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关于马自达6整备的一些心得——3月7日更新
1 116 发布于 2020-12-28 01:42:56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2021年3月7日更新(精简部分比较啰嗦的内容)
18年第一次接触马六,买的第一辆是马六轿跑2.3,手动,后来卖了,今年2月疫情期间又入了一辆轿跑自动2.3,前后整备花了很多精力,目前手里的这辆自动的整备费用花了近1万5,期间也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钱,看很多车友在论坛里经常被一些问题弄的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解决,为此写下这边帖子,供大家参考,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敢说自己整备的有多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琢磨,相信自己在整备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讨论;
先上自己的车子图片,供大家欣赏下。

自己贴了喜欢的车贴,和上一辆福克斯的车贴一模一样。EVA永远是我的最爱。

这是车子现在的状态。

这是车子刚买回来时的状态,原车主把轮毂喷了黑色的漆,有一个轮毂失圆,后来索性换了整套的轮毂。

侧面。
更多照片不再展示,下面进入正题:


一、底盘篇:
        这个是车友反映问题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底盘散、异响这两个方面,其实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可以算上是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底盘件出了问题,下面分项目一一细说,介绍的过程中我会把常见的问题结合解决方法一块儿给说了:
       在介绍整备项目之前,先简单了解下马六的底盘结构,我是用我的轿跑车型来列举的,普马没玩过,底盘应该都一样:
       马六的底盘采用的前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机构,前后均有一个横向稳定杆:
    A、前底盘
   前底盘涉及的常见的有问题的部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左边:下直臂,下弯臂,上弯臂,稳定杆拉杆,方向机拉杆(分内外),左半轴,过桥轴,羊角轴承,减震,弹簧,减震托盘。右边除了半轴结构,其他部件基本一样,
      1、下直臂、下弯臂、上支臂:车友经常反映的底盘异响,过烂路异响问题,转向异响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三个摆臂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是过烂路异响,可重点检查下直臂胶套,下弯臂胶套和上弯臂胶套这三个方面,检查的时候除了看有没有破裂或者漏油,还要看摆臂有没有松动,如果旷量比较大,那同样会造成过烂路异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直接更换摆臂,哪个有问题就换哪个。也有网友单独更换摆臂胶套的,但是单独更换摆臂胶套的话,需要先把胶套压出来,这个需要很大的压力机才行,小点儿的修车厂一般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索性直接更换了摆臂。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时,在更换下弯臂和下直臂的时候,弯臂上带的有两个铁套,这两个铁套是单独套在羊角上的,正常情况下可以取下来的,但是时间长了会和弯臂以及直臂连在一起,很难取下来,我当时换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弯臂和直臂拆下来了,但是铜套连在一起了,取不下来,当时没有买铜套,导致耽误了两天时间,大家在更换的时候最好备两个,左右各两个铜套,价格不贵,20一个。

这个几个比较大的摆臂,车子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就是靠这些摆臂的支撑,重点检查摆臂的胶套是否破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

就是直臂和弯臂上面的铁套,最好备四个(左右各两个)

      2、稳定杆拉杆因为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异响,不过如果出现了破裂,建议也一并更换。在更换稳定杆的时候,可以检查下稳定杆胶套是否有问题,晃动稳定杆,看是否有旷量,有车友反映过烂路咯吱咯吱响,可以考虑是否是稳定杆胶套的问题,而且更换前稳定杆胶套的时候,由于位置比较隐蔽,所以会费一些功夫,有些车友为了换稳定杆胶套,直接拆了大梁,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马六的稳定杆胶套质量不错,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如果实在要更换,注意在更换的时候多少在胶套的内部涂一些黄油,能够解决咯吱咯吱响的问题。
      3、 方向机拉杆,造成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原地打方向异响,如果出现原地打方向异响,基本上就是方向机拉杆有问题,需要重点检查内球头胶套是否破裂、漏油,如果有这种情况,可以单独更换胶套,也可以直接换拉杆,我是拉杆和胶套一块儿更换了,换完以后,打方向异响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此处作下更正:最近去修理厂的时候跟师傅聊起来,同时把车子升起来以后发现,原地打方向异响的原因,很可能和方向机油封漏油有关系,可能需要更换方向机油封,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最近才开始疑惑,为什么换了内外方向拉杆以后,还是打转向咯吱咯吱响,经师傅提醒,目前确定是方向机油封漏油所致,导致内部润滑不足)
     

方向机内拉杆胶套破裂,需要更换,原厂是koto的,十几块钱一个,也不贵,注意购买的时候是不带卡箍的,卡箍需要单独购买,胶套左右各一个卡箍,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注意配件买齐全。

            4、半轴损坏造成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加速抖动,重点集中在30码~40码之间,半轴的球笼罩破裂,导致半轴甩黄油,内部润滑度不足,出现旷量,所以就加速抖动,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直接更换半轴总成,或者更换半轴内球笼罩,我是直接更换了半轴总成,左右全换,换完以后加速抖动问题解决。更换的时候,注意尽量更换原厂的半轴,我一开始换的是副厂,为了省钱,结果换上去不行还是抖动,就退了货,又买了原厂的纳铁福,还完问题就解决了。也有网友更换内球笼的,同样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单独更换内球笼的话,成本并不算低,原厂单独的内球笼+球笼罩, 也基本上快够买一根新的半轴了,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不保证时间长了会再出问题,而且如果球笼罩密封不严,会出现内球笼漏气的情况,后期还会甩黄油,所以当时我直接更换了两根半轴。另外在更换左半轴的过程中,变速箱油会流出一些,所以提前准备一瓶1L的变速箱油。还有就是,在更换半轴的时候,可以检查下半轴油封是否漏油,如果漏油,可以考虑换下半轴油封,价格不贵,大概30一个,更换半轴的时候顺带把半轴油封换掉,避免后期油封漏油。修车厂说一般引起加速抖动的是左半轴,可以先让师傅检查下,具体是哪边的半轴有问题,重点检查漏油和旷量这两方面,确定好以后可以先单独更换一根,再试车,如果解决了,就不用换另外一根了。更换右半轴的时候,不太容易拔下来,不要用力往外拔,更不要直接砸半轴,容易对过桥接口处造成损伤,可以用一个扳手顶住半轴的一边,然后砸扳手,借助扳手的力把半轴取下来。
    

用扳手顶住红色所示的地方(下半部),然后砸扳手,借助扳手的力可以很轻松把右半轴取下来。左半轴相对比较取,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拔下来。

          5、轴承导致的问题就是高速的时候抖动、底盘散,当然高速抖动不一定就是轴承的问题,想要确定轴承是否有问题,可以把车子升起来,晃动车轮,但是否有旷量,如果旷量较大,建议更换轴承。轴承更换需要用压力机把轴承压出来,然后再把新的压进去,一般修车厂都会有压力机,注意选好相应的工具就行,轴承不分反正,但是压的时候分反正,修车厂一般都知道怎么弄,这个相对简单一些。原厂轴承是日本产的,KOYO,单个价格在100元左右,左右一样。没有找到图片,这里就不再放图。
         6、减震,减震造成的问题比较好说,就是减震漏油,更换的时候,建议把减震顶胶和缓冲胶一块儿更换,更换前减震的时候并不复杂,很多修车厂在更换减震的时候恨不得把前面的摆臂全给你拆了,方便他们工作,但是其实更换减震的时候,只需要拆掉减震下面的叉臂和叉臂上面螺丝就行了,不需要拆其他的摆臂,上摆臂以及下弯臂和直臂都不需要拆。一般修车厂都有相应的压弹簧工具。注意在压弹簧的过程中,减震托盘中间的那个小垫片,方向不要放反了,另外减震器顶端在和减震托盘的螺丝孔对齐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拧动减震器的芯,否则很容易造成后期漏油问题。我在更换的时候就吃了这方面的亏。有些修理厂在压弹簧的过程中,非常暴力,随意拧动减震的铁芯,这样很容易造成减震损坏。我换的KYB黑桶,舒适度比原厂的好一些。原厂的耐用度不够,我一开始换的是东机工,过没多久又漏了(也可能是在更换的过程中,修理厂随意拧动减震芯导致)。
       基本上前面的底盘件就是上面的这些问题。
右边的整备和左边基本是一样的,再次不再赘述。
       B、后底盘
后底盘的整备相对简单一些,配件相对比较少一些,没有特别难处理的地方,后底盘主要由以下几个经常需要整备的地方,我将同一类问题的配件整合在了一起,大家慢慢看:
      1、上支臂,也叫月牙臂(左右各一个),常见问题为胶套破裂,引起底盘散,车身行驶中晃动;
       2、平衡杆小拉杆,常见问题为球头胶套破裂,由于配件比较小,主要连接稳定杆和托臂,起到稳定车身作用;
       3、减震托盘(左右各一个),主要用于调整车轮内外倾角和弹簧支撑,常见问题为胶套破裂,行驶过程中车身晃动,该部件在四轮定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一般在做四轮定位的时候,都会调整减震托盘里面胶套的偏心螺丝;
      4、后拉杆(左右各一个),该部件主要用于调整后轮前束,常见问题为胶套破裂,在四轮定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一般做四轮定位,就是通过调整拉杆中间的螺丝来调整后轮前束;
      5、纵臂(左右各一根),也叫牛角,配件比较大,连接的部位比较多,可以说是整个后轮部件的心脏,连接刹车盘、后轮轴承、后纵臂、拉杆等,配件也比较贵,纵臂只有一个胶套,时间久了也会出现胶套破裂,影响行驶稳定性,胶套很难压下来,我一开始换的时候想省钱,让师傅给我想办法,师傅说店里的压力机根本就不行,后来直接上氩弧焊,加热胶套以后直接敲下来,然后趁热压一个新的上去,想法很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胶套是压出来了,可是新胶套在压进去的过程中,由于是用氩弧焊烧红趁热把胶套压进去的,结果新的胶套压进去以后,由于温度过高,直接把新胶套融化了,后来没办法,直接换整个纵臂。如果你有能力压出来再压进去,可以省不少钱,但是在压胶套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把胶套压反了,胶套分反正,平头朝内,有凹槽的一面朝外,另外在更换新的胶套以后,建议在和车身连接处,涂一些润滑油,原因在于胶套部位,平头的地方是和车身直接连接的,时间久了车身生锈,过坑会咯吱咯吱响,是因为摩擦导致,所以建议涂一些润滑油;
     6、减震器,这个就不多说了,后减震常见的问题就是漏油,这个处理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减震器从车身取下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多转动几个角度,支架就可以取下来了,另外,在减震器固定在支架上的时候,要注意减震器中心线和支架平面大概是成145°角度,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这是维修手册上给的数据,很多车友在更换的时候貌似并不注意这一点。
基本上后面就是这些了。
       以上就是关于底盘件的一些整备项目,下面说机舱和电器部分。
 二、机舱篇
    机舱涉及的项目也比较多,在此我拿我重点整备的一些部件来说明,不一定每个人的车都会有这些问题,我整备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基本能覆盖大家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1、保养篇
        这个不用多说,保养过的都知道怎么做,下面说说我保养的时候整备的一些东西
       a、机油
       机油我最开始买回来的前两次保养用的是壳牌超凡喜力,壳牌的机油主打的是清洁和养护,当时考虑直接上美孚一号,因为我的车子发动机内部还算干净,但是想了想还是清洁一下吧,我用的是5W-40W,SN级的貌似只有5W-40W,SL级的倒是有5W-30W,但是想着SN比SL高一个级别,就妥协了,其实马六最适合的机油是5W-30W的机油,这也是官方推荐的机油粘度,机油更换之前我先买了一桶4L的发动机清洗油清洗了一下,然后再加的机油。更换机油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让师傅用风枪从机油尺那里往发动机里面吹气,这样可以把老旧的机油排放的更干净一些。另外,关于机油,我个人觉得,选比较大众的机油最好,其他一些不是很知名但是网上吹的比较厉害的机油最好少用,除非你一定要尝试。我目前就只用过壳牌超凡喜力和美孚1号,一直用的是5W-30W。机油这种东西,一般大品牌的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不会用完以后发动机内部有很多油泥。机滤和空滤以及空调滤芯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更换机油的时候一般把这三个同时换换掉就可以了,一般小保养就是同时更换这三个滤芯。
     b、变速箱油
     变速箱油的更换也相对比较简单,没什么可说的,手动的马六变速箱没有油底壳,只有一个放油口和加油口,而且因为手动变速箱内部比较封闭,一般换一次用10万公里以上都不用换,自动的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有油底壳,需要拆解。我的建议是,每次更换变速箱油的时候(自动挡变速箱),把变速箱滤网一块儿换了,一方面能更好的排放杂质,另一方面,可以把变速箱油排放干净。有网友尝试用循环机换油,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很贵。因为你拆完变速箱油底壳的时候,变速箱油就能够排放的很干净了,再加新的进去就可以了。另外,自动档的变速箱有一根油尺在机舱,可以看看刻度。
     d、刹车油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修理厂连这东西都不会换,那关店算了。
    e、火花塞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一直用的是ngk,京东有相应的型号,买四个换一下就可以了,自己有工具的话,自己动手就可以换,能省一部分工时费。
   f、刹车片和刹车盘
   刹车盘我买的是不知名厂家的,打孔盘,纯粹是为了好看,据说打孔盘散热好一些,个人用着没感觉,刹车盘一般品牌比较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刹车片也就那几个厂家,买几个换上就可以了,这里也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上是保养方面的一些事项,下面讲讲维修
2、维修篇
    这里重点说一些网友反馈比较多的问题,不一定每个人的车都会出现这种毛病,但既然有人出现过,那么你的车就有一定的概率出现,问题不分先后顺序
    a、漏(渗)油问题
    车友反映的漏(渗)油问题普遍存在,基本上分两种,气门室盖渗油和底盘渗油,下面一一介绍如何解决
    A、气门室盖渗油
    这个相对容易些,基本上就是气门室盖垫子不行了,由于发动机行驶过程中温度很高,加上马六年份比较老,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导致垫子老化,最终导致气门室盖渗油。这东西更换也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心细,自己就可以更换。更换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事项:第一,气门室盖安装回去的时候,请记得在左边和发动机接缝处打密封胶,其他地方不用打;第二,螺丝上紧的时候最好是对角上紧,维修手册里面有,图片我找不到了,记住对角拧,拧2到3遍,最后一遍不要太用力,容易导致气门室边角断裂,铝合金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所以要注意一下。
         B、底盘渗油
       底盘渗油引起的问题比较多,维修也最为麻烦,一般就是这几个地方:机油散热器(概率最大),曲前油封,曲后油封和半轴油封。如何判断是哪里渗油也有一定的方法,建议在维修的时候逐一排查,从最小维修成本开始,下面一一说明
          1.1  机油散热器渗油
        把车子升起来以后,看机油散热器的上部油渍是否很多,机油散热器在机滤的上方,因为机油散热器是在发动机前方,如果是其他地方渗油,一般不会渗到机油散热器上面,如果是机油散热器渗油,那么整个机油散热器从上到下就会有很多的油渍,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是否是机油散热器出了问题。一般机油散热器渗油是由于里面的垫子长时间老化,密封不严,导致渗油,更换的话只需要更换里面的垫子就可以,成本很低,几十块钱就能搞定,当然,如果你土豪,直接换一个总成也不是不行。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更换垫子的时候,记得在垫子周围打密封胶,这样更保险一些。如下图所示(图片是从论坛里找的,如有侵权,麻烦通知我删除。)

红色圈部分就是容易渗油的地方,里面有一个垫子,一般如果这里渗油就是里面的垫子不行了。更换垫子就可以。注意更换的时候要在垫子周边打一圈密封胶,这样后期更不容易渗漏。

上面是机油散热器垫片,下面是机油散热器垫子,因为垫片是铁质的,一般不会坏,。只需要更换下面的垫子就可以。

       1.2曲前油封渗油
      这种情况也有,但不多,有些车友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曲前油封,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曲前油封位于发动机左侧皮带轮的内部,因为是处于轮子转轴处,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的磨损。位置如下图所示。

判断曲前油封是否漏油也很简单,把车子升起来,看发动机皮带轮转轴处是否有油渍渗出,如果有并且一直渗到油底壳,那就是曲前油封不行了。

       曲前油封的更换比较麻烦一些,需要拆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不再述说怎么拆了,毕竟你自己是肯定不行的,需要到修车厂,一般都知道怎么搞。在这里说一下需要注意的事项:更换曲前油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原厂配件,这是卖配件的老板经过大量的售后经验告诉我的,他卖出的10个原厂里面,至少有6、7个后期会继续渗漏,但副厂的却没出现过这种问题。他解释说因为原厂的曲前油封是纯胶垫,一方面在安装的时候很容易折出褶子,另一方面,因为是纯胶垫,时间久了跟容易磨损,而副厂的里面是有弹簧结构的,而且副厂的材质比原厂的硬一些,可以更好起到密封作用。所以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一下。另外,在安装好曲前油封以后,有几处地方需要打胶,这个不要忘了,具体打胶部位如下图所示。

A、B处要打胶,C处可以不用打胶,另外为了更保险一些,我更换的时候在螺丝结合处也一并打了胶。

    以上是曲前油封的更换,比较麻烦,下面还有更费事的,喝杯茶慢慢看。
  1.3  曲后油封渗油
    打下曲后油封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好想大笑,因为你们一旦遇上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必定是像跟女人吵架一样,麻烦事来了。这时候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修吧。哈哈哈哈哈
    首先判断曲后油封是否渗油,可以用排除法,我前面说过了,修车要按照从最小成本到高成本开始修,首先看机油散热器没有渗油,其次看曲前油封有没有渗油,如果这两者都没有问题,但是你的油底壳却油渍很多,那恭喜你中奖了,拆吧。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判断渗的是机油还是变速箱油,这个也有方法,首先看油渍形成的油滴是不是很黑,如果是,那大概率是机油无疑,因为变速箱油处于密闭空间,里面没什么磨损部件,一般会很干净 ,即使形成油滴,也会很干净。所以如果形成的油滴很黑,那基本上就是机油。而且这个也可以闻出来。还有一种方法判断是否曲后油封渗油而不是变速箱渗油,就是把车子升起来,坐在车里使劲轰油门,这时候如果在发动机油底壳和变速箱结合处开始渗油,那恭喜你再次中奖,曲后油封渗油无疑。拆吧。
    曲后油封的更换非常麻烦,配件本身并不贵,原厂的大概100块出头(注意曲后油封一定要用原厂,不要像曲前油封那样用副厂,本质不一样),但是工时费很贵,典型的工时比配件贵系列。换一个曲后油封需要抬变速箱,非常麻烦,具体怎么抬,那要看修车厂的本事了。这里不再述说,反正你自己也换不了。这里说下注意事项:更换曲后油封以后,一定记得在螺丝结合处打密封胶,这是经验,否则后续很大概率继续渗。
  

上面的是曲后油封,比较大,下面的是曲前油封。

 1.4 半轴油封渗油
    半轴油封有两个,一个位于左边半轴和变速箱结合处,一个位于过桥轴和变速箱结合处。半轴油封渗油的判断方法比较简单,车子升起来以后,左边看半轴和变速箱结合处有没有渗油就行,右边看过桥轴和变速箱结合的地方有没有渗油就行。更换也不麻烦,配件也很便宜,左右两边的半轴油封是一样的,哪边渗就换哪边。具体怎么拆,也并不麻烦,前面已经讲过半轴的更换方法,大家在更换半轴的时候可以看下油封处是否渗油就行。具体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准备1瓶1L的变速箱油就行了,这个在前面半轴更换的方法里提到过,因为拔下左半轴的时候,变速箱油会流出来一些,所以自备一瓶,换完以后检查变速箱油是否减少。加进去就行了。


以上是关于底盘渗油的几种情况,基本上如果是有渗油,那一定就是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地方出了问题,再次提醒,判断渗油的顺序,请按照机油散热器→半轴油封→曲前油封→曲后油封这样的顺序进行判断,这个按照从最小维修成本到最大维修成本的顺序进行整备,你会感谢我的,因为这都是用钱买出来的经验。


b、发动机异响
  发动机异响问题比较多,在里不好进行判断,说下我的整备经历,我的异响问题是正时链条,主要问题表现为:怠速的时候哒哒哒响(不是电磁阀和喷油嘴的那种响),并且在猛加速的时候,会听到有链条磨损上缸盖的声音,急加速的时候会有哗啦啦的响声。一开始有这种响声我并没在意,以为是正常的声音,后来响声越来越大,开始怀疑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有一次更换气门室盖垫的时候,发现在气门室盖上面,有一条比较深的沟(之前换的是铝合金的缸盖),而这条沟刚好是位于正时链条的上方,于是断定,之前的异响,就是因为正时链条松动,导致加速的时候链条打到缸盖,产生异响,而且怠速的时候链条转动比较慢,也会不时出现打缸盖哗啦啦的声音。于是买了正式链条套装,去修车厂换了,然后问题彻底解决,说明我的判断是对的。换完以后非常安静。正时套装的更换不单单是更换发动机正时链条,一般出现这种问题,基本上其他的配件比如链条涨紧器,机油链条,导轨都出现了问题导致,所以在更换的时候,需要一并进行更换,网上有整套的正时套装,买一套大概500左右。正时套装的更换相对也比较麻烦,需要校对正时,如果正时较不准,那发动机就打不着火。正时校对也不麻烦,一般的修车厂都会,可以自己买一套正式校对工具,拿到修车厂让人家用就可以了,也不贵,20多块钱一套。具体的正式校对方法可以参考维修手册。在这里只给大家放一些图片和相应的工具。

正时套装包含7个配件,一个发动机正时链条,一个机油泵链条,两个导轨,一个张紧器,一个张紧板和一个导向板共七件。注意2.0的车型和2.3的车型不一样,05年以前的老马六和05年以后的车型所用到的正时套装也不一样,购买的时候咨询卖家,不要买错了。

这个是校对正时用到的工具,也可以自己用其他工具代替,不过这东西也不贵,30块钱就能买到。比较标准。

       并不是发动机异响就是正时的问题,但如果你的车子超过了20万公里并且和我一样出现了加速时哗啦啦的响声(这个特点最明显),那你就要考虑是不是正时链条要更换了。有车友说正时链条终生不需要更换,因为张紧器可以自动调节链条松紧,但是我告诉你,那是屁话,不要相信,首先如果终生不需要更换,那维修手册上也根本就不会列出正时的维修方法,但既然列出来了,那就说明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更换;其次保养手册上说正时链条到了一定公里数需要进行检查,但实际上,检查的意思就是告诉你,如果出现松动,就需要更换正时链条。

  c、发动机皮带轮、水泵轮、涨紧轮、张紧器、发电机轴承异响
    另外出现异响的地方时左侧的几个轮子,其中发电机轴承和张紧器中间有轴承,最容易出现问题,原因在于时间长,内部磨损,倒是轴承旷量,就会有异响,产生诸如吱吱吱或者哐哐哐的响声,维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更换相关部件,一种是更换相关轴承。我的车子出现的问题哐哐响,后来让师傅排查,师傅用听诊器听了一下几个部位,最后判断是发电机轴承磨损,出现旷量,导致怠速的时候像火车过轨道那样是不是的哐哐响,我的解决方法是直接更换轴承,因为换总成太贵了。轴承有单独的配件,网上有卖,拆解的时候需要用到拉拔器。拆下来换上去就行了。另外如果是皮带轮、水泵轮这些没有轴承的部件出现异响,可以先用润滑剂喷一下,看是否还有异响,如果没有那最好,如果还是响,那就考虑换相应配件了。

  • 用车感受
最后编辑于2022-04-17 23:42:15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5 6
前往
/6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