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子稳定程序,大家都会习惯性的说起ESP,但其实不同厂家是有不同的叫法的,如丰田叫VSC,本田叫VSA,宝马则叫DSC……而国外一般统称为ESC或SC(电子稳定性控制、稳定性控制)。只是国人习惯性的叫ESP(应该说是大众太深入民心了)。这里,我们还是采用国际通用的称呼——ESC。
ESC是个非常有用的主动性安全配置,能比较好地防范事故,所以无论是国内国外都广受好评。不过,国内有不少媒体、车迷和车主都把ESC神化了,事实上,ESC并不是万能的,甚至还有可能会因为ESC而产生事故。
就在前段时间,保时捷Macan在麋鹿测试中失败了,相信不会有人质疑保时捷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吧?确实,保时捷Macan的操控很好,非常敏捷,稳定性也很强,但是为什么在麋鹿测试中失败了呢?Consumer Reports的测试就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因为ESC,所以失败了。还有一个事例——“汉兰达爬坡门”,应该也是ESC干预所致,土坡上车轮稍有打滑,ESC就介入制动并限制动力输出,于是就无法前进,当然也不会“打滑失控”。
在不少人心目中的“救世主”——ESC竟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现在,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ESC其实是个电脑程序,通过各个传感器传送各种数据,计算车辆的状态,并决定是否要介入。ESC的工作其实只有两条:
一、减速,通过制动1个或几个车轮来降低车速并使车辆重新回到可控状态,有时还会限制动力输出;
二、转向不足,因为转弯过猛可能会失控,那不转弯的话就不会失控,所以ESC会制造转向不足来避免失控。
就因为是这样,所以问题就来了,当车辆遇到障碍物时,本来是要通过变线来避开障碍物,但在极端情况下,ESC会让车辆转向不足(以防打滑失控),这就会导致车子无法避让障碍物了,而保时捷Macan也正因为如此,麋鹿测试就失败了。极端情况下,ESC让车辆不转弯来防止车辆打滑,保持车辆不失控,结果就是车辆“可控的撞了”。
所以ESC在某些特殊的状况是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的。要想真正的安全,还是开车规矩点,当然不是说慢开,只要遵循法规来开,不超速、不乱变线、转弯减速、做好预判……危险就离你很远了。其实只要自己做到安全驾驶,有没有这些电子辅助是无所谓的,真正理解行车安全的人,是不会给ESC启动的机会的。
ESC是个电脑程序,通过计算传感器的数据来判断是否介入以及如何介入,那ESC是如何计算的呢?ESC根据厂家预设好的标定进行计算——每款车的行驶、操控特性都是不同的,其对应的ESC标定也都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换个不同型号的轮胎、刹车,都需要不同的标定。标定是个非常耗时费力的过程,需要一堆工程师长时间反复的测试——非常花钱,所以有些车的ESC挺令人担心的——如何做的标定?仅仅是按个电脑程序,然后标定随便一做,这样的ESC的效果不禁令人捏一把汗。
最后,还是那句话,真正懂行车安全的人,是不会给ESC启动的机会的。任何安全性配置,都不如你安全驾驶,并且遵守交规来的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