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远东两万里”之尸骨之路启程
1 95 发布于 2019-11-26 17:06:58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图、文:海峰(此文为原作者授权发布)

远东两万里至此算是一个新的起点,从雅库茨克至马加丹这段算是正式的尸骨之路,也叫M56***公路科雷马段。从雅库茨克出发没多久柏油路就到了尽头,而后就是将近2000公里的沙石、搓板、烂泥路况了。每天所跑公里数基本维持在500公里上下,撰稿时已经跑完了全程安全回国,现在想想,尸骨之路的险一方面取决于路,一方面取决人的心态。



在离开柏油路几十公里的时候,还处于一个新鲜劲儿,感觉开砂石路还是挺爽的,虽然耳边一个劲儿的嗡嗡,虽然车被颠的各种声响,虽然偶尔遇到个大坑减震墩的心疼,但是还沉浸在享受路途的氛围里。



随着时间的迁移,慢慢被这种颠簸影响了心扉,有那么一种厌烦的情绪在里面,可能也是一种压抑吧,有时候总在思考异响是不是后面的酒瓶?或者是哪个杯子没放好?再或者是不是工具中间的泡沫移位导致金属敲击声?那段时间基本上都在想怎么能让噪声小一些,试着打开音乐,可是音乐声儿调大会觉得吵,调小会觉得盖不过噪音。就是在这样的路上一直开一直开,渴望目的地的那种开。


这还不够,尸骨之路上的碎石路大多处于干燥状态,浮土莫名的多,并且前车过后的扬尘久久散不掉,内循环能解决灰尘进车内的问题,但是看不清路特别闹心,即便过个5分钟再走,依然有浮尘,并且前挡风玻璃总会有一层白灰,玻璃水就是这段路上消耗极快。


原本不希望下雨的,但是为了能换取良好的视野,开始有点盼雨了。下了雨之后也闹心,原本易滑的砂石路,混合雨水后路面变得更加湿滑。修路的时候可能出于排水考虑,路中间高两侧低,虽然国内亦如此,但也没尸骨之路那么明显。每每错车的时候,总会担心车在斜坡上会向侧方侧滑。车速一旦稍快,会车时候还是能感觉到路滑带来的稳定性下降,路面有坑的时候几度感受到后轮左右摇摆。这或许就是尸骨之路的险。



风景的美也是毋庸置疑的,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好看的风景总会驻足拍几张。时不时的也会遇到湖、遇到废弃的房屋、遇到不知何来的马群、甚至一个废弃的跑马场。这种所见所闻所感所触一定是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前往汉德加的渡口,在这里需要斜渡阿尔丹河。渡口运营着两个船舶公司,用我们的方式形容一个是国营的,渡船比较大,按时间发船并且价格不贵;另一个是个体经营的,小渡船,船满起航价格略贵。我们到的时间很不凑巧,一艘船刚走,另一艘船还是空的。由于时间较晚,这条路上的车并不多,如果等的话不一定要等到几点,和个体船老大商量后,我们花费40000卢布包船,合人民币四千多元。虽然心疼,但是为了提早抵达汉德加也是拼了。



阿尔丹河的渡船不论是国营的还是个体,都是一个大的渡船船体,后面依靠一个独立的船提供动力。从成本考虑,如此应该是最低制造成本的方式,从负面思维考虑可能是渡船沉了,主船断开缆绳不会受其牵连吧?哈哈,完全凭空臆想,找个乐子而已。



渡船行驶非常稳,由于只有我们几台车,所以船速还挺快。河道不宽,依然是沿河而上,渡船行驶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我们在船上吃完饭,再看看夕阳,这种感觉非常微妙,虽然开了几百公里砂石路,但是心情却放松到了极致。


次日,我们一早从汉德加出发,路况依然如此,没有半点惊喜。早前了解到这边有个所谓的打卡加油站,一个油罐改造而成的收费室,几个露天的加油机,满是油泥的油枪口以及昂贵的油价。在前往奥伊米亚康的路口,往前一公里就是那个网红加油站,在一片荒原上,在砂石路旁,加油站和旁边的餐厅看起来更像是服务区一样。




因为奥伊米亚康加油不太方便,所以这里是前往奥伊米亚康最后的一个“大”加油站,我们补完油后继续向世界冷极进发。这条路越走越窄,最窄的地方仅容一车通过,一路上遇到会车的机会不多,结果在一个过河处我们被一个大家伙挡在了路上。


过河的地方有个桥,桥底部是木质的支撑结构,桥面由钢板够成,虽然河不宽,但是MAZ 6*6重卡和后面拖拽的推土机总重肯定超过了桥面的承载能力。司机和随车二人在此地研究很久过河方法,最后在我们的请求下,他们把车挪到了一个稍微能错车的路段,让我们先行通过。不过在我们第二天从这个地方返回的时候,这辆卡车依然在这里,车上的三个人在路旁烧火做饭,看来还没研究出过河的办法。



从加油站到奥伊米亚康大概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山路,里程并不长,但是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受远东地区丰富水资源的润养,路两旁的树长势还不错,开得快了有时候会被树枝抽打风挡。


在奥伊米亚康外40公里有个叫托姆托尔的小镇子,这里有学校、有医院、有博物馆,虽然到的比较晚,民俗老奶奶听说我们远道而来,帮忙联系了博物馆馆长,带我们参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着尸骨之路的历史。晚上,民宿老奶奶给我翻看她家的画册,里面记录着每一位到访的外国探险家,其中的一页记录着中国极地探险家吴郁2016年的笔记,看到老朋友的留言,看到老奶奶收藏着当地媒体对他的报道,心里一阵阵酸痛。这一天,距离吴郁在贝阿公路失踪刚满一年。


临走,我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未来某个冬天,我还会驾驶D-MAX回到这里,与此不同的是,下次可能会更加艰险,也会更加有意义。


既然说到未来我要在冬天来世界冷极,还是想提一下我的座驾五十铃D-MAX AT35。熟悉五十铃的朋友都知道,D-MAX目前在售最大排量3.0T柴油发动机,最大扭矩430N·m,我所驾驶的这辆车还是手动挡的。北极卡车的改装为了延续原厂悬挂的参数及稳定性,并没有改变原车悬挂结构。为了适应雪地或者冰面行驶,依靠增加轮胎宽度及尺寸,来达到降低轮胎与地面压强的目的。而增加轮胎尺寸就需要通过向上切割轮眉及轮眉内衬的方式进行改造。所以在极地穿越过程中,原厂状态的悬挂绝对是最可靠耐用的,这也是我未来去极地还会选择五十铃D-MAX的原因。




在托姆托尔小住后,我们还将继续启程,过了乌斯季涅拉我们遭遇了此行最大的翻车事故,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心情、改变了状态、改变了行程,但是没有改变我未来驾驶D-MAX探索极地的决心。(未完待续……)





  • 用车感受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 5
前往
/5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