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向生活低头,是徘徊于好几个本田老家伙门前良久后扭头朝着年轻许多的马自达3走去,一直坚信的“不本田无以明志”的信条不知道被抛到哪里去了。这种事情从小到大都在发生,每当身边有人信誓旦旦想要做某件事,但结局未果,甚至没有努力就不了了之的时候,我们习惯打心底鄙夷,如今看来我要自嘲一番。不过说回来,在中国玩老车需要的勇气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文不文化先不说,政府给的污染大黑锅你要背,大城市哪哪儿都不让去的屈辱你得受,让人心力交瘁的找配件修车工作你得做,一年好几审的事实你得面对,这几点就能把你的什么爱啊信仰啊打得稀里哗啦的。
可TM一想,我的青葱岁月就这么几年,唯一心头爱的汽车现在还不能去放手爱,那别活着了呗?成家之前的无忧无虑和年老之后的气定神闲是我认为人生当中最适宜全心思玩车的时光,对不起三五十年我等不了,抓住年少的尾巴这回我要任性一次。于是我耐心瓦解上一台精心所为的成果,来换取了这台R52 Cooper S,这回算是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昂首挺胸了一把。
软顶敞篷看上去确实有一些情调,但终究没有硬顶那样精神,另外软顶似乎也彻底打消了加个尾翼之类的想法。
说真心的,非开蓬状态的软顶MINI不是很好看。
软顶敞篷MINI的行李箱盖是向下开启的,外露的一对镀铬铰链成为软顶MINI独有的零件。
开蓬后的R52又是另外一种风情,十分引人入胜。
前挡玻璃上方高耸的天线,后座两侧镀铬的拱形防滚支点,加上折叠于脑袋后的顶棚布,这些元素组成了敞篷MINI独有的风情。
喜欢上MINI是因为醉心于其驾驶感——细腻精准,加上如此小的一台车上却有着德国车一贯的“德味”——厚重,二者的结合大概就是MINI所宣扬并真切表现出来的精致和卡丁车驾驶感吧。但是这台车能够真正吸引到我的是其稀有的身份,这是BMW接手MINI后生产的初代Cooper S,即机械增压形式的Cooper S,玩车的人对这类稀罕货的痴迷程度和占有欲是十分强烈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收入囊中我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当时唯一让我犹豫的是软顶敞篷——这种车身形式不用说会大大限制其改装潜力,尽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这台车当初由一位外国友人带入国内,因此其产证上印有海关监管的字样,到我这里已经好几手了,值得庆幸的是历来的几任车主对他都非常好,内外保养有方,十年十万公里的里程也不算多,这算是给了我一个不错的起点。
R52相比后一代的R56除了车身更加短小,在外观上还是有不少细节区别的,比如头灯和前杠上转向灯、雾灯的布置,比如车头两侧头灯的凸出程度等。
看前杠是区分第一代第二代MINI的最直观方式。R52的前杠上有两对小灯,上方是驻车灯和转向灯的集合,下方则是雾灯。中央的HELLA雾灯是我后加上去的。
17寸的双片式轮圈据说是BBS制造,有待求证。这个款式的轮圈貌似R55 Clubman身上也有出现过。
这里的S是Supercharger,R56的S则是Special的意思。
相比R56,R52的后排还是小了不少,几乎无法坐人。
说真的,第一次试驾他的时候我有些失望透顶,除了惊叹于十年前哈曼卡顿就有如此深厚的声场调教功力之外,我心目中MINI的“神驾控”被这位老家伙完全颠覆,虽然我清楚这是因为腐烂的避震器塔顶、损坏的转向轴承、干涸的方向机油壶以及全车毫无吸震能力的各种橡胶衬套所造成,但那一次试驾还是差点让我与他失之交臂。跟谈恋爱一样,喜欢会自然表现出食不能寐夜不能寝,此程度虽不可及初恋,但日思夜想已经扰乱到日常生活工作,此时心中乱了阵脚,潜意识里却也坚定了选择。如果你也曾有过付以努力或等待终来到你的心头好面前却踌躇不敢前并最终选择拥有的经历,你自然会明白这其中微妙而美妙的情感波澜。
初代的内饰却有二代的三辐方向盘,内饰似乎有点嫁接的意思。
初代末期诸如Checkmate等好些车型都已经换上了R56的三辐方向盘,确实比双辐的好看不少。知道MINI的方向重,但不知道初代MINI的方向会这么重,毕竟机械助力,并且转向比很高,所以这车开起来有点累...
GPS应该是当年的顶级配置,但怎么着也没有下图中带油温油压水温显示的原厂“三联表”带劲啊!有机会一定要换上。
现在已经看不到方向盘后有两只表的MINI了。
换档拨片采用单边加减档的设计,我还是喜欢左减右加的拨片换档方式。
左右两根拨杆上各有红色和黄色灯罩,红色为锁车后防盗系统的提示灯,黄色闪烁则提示玻璃水缺失,很童真的设计,总让我想起奥特曼...
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用起来真没觉得有多落后。
中控面板上只有最下方的那块拨杆面板被保留到R56身上。另外初代MINI身上有不少“隐藏”设计,诸如CD面板上没有退碟按钮,退碟需要同时按上一首和下一首两个按钮...
前后雾灯的拨杆上有两个小灯,提示前后雾灯亮起,蛮有意思的。
左边头顶左边两个按钮开关敞篷,右边两个控制后排的两个小角窗。
虽然一年到头没几个机会全开敞篷,但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天窗真惹人喜欢。
哈曼卡顿不仅仅是个噱头,实在惊喜十年前能有如此好的音效,甚至好过R56。
RECARO不知在当年是个什么配置,虽然颜值不够高,但舒适性跟包裹性都很不错。
我始终不信小排量加机械增压这种组合的邪,螺杆式也好离心式也好,他们本身对引擎功率的放大能力有限,这种有限不就应该建立在大排量的基础上才更具有可见性和实际意义性吗?废气增压的方式确实能让小排量爆发大马力,但当输出大到一定数值,同样是在不够聪明的自动变速箱的配合下,废气增压相比机械增压所缺失的“线性输出”的劣势就显露无疑,这一点在我驾驶过好几台引擎大动过的R56 Cooper S和这台R52 Cooper S之后深有体会——合理的最大输出以及平顺的输出方式方能尽显MINI的卡丁车特性,因此机械增压的初代Cooper S弥足珍贵。
从引擎的角度来看MINI,F世代的MINI才算真正入了BMW的门,因为前面两代的MINI使用的引擎均为“外购”,尤其是这初代的Tritec引擎,无名无分到没有一个正式的BMW家族编号。新世纪初的BMW哪有对应前驱车的动力单元,不至于也来不及为这位新加入家庭的小车品牌增加设计经费,“请外援”好在BMW留有一手,隶属于BMW集团的罗孚在1997年跟克莱斯勒在巴西搞了这个叫做Tritec Motors的公司,生产1.4L和1.6L两种规格的小排量引擎,2000年BMW卖掉罗孚股份的时候留下了该引擎厂的股份,于是Tritec引擎顺理成章成为初代MINI的动力单元。针对Cooper S车型,Tritec Motors在1.6自吸引擎的基础上追加了Eaton M45鲁式机械增压器,形成了170匹/22公斤米(前期机型160匹/21公斤米)输出的T16b4引擎。
中冷器让R52的机舱看上去十分饱满。
嘉实多跟MINI当年有一腿?
图:
顶置中冷的机盖开孔可都是真开孔。
这一块是不是引起了很多奇瑞力帆车主的共鸣....
这款引擎虽然小众但却小有名声,2003年世界十佳发动机大奖中就有其身影,另外两位四缸机是Golf MK4 GTi身上的20气门1.8T EA113和Acura RSX Type-S(美版DC5)身上的K20A2;另外一项殊荣是2003年度1.4-1.8L组别国际年度引擎荣誉的获得,能跻身一众名引擎之间获奖,虽不能名噪一方也算功成名就了。对于这款十年前的引擎我本身也没希望他能有多出色的表现,性能表现说得过去,日后对开裂的进气管、积碳的节气门等各方面稍加修缮相信还有会惊喜,另外悦耳的鲁式机械增压声是我最中意的收获了。跟R56世代的涡轮机相比无论是输出值还是油耗表现上都一定是有差距的,市区驾驶你甚至会误认为你踩的是一台1.6L自吸的Prince Engine,最多是需要的时候多了些许的爆发力,还是那句话,这样的输出表现跟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配合很默契,整体令我满意。
十年的车,橡胶件老化是必然。
漏油渗水也是必须面对的事情。
原厂的橡胶塔顶早已经完全没用,索性连避震器一起换掉,但这套全副武装的绞牙避震实属无心插柳之举。
这个PIAA的喇叭应该是前任车主换上的,声音有点可爱...
即使是换上了新的避震器,这台车行驶时候底盘加上敞篷结构和内饰塑料件的异响交响曲依旧让人闹心,但其中的乐趣在于逐个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过程。后更换的这套武装到金属鱼眼塔顶的赛用避震器复原并强化了初代MINI应有的驾驶乐趣让我觉得牺牲了舒适乘坐也是值当。紧凑车身、超短的前后悬、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形式是促成MINI超强操控的主要原因,原厂避震器的设计已经很极端,事无巨细的路感反馈与其说清晰不如说敏感,这一点在更换了这套绞牙避震后愈发严重,这让这台车在较差路况道路上的行驶变得受罪,多小的不平都能挑逗一下你的五脏六肺。然而平整的公路便成了这小车撒欢的地方,在新避震器强大支撑力的帮助下,管你是变道还过弯,开到现在不要说推头,侧倾是何物我都不知晓,开MINI过弯有如洗头用海飞丝,就是自信...
当初可以换取机械增压 Cooper S的独一无二而忍受软顶敞篷带来的所谓的车架刚性缺失,现在干嘛不能反过来将计就计享受敞篷的魅力?自我发现自从换了这车之后整个人的驾驶习惯都改变了,没有了以前喧嚣的排气,没有了咄咄逼人的泄压阀,没有了三只踏板与手动换挡杆之间的默契组合,突然发现悠悠地开着这样一台半老的classic car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尽管万中无一,但这台R52的“收藏价值”在大群体的“无知”面前几乎为0,同样的价格可以有不少吸引眼球的选择,也可以有很多省心并实用的选择,但我又不干婚庆又不跑黑车,吸引人跟能拉人好像都不太能打动我。在你眼中我的R52可以不唯一,但在我心中我的选择就是唯一的。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