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海外车谈。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这篇帖子一直在增加内容一直在修改,是因为对于这辆车的每个细节无论好坏,都值得去夸赞,去吐槽。加了精上了日报登了首页也要感谢各位编辑能够耐心的看完这篇并不怎么语法通顺逻辑清晰的拉家常式的行车点评,但是因为草根,所以更接地气。客官们轻喷,欢迎技术交流。
至于喷子我想说的话就是买来的号,一知半解,键盘车神的回复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我觉得是交流的前提。你不尊重我的话,也没啥好谈的,不是吗?
1.前14张图片版权@JackZC,有机会大家也给我弟弟捧个场:最新的2017 S6作业: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2734-59548538-1.html?pvareaid=100189
2.不买M2/M3/M4的原因:M2去年年底的时候还没出,等车要三个月,PASS,M4没有掀背门能装,PASS,M3最后PASS是因为总体的M系不太带感:冬天行动受限,内饰差别不大,动力L6 VS L6没有天壤地别的差距。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S55和M2的N55有更强大的散热系统,但是对于这么一个车来说除了经常下赛道,似乎散热系统性能出众也不会给日常驾驶加分
3. 排气筒外凸是原厂设置,M排气的尾嘴比正常的要微长,然后排气筒上有M标记。
4. 牌照框侧挂影响雷达的工作,正挂感觉不太协调,后期可能就考虑整个拿掉挂在遮阳板上。
2015.12.21-2016.12.21 366天 28171公里
先来交代一下这次的主角,2016款435四门GranCoupe,XDRIVE四驱,配备了全景,哈曼,抬头,大屏idrive,盲点,辅助刹车,车道偏离辅助,M套,M刹车,M排气,19寸442双色轮圈,矿石灰。没有腰撑没有led没有主动巡航没有两门版的安全带推送没有雾灯,按照配置来说算是近顶配的一辆高配车了吧,动力也有335匹/450牛米,提升了35匹和50牛米。
写这一篇帖子的缘故是因为最近很忙,天天忙着上班吹水,眼瞅着圣诞新年的假期快要到了,突然很想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写一篇435的用车感受,从一个车主的角度重新呈现这辆车的一切利与弊,撇去刚提车的兴奋感,首撞得无奈和心痛,以及刚开始的新鲜感,后来的厌恶,再到现在的爱恨交加和期待。
提车作业: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2968-48758967-1.html
- 第一眼正眼看去,这就是一辆很宝马的车,双肾,天使眼,有棱有角的线条。
然而可以注意到的是这辆车是没有配备雾灯的,这也就给这辆车增加了两个进气口,保险杠下方的进气口如果仔细观察都是有滤网的,散热器清晰可见,还能看见双肾里面的支撑条,还有为了追求美观,我选择了侧挂式牌照框,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测距雷达被完全覆盖,不过这种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然后侧挂牌照框还有一点,就是暴露了原牌照框的固定螺丝,在保险杠上留下了四个孔,不过没人细看,也就无所谓了。 -
- 其实4系GranCoupe跟双门版的侧面线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值得一提的就是4系4门4驱是车身离地间隙最高的一台四系,前轮离叶子板大约两指半,后轮大约四指,所以从图片里看整个车非常俯冲,离地间隙高的好处就是平时上坡下坡不用太过顾忌,直上直下就好,即使是装了前唇也不需要太过于小心。 -
- 接下来我就要说说宝马的这套轮胎,因为配置的需求所以这辆车配备的是19寸442双色轮圈搭配PZERO缺气保用轮胎,整套轮胎的外观效果如果10分是满分的话我能打到9分,有半分是因为ET值的问题,导致轮胎整体内包在翼子板内,后期解决的方法可能是上一套1.5cm-2cm的垫片,或者是通过改变轮圈参数的方式达到外凸的效果,但是因为样式简洁,尺寸够大,所以能凸显蓝色刹车卡钳,除此之外还有单色的442,400,和403等等,轮圈样式这种东西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没必要过多讨论了。 -
- 既然提到了卡钳,那就顺便说说刹车吧,这辆车选装的M刹车据我观察卡钳样式和颜色都跟M3/M4一样,不同的地方就是M系列所配置的是通风盘这个刹车配置的是实心盘。脚感很不错,分配的很均匀,没有说前段空后段过紧的情况,整体偏向于运动的设置,我很喜欢。有一点不足就是在低温状况下刹车特别容易响,吱吱吱的那种,低速很明显,可能是因为刹车皮在低温状况下过硬造成的。 -
- 然而相比于外观,更重要的是驾驶感受,怎么说呢,这款轮胎的整体感觉就是非常硬,过小坑的时候甚至能感觉轮胎里面的氮气挤压的响声,除此之外,胎壁很脆弱,很容易鼓包,这个是通病,很多车友似乎都有同样的问题,但是就抓地力和刹车来说表现算是对得起PZERO的名号吧,然而始终觉得宝马的车还是配马牌的CSC5更搭。 -
- 除此之外,这款胎的耐磨度算是很低了吧,28000公里基本上已经快要成光头胎了,所以我觉得PZERO防爆胎的寿命基本就是3万公里,正常驾驶,激烈驾驶大约2:1的情况下。下一步可能会考虑换米其林的PS A/S3或者马牌的DWS 06和TOYO的PROXE系列,横滨的ADVAN四季胎。 -
- 讲完外观的东西就来讲讲跟驾驶有最直接联系的动力,我的这辆车选装了动力升级包,所以添加了35匹马力和50牛米的扭矩,以及可变转向比,这几样东西对整个车的影响就是动力在市区使用绰绰有余甚至有过剩,因为之前F30 328的动力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超车瞬间加速的反应稍微迟钝,但是提速很快,得益于N20/N55系列发动机所有的宽广的最大扭矩输出平台,使得车从1500转加速到5000转依然保持十足的冲劲。
- 涡轮的介入时间不能说可圈可点但是至少担得起不辱使命,降挡的反应也不算特别灵敏,连续降档大约需要不到一秒的时间。ZF的逻辑设置也大抵处在无功无过这样的级别,毕竟不是双离合DCT,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相对于DCT,档位之间的切换非常柔顺没有卡顿,除了sport+模式下3000转换挡,2-3档之间顿挫最为严重。 -
- M刹车选装的其实对于我来说并没能感觉出来什么不同,可能就是样式稍微花哨点,除此之外,M3/M4刹车同款?配了一套实心盘老实说是有点偷工减料的,没打孔没划线,这一点真的应该向奥迪和奔驰看齐
冷启动声音对于我来说已经十分满意,不同于一般的435,水温上来以后降档的噗噗声和放油门时候的放炮声非常低沉,咕噜咕噜的,跟AMG清脆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低调但也与众不同,已然能够在车流中脱颖而出。
就动力来说这辆车已经达到了我从328置换到435所期望的水平,如果是10分的满分,可以给到7-8分左右。
- 谈完外部的东西就该进车里了,435的内部设计可以说大部分还是符合人类的三观的,没有舒适性但是便捷性还是有的,然而某些特定的设计只能说设计车的人当初一定在梦游,我决定从照片里的每一个细节慢慢讲下去。 -
- 中控台区域设计非常简洁,只有简单的空调按键和音响按键,上面的1-8是快捷键,可以一键切换到最喜欢的电台,地址,电话,预存的联系人等等,这个设计非常非常实用,但是因为平时基本都是通勤,所以用到的机会不多,但是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
- 中控锁在应急灯开关上方,老实说这个设计跟大部分的其他车都不太一样,怎么说呢习惯就好吧。但是有一点不是特别便捷的就是如果在车外想要解锁其他车门一定要探身进去才能解锁,不要说用钥匙之类的,我一般都把钥匙放车里,不随身带。 -
- 音响其实是宝马的软肋,一直都是。哈曼卡顿和柏林之声比不了,比不过BO,也比不过BOSE,老实说算是中高端品牌里面比较落后的音响了。整车大约14-16个喇叭,A柱2个,前门板四个,后门板四个,前座椅下部两个后排头枕旁边两个,中控一个。声场效果高音杂低音混,我基本都是拿来听hiphop,rap之类,虽然喜欢听古典,但是有时候小提琴的声音听着会有些刺耳,logic 7对于音效的改观可以听出来,但是不过如此而已,真心的,买435音响就凑合吧,改装还不好改,因为奇葩的喇叭位置,工程量巨大。 -
- 空调没什么好说的,按键一目了然,冷热风随叫随到,后排出风口也能独立调节风量和冷热,虽然是机械的不能调节温度,但是总归是聊胜于无了。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这种东西在寒冷的北部是必须选装的一个配置,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辆车拥有全车四个座位的加热系统,加热速度很快,方向盘上的加热也很快,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为了达到更不舒服的目的,宝马连座椅通风也没有,就这一点来说可以给整套系统打到8分左右,实用简洁,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
- iDrive系统自从问世到现在,一直都是业界的标杆,虽然它目前不支持触屏,分辨率一般,但是胜在菜单界面简洁,一目了然,目录树循序渐进,相比于MMI和COMAND系统来说更加傻瓜,大旋钮旁边有几个直达快捷键,导航,多媒体,电话,收音机,这四个键基本涵盖了我日常用车的所有功能,剩下的可以通过之前快捷键来直达,所以还是一套非常方便的系统 -
- 我的主机系统是NBT EVO,版本应该算是很旧的了,但是可以自己下载更新包进行更新,很科学。大旋钮的面板可以识别手写,亲测除了两个字母分不清楚以外,识别度还是很高的,整体的流畅性也非常不错,相比于英菲尼迪的触屏来说要更加稳定,iDrive系统到了今天,依旧是业界内的标杆,值得称赞。 -
- 自从宝马3系换成F打头以后出现了一个奇葩的配置,那就是可移动式的杯架盖子,宝马还很“人性”的给这个盖子在手套箱里设计了专门的位置,然而这个脑洞大开的设计既不方便,又占用了手套箱的容积,非常脑残。
现在宝马也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们回归了推拉式的设计,平时不用的时候能尽量保持中控台全局的整洁,同时也不会占用过多的不必要空间,不得不说回归了实际,实用简便。然而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个杯架盖是光滑的面板,既没有防滑条,也没有阻尼材料,如果把手机放在上面虽然不至于掉落,但是总会滑来滑去。还是有值得进步的空间。 -
关于车辆的灯光和主动安全提示的配置,对比了一下430M和我自己的车。
可以注意到的是430M拥有前后雾灯,这一个配置在我的车上没有,因为选择了M2套件,原雾灯的位置被改出了两个较大的进气口和滤芯,这样虽然个人感觉更美观,但是在恶劣天气行驶,有一对雾灯还是来得更加安全更加实在。
然后我的车是氙气大灯,不是LED,但是配备了随动转向,氙气大灯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总共只有外面两个灯亮,里面没有灯,不像是LED都可以点亮,这一点我特别不理解,为了美观多加两个天使眼,但是眼球却是空洞的,有意思吗?
LED比氙气大灯更容易起水雾,这一点也无可厚非,毕竟车灯需要维持散热,把灯内的热空气及时排出,所以我的灯也在雨天的高速上进过水雾,但是随着灯光的温度上升,水雾会自动消失,LED因为工作时的温度更低,所以蒸发的过程会更慢,所以导致进水的假象。
关于驾驶辅助:
从左到右是盲区监测,车距过近刹车辅助,车道偏离辅助。没什么特别的东西,盲区监测很好用,如果盲区内有车方向盘会急速振动,后视镜上的三角灯也会闪烁。车距过紧刹车辅助介入的时间非常晚,基本是在撞车前一秒才开始介入帮助刹车,然而在冬天湿滑的加拿大路面上这样的配置如同虚设。车道偏离辅助的设定也很奇怪,开始工作的最低速度是70km/h,但是还很精准,然而加拿大的线是没有反光条的,冬天被雪盖住的话这个车道偏离辅助基本也是报废,所以这三个辅助除了盲点有点用以外,其他两个完全是鸡肋。
- 中央扶手里有USB充电口,AUX连接接口,里面空间很小,扶手上的人造革质感很差,真皮内饰应该会好很多,但是设计的非常人性,不得不说宝马还是一辆纯粹为驾驶者打造的车,一切都是为了司机的操作便捷性。然而里面的USB 充电速度非常慢,但是可以用这个USB拷贝升级软件进入NBT,这个功能很不错。 -
- 内饰颜色,我选的是黑色/蓝色/金属银,这个内饰颜色会显得车内空间很压抑,尤其是我贴了深色玻璃膜以后,这样的感觉更加明显,没选红色的原因是因为没现货,也容易路怒,白色米色容易染色,但是显得车内温馨。金属装饰条夏天烫死冬天冻死,座椅夏天也是特别烫,要开车门放气几分钟才能开车。
- 可以注意到前门门板里有一个可以放水的地方,但是只限瓶装水,保温杯之类的密闭容器,因为是斜着的。这个有点忧伤,所有饮料杯都不能放了基本 -
- 后排乘坐感受,整体跟三系的后排差不多,虽然外观从B柱之后GC比coupe更高,但是车内头部空间还是比不过3系,后排空调独立调节带加热座椅,坐垫比较短,椅背非常直非常硬,种种因素导致这个车的后排只能打5分,后排车窗的窗户也不能完全降下来 ,而且整个车没有车顶的扶手,这个设计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但是我感觉十分脑残。杯架和中央扶手可以整体放下来直通行李箱,用来装超长物件,杯架扶手造型很单薄,也不够稳固,而且带盖的设计略显多此一举。 -
- 一键启动这个功能目前算是很普遍的了,然后启停这个功能老实说适应了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如果能搭配自动驻车就更好了,很多人都把这个功能刷掉,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
- 内饰里的灯光比较柔和,带有氛围灯,橘色和白色,老实说灯厂看奥迪,内饰看奔驰,比这些东西宝马还是差很多的,脚底也有灯光,晚上看起来也比较亮堂 -
- 一键呼救系统的开关非常酷炫,就像是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开关一样,提车以后不久就尝试了这个神奇的SOS按键,很高大上,启动定位系统,锁定iDrive屏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知当地警局,调度拖车,一切都很合理,循规蹈矩,带着德国人的严谨风格 -
- 未完待续待补充 -
Victor
2016.12.21.01:47
In Windsor
2016.12.22 第二部分
- 回到日常使用的驾驶部分,讲讲刹车和油门的感觉,435的油门调校属于中性的,不轻柔,但也不会沉重,踩到底会有一个卡住的卡扣提示你这里是最长行程了,很人性的设计。
- 刹车无论是行程还是力度都是我能快速适应的那种类型,刹车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前段非常柔和,四分之一行程过后就能感觉到车的整体都在俯冲,中后段刹车非常紧实,效果也很出众,完全是一个驾驶者可以接受的设定
- 后备箱的空间大而平整,两块行李箱盖板可以手动拆除,整个空间可以塞的下两个30寸行李箱,这就是掀背设计所带来的空间的整合效果,但是这样的设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后桥的刚性减弱,可以感觉得到有一些弯道高速不是很敢过,但是两门就可以做到,车身尾部横向的支撑不足算是一个硬伤。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后备箱和乘客区域没有直接隔绝,也就是说如果带的一些味道比较大的蔬菜或者饭菜之类的,味道会在整个车里停留,很尴尬。
后备箱底部没有备胎,有一些储物格,可以放一些应急小工具,手电筒,拖车绳, 跳线等等,行李箱左侧面盖板下有一些工具,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维修,一字十字改锥和大小两个尺寸的小扳手,还有拖车钩,宝马的拖车钩刚性值得商榷,因为有朋友之前拖车的时候把整个拖车钩整个拖拽出来,特别伤车。
右面盖板下是宝马的电瓶,这个设计也是不同于一般的别的车,就跟中控锁的位置一样属于非主流的设计,当然这样的设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第一,电瓶的位置靠后而且重,和司机的位置处在对角线上,形成了平衡重量的局面。第二:这样的设计隔绝了雨水和盐渍,有利于保护电池,提高电池的寿命。
- 四系的四门版尾箱门是电动的,在四系里面算是比较高端的配置,电动尾门的阻尼感觉非常舒服,有时候不知道的人用手动关尾箱门还会很心疼,怕伤到电动液压柱,还有自吸式门锁,可以自己完全锁止,除了图上的尾门开关以外,旁边还有一个锁车按钮,也就是按下以后尾门自动关闭整车自动上锁,在买菜回家以后取完东西后非常实用。-
- 尾门上的塑料感觉很廉价,跟双田的civic和corolla差不多,用料并不讲究,尾箱还附送一张原厂的行李箱垫,能兜住水,雪和泥,清洗方便,既实惠又实用。
- 宝马只有一块遮阳板,不能同时遮挡正面和侧面的阳光,揭开以后有化妆镜和名片夹,门侧面没有扶手,所以整个车顶看起来比较简洁,前侧车顶处还有麦克风,便于免提通话,化妆镜,阅读灯目测是卤素灯泡,不是LED,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拉低了整车一个档次。
- 车顶用的材料是一种粗纤维的纺织面料,档次肯定比不上翻毛皮alcantara,整个车顶极尽简洁之道,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甚至连扶手也没有。在后排乘客的头顶部挖出了一个内陷的凹槽,这样的话个子高的人坐在后排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
- 然而不管再怎么努力,宝马的座椅始终是其软肋,撇开出色的包裹性和可调节松紧的腰夹之外。整个座椅的槽点多于优点:1. 座椅填充物的支撑性明显不足,感觉整个人坐进去以后就陷在座椅里,没有必要的弹性和支撑,但是又不喜欢M3和ghibli那种石凳一样的座椅。2.颈部没有支撑,只能坐直或者半躺姿势开车,哪一种对背部的压力都十分大,不过腿托可以手动拉长,算是个不错的功能吧,每把钥匙对应两组记忆座椅,调节设置都很方便。值得吐槽的是这辆车没有配备腰撑,主驾驶和副驾驶都没有。在一辆7万多的车上实在是很不像话
- 在写完帖子发表以后发现其实很多看官应该不会非常细致的看到这里,但是也要讲讲这辆车的辅助停车的设置,基本上全车有五个摄像头,三个摄像头成像虚拟鸟瞰图,方便泊车,剩下的两个摄像头被装配在前保险杠侧面,只要按下中控位置的摄像机按钮就有成像,这个辅助的功能是在视野不好的小路口,代替人眼观察道路双向的车流,亲测视野开阔,非常好用,全景影像其实并不全,只有270度,而且停车辅助线只有后摄像头单独开启的时候才会虚拟,在鸟瞰图上不会虚拟出来,这个功能现在英菲尼迪都有配置,宝马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平均水平,虽然还有雷克萨斯垫底,但是仍然是一个有机会做得更好的功能 -
- 宝马的抬头显示是个好东西,能显示实时限速,电台名歌名(北美不支持中文显示,全是问号),二位导航指示,实时速度等等信息,橘色和白色显示,非常实用,可开可关,即便是强光下显示亮度也足够,点个赞
附上一组冬季加拿大日常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