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一低遮百丑,宝马3系更换AGT Shock绞牙避震
1 38 发布于 2021-12-30 20:09:21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改装有理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宝马就要不断的改,不改不如推下海


十几年以前的我,是个素车爱好者,当时的我坚信原厂的调校最均衡、最可靠。
后来,朋友非要拉着我去参加改装车友聚会,从此便应了那句话:一入改装深似海,从此素车是路人。
记住我的车牌号,一会要考。

这是我的第三辆车,以前的车也改了不少,从里到外各种改,基本都是怎么花哨怎么改,生怕别人看不见。
现在呢?钱也花了一些,但能看出多少来不重要,舒服这事儿只有自己才知道,到底有多爽。
换绞牙避震除了帅还有啥?
如果想改变车的驾驶特性,那升级避震就对了。
原厂车的设定会偏转向不足,这样过弯时不容易侧滑,日常行驶更安全。
但如果喜欢赛道或漂移,那车尾灵活点才更有乐趣。尤其漂移的时候,原厂避震得一直深油门控制走向,稍有松懈就容易推头,另外在折返时的多余弹跳也对开车的技术要求较高。
而升级绞牙避震之后,就偏转向过度了,漂移的难度也会降低不少,以前只能定圆漂移、漂8字,现在都能做一些大圆套小圆的组合漂移了。
此外AGT绞牙避震的高度可调范围很大,可以做一些激进的设定,我现在调了几次之后,目前设置的前低后高,让重心压在前面,这样转向过度会更明显,所以升级避震之后,姿态只是面儿上的事儿,而驾驶特性的改变,才是绞牙避震的魅力所在。

天冷了,改个暖色系的改色膜是不是会很暖和?不过这次写帖不是描述如何简单粗暴改色的,而是老生常谈,谈谈绞牙避震。

浅谈普通避震、短簧避震和绞牙避震的优缺点


避震的作用作用就是吸收路面不平所产生的震动和冲击,从而为车辆驾乘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乘坐体验。
普通避震和绞牙避震其实是不一样的东西,主要分别在于普通避震是不可调节的,而绞牙避震则可进行调节,高低可调、软硬可调,甚至可以调节弹簧的阻尼,这都是普通避震不具备的特点。
普通家用车基于成本考虑和日常用车需求,基本都使用的普通避震,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操控较差,表现为弯道侧倾较严重,过坑或减速带的回弹严重,较差的板车悬挂会跳很多次,即使独立悬挂的车,普通避震也存在多次弹跳的问题,非常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短簧避震的优点在于价格上比较亲民,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友好,同时短簧避震对于车身的支撑性普遍要比原厂弹簧好许多,较低的离地间隙也令整台车颜值提升不少,一低遮百丑不是白叫的。短簧缺点在于不可调节高度,很难在家用和性能上达到较好平衡,最重要的一点是改装短弹簧还得配合相应的避震筒使用,因此需要了解相关产品才能搭配出性能优秀的短簧悬挂。
绞牙避震的优点在于可调型很强,绞牙避震既可调节弹簧高度也可调节悬挂硬度和阻尼速度,可玩性和实用性都比较高,能兼顾家用和性能。缺点则在于调节过程比较繁琐,便宜点的避震甚至需要拆下来才可以调节,同时绞牙避震的价格较高,对钱包不太友好。

绞牙避震的选择:脱离背景讨论就是耍流氓


很多人改绞牙避震是为了更低的车身姿态、更好的支撑性、更快的回弹速度,这在跑赛道的时候是非常有效果的。
不过脱离使用背景讨论就是耍流氓,我改避震不止是为了更低的车身姿态,之前发帖也曾说过我这十多年的自驾历程,足迹遍布祖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各种路况都需要从容应对,所以改绞牙避震首先要保证通过性,其次才是舒适性和操控性。
换避震之前各种搜索+打听,也试驾过朋友改过不同避震的车子,关于KW、BC BR、RSS、TEIN、博德、AGT这几个品牌的绞牙避震都有所了解,车友会里也是这几个品牌使用的最多。
首先排除RSS是因为这货每次调节都要拆车,太麻烦;TEIN最软,主要是那个绿色,喜欢的人贼喜欢,我个人表示驾驭不了,排除;KW V3如果不考虑高度的话,简直接近完美,当然价格也是这几个里面最贵的,KW LE倒是高了,而且价格比V3略低,所以留作备选;BC BR和博德两个颜值都不错,价格也适中,BC BR操控略胜一筹,价格也略贵一点,当时差点犯了选择困难症。
最后选择AGT纯粹是因为这货是这些绞牙避震里面最高的一个,KW LE调到最高也没这货高,而且颜值在线,配色我喜欢,再就是这货是唯一一个倒插式的绞牙避震,倒插式从理论上讲会比普通正插要更舒适,更不容易漏油,簧下重量也更轻些,操控会更好一些。至于价格,仅次于KW

AGT倒插式绞牙避震改装全过程


先原地测量原车的各项数据并记录,之后就是上架子拆车,拿掉车轱辘,接着拆掉原厂避震。

当时光顾着唠嗑和嗑瓜子,忘了弄个像样的合影了,就这么凑合看吧,前避震、后避震、绞牙都在这里了。
请忽略地上的瓜子皮。

拆掉轮毂之后,露出348的刹车盘和四活塞的卡钳,里面黑漆漆的是原厂避震,旁边的圆球是自带的配重块。

开始暴力拆解,拆出避震下端,整个刹车系统就歇了。

每根避震都标注了具体的型号及零件号,方便维修更换。这原车避震质量还不错,而且价格不便宜。

原车的避震和AGT绞牙避震比起来略显粗矿,稀疏的三圈弹簧,毕竟成本价格在那呢,AGT弹簧一看就是各种精致。
倒插式避震的油罐在上方,不容易漏油,耐用性应该会更好,而且自带强化塔顶,更不容易异响,设计很到位,比较良心。

AGT上车,红黑配色深入机舱内部,绞牙露出,霸气外露。不漏油的避震才是好避震,希望这个倒插式的油罐可以坚持更久一些。

拆掉的原厂前避震和等待上车的AGT绞牙避震。AGT是台湾品牌,不过大部分的零件都是德国进口材料。

后车的原厂避震桶和原厂弹簧等待被拆除。

后避震比前避震要难拆,不过对于经常干着活的小哥来说全都不是事儿,小哥熟练的开始拆解后避震。

宝马后面采用多连杆独立悬挂。

等待组装的后避震桶和可以调节高低的绞牙弹簧。

原厂的后避震桶跟AGT比起来还是要高很多。

拆下来的战斗成色的原车前后避震,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没少出力。

同样在每个避震桶上也有自己的的编号,方便更换维修。战斗成色请忽略。

据说原厂的避震桶可以使用10万公里,这里提前让它下岗,换更好的绞牙避震去更多的地方。

原厂的后避震很长,但不可调节,AGT的后弹簧很短,但有绞牙可以调节高度,这个是原厂比不了的地方。

绞牙避震的好处就是可以按需定制,我要求避震保留原厂的通过性,所以开始调节高度。

可低可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绞牙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两边避震都要调节成同样的高度。

拆掉避震和轮毂的后轮,孤零零的等待新的小伙伴。

三缺一,最后一根避震等待装车。

后避震上身,看着是比原车避震精神些,不用担心车身会掉下来,粗壮的弹簧扶着呢。

车轮归位,后避震果然强硬,上架子都不怎么下垂,看起来也就两指多的样子。

作为对比,这原车的后避震就是这么拉垮,高度放进去一只拳头都绰绰有余。

再看看前车高度,上架子也只有二指多,不下垂的样子真帅。

闲着没事的时候顺便把后刹车清理了下,重新做个漆,先用泡沫和刷子进行清洁干净,之后用吹风机吹干。

清漆、底漆、亮漆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成果,色彩均匀的定制蓝色小卡钳,安安静静的隐藏在轮毂之后。

试车之后,觉得原车一指半还是太低了,上架子接着调。绞牙避震不要想着一次就安装到位,调整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软了、硬了、高了、低了都得调,调的好的话,事倍功半不在话下。

避震改装两个月后的总结:你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BMW


AGT绞牙避震改装完这两个月跑了大概2千多公里,平时经常走的、最熟悉的路线反复走了N次,平时害怕的铁道路口、减速带、井盖压过无数次,对比之后的感受也更清晰准确。
倾斜的那种减速带,之前车子要反复晃几次,多余弹跳比较明显,当然比其它独立悬挂的车子也会有这个问题,更别说那些板车悬挂的车了。现在过这种减速带就只有一次弹跳,然后车子就稳稳收住了,甚至可以感觉车子是不断吸在地面上的,即使偶尔过坑过坎,都迅速往地面吸的那种感觉,真的很Q弹。
以前过弯道车子瞬间侧倾很大,还有那种比较深的坑,现在可以感到明显的一个下沉、缓冲、弹起、然后悬挂收住的过程,就是传说中的Q弹,还没有多余动作,非常舒服!
总体来说,改完这个倒插式的绞牙避震之后感觉变化很大,车子整体让我更有欲望去驾驶,甚至更想主动去压个井盖小坑什么的,那种清爽之极的反馈很让人上瘾。

一低遮百丑,这是调了两次之后的高度,可以保证基本的通过性,不敢弄太低,毕竟经常跑外面的野路。

车身左右两侧调的高度基本一致,等再跑跑就可以去做四轮定位,基本定型了。

这个高度基本够用了,过减速带、下地库都可以放心过。

右侧后轮的高度,不用担心托顶的问题,那粗壮的弹簧支撑性还是很靠谱的。

蓄势待发的车头,闷骚的波尔蒂芒蓝,低调的M卡钳,隐藏在深处的AGT绞牙避震即将陪我去跨过更多的山河大海,说真的,把自己的车开到想去的地方,拍个照,掉头就回,这种感觉很爽,让我有一种高效执行的感觉,想到什么我立马就去做,做完了就回来,至于旅行,那是另外的事。
这就是给宝马3系粗暴改装AGT绞牙避震的全纪录,用小伙伴儿的话说就是我感觉你改避震了,但我没证据。
这才是我想要的效果,深藏功与名。

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一切,2022马上要来了,与汽车之家的诸位车友共勉。

  • 装饰改装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