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智能化,除了匮电时导航检测到前面堵车,提前补电以外,还有个细节就是上坡的时候,不需要继续深踩油门,例如开UNI-Z 60时速定着油门上桥,上坡时我右脚无需调整油门,系统就自动给我调整输出动力来维持着60时速,降低了驾驶员操作次数,这些智能化小细节用习惯了后真回不了头。我当时发现这个功能的时候不太肯定,直到问销售,销售给我发了视频给我才肯定。
强烈建议其他车都标配这个功能,这样通行效率就能大大增加了,为何今天突然说起这个?我前天刚好高峰期赶时间,路过琶洲大桥的时候上桥位堵车,但是到了坡顶后,发现没任何事故,过了坡顶后就全程通畅了明显就是很多人上坡不肯深踩油门引起的,如果台台车都有这个功能的话,通行效率必然大大增加
但说到智能混动模式,我也有点疑惑,现在还是不太了解混动的动能回收策略,正常丢油门几乎都不会触发,下坡有时候触发又不触发,只有踩刹车是百分百触发,因为我平时走的路上下坡还是挺多的,没动能回收估计少很多续航,所以我现在只有要跑长途高速的时候才会切混动模式+强启引擎,平时在市区都是纯电/增程+中档动能回收,
说实话刚开始看UNI-Z的时候,纯粹就是冲着P13结构适合我的用车工况,智能化这些东西,想着传统车厂嘛,有个座椅通风,语音能做些基础操作,就够了,再加上宣传也没怎么说,所以也没抱什么期望。
没想到长期用车后,发现这些智能化的细节都挺实用的,例如检测到打电话自动降低音乐音量,遥控泊车,无视天气光线影响的人脸识别等等的细节。传统车厂造车思路就是不一样,不做那些大多数用户使用率几乎为0,但又看似很新奇的东西(例如什么灯语,大灯投影,车外屏幕),甚至那个刚开始我觉得花里胡哨的音乐外放,我后来自己洗车的时候也真用上了,虽说外放时的音质和车内喇叭没法比,但聊胜于无嘛,如果长安为了这些使用率极低的功能去花费成本,导致车价高了的话,那我可能还不乐意呢。
最关键的是,这车才10万出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