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与黑龙江结伴而行,这应该是我此次旅行中,交情最深的一条大江了 ————
只见红日西沉,江水浩荡,同一片蓝天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如今已是硝烟散尽,共享和平。衷心希望这种太平盛世的景象,能世世代代维持下去 ————
车行至此,过不去了。下车一问,原来此处的呼玛河大桥已成危桥,正在重建当中,左边临时搭建起来的浮桥,前些天被江面解冻的流冰冲垮,已经有好多天不通车了 ————
眼看着前面近在呎尺的呼玛县城(只有几公里)却过不去,着实焦急。打听的结果是大概还要一周左右才能修好浮桥,于是只有三种方案可选:一是就地等待,但此处没有可住的地方;二是绕路过去,回头转208省道,再转301省道到加格达奇,多绕几百里路,但听大货车的司机说内蒙那边在修高速路,因为路极为难走,他们才转走这里的;最后的方案是退回二百多公里,回到黑河等候,待浮桥修通了再来。考虑了良久,最终选择了第三套方案(想不到这方案竟造成了过俄罗斯的机会,这是后话),于是与停在当地等候的大货车司机刘师傅约好,待浮桥修通时给我电话告知 ————
既然不赶路了,就闲下心来留意路边的风景。这个地方看到的黑龙江,宽阔浩荡,颇有“滚滚龙江东逝水”的气势,于是停车驻足观赏,久久不忍离去 ————
二、白山黑水兴安行
8、 呼玛河桥毁受阻,退黑河静候佳音
从五大连池北上,天气极好,很快就经过了爱辉,计划是一天跑到漠河(后来才知道那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所以过爱辉时竟然没有到瑷珲历史陈列馆去看看,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悔。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十大精品馆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其陈列着中俄《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的历史资料,在《尼布楚条约》中国已经失去大片原有领土的基础上,在《瑷珲条约》里,中国又被沙俄割去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
上午10时,车子便跑到了黑河市,黑河市是全国唯一的将市区设在黑龙江边的地级市 ————
回头二百多公里,返到黑河找地方住下后,已是黄昏时分。到黑龙江边溜达,只见国内同胞,都在眺望着对岸的俄罗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原名海兰泡),这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首府,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市区人口约50万 ————
这是演出结束后的谢幕,一共有11名演员,而观众,在工人文化宫剧院的上下两层一千多个座位中,观众只有7个人!
纵观整场演出,尽管观众只有在第一排散落就座的廖廖几人,演员们还是演得非常的认真,非常的敬业,尽管当晚总共才区区一百多元(每张票仅售20元)的票房收入,也许只能够他(她)们吃一顿宵夜的钱,但他们并不气馁。散场之后,演员们还全体下来认真打扫剧场 ————
再加贴一段演出视频 ————
玩命般的演出,收入却少得可怜,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和同情。是此类演出太多了吗?非也,整个黑河市就此一家演东北二人转,是水平和内容太差了吗?也不是,演出水平在地区一级的场所,应该还算过得去,而且为了迎合一些观众,演出中还加了一些低俗的内容。是当地人不喜欢娱乐?从每天傍晚广场上群众载歌载舞、人满为患的现象来看,似乎也不对。是收费太高了吗?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一张门票只售20元而已。是演员随便糊弄观众?整场演出全体演员都是非常认真卖力的。
生存有时是残酷的,舒伯特写出了几百首名曲,却经常挨饿,一首乐谱甚至换不来几颗土豆。这群在黑河市挣扎着讨生活的年轻人,也许成不了舒伯特,但他们在华夏民族奋斗史中,认真地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同样是一群可敬的人 ————
在光线好点的时候,打开三角架,上400mm长焦镜,拍摄了一组对岸俄罗斯城市的景象 ————
黑河广场上的母亲雕像(疑是俄罗斯族人),把孩子当成了和平的天使,寓意不错 ————
黑河市沿黑龙江边的河堤道路和几个小广场都铺设得极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宽敞整洁的休闲场所。再贴一段盛妆的群众广场舞,瞧瞧黑河市民的生活面貌 ————
在抚远拍摄了黑龙江的日出,在这里拍到了黑龙江面的日落,再往北走,到漠河看到的,还是黑龙江 ————
将目光收回到黑龙江南岸,黑河市的广场,群众自发的广场舞跳得非常热闹 ————
贴一段此处的广场舞录象 ————
当晚在黑河市工人文化宫剧院看了一场东北的二人转,本来在路途中看场戏并不算什么,但这场二人转看完,实在是感触太深了,所以拿出来说说 ————
贴两段演出的现场拍摄录象 ————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