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2024 新藏、阿里中线穿越(G219/G317/X711/S302/S205/当亚线/G6)
1 35 发布于 北京 2024-10-31 02:00:33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大旅行家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自驾路线:喀什-叶城-狮泉河-措勤-文布南村-班戈-拉萨


总里程:4462km 
总时长:98H55M
综合油耗:8.7L/100km


第I阶段 新疆喀什及周边 1405km


【喀什-白沙湖-慕士塔格-塔县-瓦罕走廊-红其拉甫-莎车-叶城】
D0 北京-喀什
D1 喀什-慕士塔格-红其拉甫-盘龙古道-塔县
D2 塔县-喀什-莎车县
D3 莎车县-叶城县


第II阶段 新藏线进藏 1079km


【叶城-三十里营-多玛乡-狮泉河】
D4 叶城县-三十里营
D5 三十里营-多玛乡
D6 多玛乡-狮泉河镇


第III阶段 西藏阿里中线 1978km


【狮泉河-仁多-措勤-文布南村-班戈-纳木错-拉萨】
D7 狮泉河镇-仁多乡
D8 仁多乡-措勤县
D9 措勤县-文布南村
D10文布南村-班戈县
D11 班戈县-拉萨市

————————


10年前
搭乘新疆、藏族朋友的四驱越野
分别走过北疆和阿里环线
看着多样性的环境和世界最初的模样
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20年间
康藏五省藏区
去过20余次
先后由青藏线、川藏南线、滇藏线、唐蕃古道、川藏北线进藏
朝拜珠穆朗玛、冈仁波齐、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尕朵觉悟、南迦巴瓦等众神山
条条天路
充满艰险却景致、人文绝佳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行走的兴趣和热情慢慢削减
自驾挑战“新藏线”的决心与勇气
一直不曾缺乏
常规进藏线路正逐步“商业化”
只有这条线仍然保持着它的寂静与壮阔
充满向往
心怀敬畏

当自驾大切穿越经验不断累积
当摄影装备轻量化渐已实现
当大切步入“壮年”
当天堑达板/垭口隧道越建越多
……
这个时机终于到来

2024年秋
做好计划
收拾行囊
带上装备
向着“世界海拔最高公路”
出发!


装备(Gear)


车辆:
大切 3.0L自吸 (80周年纪念版)

配装:
倍耐力蝎子AT Plus胎 265/50R20(已跑近4万公里)
油门响应控制器(Petal Commander)

自救:
脱困板、拖车绳、气泵、铁锹
原尺寸备胎、补胎辣条

影像:
Nikon Z8/Zf + Nikkor Z 14-24/24-70/100-400mm
Leica M11 + 35f2/75f1.4
DJI Mavic 3 Pro
Apple iPhone 14 Pro Max

—————————————


D0 北京 - 喀什1260m(3752km ✈️5H)


因为假期有限,所以采取车和物资托运,人直飞的方式
车辆出发:北京托运到喀什,8天,运费+保险:4000元
自驾从新疆喀什开始,到西藏拉萨结束
最后车托运,人飞回

5H 飞抵祖国西域~喀什地区
绿洲被大片干旱炎热的暖温带荒漠包围

喀什国际物贸港,距机场2km
下飞机后在此取车、洗车

坐落于市政府旁(人民广场)的毛主席塑像

喀什第一顿~艾力扎提抓饭馆
之前在新疆、乌鲁木齐驻京办“预热”过
还是觉得原产地味儿正
到店不巧饭点刚过,未能与抓饭“遭遇”

入住小憩后先参观博物馆
快速了解当地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

2000年前伟大的“凿空”之旅

喀什人的朴实与友善

“周日有大巴扎,慕士塔格、红其拉甫、盘龙古道……”
“风景、人文厚重”
“机票价格可以啊”
……
于是周末南疆锵锵三人行

熙熙攘攘的喀什古城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罗马文明与埃及文明这四大人类文明汇聚一点
这个点,不在别处,就在新疆南疆。”
而南疆把大部分的韵味
都留给了喀什
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碰撞、融合
共生共存

“依拉木江手抓饭”
位于古城西郊
紧邻色满乡政府
导航软件上未登记

专注于抓饭
坚持柴火慢炖

充分浸润羊油的米粒,颗粒饱满,晶莹剔透
原汁原味的南疆老味道
收录在陈晓卿导演的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喀什篇》

纺织厂烤包子
40年历史,手艺传承三代人
馅料中拌有羊肉丁、羊尾油丁、皮牙子(洋葱)、孜然(小茴香)、精盐、胡椒等原料
馕坑中炭火的“梅拉德反应”
让碳水、肉与香料交融出绝妙的香气

馕坑肉
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闻见香气
孜然激发了喀什饮食的特点:质朴、浓郁、热烈
市井长街
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喀什是一座气味之城……

南疆足球少年~自然流露的快乐

场外关注的母亲
“儿子好动,精力无限”

周日开市的喀什牛羊“大巴扎”
“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
全凭眼力经验

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
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
市场设有5000多个摊位,近万种商品,每天人流量达几万
闲暇时还可以品尝新疆瓜果的香甜

标注参考@喀什市区

D1 喀什-红其拉甫-塔县3120m(640km 7H)


“不到塔县,不算到喀什”
当天目的地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县)
塔县是60年代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
中国唯一一个与三个国家(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的县城
这里有雪山、戈壁、草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景观
世界12座8000m以上的雪山
其中4座在这里
以及著名的盘龙古道、塔莎古道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难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牛县城”
……
半天海拔攀升近四千米
当作是自驾“新藏线”高海拔的提前适应

早饭后沿314国道南行
很快雪山映入眼帘

盖孜边境检查站友善的警察
提前在北京各区政务大厅免费办理边境证
不要照片,前往地点写新疆、西藏两地即可

白沙湖~典型高山湖泊
背靠白沙山,是盖孜河源头,由冰雪融化而成
水质清澈,倒映着天地美景

路遇冰川之父~慕士塔格

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

中午抵达塔县
办理入住后品尝不同地域特色的手抓饭

 “鸡鸣四国”的瓦罕走廊
北邻塔吉克斯坦,南依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路通道
路旁平台矗立几块巨石, “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经行处”、
“东晋高僧法显经行处”、“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等
这些碑石,2011 年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所立

红其拉甫口岸(海拔5100m)
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
这里高山环绕、终年积雪
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陆路进出境通道
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

距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首府吉尔吉特270公里,首都伊斯兰堡870公里

盘龙古道
仅30公里的山路就有600多个S形弯、U形弯
海拔从3000米陡然上升到4200米

“出世即惊艳”
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

D2 塔县-喀什机场-莎车县1230m(570km 10H)


塔县到莎车县
有一条著名的“塔莎古道”可以直穿
但道路险峻,常有塌方
因为要送机
选择了原路返回喀什

早起
哥几个如厕、洗漱、收拾行李
居然能分秒不差出发
这边与内地有2小时时差
6点半天还未亮
扫身份证方能进入中石油加油站
油价与喀什一样

慕士塔格的“日照金山”
海拔超过7500米,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断块山,发育了典型的平顶冰川(即冰帽)
大大小小的冰川从它的顶峰呈放射状展开,如同盛开在苍茫大地上的一朵“重瓣莲花”
冰川以融水滋养大地,在河谷中为牧民打造出一片桃花源

路遇来自江苏的自驾老兄
我们忙碌着各种机位拍摄
一起欣赏并记录这美妙的光影变化

区间测速在南疆分布密集,时速40、60、80不等
一不小心会中招,建议常开导航软件,根据提示合理控制车速

路上很顺,高德App估时也很精准,于中午时分抵达喀什机场
话别两位老哥,俺再次来到色满乡“依拉木江”,为的是加深对喀什传统手抓饭的味蕾记忆

中饭后出城,随即切入吐和高速

酒店俯瞰莎车县城
莎车,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
也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
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
阿曼尼莎汗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
歌词主要讲述凄美的爱情、悲壮的英雄史诗、传奇的民间传说等

喀赞其老街游客很少,没有喧闹,大多数是本地人,这里生活气息浓郁
有人说,莎车就像10年前的喀什,有着浓郁的南疆风情,而又没有太多的商业化

网红打卡地

新团结茶叶店
四周的墙壁被烟雾熏黑,显得斑驳
老灶、铁锅、柴火、西式茶壶、茶缸和老茶客……
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

“没有一只鸽子可以活着飞出莎车”
鸽子作为飞禽,既是名贵的美味佳肴,又是高级滋补佳品
莎车烤鸽子在整个新疆都非常出名
鲜嫩、细腻的鸽肉令人满口生香
鸽子汤是整只炖煮,也不加其它配料

D3 莎车县-叶城县1360m(70km 1H)


今天行车距离最短
可以腾出半天时间
好好拜访新藏线起点这座名城
同时做好车辆补给

由于时差,新疆人作息时间比内地晚2小时
早上8点,天刚亮,能提供早餐的餐厅屈指可数

非遗博览园是叶尔羌汗国的王宫
因装修不能参观,实在有些遗憾
上班时间,王宫门前穿梭往来的尽是上学的孩子和家长们

南疆多日
牛羊肉“被迫”自由
“汉人胃”偶尔切换

从莎车县出发
沿高速不到1小时便抵达“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叶城

叶城位于新疆、西藏两区喀什、和田、阿里三地交汇处
219、315国道穿城而过
治安非常好
主干道每隔200m有个报警位置点标牌

叶城烈士陵园
为了永久纪念1962年10月在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
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219国道的康西瓦

中石油加油站满油
 95#汽油 7.59元/L(喀什、塔县、叶城油价统一)

寻找叶城博物馆颇费周折
藏在科技馆地下一层
旁边是叶城体育馆

在博物馆偶遇上海宝山区对口援疆干部

博物馆以此命名

饮水思源

在城东锡提亚迷城领取叶城旅游局签发的“新藏线自驾证书”
偶遇拍婚纱照的情侣
眼神里充满爱意

菜市场品种丰富,应有尽有
习惯进藏前屯些干粮、黄瓜、西红柿和水果
高原气候干燥
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锦江都城宾馆,四星级酒店,上海援建
位于315国道与219国道交叉处,紧邻新藏线0公里起点

D4 叶城县-库地-三十里营房3650m(360km 8H)


今天将正式开启第II阶段 “新藏线”穿越
叶城-三十里营房这段被称做“新疆的丙察察”
半天时间行进300km
翻越3座达板
海拔攀升三千多米
对人车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晨起如厕,卫生间一角,感受上海人的做事细节
上海宝山区每年对口援助叶城县6个亿
资金、文化、思维、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锦江宾馆丰盛的早餐
结识上海援疆后方工作人员

出宾馆停车场右拐便是新藏线0公里打卡处,很多人在此驻足留影纪念
即将出征,不免有些小激动

2019年上海援疆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
在新藏线叶城段建设了4座驿站(柯克亚驿站、库地驿站、叶河驿站、黑卡驿站)
新藏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得到极大改善

耐心解释后在柯克亚公安检查站登记无人机
结识新疆乌鲁木齐做旅游的小马总

昆仑山高寒山区,沿途植被稀少,岩石裸露
眼前的地势格外平坦开阔,山峦的线条分外柔和

库地达坂
新藏线的第一个达坂和第一道险峻的关口
海拔虽然不高,但却是一座非常险要的达坂
被誉为“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
素有“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之说

2010年,我的大学同学,骑行到新藏线库地达坂时
身体不适转搭货运卡车,不幸坠崖离世,亲友们悲痛不已
这次专程路过
专门带了他当年的最爱——北京红星二锅头
以示祭奠……

中午在山下新藏驿站再次与小马总相遇
我点了缸子肉和烤包子
这家伙先行离开偷偷帮买了单

库地边境检查站位于新藏线160公里处
主要负责过往人员车辆的检查验证、反恐维稳、道路救援等工作

即将到达新藏线第二个高山口~麻扎达坂
也是新藏线最长的达坂
连续坡道上下近40公里

快5000m的达板不多遇,呼吸略有不畅
塔县提前预热效果不错,身体无不良反应
高原风硬,车内晒得很热,背阴面又冷

麻扎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圣人和殉道者的坟墓
据说附近有宗教领袖、圣裔的陵墓
麻扎这个拐弯是新藏线G219距K2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m)最近的位置
离边境线不足百公里,这里也是通向K2的必经之路
西行30多公里,向南翻越海拔五千米的阿格勒达坂,便能一睹它的雄伟

随着基建的不断投入,新藏线的吃住行逐渐改善,沿途驿站随处可见废弃的老房子

寸草不生的昆仑山难得出现一片绿洲

盘行在山路上,随处可见灰黑色的山体
虽是不毛之地,但蕴藏各种矿产资源

黑恰达坂,也叫柯克阿特达坂、黑卡子达坂,海拔4909m
山体表面几乎都是碎石,以其险峻著称,有“黑恰达坂险,九十九道弯”的说法
黑恰隧道,让翻越盘山路、体验极致风光的艰险成为历史

下午5点
终于抵达“新藏线最热闹的地方”——三十里营房(赛图拉镇)

三十里营房海拔只有3720米,过往的车辆和游客都喜欢在此食宿
私营的修车铺、加油站、商店、客栈民宿随处可见,一片热闹的场景

赛图拉历史上是丝绸之路南线通往中亚的重要口岸,也是通向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咽喉要道
据史料记载,1877年左宗棠率领部队平定南疆之后,当地居民协助在此建立军事哨卡
成为当时清廷海拔最高的哨所,也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

如今,除了兵站和医疗站外,还出现了十几家餐厅、旅馆,风格各有不同
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只是价格比叶城略贵20~40%
这里所有物资都得从外面(叶城、皮山县)运过来

治安依然很好,这里用摩托车代替了警车
每10分钟刷一次存在感,丝毫不用担心车内的贵重物品

1949年12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赛图拉防务,随后部队迁至三十里营房
现在已经成为赛图拉镇的政府和部队的驻地
晚8点,夕阳西下

D5 三十里营房-多玛乡4460m(475km 10H)


“新藏线”第二天
今天将穿越荒无人烟的“阿克赛钦地区”
这一地区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不仅是连接新疆与西藏的唯一陆上通道
也是中亚的制高点
当年印度曾以中国在这一地区铺设公路为借口
发动了中印战争
解放军仅用一个月便结束了这场冲突
“用一场战争换来西藏三十年的和平”
再用这三十年去建设西藏

 昨儿晚饭后溜达,发现三十里营房(赛图拉镇)竟然有一家越野爱好者接待站
老板姓徐(夫人姓任),20多年驻守,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越野e族”的勇士
早起,在此“享用”海拔3720m的川味早饭

收拾行囊出发,沿途喀喇昆仑山上,有边防战士们在不同时期书写的戍边精神:
“天山雄师 决战必胜”、“高原劲旅 所向无敌”、“训练不怕苦 打仗不怕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
弘扬喀喇昆仑精神!

巍巍昆仑,茫茫戈壁

康西瓦,维语的意思是“有矿的地方”
茫茫的大戈壁滩,夹在喀拉昆仑山的群山之中,自古便是交通要道

沿着铺装路面前行,很快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
陵园背靠昆仑山,面朝曾经战斗过的喀喇昆仑山,脚下是喀喇喀什河

这里长眠着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78位烈士
以及之后在雪域高原为国防建设牺牲的27位战士

边防战士常说,“生在喀喇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

金色的小草滩上有几间废弃的房子,曾经是中印之战解放军的前沿指挥所

当年大红柳滩随处可见红柳,在缺衣少粮的五六十年代,全都做了烧火的木柴
如今变成了“红柳滩上无红柳”

过了红柳镇,便进入五百里无人区
也是新藏线风景最美、最精彩的路段

甜水海东北小哥
机车摩旅进藏,胜利抵达拉萨后将机车打包运回
换自行车反穿新藏线,实属牛人一枚
我送他红牛和零食,他竟要回赠我水果

奇台达坂
新藏线第一座5000m以上的达坂
氧气稀薄
人车无恙

山下是较为开阔平坦的高原,公路从山间伸向远方
新藏公路的雄壮、悲怆、磅礴呼之欲出

海拔4千多,中午气温仅为7℃
蝎子AT Plus胎压从2.5上升为2.8

喀喇昆仑天文点(5390m)
边防战士驻守在喀拉昆仑山群山中的一个小山包
除了百里外的"神仙湾哨卡"和相隔15公里左右的一个印军哨卡外,再无人烟
这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没有奔跑的藏羚羊、没有飞翔的小鸟
除了巡逻的战士和喘着粗气的军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我们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构筑了守卫边疆的钢铁长城
“在我们这里,忠诚于党就是在边防线上踩出的一个个脚印,理想信念就是攀登巍峨雪峰的一级级阶梯。”
现在路也通了,即使在漫长的冬天,战士们也可吃到更多品种的蔬菜

副驾是两台微单相机(一广角、一长焦)和喀什的窝窝囊
沿途没有人烟,中午自备路餐

白云朵朵,仿佛置身藏区
行使天地间的机车勇士

下午2点
进入西藏界

阔别10年,再次进入“西藏的西藏”——阿里
不同的是心境和开着自己的爱车
前面就是泉水海,气候多变,含氧量只有沿海平原的四分之一
许多人在这里因产生高原反应而长眠于此
从此这地方让人闻之色变,当地人称它为“死人沟”
其实真正导致人和动物死亡的原因是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严重缺氧、高反和水中矿物质超标

界山达坂是新疆与西藏的界山
这里没有蜿蜒盘旋的山路,大部分都是坦荡的大道
死人沟和界山达坂是新藏公路的极限标志
民间用“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来形容一个人的胆量之大

松西达坂紧邻松西村
新疆线入藏后的第一个生命补给站

风景如画的藏区

红土达坂,理论上世界的最高公路段,两侧是红色的荒原
新藏线海拔最高的垭口
阿克赛钦盆地与阿里高原的分水岭

全副披挂的单车女骑
巾帼不让须眉

 18点50
终于抵达日土县多玛乡4460m
这里只有私人油站
车辆续航里程240km 
计划明天过日土县补油

川味西红柿鸡蛋面
藏区无论海拔多高、位置多偏,都会有吃苦耐劳的四川人开的饭店
一顿热乎、香辣的川菜将是你辛苦一天最好的回报

D6 多玛乡-班公湖-狮泉河4300m(260km 4H)


“新藏线”第三天
行车距离较短是为了拍摄班公湖的日出
同时给狮泉河留出参观博物馆的时间
今天的路况很好

“放弃”酒店天亮后丰盛的早餐需要勇气
早起热了盒牛奶,就着面包,味蕾和身体逐渐打开
摄影人总是青睐日出、日落的曙暮光
冲向黑夜,头顶星辰,脚下有路
朝着班公湖的方向
四周一片寂静
车外温度接近零度
胎压有所降低

行驶到距班公湖还有10公里的地方
有一片小湖
晨光温柔地洒落湖面
像是温柔的拥抱
其实就在前方几十公里的中印边境
捍卫祖国边疆领土的博弈一直呈“犬牙交错”的态势

班公湖(班公措)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
自东向西横跨中国西藏和印度拉达克,东西狭长约为150公里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印军,成功驱逐了所有入侵阿克塞钦的印军
然而,由于后勤补给困难,中国军队在战后并未进一步深入
而是选择了战略性撤退,保留了对关键区域的控制

班公湖东部2/3在中国境内,补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淡水湖,一派生机勃勃
西部1/3在印度境内,蒸发量大于补水量,岸边盐碱化严重,几乎寸草不生

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基建能力让敌人汗颜
建立并加强班公湖周边的战略优势
防止敌人的小规模入侵
确保作战装备、人员、物资的快速运输和部署
中印边境局势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班公湖风景区停好车,发现旁边还有两辆京牌儿,居然三个“千里走单骑”的北京爷们儿齐聚班公湖
50后张哥,从北京自驾广西,沿边境G219一路向西进藏然后入疆北上
最后抵达喀纳斯湖,完成G219全线10600km的自驾……
60后张哥,深谙藏传佛教,从北京自驾,沿唐蕃古道进藏
途中完成青海阿尼玛卿、尕朵觉沃神山转山……
路遇两位环游中国的自驾大咖,深感荣幸

日土县中石油无95#汽油
根据距离估算好油量
加了10L 92# 

赶巧张哥也是黑色大切
切友一路同行,车台、手台兴奋聊着
也算是路上难得的一道风景……
“新藏线”最后一个达板-拉梅拉达板5191m

新藏线(叶城~狮泉河)段,可能是海拔高的缘故,动植物远没有阿里北线丰富
目光所及之处除了起伏的雪山山峦、戈壁、水堰和那条耀眼的219国道铺装路之外
很难再寻到其他的东西
路况越来越好
准备向阿克赛钦无人区告别
头不疼,也不需要吸氧
身心已完全适应“新藏线”
一时间竟有些不舍

从城北进入狮泉河镇
中石油95#汽油喂饱
这里像“解放区的天”
阳光很好,空气通透,色彩鲜艳

“新藏线”小结
从新疆叶城县(1360m)到西藏狮泉河镇(4300m)
三天共行车1100km,3.0L大切综合油耗8.4
沿途翻越9座达板,穿越300多公里无人区

下午3点
我们正式进入阿里首府~狮泉河镇
坐落在狮泉河与燕尾山之间,60年代以前是灌木丛生之地,盆地周围被大片的红柳包围
方圆百里人烟稀少,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
如今已成为西藏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藏公路的重要驿站
第II阶段“新藏线”穿越顺利完成

张哥对狮泉河很熟,推荐一家饭馆,味道很好,口舌生香
饭后来到阿里文旅局
副局长扎西顿珠现场亲自签发“新藏线”自驾勇士证书

阿里博物馆
2023年8月落成开馆
填补了西藏阿里地区没有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

展现阿里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
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阿里高原地质勘察和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揭示阿里地区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阿里暗夜公园
“阿里地区海拔高、晴天多、透明度高、水汽低,视宁度比较稳定,具备建设暗夜保护区的先天自然条件。”
暗夜公园位于狮泉河镇以南约25公里的山腰,海拔4200米,包括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
夜晚这里聚集的星空摄影爱好者不少,时不时被新上来的“车灯”困扰着
关闭大灯,继续驱车上行10公里到山顶,避开密集的铁塔和电线
山顶风大需着冬装,固定好三脚架,用Nikkor 14mm镜头
f2.8、25s、ISO3200参数拍摄了这张阿里暗夜银河
“20年前狮泉河的夜晚几乎没什么灯光,还时不时停电”~工作人员介绍道
望着山下不远处的“灯火通明”,有些沉默

D7 狮泉河-雄巴乡-仁多乡4870m(400km 12H)


今天开启第三阶段~“阿里中线”穿越
阿里是藏西秘境
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向来都是勇者才敢“挑战”的地方
阿里大环线分为阿里北线、阿里南线和阿里中线
北线、南线路况较好,走的人多
而阿里中线要穿越几百公里的羌塘无人区
鲜有人独自“冒险”

Jeep在二战中一战成名
Willys MB当之无愧地被奉为SUV的鼻祖
大切作为Jeep的高端SUV
越野血统是否纯正
能否吃粗粮、底盘悬挂、高原长距离负载如何
全时四驱、全路况能力是否能演绎得淋漓尽致
稳定性、可靠性如何
为了寻找最原始的宁静和荒凉
带着诸多期待
一路向东
挑战一场越野级的高原之旅

藏区常见重型车辆
导致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较大
进而出现裂缝
修修补补的路面随处可见

朝晖透过清晨的薄雾
斜射向大地
身披轮廓光的牦牛
让我停下了脚步

备了红牛,但轻易不用
实在困了,路边安全地带小憩
无意中发现新疆葡萄干提神之功效
同时还能补充能量
每天出门沏杯龙井
时刻感受亲人的“陪伴”

过革吉县
墙上的标识牌提示
这是一所完全小学

雄巴乡4590m
阿里北线与中线的交叉点
是阿里北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午饭是加西红柿的回民拉面

过亚热乡后,柏油路就没了
开始进入羌塘草原无人区 
“阿里中线”正式开启
苍茫的戈壁,车辙印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

前行30km搓板路开始
记得当年坐着丰田4500
飙到80居然一点儿不颠
大切是承载式底盘
只能慢慢嘎悠着

302省道(地图显示X711县道)
主路搓板颠簸难受
有经验的司机会选择下道
从旁边的石子、土路或有草的地方通过
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也都成了搓板路

羌塘无人区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
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羌塘草原地势高
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这里却是高原野生动物的天堂
遇到人车
它们并不惊恐
与人类保持适当距离
相安无事

往前看还觉得路面挺平整
反光镜里
竟是坑坑洼洼

仁多乡最后100km的搓板路
开到怀疑人生
颠的心疼,时速只敢20
边开边骂“路怎么会这么差”
后悔为何不选择北线的铺装G317
但又觉失去了穿越的乐趣
日落时分
迎面来了一辆越野车
是一位藏族司机
“白天发现你是单车,送完客人返回来,怕你路上出状况”
“还好,就是颠的厉害,天快黑了,你这是去哪儿”
“今晚赶回狮泉河”
……
颠了4个多小时
除了偶尔有飞驰而过的丰田霸道和坦克300
几乎见不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
一句亲切问候与关怀
心中一股暖流
激动之余竟忘了拍照留念……

晚9点
终于抵达仁多乡4870m
位于仲巴县的北端
羌塘高原腹地茫茫戈壁上的一个乡村
狮泉河到仁多乡400公里
今天居然用了12小时
途中多地没有手机信号
也无导航
“阿里中线”第一天受虐
最硬核的穿越

仁多心悦客栈
当地规模最大
也许是海拔最高的“俱乐部”
挂满了脱困致谢的锦旗和全国各地越野组织的logo
一碗川味汤面果腹
压压惊

一路风尘
经历柏油、泥土、碎石、浮土、搓板各种路面
车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藏式小旅馆
床上用品干净无味
被子厚实且不沉
熄灯前老板娘给打了一壶热水
洗去一天的尘土和疲惫
屋外5℃
院子水桶里的水冰凉刺骨
茅厕搭建在院子一角
需要上四五个高台阶才能就位
生怕“恍惚”间坠落

D8 仁多乡-帕江乡-措勤县4690m(260km 8H)


进入羌塘无人区第二天
行车在海拔4800m上下
路况为草原土路、碎石路
俗称“烂路”、“搓板路”
“阿里中线”之旅的最经典路段
途中将遇见湖泊、雪山和野生动物
感受“第三极”真正的自然之美

早起洗漱完毕
仁青休布客栈勤快的老板娘
已忙活多时
普通话水平尚可
交流无碍

天还未亮
体感“一夜入冬”
油表显示续航里程有四百多公里
大切油箱93L
满油续航800~1000km
今天沿途无加油站
但愿一切顺利

小长假期间
心悦客栈全都住满
早餐自助
与车友交流时得知
“新藏线”还有一走法(新藏公路二线)
从新疆和田民丰县1400m穿越昆仑山脉到西藏改则县4300m
800多公里可一天走完,中途没有加油站
允许携带备用油桶,进藏后需立即清空

吃过早饭
初升的太阳唤醒了歇脚的人们
房子里开始躁动
来一杯酥油茶补充热量
享受一天中最轻松、最温暖的时刻
抽空与热心的藏族司机弥玛再次确认路线

宣传无死角,乡村全覆盖
早饭后散步
见车友在乡汽车修理铺处理爆胎
等候维修师傅

仁多乡出来的一个小湖
在阳光的沐浴下,万物生机勃勃
湖水清澈见底

继续实现搓板自由
早饭后4S店小兄弟告知
搓板路大切时速可以跑40-50
心里顿时舒坦很多
但不免也有些担心

不到一小时,来到仁青休布措4750m
湖水由冰雪融水补给,倒映着雪山
清澈湛蓝,天湖一色,静谧安详
一名游客下车后径直向湖边走去
也许被神山圣湖感化

“阿里中线”搓板路一路颠簸
有人难以忍受~“只剩下半条命了”
目光所及
广漠无垠的旷野和荒原
对人车的确是个不小的考验

终于见到帕江乡路牌
说明道路正确

扎布耶措盐湖,被誉为西藏的“天空之镜”
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
蕴藏着丰富的锂、钾等矿产资源
阳光下
盐湖泛着银白色的光芒

航拍7倍光学镜头里见远处村头满是汽车
还以为是越野车齐聚帕江乡
考虑支援下地方经济
中饭选择了这里
其实车里备了自加热米饭
羌塘无人区无蔬菜产出,全靠外地长途转运
素菜有时比肉贵
小饭馆只有土豆,就着牦牛肉,做了一份盖饭
肉有些硬,尝了一小块
老先生虽然不通普通话
但不影响饭后微信结账
也不影响他刷抖音小视频
当晚闹肚子(肉可能不熟)
大意了

下午3点
终于出现措勤县路牌
今天搓板路速度提升
感觉没那么颠了
像是在给减震器做耐久性疲劳试验
对车内物品的牢固收纳也是个考验

蓝天之下,白云自由舒展
瞬间幻化成各种形状
时而像山川,时而又如海浪翻滚

沿途的野生动物(藏野驴和藏原羚)

下午5点
终于看到了柏油路
围坐路旁的藏民远远挥手致意
回赠小礼物互动一下

提前手机离线下载了无人区的卫星图
做到心中有数
路上意外发现高德车载导航软件
居然还有羌塘无人区部分国道、县道、乡道的数据
成为我的“指路明灯”
206省道
通往措勤县的铺装道路

一刻钟过后
206省道近在咫尺
手机信号恢复
重返人间
行驶在铺装路面
车内又安静如初

下午5点半
措勤县中石油加油站
95#汽油加满(9.12元/L)
价格与狮泉河一样

半小时后
终于抵达措勤县4690m
2019年刚退出“贫困县”
是为数不多的高海拔县之一
入住海拔最高的汉庭酒店
电梯、氧气、加湿器应有尽有
回想10年前这里的住宿条件
真是今非昔比
楼下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车和SUV
前台小姑娘很贴心
安排了离发电机较远一侧的房间
晚饭选择了酒店东侧的川菜馆
牛肉用高压锅压制
就着地道的泡菜
风卷残云
将桌上一扫而空……
这里距离拉萨还有1000公里

D9 措勤-扎日南木措-文布南村4630m(250km9H)


中段“观景台”到“汇入205省道”一百多公里是手绘的
无论选择骑行还是步行
导航软件均无数据
今天将重点记录两大圣湖~扎日南木措和当惹雍措
当天拍摄影像资料63G

氧不吸,早饭不吃
看来也没谁了
为了拍摄扎日南木措日出
再次早起出发
没有了发电机的轰鸣
漫天的星辰点缀着黑夜
仿佛是上苍赠予的明灯

沿X604县道东行30km
右拐进入单车道沥青铺装路
每隔几百米设置一个错车道
打开收音机
点按方向盘背面的调频按钮
选了一个西藏短波电台
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
渐渐由黄色变成淡红、浅红、深红……

8点一刻
见指路标记
预示离湖不远了

扎日南木措4611m
西藏第三大湖泊
国家级著名湿地
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
位于阿里中线“一措再措”中间位置
浩如烟海,水天相接成一色
空中俯瞰
好似镶嵌于羌塘大地的一颗蓝宝石

沿湖边小山绕了近一圈
终于来到观景平台
湖边一块隆起的小山包
极目四望
如置身于人间天堂
几条越野车刨出的车辙印
从观景台伸向远方
拍完影像资料
早饭后动身的游客纷至沓来
偶遇热心司机弥玛

弥玛喜欢从北边的军仓乡、来多乡进入当惹雍措
对205省道似乎不熟
但答应陪我走一段
车载高德地图再一次准确显示出了岔路口

半小时后
视野中几乎见不到弥玛的丰田车
搓板路的急行穿越
“承载底盘”败下阵来
205省道的汇入点在正东方向
一路向东行进不会有错
走了几天羌塘无人区
路感渐佳

过砂来村
终于与205省道交汇
手机导航地图也有了数据

继续向东行进
经过土那村
仍是未铺装的205省道

一小时后
路口右拐
205省道变成环湖铺装路面

风尘仆仆
不远万里
终于抵达
圣湖当惹雍措
西藏第四大湖
中国第二深湖

当惹雍措呈南北走向
南岸的达尔果山和当惹雍措一起
被雍仲苯教徒奉为苯教的神山圣湖
这里曾是古象雄王国“中象雄”的中心
公元八世纪
吐蕃军队在当惹雍措湖畔决胜象雄王师
雪山神湖见证了象雄帝国末日的黄昏
苯教提倡杀生,用血祭祀,对牧业生产造成影响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创立藏文和藏传佛教
后佛苯斗法,原始宗教苯教落败
苯教的寺院、僧人受到打压和排挤
如今苯教寺院零星分布在较偏远的西藏、四川、青海等藏区

“西藏-假想敌”
北京男孩
12年时间走遍西藏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自由的灵魂
首创的“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一语
在驴友中广为流传
7年前湖西岸一场车祸
永远的留在了神的故乡
之前进藏多次得益于他的热心帮助
这次专程路过此地
感谢李翀为西藏带来的一切美好
“死亡不是结束,遗忘才是”

云端阿里
Jeep带我翻山越岭
如果爱上西藏是种错
那就“一措再措”吧
湖西岸观景台再次遇到弥玛
“你去哪儿了,我在路边等了你20分钟……”
“抱歉抱歉,实在跟不上,后来一路向东了”
等客间隙
弥玛熟练的叩开丰田越野车空滤卡子
拿出满是灰尘的空滤使劲掸了掸
然后快速装回
如同在摆弄进了石子的鞋子

一路前行
随时观察高原的自然万物
湖畔的光影
S形状的道路
构成一幅多彩、妙趣横生的画面
当点睛之笔徐徐出现
用100-400mm镜头及时按下了快门

当惹雍措湖面形似金刚杵
上圆、中细、下部长
四面群山环抱
南面达尔果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边走边拍
下午5点
终于抵达文布南村

尼玛县中象雄文化旅游酒店新近落成
紧邻圣湖
地势较高
开窗即能拍景
抓紧充电
准备当晚的日落和星空拍摄

晚8点
达尔果山的山尖上
几团厚实的云染成了黄红色
很快,颜色变得越来越浓烈
天边这一抹跳跃的色彩
让湖面的冷调也变得灵动起来
这是对一天辛劳的旅行最好的犒赏

由于这里地形相对闭塞
形成了局部温暖湿润的小气候
村民多数半农半牧
在湖畔开了一些田地
种植青稞、土豆、油菜和小白菜等
这在藏北极其罕见

Nikkor微单超广角14-24mm镜头
平时用的不多
专为当惹雍措银河星空而备
此次长途穿越
终于该它一显身手
Nikon微单大口径和短法兰距的优化
让2.8最大光圈的锐度以及边缘画质的提升肉眼可见
凌晨1点后
云层逐渐遮挡了星空
延时拍摄只好提前结束

D10 文不南村-尼玛县-班戈县4700m(490km8H)


今天将重新回到铺装的317国道
因为路况好
特意设计了单日最长里程
途中将经过藏区第一大湖泊~色林措

延时拍摄日出
拍完机内可以马上合成视频
真是贴心的设计
偶尔遇到几个游客
用手机不停拍摄
各取所需

湖边不和谐的“现代文明”
文布南村的房子、佛塔有一种古老气质
一旦掺杂现代建筑
它的深邃与神秘将被破坏殆尽

酒店的早餐厅
观景不用忍受风吹日晒之苦
满满的内地汉人思维

古象雄不仅拥有极高的文明、独特的文字
而且还是西藏本土最古老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
转山、转水、转佛塔
苯教逆时针
藏传佛教顺时针
包括万字符~“卍”/“卐”
也完全相反

几个村民相互协作
用管子给交通工具加油

湖畔神秘的良田

从村里去象雄穹宗遗址一路尽是土路、搓板路
湖边的山石和道路
充满了一种古老的原始气质
这在藏区其它地方很难找到

偶遇坦克300
老哥来自北京
住在景区多日
偶尔开着直播
乐享人车生活

象雄穹宗遗址
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所灭
遗址存有大量断壁残垣
此处也被视为象雄都城

国产摩托车在藏区很受欢迎
搭载了高原化油器
重量轻
方便放牧、载人

中午退房后离开文布南村
出村见路口直行是尼玛县方向

沿205省道北行约一个半小时
右拐进入317国道

海拔高
云层很低
沿途大车很多
路面维护得非常平整
大切底盘整体感很好
长距离搓板后无异响
车速到了80
轮胎颗粒与地面摩擦的嗡嗡声渐大
车速一旦过了120
噪音又神奇的消失了

过尼玛县不久
经过西藏第一大湖——魔鬼湖色林措4530m
因冰川融化和降雨,水体一直在长大
也许用不了几年
317国道就得被迫改道

湖边航拍
车速放慢
为了让大疆御3 Pro跟踪时能准确锁定目标
越野车不断从车旁呼啸而过

下午6点40
出现班戈县路牌
还有讨喜的“那么切”

夕阳西下
一天中黄金的拍摄时间
贪婪地记录着
一手把着方向
一手拿着遥控器
无人机锁定黑色大切并不断变换着拍摄机位
独自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晚8点
太阳落山
余晖在深蓝的天边晕染出最后的暮色
神秘而圣洁的世界屋脊

晚9点左右
到达班戈县城4700m
当天行车490km
综合油耗8.3L
离拉萨不到400km了
油箱不用加满
油价比措勤县便宜近四毛(9.12->8.73)

D11 班戈县-纳木措-拉萨市3650m(466km 9H)


今天路况不错
除了一条通往圣湖纳木措北部恰多朗卡岛的土路
“圣象天门”
静静藏匿于纳木措的北岸
隔着圣湖与神山念青唐古拉对望
这是老西藏心中深藏的天边秘境
也是西藏美景的终极之地

天还没亮
县城街道上的人很少
一家河南人开的热气腾腾的早点铺吸引了我

海拔近4800m
清晨环境温度低
胎压降到2.7 
(同样海拔的孜珠寺胎压到过3.3)

出县城20Min
告别317国道(那曲方向)
右拐抄近路去当雄(途径纳木错)

早8点
经过错嘎巴
太阳钻出云层

满是炮弹坑的断头路
绕过去重新上302省道

上午10点
纳木措北岸将至
爆胎的BJ60(皖A)废弃路边
这可是一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俗称带大梁)的硬派SUV……
不由自主地
收了收油门
抖一抖精神

晨曦初照
湖畔羊群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驻车间隙绕车查看
倍耐力蝎子AT胎表现优异
轮胎胶块没有明显被尖锐石头切割的凹槽
胎侧壁的凸起胶块有效的保护了轮毂

雪山、湖泊、草原、沙石路……
大切撒欢奔跑着
大疆御3 Pro终于拍到了心仪的画面
这一刻
竟等了好几年

走到湖边方才发现
“圣象天门”竟然要门票
世界屋脊的自然景观
一旦“圈养”
便索然无味

纳木措4700m
西藏第二大湖泊
能预卜凶吉祸福
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
南岸是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
每到藏历羊年
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
前往这里转湖

沿北岸东向继续行进
随后并入当亚线

中午1点
翻越那根拉垭口5190m
路上的车越来越多
从仙境回到人间
万般不舍

半小时后
经当雄县上G6京藏高速

享受免费的高速公路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
国家累计投入3000多亿用于西藏公路交通建设
通车总里程超12万公里

下午2点
大切高速飞驰
归心似箭
空气悬挂系统进入Aero模式
底盘自动降低1.5cm到19公分高度
中午的气温升高了10℃
海拔低了500m
胎压升高0.2到2.9

下午3点出高速
沿横跨拉萨河的柳东大桥进城
桥上挂满了国旗

骑行、自驾到拉萨的车友
必先前往布达拉宫报到
就好像到了北京
一定要看天安门

拉萨市比班戈县海拔低一千米
油价居然同为8.73元/L
加完油开出去2里地
接到当地陌生手机打过来的电话
才发现加油过程中我们都忘记了结账
“怎么知道我手机号的?”
对方小姑娘笑而不语……
或许是登记身份证时分了神
于是靠边停车互加微信
抓紧把油钱转了过去

酒店停好车换了便装挎上Leica
八廓街周边的巷道扫街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娇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泽郎王清
四川阿坝人
97年走进八廓街一座小楼
根据这座房子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
创办了玛吉阿米餐厅
过往的客人“有感而发”
纷纷留下自己的旅行点滴“Travel Tips”
“我保存了近20年的留言簿”~老板介绍道
一份薯条羊排、一瓶青稞啤酒
久违的八廓街味道……

回到拉萨第二天
城西汽贸城交车
大切一路轻快、无异响
到地儿后车身四周拍照、取出ETC卡
准备将大切托运回京
随后物流公司出验车合同、车辆保单
大切蓬头垢面
车内特别是尾部灰尘很大
需要回家彻底做个“体检”、“大保健”
自此
“2024 新藏线、阿里中线”穿越圆满结束

—————————————


写在最后


新藏线和阿里中线
无疑是自驾游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不仅考验车辆、驾驶、心理和生理极限
是一次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深度探索
更是一次自我发现和成长的过程

未来
将会抵达更多的远方
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唯越野,行无疆!
Never Stop Exploring…


体验分享


1.AT胎必备

2.碎石路忌急减速压尖石(极易爆胎)
提前预判,看清路面,选择路线

3.踏板指挥官(www.pedalcommander.com)
又称“油门响应控制器”
属绿色产品,产地美国,不伤发动机、不影响质保
油门响应变快,车提速有力,实际并不增加马力
一改之前大切(3.0L自吸)高原提速迟钝的不足

4.中石油95#汽油
虽然大切可以吃粗粮,但还是建议尽量加中石油95#汽油
大切发动机压缩比为10.2:1,用高标号汽油可以保证
发动机工作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减少积碳、保护车的氧传感器
此次高海拔全程穿越,综合油耗8.7(有Pedal Commander的加持)
说明在高压缩比发动机的车上,高标号汽油更省油,跑的更远

5.大切底盘的整体性不错
第四代大切诺基采用了与奔驰ML相似的前双叉臂和后四连杆悬架结构
没有因过于注重舒适而调校偏软
既能过滤颠簸、避震,也能保留良好的支撑
此次长距离搓板路颠簸身体不觉疲倦

6.厚尘土路面,建议仅开前排两侧窗户透气、降温

7.带三季衣物
高原早晚温差大,车外活动或拍照务必注意保暖、防风

8.配备指夹式脉冲血氧仪(鱼跃yuwell)
每天监测血氧、心率等指标
有不适感及时处置
海拔与身体指标对比见下图

9.环境保护
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

10.感谢新疆乌鲁木齐小马总、西藏拉萨司机弥玛
仁多乡擦肩而过的藏族司机小伙、共进早餐提供民丰-改则信息的河南老弟
以及班公湖偶遇的京城二位张哥
同时也感谢北京汇杰伟业(老纪、萌萌、刘鹏、泽锐) & 驾历(浮总)
为车友营造良好的越野体验和氛围
此次顺利穿越离不开诸位兄弟们的帮助和支持  


“所谓~见过世面

见天地之道
阅众生之相
不急不躁
风轻云淡
和光同尘”

车与人一样



海拔与身体指标对比图



附:回京大切“体检”


驾驶过程中仪表盘无任何故障报错
回京上架检查,底盘和其他部件均无大碍

唯一一处:油底壳边缘塑料被石子崩掉直径1cm小块

四条蝎子AT胎无明显的裂痕和缺损
之前一直担心搓板路尖石对轮胎的切割影响

用高压气枪清除车窗缝里小石子和尘土

  • 自驾游
  • 精选调取
最后编辑于2024-11-09 17:57:27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前往
/2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