一个非常旺、非常火的一个国营厂。拥有众多的潮汕凉果、饼食制作等高超手艺的工程师、民间老师傅,生产出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潮汕华侨聚居较多的地方,特别是招牌产品“老香黄”,几乎是附近每个归国华侨回乡送礼的佳品,尽管时隔几十年过去,但“玉兔牌”这个商标却是吾辈及上辈人们家喻户晓的牌子,这就是棉湖果子厂的注册商标——玉兔牌。另一最有名的就是“玉兔”牌冬瓜丁,1986年获广东省食品行业优质产品奖。
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作为“大锅饭”式的国营厂矿逐渐走向下坡,棉湖果子厂也无不例外,从辉煌中走向了深谷……
  随着岁月的迁移,这里也只留下了我走进军营前的片片思忆,毕竟在这里这么多年的生活并长大,昔日里球场上嬉笑追逐、晒场里钻石缝捉迷藏、甚至经不起晒场上那诱人的凉果而偷偷地和小伙伴抓一把、楼梯角做风筝、阳台上放风筝……
  当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虽然满目疮痍,却勾画出了儿时玩耍的每一个场景,于是乎提起手中的相机,把这些即将消失的印记记录下来、珍藏起来,让昔日那只陪伴我长大的“玉兔”重新回到我记忆的旷野中自由地、快乐地奔跑!

    厂子的主楼,集办公宿舍于一体,建于1974年,“棉湖果子糖厂”几个大字已锈迹斑斑,正门顶二楼的阳台,还留下了在大门口播放着第一部彩色戏剧电影《红楼梦》的声音,还有那个看得直打瞌睡而不愿回家的小孩身影……


   大楼采用当时最时髦、最先进的装修——水洗石米,历经几十年的风霜,只留下些许黄色的印记

    厂子的大门,记得每逢大收购青梅、橄榄的时候,所收购的青果从厂子最顶的仓库一直沿厂道堆放到大门这里来,那个景象是何等的繁荣啊!

   孩子们嬉戏的身影,仿佛也看到了当年的小伙伴。他们身后这些小平房原来是三个很大的地面晒场,每年青梅、橄榄来临的季节,这里便是晒制车间工人的主战场,夏至季节的每场雨,专门和晒在地上的咸梅或橄榄、工人们作对。每次都把大家这样折腾着——推堆、盖竹席(潮汕话:谷达),抢收之后每个人都不是被雨淋湿就是被大汗浸湿,看着妈妈放下手中的碗投入抢收的队伍中,我们也跑了出去跟着大人们一起抢收,后来虽然差点中暑,但记得那次没有被大人们责备……


   主楼一楼的“财务组”,饱经风吹日晒的门窗依然保存着当年的样子,只不过多了此岁月的沧桑。

“老香黄”原材料是药用植物佛手的果子,大则几斤,小则几两。加蜂蜜,加药材,制作工序繁多。几腌几制,陈封瓦瓮中,直至其油亮漆黑,状态绵绵如膏。切一片泡茶,可治咳喘,理气和胃。

   红色扶手、黄色护栏的楼梯,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一点也没有改变。站在这个楼梯转台,我再次坐了下来,从墙角的那个位置又回放起和小伙伴削竹篾、裁报纸、糊酱糊、扎鱼线制作“布袋”风筝的情景……

   高耸的水塔前后曾经是三个好大的平地晒场,岁月的流失,如今被搭建成几排平房和厂底,给这里面外租场地办工业的外来工人们居住



    宿舍楼三楼的露天阳台上,曾经有着妈妈种养的各种鲜花、还有我们早起晨读的身影。

    站在老家门口,回头看看夕阳下的办公主楼,虽然饱经风霜、虽然些许凌乱,但它还是一次次享受着每一个唯美的日出日落!




楼梯口,虽然历经沧桑,但在夕照下却也那样迷人。

    走上宿舍楼顶,向南望去,具有棉湖标志性的建筑——揭西糖厂大烟囱依然挺立在夕阳中,也移动铁塔形成一对时代的鲜明对比。

   阳台,是小时候玩得最多的一个地方,还记得当年考初中,我和全班三十多个同学一样考上当时的重点中学,一起创造了当年“五(2)升中考奇迹”!高兴地爬上阳台最高处,大声呐喊着、高高地跳跃着的情境!

 

    一路之隔的煤碳供应站,同样是一个年代的产物,如今也留下记忆的瓦房。

    1986年的那场大水,兄弟三人和父母在这张回型梯上接力,往楼上把上千块蜂窝煤搬运着,还有每天下午放学扛着宝贝“永久牌”自行车上三楼的那个孩子的身影……

    那场洪水,兄弟仨第一回当志愿者,顺着这两个瓦房车间的房顶,爬到饼干车间帮一箱箱救灾饼干搬上船,送到灾民手中……这也是培养我从小就拥有一颗爱心的最好见证!

    这,就是当年的家,给我温暖、为我遮风、看我长大的家!家,不在于多么的华丽、多么的豪华、多么的宽敞,只要拥有和谐、饱含着温馨就足矣!抚摸着褪色的家门,却依然感受到她的温暖、依然是那样的亲切!!

 

    电表箱和电表,默默地在这里见证了工厂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饱经风霜的水塔,担负着全厂区所有的用水。






   为了拍摄它,专门来到它现在所在的“工厂”(外租办工场)的地方,小工场的老板虽然几十年没见,却一眼就把我给认出来,热情地放下手中的活,和我聊起了家常,并带我来到水塔的底,一起回忆起它的点点滴滴……


   几十年过去了,它也步入了年迈的行列,饱经风霜的它,开始出现了伤痕……


   尽管风霜对它的侵蚀,却也改变不了它挺立的风姿,夕阳下,还是那样的雄伟!



    在厂区的老车间墙上,还留下不多的“毛主***”宣传栏。好熟悉的字和画,它也就成了那个动乱年代中的历史见证。

 

当然,为什么说好熟悉、好亲切,不是因这些语录能使当年那个小孩子懂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而是仿佛又勾画出当年那个书写标语的张老师的身影,还有那个搬着小櫈子、摆上尺子、本子,拿着铅笔认真地跟在老师身后学他书写美术字的小孩……


    这小卖部外的围墙一根根柱子,其实是当年晒场晒台的石架,多少次因捉迷藏从这样的两根柱中间钻过去,躲进防雨逢里,后来才发现身上被石条刮了不少道伤痕,成为了大人们收拾你的“罪证”!


厂子后门,左边就是腌制车间了!

    机修车间的小楼里,记录下了我和小伙伴一起学画画、一起学书法的每一个傍晚……

    摇晃的铁梯,记录下了两个向往艺术的孩子努力攀登的一步步足迹!

  这一栋两层的楼房,二楼曾经是大会议厅,在那个年代,白天工作,晚上经常要召开大会,集体学***精神,抓革命、促生产。
  一楼靠楼梯边的是腌制车间,还记得那里边的两顶大蒸汽锅,每天晚上都会提着桶,在那里打热水洗澡……
  一楼那一头就是生产著名特产“玉兔牌冬瓜丁”的瓜丁车间。几十个不锈钢蒸汽锅一字排开,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三班倒生产“冬瓜丁”的情景……




    时光总是匆匆地、悄悄地逝去,在厂区里寻觅了一遍,尽管风霜洗刷了大部分历史的印迹,但幸存的这些印迹还足以勾画出“玉兔”那熟悉的身影,尽管它会随着时光的继续流走而消失,但决不会从我的脑海里消失,它将是我童年最美好的伙伴、最美好的记忆!

    夕阳下的七洲桥,仿佛也看着那“玉兔”从他的身上走过,走向夕阳的深处……

最后编辑于2017-04-14 21:03:4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6 ... 11
前往
/11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