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辽阔北国。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
行程安排
【出发时间】2017-2
【旅行周期】1-3天
【人均费用】500以下
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爸爸书写:{我的母亲)走过风雨程,重忆慈母恩,醒悟人生路,余热献乡邻
拂去岁月的尘埃,让逝去的光阴悄悄回流,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山青水秀的北方小村庄。八十年前,坐落在蓼坞西沟山间的一排土窑洞是母亲的老家,这个五口之家的主人则是我的外公。 |
建国后,母亲积级参加互组组劳动、因我家独居在武岭<今小浪底大坝北侧坝顶250平台上>,相对离集中的居民点较远,为了方便集体劳动,在瓮沟找了一处旧窑洞从武岭山上搬了下来<今小浪底坝后公园内广场北侧>,爷奶旧居难舍,不同意母亲的意见,母亲就给爷奶做工作,最终都搬了下来。接着农村开展了扫盲运动,母亲主动担任义务扫盲员,教大家学识字,学文化。 入社运动开始了,母亲积级带头入社向合作社捐献生产工具,因我家是独居户,劳动工具其本齐全,倾家搬出。在互组组、初级社、高级社合作化进程中身先士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人的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一九五三年经马兴杰<马起英的父亲当时是八区干部>介绍到供销合作社工作,一九五四年加入共产党,成为国家干部,因积劳成疾于八三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从父亲参加工作后。家里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她挺身而出,支撑起这个家。她亲自下田劳动,像男劳力一样耕种土地,扬场放滚样样都得自己干,以此维持全家老少的生活。可以想象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一个女人挑起全部家庭担子是多么艰难。母亲每天踏着露水担着箩头出门,月亮上山了还跋涉在崎岖的山道上,口渴了就摘个山里的软柿子吃,有一天天黑了、母亲的箩头挂在山间小道的圪针上,母亲从山坡上滚下来,浑身扎满了圪针,鼻子鲜血直流。像这样的场景不知有过多少次、、、、、、。 五八年大办钢铁并开始实行了农忙食堂、忙时合伙吃,闲了各自在家吃。后变为大锅饭也叫大食堂吃饭一直到六二年春才散食堂。当时苏修背心起义要中国还债加上连年大旱只能靠吃少量粮食参玉米皮淀粉和柿子啼及野菜度荒。每顿饭每人一马瓢稀汤,好一点这里是老区,干部没浮夸,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我家兄妹多往往滴水不剩。四奶家三口人全是劳动力,每次打完饭都给我们盛些,怕我们吃不饱。有一次下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饿了到食堂见桌上有几块剩下的小红术、和大拇指一样粗,每人拿一块、刚出门被司务长癸看到了,狠狠的骂了一顿,并交待做饭的,这几个小孩中午不能吃饭,母亲知道后和其它小伙伴的大人找到司务长理论我们几个才吃上中午饭。 |
秋天是一个忙乱复杂的季节,收花生、刨红薯、谢柿子、剥玉米那一样都得逐一摸上一边。那时白天母亲挣工分晚上在家加班,当时弟妹都小,我帮母亲去柿子啼,母亲一个人旋柿子,夜深了小小的煤油灯下一大堆柿子靠母亲一个人加工,兄弟们小,我打瞌睡,妈妈说:“你睡吧.”我就上床就睡。鸡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定神一看妈妈把一大堆柿快加工完了、我说:妈,天快明了,恩,我要上学了.”妈说:嗯,我给你做饭去。”现在回想起来很后侮、妈妈实在太苦、太累、太难了,因为别人家都有人帮忙唯独妈妈没人帮,一袋袋麦子玉米、一担担红薯、一棵棵花生从收获到凉晒、是怎么由生变熟的、那么多日日夜夜是咋熬过来的,我那时为什么不知道多帮帮妈妈呢?有时还惹妈妈生气,回想起来使我阵阵心酸和内疚。 |
祝天下所有的老母亲们晚年幸福安康、快乐长寿!
一家人高兴出发,开心游览,安全回家,这是一次家庭式组团自驾游,首次拉练和学习。
扫码下载
汽车之家APP
随时获取
最新汽车资讯