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旧地重游再上杜家山,为四十二年前的我们点赞!
1 59 发布于 2017-09-17 00:52:28 只看楼主 热门标准
点击查看热门标准,热门算法维度通过账号健康度、浏览、评论、点赞、收藏、转发、反作弊等进行综合评判
修改帖子
      2017年9月13日,经过两天相约,我们高中同学一行9人自驾两辆车,沿着42年前我们一路步行走过的旧国道、县乡道驶向距离太原市约80公里杜家山
       时光回到42年前1975年
       1975年春节,面临夏天就要高中毕业,即将奔向广阔天当名知识青年我们,在过年相互拜年中,聊到毕业后如何上山下乡的话题,大家对上山下乡既充满好奇和期待,也显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惶恐和不安。这时团支部书记说报纸简绍过北京知识青年蔡立坚,是全国第个自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模范,她就在离太原市不远的榆次杜家山。要不我们在开学前去杜家山向蔡立坚学习学习。大家一致同意。
       1975年正月初八,北方初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15个懵懂青年背着背包、干粮和水壶,打着红旗,手捧一纸地图,迎着寒风,踩着吱吱作响的冰雪,经过两天一夜的艰难跋涉,顺利到达知青圣地——杜家山。
       当年,到达杜家山时,正值春节放假知青们都回家过年尚未回村。村里领导安排我们住到知青住窑洞,我们在杜家山住了一个星期,每天两顿饭在知青食堂自己做饭。白天和村民们一起劳动——往山里挑粪,晚上听二大娘给我们讲蔡立坚知青们艰苦奋斗的事迹......
       1975年6月底,我们高中毕业,大家各奔东西,有的上山下乡当了知青,有的参军当兵,有的留城参加工作。随着岁月的打磨,一晃,我们都步入花甲之年。当大家相聚忆起学校轶事时,都对当年冒严寒步行去杜家山一事赞叹不已。
       旧地重游杜家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我们为年轻时的我们感动,我们向年青时的我们致敬,我们为今天的我们点赞

1975年正月初八,我们15个同学打起背包,冒风雪一路步行向杜家山前进。两个同学骑自行车驮着我们的口粮,在前方探路。80公里,我们走了两天。第一晚在紫坑村农民家分散入住,吃派饭。当然要给入住的农民家放2两粮票、两毛钱。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今天,我们开车按原来步行的国道、乡道走向杜家山,在途中大家再合个影。今非昔比啊

当年的小丫头如今都成老美女啦

公路只到西河头村,车不能再前行了。

把车放在村里,开始步行

站在西河头村,眺望大山中的杜家山

开始进山了,到杜家山村还有约13公里,呵呵,这不是事,当年我们可是从太原一路走来的。唉,一路走得可悲催了都花甲之年了,真不是当年的小伙子大姑娘了

和大大的题词合个影,走起

老知青和小知青在田间地头学习的雕塑

知青和农民一起战天斗地的雕塑

一路进山

路遇塌方

跨越小溪

深山不见人,只有我们行

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鸟语花香

小资情调

不对吧?走了两个多小时了还不到?

越走心里越发毛,休息会儿。真不知道我们当年在冰天雪地里是怎么从太原市走到杜家山的,太佩服当年的我们了

终于看到村口的大树了,应该是到了

怎么找不到进村的路?手机有信号了,开导航,四处寻找道路

哇!在这茅草丛中

知青食堂?

拿出当年的老照片核对一下

是的,没错,我们就是在这里和二大娘合影的

今天故地重游,再留个影

看来已经有许多人前来寻找那个年代的记忆,我们借驴友的小旗也签个名,留个纪念

我们当年住过的窑洞。随着时代的变迁,知青都已回城,这个只有6户人家的小村庄也整体搬迁了。

我们当年在杜家山劳动的画面——把粪送到坡地里

图片已删除

冰天雪地却干的大汗淋漓

最怕的就是下到沟底去抬水,一不小心就会滑到,如果摔下沟底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那红火热闹的杜家山不复存在了,只剩下村口的大树和蔡立坚的墓碑朝夕相伴。一切是那样的宁静

向蔡立坚致敬后,在看看我们四十二年前在杜家山的老照片,大家对自己当年的勇敢之行感叹不已。人的一生就应该有种精神,为当年的我们点赞

天高云淡

山花烂漫

精神饱满的老兄弟姐妹们,你们就像这山花一样美丽鲜艳

漫山的醋溜溜,让人垂涎欲滴

呵呵,瞧这美滴

一路欢歌下山喽

小溪旁休息一下,再看一眼杜家山

旧地重游杜家山,了却了我们的心愿,向四十二年前的我们致敬,为我们的今天点赞

最后编辑于2017-12-26 01:19:52
很抱歉,该主帖尚未满足精华帖15张图片要求,不能予以精华,更多精华标准点击此处查看
修改主帖
内容系网友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举报
IP
回复
返回列表
1 2 3
前往
/3页
确认

更多> 精选帖子

更多> 精选视频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