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老王带你逛云南】春节第二贴——大理云龙,不能错过的宝丰古镇
1 103 发布于 2019-02-19 12:40:14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云贵之巅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前几年春节去云龙只逛了诺邓古村和太极图,一直对沘江上众多的古桥梁群很感兴趣的我,早就计划再次去看看,春节设计了大理到云龙,然后顺沘江而上去兰坪,再从剑川折返大理的小环线,预计时间为三天。不想快出门时老岳母表示没去过云龙,想一起去看看,这样当天得回大理的话,原计划就作废了,紧急制订了新方案,大理——永平——云龙,这条线最主要的就是逛宝丰古镇了。
       云龙县宝丰古镇,离云龙县城仅11公里,旧称雒马井、金泉井,白族语称雒墨街,也是古滇九井云龙井的所在地之一。明代初期由于井盐的大量开采,当地盐业十分兴旺,朝廷因盐业而设治,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云龙州治从旧州三七村迁至宝丰,直至1929年县治迁至石门为止,历时300年,期间宝丰一直作为云龙州(县)治所在地,是云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于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从大理出发,一口气跑到永平龙门乡,路边水库旁休息休息。

在云南,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风景都还过得去。

选择了从大栗树方向去云龙,路边又停车休息。

因为我看到了山坡上那一片报春花。

大栗树线没有其它的风景,倒是这一路的报春花吸引眼球。

报春花开,景致如画

或疏或密的花丛,铺满山坡。

小王要去花丛中撒点野儿。

下得大栗树,汇入老320国道,沿沘江行不多时,已到惠民桥。

惠民桥的造型属铁链吊桥,但与云龙其它吊桥不同的是,由于建桥处江面较宽,惠民桥在河中心的滩涂上设立了一个桥墩,墩上设有桥亭,是云龙县境内唯一保存的一座双孔铁链吊桥。

惠民桥的桥头

惠民桥的三个桥墩均建有瓦顶桥亭

两岸的桥亭为牌楼式样。

桥下拉上铁链,桥面由木板铺就

穿过中间桥房的铁链,承载着整座桥的重量,亦可作过桥时的扶手使用。

中间的桥亭,可供行人休息之用。

惠民桥全景,全桥长60米,宽4米,高8米。江心设有桥墩,大孔孔径21米,小孔孔径17米。

惠民桥始建年代不详,原桥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火,现桥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知州胡程章重修。

目前惠民桥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古桥群的其中之一。

小王倒是挺喜欢这种吊桥的,蹦蹦跳跳。

离惠民桥不远,就是宝丰古镇,宝丰古镇曾是云龙县治所在地,历时300多年,这个牌坊是后建的。

云龙的兴盛离不开盐业,古滇九井之一的云龙井就位于云龙境内,而云龙井又分八井,除了诺邓的诺邓井外,宝丰古镇的盐井叫金泉井,中午吃饭时老板还说现在古盐井已经修复,但后来逛古镇时我忘记去看看了。

白族语将宝丰称为雒墨街,当然这个牌坊也是后建的,自驾来的话,车辆可以停在两个牌坊之间。

牌坊下是宝丰桥,据载云龙修建于明朝的古桥有两座,其中之一为金泉井的砥柱桥,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为两进连跨式风雨桥,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民国初年多次重修。

1965年拆除,在原址上修成一座跨径44.5米,全长61.5米的人马吊桥,此桥毁于1993年“八·二九”特大洪灾,现在这个是后建的跨径54米的单孔石拱桥,命名为宝丰桥。

进入镇中,靠近沘江的这一面,新修了一溜城墙。

还有老式的过街楼。

继续前行,各种小巷道密布古镇。

随便选了个小巷窜进去,土木结构的老宅比比皆是。

来到古镇稍高处,四下打量,宝丰古镇文物众多,不过有几个离得稍远,比如对面山上的秀峰塔,为赏宝丰全景最佳之地。

又如半山上的白衣阁,均为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想着拖老带小,还是放弃吧。

一扇大门,关住了多少岁月?

老街上的饵块粑粑 。

土色土香的白族大照壁。

据《云龙县志》载,宝丰井“明初盐井开采,年产盐三万余斤”。

明朝还实行商民政策,云龙盐井盛产食盐,吸引了一些盐商来云龙“雇工屯田“,使得这一沘江边上的古村迅速繁荣起来。

宝丰原产五井:“一名金泉,一名河边,一名石缝,一名民居,一名雒马。……附井居民四百余户”(雍正《云龙州志》),由于雒马井盐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嘉靖间,明政府把一直设在诺邓的“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迁到雒马井。

现在离宝丰不远的大雒马,还保留着当年的邮亭遗址和盐马古道,不过这次也没空去逛了。

顺着小巷往前走,眼前一座高大阁楼出现眼前。

开始以为是云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勤政亭,再一细看并不是。

从透出的一角来看,应该属于现代建筑。

再往宝丰小学方向走,路过一幢民国风格的老宅。

原来是宝丰镇洞经乐队的所在。

整个建筑倒也大气。

大门紧闭,透过门缝看去,后面似有亭台。

看来就是这幢新建的高楼了,似乎是宝丰小学的藏书阁。

云龙县原有四所书院,其中修翎、云龙、龙门三个书院都位于宝丰,只有彩云书院位于现在的县城石门。现在的宝丰小学就是以前的龙门书院址,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4)年,后于1912年改为宝丰小学,至今也满百年了。***的是寒假期间,学校无人值守,想参观下勤政亭和古戏台而不得。

勤政亭,俗称“四角亭”,是云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丰完小校园内。民国九年(1920年)任云龙知事的云南石屏人张世勋倡建,不过我转到校园另一侧,也没见到小亭和古戏台的踪影。

再绕到后面,还是没有,无缘一见啊。

不过说到书院和教育,虽无缘县级文物,倒也有省级文物董泽故居可以一观。

历数宝丰的名人,那不得不提董泽,其故居也是宝丰最重要的文物,目前属于免费开放。

故居大门两边的对联是“东陆钟灵高教兴滇先行者,宝丰毓秀杏坛席珍第一人”。

董泽,云南近代“高等教育之父”,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创建者、首任校长。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清朝和民国进行过重建,现在的门头就保留着民国的样式。

进门后的第一个院子,为花园式迎宾院,两侧为轿夫及看门人员的住房。

前院一个柱础,雕有神兽,不知道是不是赑屃。

另一个是母神兽么?还带有小神兽,母子状极亲昵。

第二进是主院。

为四合一天井式建筑。

故居的正堂,仍陈列有老式家居。

楼上的花窗。

楼上看二进主院。

楼上看一进院。

另一道花窗,状为菱形,后面据说还有第三院第四院乃至第五院,不过现在都没有连通。因为主院解放后作为财政公房,其它几院则分作民居使用。

二进院堂上的“为国求贤”,应该是讲述董泽建立东陆大学的事迹。

而一进院的“南诏宰辅”,则是讲董泽前三十代先祖,曾任南诏清平官的董成。以前我贴子里也说过,南诏的清平官,相当于汉制的宰相一职。如果你在大理其它人家的照壁上看到南诏宰辅这四个字的话,那这家人一般都是姓董,而且属于董成这一枝的后人。

据宝丰《太和寺功德碑》记载,早在三国时期,董氏就是东吴“缙绅望族,世家金陵”。唐(贞观)时鼻祖董成曾为南诏清平官,到了元末任鹤庆路知的董旻之子董惠,因投明有功,被授太和县(今下关)县令,在喜州定居(HOHO,喜洲四大家董家的由来也在于此哦)。

明朝时期,“董、尹、赵”三姓先后来到宝丰开采盐井,尤以董姓最为辉煌。

而后董家的一员董邦宪长大成人后“生平好善,造漾濞之云龙桥、建永邑之玉皇阁、起太和之宝刹、置报安之小庄,名扬六诏”。

而董邦宪又传九代后,即为董泽。这个家族还是挺牛逼的吧?!

董泽幼年在本地私塾读书,稍长就读于大理西云书院(大理一中)。1907年入省府贡院,第二年考取留日公费生,于东京同文书院深造,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2年与同为云龙人的王九龄共同创建东陆大学,并任首任校长,1925年,他获得“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1930年离开东陆大学,先后任云南教育司长、财政司长、富滇银行总办,1972年于昆明去世。

这块就是前文所提的《太和寺功德碑》,立于故居前院,记述了董家的渊源。

如果算上分给农户的三个院落,董泽故居是云龙县建筑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了,没有之一。

二楼所挂的羊皮

从进门的门楼上拍的一进院

董泽故居现已开辟成一个纪念馆,以“追溯历史、缅怀先贤、教育启迪”为主题,从“古镇宝丰”“励志人生”“东陆兴教”“绩冠南疆”“董泽与家人”等五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董泽先生的生平事迹、故居概况和古镇宝丰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

离开董泽故居,继续闲逛

老墙上的一户窗棂。

这个是董泽故居背后的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另几个院子的大门,门头也是民国的风格。

宝丰的民居建筑,明清为多,但保存比较好的还是民国的这些门头,加上挂在门上那一盏马灯,显得古色古香。

路过一道大门,上面好象写着“雪园”。

门内一个狭长的巷道,青石板铺就。

依山势而升高的巷道及民居。

青石垒墙。

再回首,仿佛时光停止,恍若隔世。

 安静的小巷,听脚步声在四周回荡,轻轻振荡着幸福。

猛抬头,一座高大巍峨的门头跃入眼帘。

大门楼,大照壁,又是一个大户人家。

不过如今老宅里面的屋子也已改造,只有门上还留有“石尊筱墅”的字样。

站在大门前,宝丰镇中心可一览无余。

宝丰的民居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风格,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或一正一耳,或六合同春。

高大巍峨有之,小巧玲珑亦有之。

更有无数条这样的陌阡小巷穿梭其间。

四通八达,供人很方便的穿行镇中。

这也是作为商业重镇的宝丰与其它军事用途古镇古村的不同。

每一个巷子,走进去,可能都会给你带来一丝惊喜。

当年的繁华市井旧貌仍依稀可见。

随便走进一条小巷,又一个有故事的人家。

门头上书写几个大字“酉阳世泽”!

从理论上来说,挂这四个字门头的人家一般应该姓段。

不知不觉走到村头,有一小庙,名为静觉庵。

静觉庵属于佛家寺庙,并非大理常见的土主庙,倒是建盖历史也不算长,算不得什么文物。

不过从静觉庵的侧门,已依稀能看到江上的小铁桥。

这个小铁桥原来位于沘江更下游的功果桥边,虽貌不惊人,却也有辉煌的历史。

因为功果水电站的建设,当时的四个文物——功果老桥头、昌淦桥、望江楼、小铁桥都进行了迁建保护。

其中功果老桥头和望江楼是原地抬升迁建,而昌淦桥和小铁桥则都迁建到了宝丰。

这小铁桥身世不凡,是1944年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滇西大反攻时,美国援华工兵在滇缅公路上架设的军用桥梁。其钢铁构件可以快速安装,部队通过后,又可快速拆卸,运到新的战场再行组装使用。

据说当年滇缅公路上这样的小铁桥有90多座。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些桥大多被拆运到越南“援越抗美”去了,不得不说世事果真变化无常,现在留下的除了这个小铁桥外,可能只有漾濞北斗的顺濞桥了。

顺小铁桥往前再走一公里,就是迁移保护的昌淦桥了,先来让天语露个面。

1938年建设滇缅公路时,建成了云南境内横跨澜沧江的第一座公路桥——功果桥,俗称老功果桥,老功果桥承重小,通过能力低,建成不久就难以适应抗战物资运输,加上日机轰炸日益频繁,急需备用桥梁。1940月11月,又在沘江入口上游几百米处兴建一座公路悬索桥,俗称“新功果桥”。

新功果桥由当时的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负责设计,建桥器材全部向美国桥梁公司定购,经缅甸运入。

钱昌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为建造新功果桥,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后来钱昌淦乘飞机从重庆到昆明,途中被日机袭击罹难,为了纪念他,新功果桥又被命名为“昌淦桥”。

昌淦桥主跨度达135米,通过能力达10吨,是中国第一座有钢加劲桁的公路悬索桥。

直到320国道改道前,昌淦桥都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必经之所,国道改道后成了支线交通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离开昌淦桥,快到云龙县城时,又有古桥横跨沘江之上。

这便是国家级文物云龙古桥群中另一座比较有名的古桥——青云桥。

站在桥头公路,抬望眼,对面黄龙山上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云龙文笔塔了,云龙文笔塔为七级方形实心塔,塔高15.1米,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年间杨名飏题云龙石门八景中就有“虎头文笔”一景。不过现在的文笔塔是1998年修复的。

有石阶从公路旁通往桥头,看这造型是因地制宜,用江里的鹅卵石搭建的吧。

桥亭上这面刻着青云桥。

而另一侧则是石门关,因云龙县址旧称石门,2005年才改为诺邓镇。

云龙县第一批县级文物的保护碑。

青云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飏(前面讲文笔塔也提到此人哦)出资建造。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杨名飏母丧回乡,见沘江水猛涨,为谋生,人们不避危险,仍乘筏过江,乃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捐资建造了青云桥。

青云桥为铁链吊桥,桥长36米,宽2.8米,桥底有5根铁链,上覆木板组成桥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铁链作为扶手。

由于杨当时为陕西巡抚,或许是因为家乡石门与汉中石门同名且景致相似,故桥名取陕西人康乐的“康乐题石门,共登青云梯”之义。名为“青云桥”。

而对面桥亭石壁上有隶书“衮雪”二字,原为曹操题于汉中褒谷石门,杨名飏拓印后翻刻于此。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至今。这两字也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

而杨名飏也在亭上方的山壁上,留下了笔力遒劲的“碧嶂廻澜”四字摩崖,不过现在都不太看得真切了。杨名飏还曾代道光帝“华岳拈香”,后告老还乡之际,“秦境士民扶老携幼郊送千五百里”。曾任陕西布政使的好友林则徐曾经撰联赞曰:“点苍南去钟英地,太白西来建节天。”

据说青云桥附近还有王九龄请康有为题写的”云山“二字,但我在周边都没见到,倒是有些石上有些被铲掉的字,不知是破四旧时所毁的还是玩童涂鸦有碍观瞻的。

当时,青云桥为从宝丰到石门的必经之地,车水马龙,人潮涌动,而今只余老桥孤单伫立,曾经的故事则早已被人遗忘。

       宝丰古镇以及周边这些古桥均非知名的旅游景点,不像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充斥着满满的商业气息,这里没有热闹的酒吧,没有充满情调的客栈,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餐馆,只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以及淳朴自然的风土民情,甚至和不远处的诺邓古村相比较,在这里也少有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游客,路上走的就是当地人,居住的也是当地人,开小店的还是当地人,消费对象也大为当地人,这里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深爱这块土地,并不会因为古老而让它有破旧之感。如果是抱着去网红旅游圣地打卡看“风景名胜”的游客,那来宝丰古镇会很失望,这里只适合喜欢历史、喜欢古迹、喜欢生活、喜欢摄影、喜欢悠闲心情游览的游客。
       由于照顾老人,变化了行程,主要就是逛了宝丰古镇及沘江下游的几座桥。感觉两次去云龙都来去匆匆,上次去诺邓没去玉皇阁,这次去宝丰也错过了白衣阁、秀峰塔、勤政亭、大雒马邮亭遗址、文庙、玄真观、魁星阁等一系列古迹,至于收获嘛就是沘江下游的古桥差不多逛完了,下次再去云龙的话,就去沘江上游了,那里有更多的古桥在等着我呢,通京桥、彩凤桥、松水藤桥、关帝圣君桥.......
       发贴完毕,谢谢观看,敬请关注本人新系列【老王带你逛云南】。
      

  • 用车感受
  • 自驾游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 6
前往
/6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