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超级试驾员。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随着当下越野、露营等户外运动热度的不断攀升,具有越野属性的汽车产品受到了不少喜欢户外运动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各大汽车品牌也是哞足了劲儿的推出新能源越野SUV,抢占这块蛋糕。可那些动辄大几十万的牧马人新能源、路虎卫士新能源甚至是超百万的仰望U8,都是不是我们这些工薪阶层能消费起的产品。于是我把目光转向了长城汽车,看看这台售价不过20万的哈弗猛龙能不能带给我们足够的惊喜~~~
哈弗猛龙有着非常鲜明的外观设计,方方正正的造型让人看一眼就会觉得它是个硬派越野车。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硬派越野车都会有个“方盒子”的造型么?
其实硬派越野车的前身是被用在军事战争中的军车,它不仅需要优秀的通过性,还要便于运输。无论是空运还是陆运,想要运送更多的车辆,就需要车辆的外形尺寸足够标准,同时尽可能的把车子做小。没错,这个理念和现在的汽车设计完全不同。可如果把车子做小,那么车内成员的乘坐空间就会被压缩。因此为了保证车内头部空间,越野车都做成了方顶。同时为了保证车辆通过性,接近角、离去角都要足够优秀,因此车子的前后悬都非常短,似乎怎么设计都离不开方盒子造型了。
相比军车略显单调的造型,哈弗猛龙虽然“方”,但是“方”的很有个性,甚至说“方”中了很多人的审美,这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从车身的侧面来看,哈弗猛龙配备了五辐熏黑轮圈、车顶行李架、车门防刮擦护板等,并且向外突出的轮拱搭配熏黑侧裙设计,也为哈弗猛龙营造出了强大的力量感。
哈弗猛龙的轮胎使用了玛吉斯品牌,规格为245/60R18,偏向于城市用途。
后尾门采用了硬派车型常见的侧开方式,在门板上这台车提供了2个挂钩,以及一个网袋用来收纳外挂一些零碎物品。
哈弗猛龙的后备厢开口相当的规整,内部也没有特别的凸起,在后排座椅使用时,后备厢容积为586L,放倒后排座椅后容积可以拓展至1404L。
哈弗猛龙的车长为4800mm、宽度为1916mm、高度为1822mm,轴距达到了2738mm,接近角为24°、离去角为30°、纵向通过角达到了19°、涉水深度为560mm、最大爬坡角度可达60%。这一系列数据也说明了,哈弗猛龙并不只是样子货。那么开一台新能源SUV去越野需要注意什么呢?唉,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想到了,注意不要托底,因为电池在底盘中央。
众多案例告诉我们,电池在底盘的车子托底是有自燃起火风险的,那为什么哈弗猛龙没有把电池设计在后备厢或者是别的什么更安全的地方呢?因为电池包设计在底盘中央更容易做到车辆前后轴50:50的重量分布,更有利于车辆操控;再有就是哈弗猛龙采用的是四驱形式,在后轴需要安装一个电机,似乎没有地方安置一个容量为27.54kWh的电池了。
既然必须要把电池放在底盘中央,如何才能让电池遇到撞击不起火才是工程师接下来考虑的事情。首先哈弗猛龙尽可能的抬高车身,原厂状态下空载离地间隙就有200mm,而满载离地间隙则为170mm,尽可能的减少路面障碍物对底盘的磕碰几率。
那么如果发生磕碰,哈弗猛龙的电池包是如何做到不起火的呢?这里就要提到哈弗猛龙搭载的“大禹电池”了。我们知道市面上有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琥珀电池等等,虽然名字千奇百怪,但其中都离不开某项技术的加持。那么“大禹电池”有什么技术呢?概括一下说就是能让电池包永不起火、永不爆炸!
相比其他车企都是在阻隔热量和主动降温上下功夫,把热失控控制在电芯层面,避免热量大量聚集和蔓延,导致电池包热失控。长城却反其道而行之,干脆从一开始就“放任”电芯放热!整体思路与大禹治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前人筑坝挡水的方法有些不同,大禹认为洪水只靠堤坝是挡不住的,只有让洪水顺利地通向东边的入海口,缩短洪流淤积在中原大地的时间,才能彻底消灭洪水。再看电池的热失控,也和洪水有几分相似。两者都是会从局部蔓延到整体,不加以处理的话会酿成大祸,处理起来又都有几分棘手。
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新能源车的电池包里,会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模组,而模组中间又会有若干颗电芯。只要有一颗电芯出现问题,它就会迅速升温、并且波及到周围的电芯。结果就是许多电芯一起达到分解温度,从而引发整个电池包爆燃,最终造成事故。所以无论是哪家的电池包,只要提到电池安全,最重要的都是这两点:一是监测,二是温控。
但出于维持电量的考虑,BMS很难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车企被迫要在下电和安全之间做出选择。所以往往都是停车后维持一段时间,等到电池包没有风险后再下电,节约电量。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有些新能源车在车库中自燃,八九不离十是因为BMS此时已经不工作了,对电池的温度状态已经不监控了,因此也就没有了控制电池失控的能力。而当电池已经出现热失控,发生局部的自燃和爆炸,大部分电池就已经走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
为什么电池热失控会不受控制,从单个电芯分析,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在300℃时就会分解、释放出氧气,遇到可燃的电解液和碳基的负极材料就会开始燃烧,升温又会进一步加剧正极材料分解,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剧燃烧。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就好像小时候放的鞭炮一样,一根导火索被点燃,整条鞭炮都会接连爆炸。
很显然对单个电芯采取控制已经不现实了,所以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学习一下大禹治水,让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一条安全通道,迅速排出电池包,让其他电芯周围的环境温度低于200℃,那是不是就能把热失控阻止在电芯层面了。可怎么排才能不波及其他电池呢?
大禹电池在电池包里的安全通道做成了许多种形状和样式,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通道,目的就是避免热量在某一处大量堆积。还通过分流、导流和换流的方式,将热失控的气火流牢牢地控制在它该去的通路上,最终按照均匀的温度、气压和流量安全排出。
解决了热量的问题,还得解决外界氧气不进入电池包的问题。我们知道当电池内部的氧气燃烧殆尽,电池包内外就会形成气压差,大气压强会将电池包外部的空气输送进电池包内部,形成二次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禹电池技术在安全通道的末端设置了一种多层不对称的蜂窝状结构,在排气降温的同时控制气火流的流量不要过快喷出,让包内压力始终高于电池包外,从而阻隔氧气。
可以看到大禹电池在热失控处理方式上与其他电池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主打一个放任管理,并不是从电芯层面的热失控来解决,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未来不管电池的电芯采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思路解决热失控问题。
说完了电池技术,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哈弗猛龙内饰设计。
W-HUD抬头显示功能,能将行驶信息在抬头数字显示系统中显示,从而让用户在车内能够更便捷地关注车辆信息、周围环境。
座椅采用了仿皮材质,坐垫填充厚度足够,支撑性还可以,侧翼的包裹性也还不错。
功能上配备了前排座椅加热以及电动调节。
后排座椅靠背倾斜角度不算很大,但好在可以进行两档微调,身高180的体验者坐进后排还有一拳的头部空间。
腿部空间略显局促,不过坐垫够长,对大腿的承托比较到位,长途下来不会太累。
哈弗猛龙搭载1.5T+Hi4+后桥电控差速锁,是哈弗新能源车型中现有越野性能最强的动力系统,由全新一代高热效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前驱动模块、后驱动模块、高安全高性能动力电池组成。
整车综合功率282kW,综合扭矩750N?m。有两种电池规格可以选择,一个是19.09kWh的版本,WLTC的续航是81km,WLTC的馈电油耗是5.98L/100km,综合油耗是1.68L/100km。另一个是27.54kWh的版本,WLTC的续航是115km,WLTC的馈电油耗是6.09L/100km,综合油耗是1.15L/100km。对于一台有着方盒子造型的车,它还可以做到这么低的油耗,十分难得。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可以说是哈弗猛龙最大的亮点。基于不同工况特点和需求通过3擎9模的动态切换,使整车能效能在全工况的效率发挥到极致,结合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实时对前后轴扭矩进行智能分配和动态调节,提高车辆操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哈弗猛龙有三种动力模式,第一种是纯电模式,开启此模式后,仪表上的动力模式显示为纯电(蓝色)。发动机不会自动启动,车辆完全使用电机进行驱动,可实现零油耗及零排放。
第二种是纯电优先模式,开启此模式后,仪表上的动力模式显示为纯电(绿色)。当动力电池电量充足时,优先使用纯电驱动,急加速时发动机会自动启动以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当动力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会自动启动以维持动力电池电量。
第三种是智能混动模式,开启此模式后,仪表上的动力模式显示为混动。该模式下采用“低速优先用电,高速优先用油”的控制策略,让整车实现更低能耗和更长续航。
值得一提的是,哈弗猛龙还搭载了同级独有的后桥电控差速锁,可实现后桥两侧车轮间扭矩100%输出,让车辆拥有更强的脱困性能;同时,配合7种驾驶模式,实现雪地、沙地、泥地等全地形驰骋,让越野更有底气。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在20万元价位区间内,要做到拥有强大混合动力,还能启动多模式节油;同时外观是“方盒子”足够硬派,机械素质上还得是带锁的四驱。好像也只有哈弗猛龙能做到了吧,如果大家还发现有什么车足够优秀,欢迎在评论区@我,我也抓紧去看看。好了,这期内容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