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艾瑞泽7 VS 合资!从缝隙窥探奇瑞整车工艺的巨大进步!
1 99 发布于 2013-06-28 11:06:32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车控网全文链接:

http://bbs.cheko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92&page=1&extra=#pid18728


[xuyuan599原创精华系列] 从缝隙窥探奇瑞整车工艺的巨大进步--艾瑞泽7 PK 合资!

我们经常说一个车的做工,说工艺,如何好,如何不好。合资品牌做工好,工艺好啊,自主品牌工艺差之类的。对比的时候呢,大多网上都是靠小编们的“火眼金睛”,做工好,做工坏,工艺好工艺差,都是一眼的事。这种没意思,除非真的烂到家了,否则单凭两个照片和两句稿子评价,外加点潜规则,很难有客观的分析。那么如何相对客观的评价一个车的工艺到底好不好呢?咱还是喜欢数据。数据给人踏实的感觉,比小编们的嘴可靠谱的多。

那今天就来一出大戏吧,数据对比奇瑞转型第一力作:艾瑞泽7PK众多合资品牌主流销量车型!!!!!!用数据对比整车工艺一致性!!!!!!还是那句话,咱用数据说话!

那么怎么PK呢?pk什么具体数据呢?别急。一步一步给大家通过基本的数据,揭开数据背后的工艺和技术。文章可能罗嗦点,见谅:)

第一步,当然是要有基本的数据。

1.数据来源是什么?下面给出了从新车评和凤凰网等网站上收集的数据。这个数据样本挺有意思,主流合资A级车畅销车型基本全活,而且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法系代表都有。同时还有同一厂家的几款车型。代表性都很强。加入B级车对比,也是为了说明些问题。对于艾瑞泽7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媒体拿到厂家的PTO车型(工程样车,但是是接近量产版的,基本是90%水平的量产车,因为PTO车型到量产还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调整改进细节工艺等)进行的测试。而其他测试数据都是来自于量产车。理论上说,量产车的数据会好于PTO车型数据。这里都一视同仁了。(其实是我们的艾瑞泽7吃亏的。。。。。)

2.测量内容是什么?对比整车工艺重要内容,主要是对车型外观的缝隙进行评价。主流媒体包括拆车对比测评中,测量对比的数据都是整车A,B,C柱缝隙和前机舱盖缝隙情况。也就是左右两面,共八个缝隙的大小,均应层度和一致性的情况。下面图中的数据,就是各款车型八项数据的基础测量数值。数据显示的是整车这八条缝隙的每条缝隙平均缝隙宽度。单位是毫米mm。



好了,弄清楚上面两个问题之后,虽然有了上面的基础数据表格,但是各位可能会比较头疼,虽然能看出个大概,但是比较繁杂,不好定量的来评价。暂且先不对这个图进行太多评价,接下来就是从这些基础数据中挖掘直观,有用,可视化的信息。

那么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初步的分析。

作为老百姓俺们看整车缝隙的时候,第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或者评价语言就是:这车缝隙大,那个车缝隙挺小啊。那么这个感觉,用什么来衡量或者定量评价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整车这八条直观的缝隙的平均值。八条缝隙平均值越小,给客户的感觉越好(这不废话么。。不好意思。。罗嗦了。。。)。那么好了,第一项评价内容就出来了。我们把八个缝隙值加起来,得到整车所有八条缝隙的和(当然是平均值的和,后面不再解释),然后除以8,得到了整车的平均缝隙大小。





上面两张图,非常简单直观的评价了整车缝隙的大小。数值当然是越低越好。我们看到艾瑞泽7的整车平均缝隙宽度只有3.45mm,排在所有PK的合资车的第二位,相当的强悍!这也是我们看到艾瑞泽7的图片之后,很多人觉得奇瑞艾瑞泽7工艺进步明显的直接原因。对,就是整体缝隙都比较小!!看看合资车,朗动是最小的评价缝隙,这个做的非常到位。艾瑞泽7和新速腾,迈腾,英朗,帕萨特基本同一水平,略好一点点。而合资车里,新福克斯的缝隙就比较大了,还有世嘉。而凯美瑞和昊锐。。。。。就是个悲剧。这个后面再说。(补充:在总缝隙那张图里面单独列出了ABC柱的和,是为了照顾骐达和高尔夫6这两个车型的数据,因为这两款车并没有前机盖的测量数据,所以单独列出ABC和这两个也对比下吧,都比较有代表性的车型。后面的一些分析因为没有前机盖数据,就不列入对比了。)

好,整体感觉这个我们直观的可以量化了。那么稍微进一步分析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来看整车工艺的一致性。下面是第三步:

我们看车缝隙的时候,会比较在意单个缝隙是不是均匀,比如A柱上面窄,下面宽,这样的感官并不讨好。那么如何简单评价这个问题呢?下面就用网站上的测量数据来说明下。各个网站在测量各个缝隙平均值的时候,往往会给出每个缝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每个缝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或者文邹点,叫做极值差)。这个差可以粗略的反映出单个缝隙的工艺一致性(之所以说是初略,后面再说)。这里还是一样的办法,把八个缝隙的极值差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整车工艺对于单个缝隙的控制情况。(我就不除以8了,麻烦。。。。)



那么利用网站上的数据,可以得到上面这个表格。那么就比较直观的看到单个缝隙工艺均匀性了。上图艾瑞泽7的单个缝隙控制在和合资比较PK时候属于中游水平。这里要提到的,就是大众系呵呵。新速腾是单个缝隙控制的最好的,其次是迈腾,高尔夫6。其他车的总和大多都在5附近。而这三个车控制的非常到位。但是。。。昊锐,新朗逸。。。。就。。。。。呵呵。再看日系,骐达。。。。都还没加上机舱盖的极致差的时候,已经倒数第一。。。要是加上了。。。岂不爆表了???轩逸。。。也是倒数了。日系。。。。。。。呵呵。这里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朗动。朗动在前面第二步的整体缝隙平均值中,是最低的。但是在这里。。呵呵,就露馅了。朗动对于单个缝隙的均匀度控制非常不理想。这个对感官影响可不小。

恩。有些车露馅了。呵呵。那么,再换个角度来评价这个工艺的一致性。单个缝隙的一致与否,均匀与否,是一个方面。但是大家在看车的时候,对于这八条缝隙,如果A柱特别大,而C柱那却特又别窄,机舱那个地方,左面的大,右面的小,这种情况,也会感觉这车做工不好,或者工艺不一致。那么这个也很好评价。下面是第四步:



我们把整车的ABC六个缝隙的数值中,最大和最小的做差,也就是求个极值差,再把左右两个机盖的缝隙做个差(ABC柱和前机盖要分开单独统计,对于不同部位评价更合理点。)。这样就得到了上面这个图表。这个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单的反应这些整车缝隙的均匀情况(区别于单个缝隙的极致差)。这个时候,整体缝隙的均匀度,或者说一致性就可以看得出来了。艾瑞泽7的前机盖左右缝隙差最小,在看车头的时候,可以看到左右几乎一致的缝隙,这是非常牛x的。而再看A,B,C柱六个侧身的缝隙,最大和最小的差也是最小的只有0.4mm!也就是说这六个缝隙都保持在很窄的一个范围之内,这个一致性对感官的提升是很大的。

再看合资车,在单个缝隙一致性做的很好的新速腾,几个缝隙看起来大小差距比较明显,可能你看到速腾A柱挺细的,但是B柱咋突然那么宽那?还有特别是前机盖,左右差别那么明显呢。。。。而作为对比,艾瑞泽7在前机盖的功夫做的非常好!对于骐达。。。。我也不想说啥了。。我只庆幸没有机盖数据。。。否则表格真要爆了。。。在这里,新福克斯的表现比较不错,虽然福克斯的整体的缝隙很大,但是。。。。我各个缝隙都保持那么“大”还不行么。。。呵呵。迈腾则依然表现的一流的水平。

那么接下来,就稍微深入一点,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虽然最大值和最小值,极值的差可以体现一定的缝隙一致情况,但是并不够深入。毕竟其只体现了最大,最小。那么稍微完整一点的评价ABC六个缝隙的一致性,就要用到样本的标准方差了。这个名字大概的含义就是说明样本(被测数据)围绕平均值(所有数据算术平均)的波动。它比极值的差更全面的评价一系列样本的一致性情况。简单说,标准方差越小,一致性越好。哦了~~~!那么下面的图,就是各个车型分别对于ABC柱,和前机盖的标准方差值(其实前机盖这个是打酱油的。。。机盖就左右两个缝隙呵呵,和极致差反应的情况基本一样)。



这个上面的图的结果,就很好的从一个方面来提现了整车各个缝隙的工艺一致性。俺们的艾瑞泽7非常牛x的名列前茅!!!不论是前机盖还是ABC柱,都获得了非常好的一致性。这个数据和前面一步的极致差反应的大概一致,但是更准确全面。这里可以看到,新速腾的整体的标准方差值就非常高了,因为其六个缝隙之间,包括机舱盖,波动非常的大,不一致。

好了,具体的对比PK这就行了。大家基本也能够大概看出来了。在深入的分析,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也没有更多的更完整的数据做样本了呵呵。

------------------------------------

最后,要做一个综合评定和总结。

上面的几个比较的结果都看到了。那么最后当然就需要一个直观的排名,来体现这次大PK的总体结果----到底那些车工艺一致性好,那些车整体综合素质更高。那么咱就用最基本的办法来实现。首先从四个主要的维度来评价,第一个当然是整车平均缝隙大小(总体感官体验),第二大方面就是具体的工艺一致性:包括单个缝隙大小一致性,整车ABC柱缝隙大小一致性(标准方差),前机盖缝隙大小一致性(标准方差)。这两个角度,一共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所有车型做个排名,然后把各个车型所有排名加起来,就可以得到综合的打分情况。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知道车的感官质量一致性好,哪些不好了。(第三个维度选择的是更全面的标准方差,并没有选择极值,主要是极值和标准方差反应的角度是基本一样的,不必重复比较)。

下图就是艾瑞泽和合资车型(13个,未包含骐达和高尔夫6)PK结果在四项对比中的排名:非常给力吧!!!!!!艾瑞泽7在机舱缝隙标准方差中是排名第一的,在ABC柱标准方差中排名第二,整车平均缝隙大小排名第二!!!艾瑞泽不够完美的地方是在单个缝隙的工艺一致性控制,这个方面艾瑞泽排名在所有合资车里面是中游水平,这个也许和PTO车型有关,还不是最好状态,还需要继续改进,但是已经是在合资中主流水平了。



那么之后,就是综合打分了。这里说明下,在上面四项排名的时候,一致性排名里面经常会有相同数值,因此会有排名并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根据第一项内容,也就是整车平均缝隙情况,再细致的将并列的车型分开。当然是整车平均缝隙越小的,在并列的情况下排名越靠前。

最后再计算总分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第四个维度,也就是机舱盖缝隙标准方差这个方面,这单算一个维度。但是在综合评价的时候,我觉得机舱盖标准方差只计算整车八个缝隙中的两个,而ABC柱标准方差计算的是六个缝隙,因此计算总分的时候,为了客观起见,我把在机盖标准方差排名成绩,乘以0.3作为权重。既 总分=整体平均排名+一致性 ABC住极值差排名+一致性ABC柱缝隙标准方差排名+一致性 机舱盖缝隙标准方差排名×0.3.

那么下面就是第一个评价,一致性评价:三个一致性维度。



上面图可以看到在一致性成绩中,艾瑞泽7非常霸气的排名第二!!!!可以看出艾瑞泽7在工艺一致性上,超越A级合资标杆各车型,拿到了A级车第一!!!!!!!当然,整体看,艾瑞泽7已经和新速腾 新福克斯这些标杆车型一个水平还好些了。这里速腾还是占了便宜,呵呵,因为在第四项评分里面非常靠后,但是因为我加了0.3的权重。在一致性上的表现,朗动是比较烂的,整体一致性都不好排名非常靠后。



那么最后,来一个综合表现最终评分排名吧。上面的图就是咱这次数据挖掘的最后结果,所有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艾瑞泽7依然以极佳的表现排名第二,和第一的迈腾非常接近!!这就是艾瑞泽的实力!!奇瑞的巨大进步!!!即使在合资车型里面,艾瑞泽依然领先。退一步说,艾瑞泽7已经毫无疑问的做到了合资一流的水平!

那么,到这里了,就综合点评分析下着主要对比的13辆车吧。首先分韩系,日系,德系,美系,法系说说。日系,以轩逸,凯美瑞为代表,骐达这个奇葩也在最开始有对比数据。排名很清楚的看出来,一个倒数第二,一个倒数第四呵呵。骐达多亏没足够数据,否则丫的真的要爆表,以绝对牛x的数值排名倒数第一!呵呵,这就是日本车在***的水平。有很多人还迷信啥日本车工艺好?呵呵。在***,是最差的!!!!!下面再说韩系代表的朗动,朗动是棒子车今年的标杆A级车了,朗动的整体排名比较靠前。但是棒子在一致性的控制上比较差劲,但是在整车平均缝隙上控制优秀。美系的新福克斯表现一般,主要是体系在整车的缝隙偏大,这也和大家平常印象中美系车粗犷相一致。。。确实粗。而英朗算是美系车比较高端的定位,毕竟是别克大牌子么呵呵,所以整体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整体排名第四。没像福克斯那么粗枝大叶。法系的308和新世嘉表现,就比较中规中矩了,中游靠后的水平。最后重点说说大众系。大众这次对比一共五款车型,代表性很强。最好的迈腾,新速腾,排名第一第三,整体平均缝隙控制的非常到位,单个缝隙一致性更是强项。但是新速腾在总体的缝隙一致性不好,特别是机舱盖比较差。而同一平台的帕萨特,和迈腾的对比很有意思,呵呵,一个上汽,一个一汽,但是差异还是很大的。综合评分可以很清楚看到迈腾的做工要好过帕萨特很多。而更有意思的是昊锐,有很多人觉得斯柯达被大众收购之后,应该和大众其他B级车,帕萨特,迈腾,一样的做工,一样的配套,所以品质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品牌不太高,所以便宜点。实际情况呢?呵呵,大众可不傻。。便宜是要代价的!!!!昊锐排名是倒数第一!!!在各项成绩中几乎都垫底。和迈腾一样?我就笑笑了。再看现在大卖的新朗逸,和新速腾的对比。呵呵。同样是大众,一个是为***定制的丰田车,一个是全球的A级标杆。很清晰的看到谁用心了。新朗逸这里整体排名倒数第三。。。速腾第三。。。恩。就差一个字哈哈哈哈


扯远了,还是回归到奇瑞的艾瑞泽7.作为战略转型的第一款也是最重要的一款全正向研发作品,艾瑞泽7的工艺品质可以说在主流合资车里面是绝对的上层,在许多方面甚至领先于其他合资A级车。咱不像小编那样看,数据是最直观的。从这也看出来奇瑞这巨大的进步!!作为第二代的正向研发车型,在第一代的正向平台正向车型(以A3为代表)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巨大的质的飞跃!!!这就是知其所以然的厉害之处,在正向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解决问题,通过正向的流程加以积累。奇瑞这10年正向的磨练(从03年到13年,正好10年,两代车型),极大的夯实了车型开发的基础。也是这次奇瑞研发体系转型的基石!没有这10年的积累,也就没有今天全新的矩阵开发体系向跨国巨头合资看起的底气!!!!

以后还有谁敢说奇瑞工艺不如合资?以后还说合资工艺比自主就都强??现在不仅和合资一流一个水平,而且还在某些地方领先!!!

这,就是奇瑞!一个民族工业的希望!!!还是那句话,奇瑞需要掌声,需要更多的掌声!!!!!!!!

----------------------------------------------

后记:

既然这篇文章让我写的又臭又长,呵呵,那就不嫌麻烦简单再给大家介绍,奇瑞的艾瑞泽7是如何打造出如此一流的工艺一致性,如此的品质的。

外形件监测工具Cubing和外精测样架Meisterbock技术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是最近几年非常前沿的的一个技术,主要是主机厂引进用来控制和改进整车工艺质量。白车身综合匹配样架Meisterbocks与功能主模型Cubing是相辅相成的,分别涵盖了白车身质量控制和总装件质量控制两个领域,在国内这两种都属于质量控制领域的高端设备。奇瑞从09年引入,10年搭建完完整实验室(是奇瑞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容之一)之后开始投入到M16的整车开发过程。这个时间也正好覆盖了艾瑞泽7的研发全程。

简单的说功能主模型Cubing是用于检查总装件(主要是内外饰)跟车身的匹配的,而白车身综合匹配样架Meisterbock是检查白车身零件以及各级总成之间的匹配的,是对整个白车身装配工艺流程的验证。综合匹配样架在车身设计基本结束后和焊装夹具投入制造前投入使用,这种综合运用二者主要是国内大众体系内比较多,这也是我们上面看到的大众速腾,迈腾的一致性工艺控制非常到位的重要原因。而奇瑞一直是在这方面学***众,因此这套高级技术的引入也不足为奇。这也是奇瑞在这车转型之处大概三年前开始建立尺寸工程部的原因,因为这些工艺细节的技术要开始重视,才能够提升奇瑞现在定义的:感观质量,这个重要的指标。舍得下血本,这是奇瑞的作风呵呵。投入这套技术的设备就要几千万,而且匹配各个缝隙监测控制,单个缝隙成本也要几十万(一个前机盖缝隙就要40w)整车外观内饰那么多缝隙,这几千万的研发投入是相当巨大的。这也是山寨车型不敢投入,不可想象的(山寨一个车型总花费才两个亿。。。),对于合资很多车型也不会去投入(看看骐达那悲催的爆表数据。。。)。

下面贴几个奇瑞放的PPT的图,还有媒体参观媒体的图,看过了大家也就大概心里有数艾瑞泽7的工艺品质控制了:











最后贴一张奇瑞震撼的亚洲最大的汽车实验中心!!!各个实验室几乎都是国内NO1~几十个亿的投入,不是闹的~~~

一句话:品质源于技术和用心!!!!!!!!!!!!!!



-------------------------------------------------------------------------------------------

http://blog.sina.com.cn/xuyuan599

http://bbs.cheko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92&page=1&extra=#pid18728

相关推荐:

[xuyuan599原创系列]民族汽车工业的希望:专利看奇瑞!!!

[xuyuan599原创系列]简单说说M16 B16 G5的区别

[xuyuan599原创系列]从tb技术和德国车的差距话题,谈谈tb的现在技术情况^_^ 2012年1月版

[xuyuan599原创系列] DCT 奇瑞 故事!

[xuyuan599原创系列]给奇瑞更多的赞美吧!捷豹路虎的心脏,观致的心脏,广汽来买tb平台和心脏!

[xuyuan599原创系列]呵呵,想起某id的签名档。挺有意思。

[xuyuan599原创系列]HCCI+GDI开发初步成功!牛x的tb啊!鸟俏的奇瑞,不会宣传,还得我来!

[xuyuan599原创系列]关于奇瑞自研的esc一些消息。鸟俏的tb,牛x的tb~~~


最后编辑于2013-06-29 01:32:21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34 5
前往
/5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